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我买来的时候,主要是冲着“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这几个字去的,毕竟是全国一级建造师的考试用书嘛,理论上应该涵盖了考试大纲的所有核心知识点。然而,拿到实体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个“2013年版”的字样,心里咯噔一下。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理念更新得有多快啊!我翻开前几章,果然,很多关于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内容明显不足,比如BIM在港航工程中的应用讨论就显得非常初级和滞后。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海上风电基础施工的章节,期望能看到一些关于新型沉桩技术或者深水基础处理的最新案例和规范解读,结果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教科书式的理论复述,缺乏一线实操的深度和对现行行业标准的及时跟进。光盘的内容我也试着看了一下,希望能弥补纸质书的不足,但光盘里的模拟题和案例分析也明显带着老旧的影子,很多题目设计思路还是停留在几年前的考试风格上,对于现在越来越注重综合分析和跨学科知识运用的考题趋势,帮助有限。总的来说,作为一本专业考试用书,时效性是它的生命线,而这本2013年的版本,在快速迭代的工程技术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了。我最终还是决定得去寻找更新版本的教材来辅助学习,这本书顶多只能作为了解基础理论的一个参考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坦率地说,有点让人提不起精神。封面设计朴素得有些过时,内页的字体和行距感觉像是上个世纪的印刷品,虽然内容才是王道,但对于一个需要长时间面对这些枯燥专业知识的考生来说,视觉上的友好度也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隐性因素。我尝试用它来系统复习,但由于内容的逻辑跳跃性略大,尤其是在衔接不同章节时,缺乏一个平滑的过渡和串联。比如,刚讲完水工结构物的混凝土浇筑工艺,下一节突然就跳到了招投标管理,中间缺少了一个关于“施工组织设计”如何整合技术与管理的桥梁章节。这使得我必须自己动手,在笔记本上画大量的思维导图和流程图,才能把各个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链条。而且,书中对一些核心规范(如《港口工程设计规范》等)的引用,很多时候只是给出条文编号,而没有将关键条款进行提炼和解读,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增加了去查阅大量原规范的负担。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深度消化规范、直接提供考试所需重点的“浓缩精华版”,而不是一本需要读者自行“二次加工”的原始资料汇编。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厚厚的《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时,对它的“管理”部分抱有很高的期待,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工程的顺利推进往往卡在各种行政审批、合同纠纷和项目组织协调上。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项目风险评估框架,或者是一些针对大型疏浚、码头建设中常见的法律风险点和应对策略。但阅读体验下来,管理章节的叙述方式更偏向于理论性的概念罗列,比如什么“PDCA循环”、“WBS分解”这些词汇堆砌得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的,比如如何在新《建设工程价款司法解释》背景下处理工程变更签证的证据固定,或者面对国际工程承包中的地缘政治风险,书中提供的指导性意见就显得非常模糊和空泛。实务操作层面的内容,比如关于高边坡支护的技术细节,倒是写得比较扎实,图示清晰,这一点值得肯定。可工程管理恰恰是区分优秀建造师和普通技术人员的关键,我需要的是那种能直接搬到会议室里参考的、具有高度实战指导意义的“武功秘籍”,而不是学院派的理论梳理。这本书在“实务”的后半段表现尚可,但在核心的“管理”维度上,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被细化了的课程大纲,而非一本解决实际问题的手册。
评分从学习者角度看,我最看重的就是例题和习题的质量。毕竟,一级建造师考试是靠做题来检验学习成果的。这套书附带的光盘里,我着重测试了它的模拟考试系统。最大的槽点在于,题目的区分度不够高。很多选择题的干扰项设置得非常明显,基本都是在考一些基础定义,缺乏那种需要结合多个知识点进行交叉判断的“陷阱题”,这与我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真实考试难度有明显出入。港航实务的特点在于其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对规范的精准度要求极高,例如,计算题部分,对潮位、波浪力的修正参数取值,书中给出的示例往往是理想化的数值,没有充分展示在不同地质条件或极端气象条件下的敏感性和调整空间。我宁愿看到几道刁钻但能体现技术深度的题目,也不愿意做几十道流程化、机械化的基础题。这让人不禁怀疑,出题者是否真的有足够的项目实战经验来把握命题的“度”。如果一套考试用书的习题部分不能有效模拟真实考试的压力和难度梯度,那么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评分这本书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鲜明,它的优点在于对“港口与航道工程”这一专业领域的经典理论知识覆盖得比较全面,特别是关于基础、结构物施工工艺的描述部分,显得非常细致和传统。对于那些想打下一个坚实基础,对行业历史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清晰认识的零基础学习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框架,就像一份老派的工程手册。然而,缺点也同样明显,最致命的就是其“时效性”问题,这是我反复提及但又无法忽视的一点。在信息爆炸和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一本近十年前的教材在面对如深远海工程、智能建造等前沿话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它更像是一部优秀的工程技术史料,而非一本面向未来考试的“兵书”。我希望一本优秀的考试用书,能够引导学习者关注行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既有规范的复述上。因此,对于一个追求高分和紧跟行业前沿的考生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参考附件”,而不是“核心教材”。
评分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1E400000):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第3版)》在此次修订时,新增了大约15%的内容,例如水运工程招投标的管理、港口与航道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港口建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航道建设管理规定》、一级建造师(港口与航道工程)注册执业管理规定及相关要求等,改写了《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等;删除了大约59%过时或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稍欠紧密的部分内容;并根据有关规范、规程的修订,调整改写了部分内容。
评分1Z205020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评分1Z20501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
评分1Z205020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评分1Z201030 建设工程项目策划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京东配送也不错!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读书费时太多是怠惰,过分的藻饰装璜是矫情,全按书本条文而断事是十足的学究气。读书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经验以补其不足,因为天生的才能犹如天然的树木,要靠后来的学习来修剪整枝,而书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经验加以制约,往往是泛泛而不着边际的。 读书不可专为反驳作者而争辩,也不可轻易相信书中所言,以为当然如此,也不是为了寻找谈话资料。而应当权衡轻重,认真思考。有些书浅尝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致浏览,少数则须通读,读时要全神贯注,勤奋不懈。有些书也可请人代读,取其所需作摘要,但这只限于题材不大重要和质量不高的作品。 第一,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第二,熟读精恩。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第三,虚心涵泳。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体察。未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分”?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第五,着紧用力。“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第六,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说了那么多,想说下京东商城给我的印象,价格还是可以的,而且都是正版的书,确实是我们这样爱书的人的天堂啊,呵呵!
评分1Z205020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评分1Z201070 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