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简体中文
80克纯质
32开
编辑推荐:
本书由国际篮球联合会授权,中国篮球协会组织专家翻译、审定,是国际、国内篮球比赛以及各类裁判员晋级考试的唯*指定用书,也是篮球教练员、篮球运动员以及广大篮球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
作者介绍:
中国篮球协会(英文全称: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缩写CBA),中国篮球协会是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会员,主管篮球运动,成立于1956年6月。1997年11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成立(与中国篮协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该组织主办多个联赛,例如男子和女子篮球联赛,以及大学生篮球联赛等。
内容介绍:
现代裁判必须精通现代的执裁方法与技巧,以利于实现裁判工作的统一和规范,并提高执裁的水平。随着2016年《篮球规则》的改变,新的《篮球裁判员手册》(2人执裁与3人执裁)已经由中国篮球协会翻译和审定。今后的篮球国际比赛、国内比赛以及各类篮球裁判员晋级考试均按本手册执行。
目录:
第一部分 2人执裁
1.引言
2.比赛前的准备
2.1 到达地点
2.2 裁判员会议
2.3 身体准备
2.4 赛前责任
3.每节开始
3.1 每节开始前的管理
3.2 开局的抛球
3.3 裁判员的移动
4.裁判员的占位和责任
4.1 执裁技巧
4.2 场上责任的划分
4.3 追踪裁判——占位和责任
4.4 追踪裁判——实际的忠告
4.5 前导裁判——占位和责任
4.6 前导裁判——实际的忠告
4.7 追踪裁判和前导裁判——进一步的实际的忠告
4.8 紧逼防守
4.9 有紧逼防守的掷球人界
4.10 夹击防守
5.出界和掷球入界的情况
5.1 对线的责任
5.2 掷球入界
5.3 24秒钟装置
5.4 球回后场
6.投篮情况
6.1 球的飞行
6.2 干涉得分和干扰
6.3 3分试投
6.4 一节或决胜期比赛时间结束
7.手势和程序
7.1 手势
7.2 违例
7.3 犯规
7.4 犯规后的转换位置
7.5 控制球队犯规
7.6 犯规和成功的投篮
7.7 双方犯规
7.8 犯规后裁判员的占位
7.9 两位裁判员宣判
8.罚球情况
8.1 追踪裁判
8.2 前导裁判
8.3 没有队员排列的罚球
9.暂停和替换
9.1 暂停的管理
9.2 成功的投篮后的暂停
9.3 替换的管理
10.比赛时间结束
10.1 检查记录表
11.回顾
12.结论
第二部分 3人执裁
1.引言
1.1 重要的术语
2.比赛开始
2.1 赛前和半时间准备活动的观察
2.2 通常的地面位置
2.3 跳球开始比赛
2.4 跳球开始比赛——比赛向主裁判员的右方推进
2.5 跳球开始比赛——比赛向主裁判员的左方推进
3.裁判员们的占位和场地覆盖范围
3.1 基本的场地覆盖范围
3.2 基本的覆盖范围
3.3 裁判员们工作区域
3.4 球在前场时的基本分工区域(记录台一侧或对侧)
3.5 当球从一侧传或运到另一侧时的基本移动(轮转)
3.6 当球向球篮行进时的基本移动
3.7 当球从后场向前场行进时的基本移动(转换)
3.8 在“紧逼”防守中的基本移动
4.掷球入界情况
4.1 掷球人界的覆盖范围
4.2 从端线掷球^界球向前场行进时
4.3 从边线掷球人界球向前场行进或留在前场时
4.4 从端线掷球入界球留在前场时
5.投篮情况
5.1 投篮和篮板球的覆盖范围
5.2 对界外范围和导致掷球人界的责任
6.手势和程序
6.1 宣判犯规时的程序
6.2 宣判犯规后转换位置,球仍留在前场
6.3 宣判犯规后转换位置,球向新的前场行进
7.罚球情况
7.1 罚球管理
7.2 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和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罚则的管理
8.暂停和替换
8.1 要登记的暂停
9. 3分投篮的覆盖范围[1]
第三部分 2人执裁(英文版)
第四部分 3人执裁(英文版)
总的来说,这本《2017新版篮球裁判员手册》给我的感觉是,它已经超越了一本“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套系统化的“裁判认知重塑工具”。它没有沉湎于对老旧规则的简单重复,而是积极地对现代篮球的判罚哲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规范。尤其是在处理那些“灰色地带”的判罚时,它提供了一套基于逻辑和一致性的思考框架,而不是教你如何“蒙混过关”或者“随大流”。阅读它就像是得到了一位经验丰富、逻辑严密的导师在你身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他不仅告诉你该怎么做,还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于任何渴望在篮球执裁领域追求卓越的人来说,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无疑是构建一个统一、公正且高效的裁判标准体系的坚实基石,读完之后,你对比赛的理解深度和临场执裁的信心,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评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身体接触”判罚的细化解读部分。这块内容,可以说是所有篮球比赛中最具争议性也最考验裁判功力的地方。很多裁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也常常在快节奏的攻防转换中,对“阻挡”和“带球撞人”的界限把握不准,尤其是在当代篮球越来越强调流畅性和对抗性的背景下。这本书没有采取那种“一刀切”的解释,而是引入了“空间控制权”和“合理空间”这样的概念来辅助理解,这一下子把抽象的规则具象化了。它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进攻方和防守方各自在不同位置上,什么接触是合法的“正常对抗”,而什么接触则构成了“犯规侵越”。我尤其喜欢它对“移动中”和“静止中”防守的区分描述,那种严谨到毫厘之间的文字对比,让人不得不佩服编撰者对于比赛本质的深刻洞察力。我感觉,这不是简单地翻译或整理了国际篮联的条文,而是真正融入了本土化执裁的实践经验,把那些教科书上不易察觉的“潜规则”或说“经验之谈”用规范的语言提炼了出来,这对于渴望从“会吹”到“精通”的裁判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说实话,初拿到手里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相当扎实和专业的。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配上清晰锐利的字体印刷,立刻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随便印印的参考资料。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逻辑性,每一个部分都像是精心搭建的积木,层层递进,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顺畅地跟上思路。比如,初学者在面对“走步”的判定时,往往会因为动作的瞬间性而感到无从下手,但这本书里对各种走步的细微差别,从“轴心脚”的定义到球出手后的身体姿态变化,都做了详尽的图解和文字阐述,那不是简单的规则罗列,而是真正深入到场上裁判员的视觉和判断流程中去构建的知识体系。我记得我以前看一些老旧的规则书,文字描述往往晦涩难懂,容易产生歧义,但这一本在“模糊地带”的处理上显得尤为高明,比如对“持球跑动中接球”与“二次运球”的临界状态的描述,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答案,还提供了几种可能的判罚场景,并分析了每种判罚背后的意图,这对于提升裁判员的临场应变能力,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光是看目录和前几章的排版,我就能预感到,这本手册在细节打磨上,是下了大工夫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经过实战检验的“裁判心法”。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编排风格是相当克制的,它没有过多花哨的修饰词,一切都围绕着“准确”、“统一”和“高效”这几个核心目标展开。它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典型的技术手册的严谨性,每一个句子都仿佛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力求在最短的篇幅内传达最丰富的信息量。这种风格,对于需要快速查阅和确认规则的执裁人员来说,是最大的福音。我试着随机抽取了关于“界外球发球”的几个不同场景的描述,比如在死球后球出界,或罚球未中后球出界,甚至是技术犯规后球权的确定,它都以清单化的形式清晰列出,并辅以对应的规则条文编号,非常便于对照和记忆。这种结构上的清晰度,保证了在高压的比赛环境下,裁判员可以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避免因规则模糊而导致的误判或延误。可以说,它成功地将原本散落在各种官方文件中的细枝末节,整合并优化成了一套可以直接应用于赛场的“操作指南”。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非传统”判罚和技术台工作时的规范性介绍,也做得极其出色,这往往是很多裁判指南容易忽略的“幕后”工作。比如,对于计时器操作员、记录员和临场记录员之间的沟通流程,它描绘得细致入微,甚至精确到了在出现争议性计时错误时,主裁判应当如何根据记录表进行裁决的优先级顺序。这方面的内容,对于提升整个比赛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记得有一次业余比赛中,因为一个暂停的确认出现了混乱,导致比赛节奏被打断很久,如果当时我们团队有这样一本手册,参照其对“场内外沟通效率最大化”的指导,那种混乱场面或许就能避免。此外,书中对于“技术犯规”和“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的量刑标准和适用情境的界定,也远超我的预期。它不只是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下吹罚”,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吹罚这种犯规可能对比赛走势产生的心理影响”,这种从“规则执行者”到“比赛秩序维护者”的视角转换,让这本书的价值又提升了一个维度。
评分除了没有吹哨细节,其他都挺好的!
评分除了没有吹哨细节,其他都挺好的!
评分好
评分除了没有吹哨细节,其他都挺好的!
评分还不错,符合我的要求,物流慢点
评分还不错,符合我的要求,物流慢点
评分不错,比较满意
评分不错,比较满意
评分总体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