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45-2012·代替 DL/T 545-1994):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Operation Management Code for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of Power Syste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45-2012·代替 DL/T 545-1994):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Operation Management Code for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of Power System]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电力系统
  • 微波通信
  • 运行管理
  • 规程
  • DL/T 545-2012
  • 电力行业标准
  • 通信工程
  • 电力工程
  • 技术规范
  • 标准文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7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22868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Operation Management Code for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of Power System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
字数:1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微波通信是电力系统的主要通信手段之一。自DL/T545-1994《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发布以来,微波通信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电力系统通信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原标准已不能适应现有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要求,亟待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45-2012·代替 DL/T 545-1994):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为DL/T544的配套标准,仅规定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的特定部分,通用部分由DL/T544规定。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电路管理
5 设备管理
6 电源系统管理
7 频率管理
8 资料管理
9 检修管理
10 安全管理
11 运行统计与评价
附录A(资料性附录)微波设备定期检测记录

前言/序言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史纲要 本书旨在全面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自建国以来的发展历程,重点聚焦于国家电力体系的规划、建设、运行与改革的各个关键阶段。内容涵盖了从最初的区域分散电网建设,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大规模集中式电源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后引入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的深刻变革。 第一部分:奠基与初步发展(1949-1978) 本部分详细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力工业的艰巨局面。重点分析了在百废待兴的背景下,如何依托前苏联的援助和自主力量,初步建立起以火电和水电为主体的电力生产体系。详细介绍了1950年代初期全国电网的首次统一规划,特别是对东北、华北等重工业基地的电力支撑作用的论述。书中着重探讨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力建设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曲折与坚持,包括小型水电站的群众性建设运动及其对农村电气化的早期贡献。此外,还分析了这一时期电力系统运行主要依赖经验和相对简单的技术手段,对于可靠性、效率等方面的影响。 第二部分:体制改革与快速扩张(1979-2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力行业迎来了结构性的重大变革。本书深入剖析了从“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向政企分开、建设运营分离的过渡。重点阐述了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以电养电”和引入外资的尝试,这极大地加速了大型火力发电厂和骨干输电线路的建设步伐。本部分详细梳理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初级阶段,包括省级电力公司的组建,以及竞争性上网电价机制的初步探索。技术层面上,本书关注了20世纪90年代,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如引进的600MW级机组)的投运对电网技术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初步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调度管理的情况。对于跨区域联网工程(如早期特高压的构想)的起步阶段也进行了详尽的记载。 第三部分:现代电力系统的构建与市场化探索(2001-2010) 本篇是全书的重点之一,聚焦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即“厂网分开、输配分离”。书中细致分析了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的组建背景、职能划分及其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区域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雏形探索,以及电力调度机构在保障安全稳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的强化。技术进步方面,本书关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UHV)的研发与示范工程,这是中国电力工程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的标志。同时,深入探讨了在这一时期,为应对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系统在安全裕度、故障录波、继电保护先进性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突破。 第四部分: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转型(2011至今)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当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电力系统面临的深层次挑战与转型机遇。详细论述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电网稳定性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关键技术突破,例如:柔性直流输电、储能技术的部署应用、需求侧响应机制的建立等。书中探讨了智能电网建设的进展,从最初的信息化建设,到如今强调主动防御、自愈合能力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的构建。此外,还对电力行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实现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运行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 全书依托大量的历史文献、行业年鉴、国家标准修订记录以及电力科研院所的内部资料,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中国电力发展图景,特别强调了技术进步与管理体制创新在推动电力事业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本书适合电力行业管理人员、能源政策研究人员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感兴趣的学者和专业人士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刚接触电力通信领域的新人,这本书厚重的篇幅确实让人有些望而生畏,但同时又带来一种踏实感。我目前正在努力理解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是如何通过微波这条“神经”进行实时指挥和控制的。这本书的标题明确指出了它是针对“运行管理”的规程,这暗示了它可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包含了大量一线操作人员的经验总结和事故预防的最佳实践。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日常巡检、故障预警和应急响应的章节,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将抽象的技术规范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现场操作流程。从目录的划分来看,这本书似乎涵盖了从设备维护到网络优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种系统性的结构,对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避免了碎片化学习的弊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厚重的纸张、清晰的字体,以及整体稳重大气的视觉效果,都透露出这部标准手册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其中关于微波通信运行管理的具体技术细节,但仅仅从物理形态上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行业规范的严肃性。我猜想,在电力系统这种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和对标准的遵循,正是确保电力安全运行的基石。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觉到其内容的详实和结构的严谨,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直指运行管理的核心环节,让人对其中蕴含的实践经验充满期待。希望这本书的内页印刷质量也能和封面一样出色,确保在实际使用中,即使在一些光线不佳的机房环境下,也能轻松准确地阅读和查找。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抱有极高的期望,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通信的可靠性——这是电力行业生命线级别的保障。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行业标准,不仅要“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更要“明确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我期待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那种非常务实、不含糊的陈述,能够清晰界定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范围,并在关键操作点上设置明确的检查清单和判断标准。想象一下,在深夜突发通信中断的紧急情况下,手边就放着这样一本权威的“操作指南”,能够迅速定位问题、遵循既定流程进行排查和恢复,这种确定性带来的心理安慰和效率提升是无法估量的。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种“关键时刻的定海神针”作用上。

评分

从一个非技术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和行业色彩。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架设在高山之巅、冒着风雨为城市输送光明的微波站,以及背后无数工程师为了保证信号畅通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不仅在于技术规范的传达,更在于它无形中维护和弘扬了一种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行业精神。阅读它,或许能让人更深层次地理解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复杂性和对专业技能的依赖。它是一部关于“如何保持沟通畅通”的教科书,而这条沟通的畅通,正是支撑整个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础。这本书的重量,超越了纸张本身,它代表着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承诺。

评分

这本书能够“代替 DL/T 545-1994”,这一点非常关键,它说明了电力通信技术在过去二十年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技术迭代,而这部新的标准正是对这些进步的官方确认和固化。我个人对技术标准的演进过程非常感兴趣,它往往反映了一个行业从模拟向数字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的轨迹。我希望阅读这本书时,能感受到它在技术细节上的更新,比如对新一代微波设备兼容性的要求,或者是在网络安全和抗干扰能力方面的新增规范。这种“与时俱进”的特性,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旧标准的修订本,更像是电力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录,对于评估当前电力通信基础设施的先进程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