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曾巩故事

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曾巩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郝桂敏 著
图书标签:
  • 唐宋八大家
  • 曾巩
  • 历史故事
  • 人物传记
  • 古代文学
  • 宋代
  • 文化
  • 教育
  • 少儿读物
  • 名家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ISBN:97875445261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19970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作者简介

  郝桂敏,1966年10月生于辽宁省北镇县。1985年毕业于锦州第一师范学校。1987年9月考入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于1991年毕业留校工作。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学习先秦两汉文学,并获得辽宁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考入山东大学古籍所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并获得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6年以来,共在《孔子研究》、《中国图书评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曾经主持并完成辽宁省社科课题和省教育厅课题。
  现任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京师偶遇王安石

曾巩第一次去京师应考,名落孙山,却偶遇了王安石,这对二人来说都是一件幸事,此后他们的交往持续了一生。

游学游山两相得

南城李觏不仅博学,而且主张经学和文学都要经世致用,对曾巩的文章风格影响很大。游览传说中麻姑成仙的地方,引发他很多遐想。

初识文宗欧阳修

欧阳修是曾巩的大贵人,是对曾巩一生影响最大的人。礼部考试曾巩再次落第,让欧阳修开始思考礼部考试内容的合理性。

科举落第遭诽谤

曾巩参加礼部考试失利后,遭到了小人的诽谤。好友王安石极力为他辩诬,使曾巩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再逢好友王安石

王安石自扬州任上省亲,来到南丰曾家看望曾巩,使曾巩喜出望外。与王安石的切磋论道,使曾巩的学识益进。

临川州学逞才能

曾巩到临川州学学习期间,写作杂文七篇,初步表露了他的学问和见识。

……

前言/序言



曾巩传:北宋文坛的沉稳砥柱 一部深入剖析北宋古文运动重要奠基人之一的生平、思想与文学成就的权威著作。 本书并非旨在讲述那些耳熟能详的文学轶事,或仅仅罗列曾巩的篇目,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立体、复杂、充满时代张力的曾巩形象。我们穿透历史的迷雾,探寻这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中“最平实、最笃实”的大儒,如何在北宋中期那个风起云涌的政治与文化交汇点上,一步步确立其独特的文风与坚定的儒家气节。 第一部:家世与早年磨砺 (1019-1047)——青云之志的酝酿 曾巩,字子固,出生于南丰一个书香世家。他的家族世代为官,但并非显赫的权贵。这种中等士族的背景,塑造了他既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又不失对现实的敏锐观察。 本卷详细考据了曾巩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重点探讨了其兄长曾晔、曾会以及其姑父王曾对他的早期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相比,曾巩的成名之路显得更为沉静和漫长。我们不再聚焦于他如何与“少年神童”的形象保持距离,而是深入分析他如何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儒家经典的反复钻研,形成其“深厚、平正”的学问底色。 书中详细梳理了曾巩在南渡北归、家道中落的背景下,如何在亲友的资助和自身的刻苦下,完成了基础学养的积累。我们呈现的不是一个等待被发现的璞玉,而是一个有意识地锤炼自己,以待时机的儒者。他的早期诗文,虽然尚未完全展现出后来的老成持重,但已初露其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力,为他日后参与古文运动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与欧阳修的相知——古文事业的启动 (1048-1060)——中年的勃发 曾巩四十岁时,经韩维推荐,终于得到了“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认可。这一时期的交往,是曾巩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本书将重点分析“欧阳氏集团”的形成,以及曾巩在其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不同于苏轼的才华横溢和王安石的锐意改革,曾巩的贡献在于其“醇正”的文风,他以其严谨的逻辑和充沛的史学素养,为北宋古文运动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我们细致考察了曾巩在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如何与同时代的文坛精英相互砥砺,共同对抗浮靡的文风。 此阶段,曾巩的散文开始走向成熟,如《隆休居士集》中的许多篇章,显示了他对“道”的坚守和对时弊的深刻批判。本书特别收录并深入解读了曾巩早期的重要奏议,分析其如何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融入到具体的文本叙事之中,展现出其作为“史学大家”的风范。 第三部:王安石变法中的沉稳——政治参与与理论辩护 (1061-1078)——变局中的坚守 曾巩一生中少有激烈的政治起伏,他既非王安石般激进的变法推行者,也非司马光般强烈的保守派代表。他处于一个微妙的中间地带,这使得他的政治立场分析尤为复杂。 本书详细梳理了曾巩参与神宗朝的政治活动,尤其是他对王安石新法的态度。我们探究了曾巩的“中庸之道”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他认同改革的必要性,但在具体的操作和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冲击上持保留意见。通过分析他与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往来信札和奏疏,我们得以还原一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力图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政治家形象。 曾巩在这一时期留下的政论文章,如关于人才选拔、经济治理的论述,展现了他深厚的经世致用思想。他并非仅是空谈理论,而是用其平实的笔触,描绘了理想的官僚体系应如何运作,强调制度的稳健性远胜于一时的激进变革。 第四部:文学的归宿与思想的结晶——晚年生活与《唐宋八大家文钞》的构想 (1079-1083)——终得清誉 曾巩的晚年相对平静,他退居外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术整理和著述之中。然而,这一时期并非人生的终结,而是其思想的沉淀期。 本卷重点探讨了曾巩在古文理论上的最终定论,即他所主张的“义理”与“辞采”的平衡,强调文章贵在“平易而有深意”。我们分析了曾巩的散文如何以其“平正”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即在不炫耀技巧的表象下,蕴含着磅礴的思想力量。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曾巩与司马光在史学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编撰的潜在影响。曾巩的《唐宋八大家文钞》的构想,体现了他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总结,他立志为后世文人树立一个可遵循的典范。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本书摒弃了对曾巩“平庸”的传统误解,以严谨的史料考证和细致的文本解读,重构了曾巩在北宋文坛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是研究曾巩本人的重要参考,更是理解宋代士大夫精神面貌、古文运动发展轨迹以及北宋政治文化变迁的不可多得的深度之作。读者将从中看到一位儒者如何以其沉稳的步伐,在历史的洪流中,铸就了不朽的文学丰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里面关于曾巩的故事,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直以来,提到唐宋八大家,人们往往更容易想到苏轼、王安石这些光芒四射的人物,曾巩似乎总是被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但读了《曾巩故事》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这位“文章巨公”的价值。这本书非常细致地勾勒了曾巩的学术成就和政治抱负,让我看到了他如何凭借扎实的学问和对民生的关注,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书中并没有回避曾巩在仕途上的一些波折,反而通过这些经历,展现了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曾巩与其他重要人物如范仲淹、韩琦等人的交往的描写,这不仅丰富了曾巩的形象,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物关系和政治格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能够将严肃的历史事件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领略到曾巩的风采和他所代表的士大夫精神。

评分

我最近在读《曾巩故事》这本《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中的一本,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因为曾巩的名气相对而言不如欧阳修、苏轼等人响亮,总觉得他的故事可能不会那么引人入胜。然而,当我真的开始阅读后,这本书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说教,也没有刻意的拔高,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但又不失韵味的方式,展现了曾巩的一生。书中那些关于曾巩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士子成长为一代名臣的历程,充满了智慧和韧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曾巩处理具体事务的描写,无论是他在地方任职时如何体恤民情,还是他在朝堂上如何据理力争,都展现了他过人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即便是没有苏轼那样惊人的才华横溢,曾巩同样以他勤勉踏实的风格,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很引人入胜,文字也通俗易懂,让我在轻松的阅读中,对曾巩这个人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宋代文学和历史非常感兴趣,所以当我在朋友那里看到这套《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时,便迫不及待地借来阅读,尤其是《曾巩故事》这一本,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非常巧妙地将历史事实与文学创作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呈现了曾巩的传奇一生。我原以为曾巩的故事会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却让我沉浸其中,完全停不下来。书中对曾巩的刻画非常饱满,既有他作为官员的勤政爱民,也有他作为文人的才情横溢。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书中详细描绘了曾巩在人生低谷时的坚韧不拔,以及他在面对诱惑时的清廉自守。这些细节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曾巩,一个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读起来毫无压力,仿佛作者就在我耳边娓娓道来。每次读完一个故事,都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对曾巩本人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套《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真是太棒了,我尤其喜欢其中的《曾巩故事》这一本。一直以来,曾巩在我心中的形象总是带着一股书卷气,沉静而内敛,似乎不太适合用“故事”来包装。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立刻就被它所描绘的曾巩形象所吸引。它并没有将曾巩塑造成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是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古代士大夫的形象。书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片段,讲述了曾巩求学、为官、交友的点点滴滴,让我看到了他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也感受到了他对国家社稷的拳拳之心。尤其是他处理政务时那种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精神,更是让我由衷钦佩。阅读的过程就像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些描绘曾巩与欧阳修、王安石等文坛巨匠交往的细节,更是生动有趣,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见证了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谊深厚。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曾巩个人的故事,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群体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一次生动写照,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曾巩这个人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具体事迹并不熟悉。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套《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并且了解到其中有《曾巩故事》一本时,立刻就买了回来。读完之后,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曾巩的刻板印象。它没有像一些历史普及读物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曾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描绘了他青少年时期的迷茫与探索,中年时期的抱负与担当,以及晚年时期的淡然与智慧。特别是书中对曾巩在政治斗争中的坚守和对朋友的真诚,都写得非常动人。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在讲述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道德操守的态度。我被曾巩身上那种“慎独”的精神深深打动,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关于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和启发性的读物,让我对唐宋时期的文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