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1-5卷 力学+电磁学+波动学+量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 英文原版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1-5卷 力学+电磁学+波动学+量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 英文原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Charles Kittel,E.M.珀塞尔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力学
  • 电磁学
  • 波动学
  • 量子物理学
  • 统计物理学
  • 大学教材
  • 英文原版
  • 伯克利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华夏学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64570
商品编码:1122514492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具体描述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全套5册

1.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1卷 力学             ISBN:9787111464570   定价:58.80元

2.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2卷 电磁学         ISBN:9787111464587   定价:59.80元

3.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3卷 波动学         ISBN:9787111464594   定价:69.80元

4.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4卷 量子物理学  ISBN:9787111464600   定价:49.80元

5.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5卷 统计物理学  ISBN:9787111464631   定价:49.80元

编辑推荐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中译本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印行以来已过去三十多年。然而,即便如此,时至今日国内高校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和选修基础物理课程的学生乃至研究生仍然感觉,由于本教程独具匠心的内容编排体系,作为一家之言,无论是对基础物理的教、学还是应用,以及对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而言,《伯克利物理学教程》依旧不失为一部极有阅读、参考价值的优秀教程。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曾经风靡一时的《伯克利物理学教程》如今在市面上已难觅其踪影,加之原版本以英制单位为主,使其进一步的普及受到一定制约。而近几年,国外陆续推出了该套教程的zui版本——SI版(国际单位制版)。在此背景下,机械工业出版社决定重新正式引进本套教程,并先期推出本教程的英文影印版,以飨读者!希望这部原汁原味的经典著作能满足物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之用,并满足相关专业的双语教学需求!



目录

1.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1卷 力学

第2章 矢量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4章 参考系:伽利略变换 

第5章 能量守恒 

第6章 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 

第7章 谐振子:性质与实例 

第8章 初等刚体力学 

第9章 平方反比律的力 

第10章 光的速率 

第11章 狭义相对论:洛伦兹变换 

第12章 相对论动力学:动量和能量 

第13章 相对论动力学中的相关问题 

第14章 等效原理

2.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2卷 电磁学

第1章 静电学:电荷和电场

第2章 电势

第3章 导体周围的电场

第4章 电流

第5章 运动电荷的场 

第6章 磁场

第7章 电磁感应

第8章 交变电流

第9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

第10章 物质中的电场

第11章 物质中的磁场

3.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3卷 波动学

第1章 简单体系的自由振动

第2章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第3章 受迫振荡

第4章 行波

第5章 反射

第6章 调制、脉冲和波包

第7章 二维和三维的波

第8章 偏振

第9章 干涉和衍射

4.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4卷 量子物理学

第1章 导论

第2章 量子物理学中物理量的量值

第3章 能级

第4章 光子

第5章 实物粒子

第6章 测不准原理和测量理论

第7章 薛定谔波动力学

第8章 定态理论

第9章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5.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5卷 统计物理学

第1章 宏观体系的特性

第2章 基本的几率概念

第3章 多粒子体系的统计描述

第4章 热相互作用

第5章 微观理论与宏观测量

第6章 经典近似中的正则分布

第7章 一般热力学相互作用

第8章 输运过程分子运动论基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经典物理学教材的详细介绍,旨在提供一个与您提及的《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互补或可作参考的对比视角。 --- 物理学殿堂的基石:经典教程深度巡览 物理学的宏大叙事,建立在无数代科学家的智慧结晶之上。要真正领略这门学科的精妙与力量,一套结构严谨、内容深入且注重概念理解的教材至关重要。以下介绍的几套经典教程,各自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论证,构成了物理学学习的另一片重要领地,它们或以数学的严谨性著称,或以物理图像的直观性取胜,共同支撑起现代物理学的教育体系。 1. 朗道与栗弗席兹:《理论物理学教程》(Cours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这套七卷本(原版为十卷)的教程,是理解理论物理学深度与广度的试金石。朗道与栗弗席兹的这部著作,以其无与伦比的数学严谨性、高度浓缩的论证和对物理直觉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于世。 特点概述: 该教程的特点在于不设初级概念的冗余阐述,而是直接从基本原理出发,通过精妙的数学推导,引导读者直达物理问题的核心。它更像是一本高度精炼的“知识地图”,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初步的物理概念。 《力学》卷: 重点在于拉格朗日与哈密顿力学的系统构建,对约束、变分原理、以及刚体运动的描述极为深刻。它对理论框架的阐述,远超一般入门教材的范畴,直接触及分析力学的深层结构。 《经典场论》卷: 专注于电磁场的精细描述,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出发,深入探讨了规范不变性、势的性质,以及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其处理辐射场和辐射阻尼的方式,体现了深刻的物理洞察力。 《量子力学(非相对论性)》卷: 这是该系列中最常被引用的部分之一。它强调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并以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统一为基础,详细讨论了角动量理论、微扰论以及散射问题。其对不对易关系和不确定性原理的讨论,极具启发性。 《量子场论》卷(两卷): 概述了相对论性量子力学的基本框架,涉及狄拉克方程、相对论性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是进入高能物理领域不可绕过的理论准备。 《统计物理学》卷(两卷): 第一卷侧重于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系综理论、理想气体、晶格振动等。第二卷则深入研究相变、临界现象和涨落理论,对统计物理学的现代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朗道教程的难度极高,但对于致力于成为理论物理研究人员的学生而言,它提供的思维训练和对物理图像的提纯,是任何其他教材难以替代的。 2. 费曼:《费曼物理学讲义》(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这套三卷本的讲义,源自理查德·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本科基础物理课程。它的价值并不在于提供一套严格的、循序渐进的教科书式的体系,而在于展示一位世界级物理学家是如何思考物理问题的。 特点概述: 费曼讲义的精髓在于其直观的物理图像、创新的切入点和对“为什么”的执着追问。它打破了传统课程中按学科(力学、电磁学等)划分的僵硬结构,而是尝试将物理学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呈现。 跨学科的融合: 在早期章节中,费曼就将能量、动量、电荷等核心概念贯穿于所有分支学科中进行阐述,强调物理规律的普适性。 创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他用矢量和复数来讲解电路,用相对论的观点来引入电磁学,而不是先建立宏观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在量子力学部分,他从双缝干涉实验的“奇怪”现象出发,直接引入概率幅的概念,绕过了传统教材中复杂的数学过渡。 强调物理直觉: 费曼极其擅长使用生动的比喻和思想实验来解释复杂的现象,这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感受到物理的魅力。然而,这种方法也意味着它在某些细节和严格的数学推导上不如传统教材详尽。 费曼讲义常被用作补充读物或启发灵感的源泉,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物理世界更深刻、更具弹性的理解框架。 3. 杰克逊:《经典电动力学》(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对于深入研究电磁学的学生来说,约翰·D·杰克逊(John D. Jackson)的这部巨著是无可替代的参考书。它标志着对经典电磁学理论的全面、深入且现代化的总结。 特点概述: 杰克逊的著作着重于场论的数学结构和辐射理论,它不仅仅是麦克斯韦方程的应用手册,更是对电磁场理论的系统化考察。 严格的数学处理: 书中大量使用了球谐函数、柱面函数等特殊函数,并对边界值问题、势的求解进行了详尽的数学论证。 深入的专题探讨: 杰克逊对辐射理论(如轫致辐射、同步辐射、偶极子辐射)的处理非常细致,同时也包含了狭义相对论在电磁学中的应用、散射理论(如拉曼散射、汤姆孙散射)以及介质中的电磁场等高级主题。 注重现代物理的连接: 它清晰地展示了经典电磁学如何自然地过渡到狭义相对论,并为量子电动力学(QED)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经典场论基础。 这部教材通常被视为中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必备参考书,它要求读者已经对微积分、矢量分析和偏微分方程有熟练的掌握。 4. 兰道尔夫与舒尔姆福特:《基础物理学》(Fundermentals of Physics) 如果目标是建立一个从头开始、逻辑清晰且覆盖面广的基础体系,兰道尔夫(Randall D. Knight)的《基础物理学》提供了一种非常现代且结构化的途径。 特点概述: 这套教材的优势在于其教学设计和清晰的逻辑流程,它非常注重概念的形成和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概念的逐步引入: 每一个新的物理量或定律都是在明确定义和背景铺垫之后才被引入,避免了概念的跳跃性。 问题解决导向: 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并通常会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如“策略”和“求解”步骤的明确划分。 多维度的理解: 除了文字和公式,教材常常结合图表、物理图像以及对实际应用的讨论(如工程、医学中的应用),以增强读者的关联性和兴趣。 这套教程提供了一个扎实、易于导航的路径,确保学习者在进入更高级的专业教程之前,对经典物理学的各个分支都有一个坚实且相互关联的理解。 总结 物理学的学习是一场探索之旅,不同的经典教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朗道教程提供严谨的理论骨架,费曼讲义赋予直观的物理灵魂,杰克逊著作深化了特定领域的数学与物理深度,而像兰道尔夫这样的教材则确保了基础知识的全面与扎实。掌握这些不同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习者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物理学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的电磁学卷(第二卷)是整个系列的重中之重,它以一种极其系统且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我们穿越电场、磁场、电势、电流、感应电动势以及电磁波的迷人世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麦克斯韦方程组时的处理方式,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对高斯定律、安培定律等基本定律的深入探讨,让读者逐步理解其物理意义,最终才能真正领悟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普适性和优雅。书中对电磁场的直观图示和类比也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让我能够更好地想象那些抽象的场线和势能分布。当我学习到电磁波的传播时,那种从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激发到能量辐射出去的完整过程,简直是物理学中最令人惊叹的成就之一。尽管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内容也相当密集,但每当我克服一个难点,都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物理学探索日志,让我对宇宙的基本力之一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

评分

读完《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前三卷)之后,我深切感受到这部教材在构建扎实的物理学基础方面的巨大价值。从第一卷的力学开始,作者们就以一种极其清晰且富有逻辑的方式,逐步引导读者深入理解牛顿定律的精髓,从最基本的运动学概念,到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核心原理,再到角动量和刚体运动的复杂性,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 SI单位制贯穿始终,这对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至关重要,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处理各种物理问题。第三卷的波动学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对波动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对傅里叶分析等强大数学工具的应用,揭示了不同类型波动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无论是声波、光波还是机械波,在统一的数学框架下都显得条理分明。 书中的例题设计非常巧妙,既有启发思考的理论推导,也有需要动手计算的实际应用,充分锻炼了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有些概念的理解需要反复琢磨,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对物理学的认识更加深刻,不再停留在表面。这部教材无疑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学根基,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评分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系列整体而言,是一部极具挑战性但也回报丰厚的教材。它所涵盖的从经典力学到量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的广阔领域,以及贯穿始终的严谨的数学推导和深刻的物理洞察,都让我受益匪浅。这部教材并非易于轻松阅读的读物,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演算、去消化每一个概念。我常常需要在阅读完一段内容后,停下来反复思考,甚至回到前面的章节重新温习。但是,正是这种“啃硬骨头”式的学习过程,让我对物理学的理解更加扎实,也培养了我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书中对物理概念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数学工具的巧妙运用,都为我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我对待科学问题的方法论,让我学会如何去质疑、如何去探究、如何去构建理论。这部系列教材无疑是我物理学学习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评分

当我翻开《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的量子物理学卷(第四卷)时,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颠覆常识的奇妙维度。这本书以一种非常谨慎且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了那些似乎与宏观世界格格不入的概念,比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以及薛定谔方程。一开始,我对量子叠加态和概率波的概念感到非常困惑,但作者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实验案例(如双缝干涉实验)和类比,让我逐渐理解了这些看似反直觉的现象。书中对量子态的数学描述,如波函数和算符,虽然需要一些线性代数的基础,但一旦掌握,就能清晰地看到量子力学的数学结构之美。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原子结构和量子隧穿效应的解释,这些都是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但量子力学却能完美描述的现象。读完这一卷,我感觉自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更加钦佩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方面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和勇气。

评分

统计物理学的卷(第五卷)为我打开了理解宏观世界从微观粒子运动涌现出来的复杂性质的大门。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大量微观粒子看似随机的运动,转化为可预测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比如温度、压强和熵。作者从玻尔兹曼分布和大量粒子系统的统计平均出发,逐步引入了巨正则系综、正则系综等概念,并通过这些工具来推导理想气体的性质、相变以及临界现象。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熵的微观解释,这让我对“混乱度”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认识到它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核心地位。此外,书中对费米-狄拉克统计和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介绍,为理解电子、光子等粒子的行为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框架,这在固态物理和量子光学等领域尤为重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许多宏观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微观统计规律,也让我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宏观的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