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航空模型(中学)

2+1航空模型(中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毕东海 编
图书标签:
  • 航空模型
  • 中学
  • STEM教育
  • 动手实践
  • 科技
  • 科普
  • 模型制作
  • 教育
  • 兴趣培养
  • 青少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671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22993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0
字数: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1航空模型(中学)》选材的跨度较大,从最简单的纸模型飞机到比较复杂的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都是售类模型中取材方便简单且易做的入门学样机。这些模型飞机是优秀航空模型指导教师和教练员的原作,是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反复改进后的作品。每种模型都详细介绍了制作(或装配)步骤和方法,试飞步骤和调整方法,只要认真按照程序操作,注重质量,一般都能达到及格或良好的飞行成绩。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航空模型运动简介
第二章 手掷模型滑翔机(直线距离)
第三章 简易牵引模型滑翔机
第四章 初级橡筋模型飞机
第五章 电动模型飞机
第六章 线操纵电动模型飞机
第七章 无线电遥控电机模型飞机
第八章 模型飞机飞行原理问答
附录一 航空模型项目中学考核标准
附录二 全国航空航天模型主要赛事
《翱翔蓝天:中学航空模型入门与实践》 序言 蓝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想的寄托。当第一只鸟儿划破长空,当达芬奇先生勾勒出飞翔的草图,当莱特兄弟的飞机终于挣脱地心引力,人类对飞行的渴望与探索便从未停止。航空模型,作为一项集科学、技术、艺术与实践于一体的迷人爱好,正是这份渴望在微缩世界里的具象体现。它不仅能让我们亲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翅膀”,更能在飞行的瞬间,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成就感。 本书《翱翔蓝天:中学航空模型入门与实践》便是为你开启这扇通往航空模型世界的大门而精心编著。我们深知,对于初学者,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同学们而言,航空模型的入门可能显得有些神秘,甚至带着一丝畏惧。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关键步骤?如何让模型安全有效地起飞?这些疑问都将在这本书中得到详尽的解答。 我们并非要将你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航空工程师,而是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让你掌握航空模型制作与飞行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航空知识讲起,让你理解飞机为何能飞,模型又是如何模拟真实飞机的飞行姿态。接着,我们将带领你一步步走进模型制作的乐趣,从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到每一个部件的精细打磨,让你体验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过程。当然,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莫过于模型的试飞与操控,我们将教会你如何安全地进行首飞,如何通过遥控器与模型建立连接,以及如何在空中展现你的飞行艺术。 本书内容涵盖了静态展示模型、动力模型以及滑翔模型的制作与基础飞行知识。我们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让你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个环节。我们鼓励动手实践,认为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是掌握航空模型精髓的最佳途径。因此,书中融入了大量的实践指导,并提供了一些简易模型的制作案例,让你能够从零开始,一步步建立信心。 航空模型不仅仅是一项爱好,它更是一种培养耐心、细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方式。在制作过程中,你需要精确测量,细心组装,遇到困难时,需要冷静分析,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而当你的模型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时,那种喜悦与满足感,将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 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提供一个学习航空模型的平台,激发你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你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愿你们在亲手制作的模型中,感受飞行的魅力;在每一次的试飞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与模型的互动中,点燃对探索未知的热情。 让我们一起,用双手托起梦想,让模型承载希望,在蔚蓝的天空中,书写属于我们的飞行篇章! 第一章:仰望星空,从这里起步——认识航空模型 自古以来,人类对天空的向往从未停止。从神话中的 Icarus 到科学家的理论推演,飞行始终是人类文明追逐的梦想。航空模型,正是这份梦想在微缩世界的传承与实践。它并非只是简单的玩具,而是集科学、技术、艺术与动手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什么是航空模型? 航空模型,顾名思义,就是按照真实飞机、直升机、火箭等航空器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模型。它们可以静止展示,也可以具备飞行能力,甚至可以像真实飞机一样进行操控。 航空模型的分类 根据制作目的、动力方式以及飞行特性,航空模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静态展示模型: 这类模型主要注重外观的逼真度和细节的精细度,不具备飞行功能。它们是航空爱好者收藏和展示的艺术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航空器。制作静态模型需要对细节有极高的要求,例如精确的比例、细腻的涂装、逼真的驾驶舱等。 自由飞行模型: 这类模型一旦起飞,便按照预设的飞行路径自主飞行,无需外部操控。它们是考验模型设计和制作精度的重要类型,例如橡皮筋动力模型、环片翼模型等。它们通常结构简单,适合初学者入门。 动力模型: 顾名思义,动力模型依靠发动机(如内燃机、电动机)提供动力来实现飞行。根据动力源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 电动力模型(Electric Powered Model): 使用电动机和电池驱动,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动力模型类型。它们噪音小、易于维护、操作相对简便,并且对环境友好。根据性能,电动力模型又可以细分为固定翼模型、旋翼模型(如直升机模型)等。 内燃机动力模型(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owered Model): 使用小型汽油机或甲醇发动机驱动。这类模型通常动力强劲,飞行速度快,可以模拟更真实的飞行体验,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更高,也需要更严格的安全管理。 滑翔模型(Glider Model): 这类模型本身不配备动力装置,依靠模型自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在抛出后或在上升气流中滑翔飞行。滑翔模型的制作重点在于轻质、高翼展比以及良好的气动外形,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飞行。它们可以让你深刻理解翼型和升力产生的原理。 遥控模型(Radio Controlled Model): 这类模型是目前最受欢迎也最具挑战性的模型类型。通过遥控器和接收器,飞行员可以实时操控模型的方向、速度、高度等,进行复杂的飞行动作。遥控模型又可以细分为遥控固定翼模型、遥控直升机模型、遥控航模飞机等。 为什么要做航空模型? 激发科学兴趣: 航空模型制作是一个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制作和飞行中,你会接触到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电子学、机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从而激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培养动手能力: 从零开始,亲手将各种材料变成一个能够飞翔的物体,这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你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精细操作能力。 锻炼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模型制作过程中,你需要理解图纸,分析结构,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并在遇到问题时,学会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培养耐心和毅力: 航空模型的制作往往需要精细和耐心,从切割、打磨到组装、调试,每一步都不能马虎。遇到挫折时,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 体验飞行的乐趣: 当你亲手制作的模型终于成功起飞,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时,那种由衷的喜悦和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一种超越想象的自由体验。 促进团队合作(可选): 在一些大型模型项目或飞行活动中,团队合作的经验也能够得到提升。 安全第一:航空模型的安全理念 在享受航空模型带来的乐趣之前,我们必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无论是模型制作还是飞行,安全都应放在首位。 制作安全: 使用工具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意外伤害。切割、打磨等操作要做好防护措施。 材料安全: 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 飞行安全: 选择开阔、无障碍的场地进行飞行,远离人群、建筑物和高压线。 了解当地的飞行规定和限制。 熟悉模型的操控性能,并在充分了解其操作方式后再进行试飞。 检查模型的每一个部件是否牢固,动力系统是否正常。 避免在恶劣天气(如大风、雷雨)下飞行。 切勿在公共场所或居民区随意飞行。 学会识别并避免潜在的危险。 第二章:绘制蓝图,从指尖到模型——基础航空模型结构与材料 想要让一个模型在空中自由翱翔,首先需要了解它“身体”的构造,以及支撑它飞行的“骨骼”和“肌肉”。本章将带你走进航空模型的世界,了解其基本结构,以及制作过程中常用的材料。 航空模型的基本结构解析 虽然模型种类繁多,但大多数航空模型都包含一些共同的基本结构部件,它们协同工作,才能实现稳定飞行。 1. 机身(Fuselage): 功能: 机身是航空模型的主体结构,它集成了发动机(或动力装置)、油箱(或电池舱)、飞行控制系统(如舵机、接收器),并提供模型飞行的主要载体。它还影响着模型的整体重心分布。 类型: 机身的设计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筒形机身、箱形机身、盒式机身等。选择哪种结构取决于模型的类型和设计需求。 2. 机翼(Wing): 功能: 机翼是产生升力的主要部件。当空气流过机翼时,翼型设计使得上方的空气流速快于下方,根据伯努利原理,上方压力小于下方压力,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克服模型的重力。机翼的形状(翼展、弦长、翼型)对模型的飞行性能至关重要。 类型: 平直翼: 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常见于初学者模型。 后掠翼: 适用于高速模型,能减少空气阻力。 前掠翼: 较少见,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特征。 三角翼: 升阻比较高,适用于高速模型。 翼型(Airfoil): 机翼的横截面形状,决定了空气动力学特性。常见的翼型有对称翼型(如用于特技模型)、非对称翼型(如用于巡航模型)。 3. 尾翼(Tail Surfaces): 功能: 尾翼主要用于稳定模型的飞行姿态,并控制模型的俯仰和偏航。它相当于汽车的尾翼和方向盘。 组成: 水平尾翼(Horizontal Stabilizer): 通常由水平安定面(固定部分)和升降舵(可动部分)组成。升降舵控制模型飞机的俯仰(抬头或低头)。 垂直尾翼(Vertical Stabilizer): 通常由垂直安定面(固定部分)和方向舵(可动部分)组成。方向舵控制模型的偏航(左右转弯)。 4. 动力装置(Power Plant): 功能: 为模型提供前进的动力,使模型产生速度,从而使机翼产生升力。 类型: 螺旋桨(Propeller): 配合发动机或电动机旋转,产生拉力或推力。 电动机(Electric Motor): 通过电池供电,驱动螺旋桨。 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使用燃油驱动,产生强大动力。 5. 起落架(Landing Gear): 功能: 用于模型在地面滑行、起飞和着陆。 类型: 固定式起落架: 结构简单,常用于初学者模型。 可收放式起落架: 模仿真实飞机,可以收起到机身或机翼中,减少飞行阻力。 滑橇式起落架: 用于水上飞机或雪地模型。 6. 控制系统(Control System): 功能: 将飞行员的指令传递给模型的操纵面(如升降舵、方向舵、副翼等),从而改变模型的飞行姿态。 组成: 遥控器(Transmitter): 飞行员操作的设备,发出指令信号。 接收器(Receiver): 安装在模型上,接收遥控器发出的信号。 舵机(Servos): 接收器驱动的机械装置,连接到操纵面,使其偏转。 连杆(Pushrods/Cables): 连接舵机和操纵面,传递动力。 航空模型常用材料: 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制作模型的基础,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适用于不同的部件和工艺。 1. 轻木(Balsa Wood): 特性: 密度低,强度高,易于切割、打磨和粘接。是航空模型最常用、最经典的材料。 用途: 制作机身、机翼蒙皮、肋条、梁等大部分结构件。不同密度的轻木适用于不同的承力需求。 注意事项: 易燃,需要注意防火。 2. 胶合板(Plywood): 特性: 由多层薄木板胶合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用途: 制作承力较大的部件,如机身框架、防火墙、连接件等。 3. 覆膜(Covering Film): 特性: 轻薄、坚韧、色彩丰富。通常通过热压粘贴在模型骨架上,起到蒙皮和保护作用。 类型: 常见的有热缩膜(如Oracover, Monokote等)、纸质覆膜、玻纤布覆膜等。 用途: 覆盖机翼、机身、尾翼等,形成光滑的外表面,同时保护内部结构。 4. 泡沫材料(Foam): 特性: 质轻,易于加工,保温性好,价格相对较低。 类型: EPS(发泡聚苯乙烯): 常见的泡沫包装材料,易于切割,但强度较低。 EPP(发泡聚丙烯): 强度和韧性优于EPS,不易摔坏,适合制作耐摔模型。 EPO(发泡聚烯烃): 综合了EPP的韧性和EPS的易加工性,是目前较受欢迎的泡沫材料。 XPS(挤塑聚苯乙烯): 强度较高,表面光滑,但价格相对较高。 用途: 制作模型机身、机翼,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或者希望快速制作模型的来说,泡沫材料是理想的选择。 5.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 特性: 强度高,重量轻,刚性好,是现代高性能模型常用的材料。 类型: 碳纤维(Carbon Fiber): 极高的强度和刚性,重量极轻。常用于制作加强筋、机翼梁、机身骨架等。 玻璃纤维(Fiberglass): 强度和刚性良好,价格相对碳纤维较低。常用于制作模型外壳、加强件等。 加工: 复合材料的加工通常需要树脂、固化剂和模具,工艺相对复杂。 6. 粘合剂(Adhesives): 功能: 将各个模型部件连接在一起。 类型: 白乳胶/木工胶: 适用于木材之间的粘接,环保无毒。 CA胶(氰基丙烯酸酯胶,也称“502”): 快速粘接,适用于木材、塑料、金属等。有不同粘度和固化速度的选择。 环氧树脂胶(Epoxy): 强度高,耐久性好,适用于连接重要结构件、复合材料的粘接。需要按比例混合固化剂。 热熔胶: 快速粘接,但强度相对较低,适用于临时固定或非承重部件。 7. 五金件(Hardware): 包括: 螺丝、螺母、衬套、拉杆、铰链、轮子等。 作用: 连接活动部件,固定结构,以及实现起落架等功能。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通常会根据模型的尺寸、性能要求、制作预算以及个人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对于初学者,建议从轻木和泡沫材料入手,逐步掌握不同的加工技巧。 第三章:动手动脑,创造飞翔——模型制作工艺与技巧 掌握了模型的基本结构和材料,接下来就是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动手制作。本章将为你揭示航空模型制作的核心工艺与实用技巧,让你从纸上的图纸,一步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空中精灵。 精细读图:模型的“蓝图” 无论是购买的套材还是自己设计的模型,图纸都是制作的灵魂。 图纸的组成: 通常包含整体视图、各部件的尺寸、形状、材料规格、组装顺序等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解读: 务必仔细理解尺寸标注、箭头指示的组装方向、材料符号等。对于比例尺,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各部件尺寸的精确。 注意细节: 图纸上的细微之处,如加强筋的位置、舵面的安装角度等,往往对模型的飞行性能有重要影响。 基础工艺:雕琢模型“骨骼” 1. 切割: 工具: 模型刀(美工刀)、锯条、电木锯、激光切割机(专业应用)。 技巧: 轻木切割: 使用锋利的刀片,配合尺子,进行多次轻柔切割,避免一次用力过猛导致材料断裂。顺着木纹方向切割会更省力。 泡沫切割: 使用热线切割器(例如电烙铁改造的)或锋利的刀具,配合模板进行精确切割。 2. 打磨: 工具: 砂纸(不同粗细)、砂块。 技巧: 由粗到细: 从粗砂纸开始,逐步过渡到细砂纸,直到表面光滑平整。 顺着木纹: 打磨轻木时,尽量顺着木纹方向,避免产生毛刺。 形状塑造: 根据图纸要求,用砂纸精细地打磨出翼型、机身曲线等。 3. 粘接: 工具: 上述提到的各种粘合剂、夹具(如模型夹、橡皮筋)、吸水纸。 技巧: 清洁表面: 确保粘接表面干净、干燥、无油污,以保证粘接强度。 适量使用胶水: 过多胶水不仅浪费,还可能增加模型重量,甚至腐蚀材料。 固定与加压: 粘接后,使用夹具或重物将部件固定到位,确保粘接紧密。必要时,在接缝处用吸水纸吸走多余溢出的胶水。 充分干燥: 按照胶水说明,让粘接部位充分干燥固化,避免在未完全固化前受力。 4. 组装: 顺序: 遵循图纸的组装顺序,通常是先制作各独立部件(如机翼、机身、尾翼),再进行整体组装。 对齐与校准: 在组装过程中,时刻注意部件的对齐和垂直度。例如,机翼与机身的连接要准确,尾翼的安装要垂直于机身。 检查重心: 重要的步骤是检查模型的重心。大多数模型都有推荐的重心位置,这直接关系到模型的飞行稳定性。 进阶工艺:赋予模型生命 1. 蒙皮: 材料: 热缩膜、玻璃纤维布、纸张等。 热缩膜应用: 裁切: 根据部件形状,预留适当的尺寸。 粘贴: 使用熨斗或热风枪,在较低温度下初步粘贴,使覆膜初步固定。 热缩: 提高温度,让覆膜均匀收缩,使其紧绷平整,形成光滑的蒙皮。注意避免局部过热导致材料变形。 边缘处理: 剪掉多余覆膜,用熨斗将边缘仔细封边。 纸质蒙皮: 使用稀释的白乳胶将纸张粘贴在模型骨架上,干燥后形成坚固的蒙皮。 2. 安装动力系统: 电动机安装: 确保安装牢固,与螺旋桨轴线对齐。注意散热。 发动机安装: 安装防火墙,确保发动机与模型框架连接稳固。安装油管和消音器。 动力测试: 在模型起飞前,务必在地面进行动力测试,检查转速、声音等是否正常。 3. 安装舵机和控制系统: 舵机定位: 根据图纸,将舵机安装在正确的位置,确保舵臂与控制连杆的运动行程足够。 连杆连接: 使用合适的连杆和连接件,将舵机连接到操纵面。调整连杆长度,使其能够实现预期的舵面偏转角度。 遥控器调试: 将接收器与遥控器进行绑定,并检查各通道的信号是否正常。测试舵机的运动方向和行程是否与遥控器的操作一致。 4. 起落架安装: 固定式: 确保起落架安装牢固,与模型重心匹配,能够承受着陆时的冲击。 可收放式: 仔细按照说明书安装,确保收放顺畅,并且锁定到位。 实用的制作小贴士: 保持工作台整洁: 整洁的工作台能够提高效率,减少错误。 准备一套完整的工具: 基础工具齐全,能够应对大部分制作需求。 细心观察,反复检查: 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检查,避免因小失误导致大问题。 不懂就问,虚心学习: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或查阅相关资料。 循序渐进,从易到难: 初学者不要急于挑战高难度模型,从简单的模型入手,逐步积累经验。 享受过程: 制作模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放慢脚步,享受亲手创造的每一个瞬间。 第四章:试飞启航,掌控天空——模型飞行基础与技巧 模型制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它在蓝天中自由翱翔。本章将为你揭示模型飞行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模型试飞和初步操控。 飞行的奥秘:空气动力学简述 模型之所以能飞,离不开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1. 升力(Lift): 产生: 当空气流过机翼时,由于翼型的特殊设计,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根据伯努利原理,机翼上方压力小于下方压力,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 影响因素: 空气密度、速度、机翼面积、迎角(机翼与气流的夹角)。 2. 重力(Weight): 产生: 模型自身的质量产生的向下力。 克服: 升力必须大于或等于重力,模型才能起飞并维持飞行。 3. 推力(Thrust): 产生: 由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的螺旋桨产生,用于克服空气阻力,使模型获得前进的速度。 作用: 速度的产生是关键,因为没有速度,就没有流过机翼的空气,也就没有升力。 4. 阻力(Drag): 产生: 模型在空气中运动时,空气对其产生的向后的阻碍力。 类型: 包括形状阻力、摩擦阻力等。 飞行的平衡: 模型能够稳定飞行,是这四种力的平衡结果。在直线匀速飞行时,升力=重力,推力=阻力。 起飞前的准备:万无一失 “细节决定成败”,起飞前的充分准备是安全飞行的基石。 1. 模型检查: 结构检查: 确认所有部件连接牢固,无松动。特别是机翼、尾翼、起落架等关键部位。 动力系统检查: 电动力: 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连接是否可靠。 内燃机: 检查油量、油路是否通畅,发动机启动是否顺畅。 控制系统检查: 遥控器绑定: 确保遥控器与接收器已正确绑定,并显示正常信号。 舵机测试: 逐一检查所有舵机的运动方向和行程是否正确。升降舵应向上推动机头,向下推动机尾;方向舵应向左推动机尾向右,向右推动机尾向左。 电池状态: 遥控器和接收器的电池电量要充足。 2. 场地选择: 开阔平坦: 选择一个远离人群、建筑物、树木、电线等障碍物的空旷场地。草地或平坦的泥土地面是理想的选择。 风向与风速: 了解当天的风向和风速。对于初学者,最好选择无风或微风的天气进行首飞。如果风较大,要选择顺风或侧风起飞,并根据风力调整操控。 安全区域: 确定模型飞行区域的安全边界,避免模型飞入禁区。 3. 天气因素: 能见度: 确保有良好的视线,能够清晰看到模型。 避免极端天气: 严禁在大风、雷雨、雾天等恶劣天气下飞行。 4. 个人准备: 熟悉模型: 在地面反复模拟操作,熟悉模型各个操纵面的反应。 冷静心态: 保持冷静和专注,切勿在情绪激动或分心时进行飞行。 必要装备: 佩戴防护眼镜,穿着适合活动的服装。 首次试飞:小心翼翼的突破 首次试飞是模型飞行生涯中的重要一步,需要特别谨慎。 1. 滑行测试(Ground Taxiing): 目的: 检查模型在地面滑行时的方向控制和稳定性。 操作: 缓慢启动发动机或电动机,使用方向舵控制模型直线滑行。观察模型在滑行过程中的反应,是否有跑偏或颠簸。 2. 起飞(Takeoff): 预备: 将模型置于起飞跑道的起点,面向无风方向或微风方向。 加速: 缓慢增加油门(或功率),使模型开始加速。 修正方向: 使用方向舵微调,保持模型沿直线加速。 抬头: 当模型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且机翼已产生足够的升力时,缓慢向上拉升降舵(或摇杆),使模型离地。注意: 首次起飞不要过猛地拉升,以免模型失速。 3. 空中操控: 直线巡航: 起飞后,先保持模型在一定高度进行直线飞行。平稳操作油门(或功率),保持适当的速度。 低速测试: 尝试稍稍降低油门,观察模型是否会产生失速迹象。 转向: 缓慢而平稳地操作方向舵和升降舵,进行小角度的转向。 观察重心: 在飞行过程中,注意模型的姿态。如果机头过重,会倾向于俯冲;如果机尾过重,会倾向于上仰。这需要根据飞行表现,对模型重心进行微调。 4. 着陆(Landing): 准备: 提前选择好着陆点,并开始降低油门,减缓模型速度。 下降: 缓慢地拉升降舵,使模型逐渐下降。 对准跑道: 使用方向舵和升降舵,调整模型姿态,使其对准预定的着陆区域。 最后阶段: 在接近地面时,适当拉升升降舵,减缓下降速度,并调整模型角度,准备着陆。注意: 避免在着陆前突然加大油门。 触地: 使模型后轮(或尾轮)先着地,然后是前轮,平稳地滑行至停止。 进阶飞行技巧: 盘旋(Circling): 通过协调升降舵和方向舵的操作,实现模型在空中画圈。 爬升与下降(Climbing and Descending): 调整油门和升降舵,控制模型的爬升高度和下降速率。 失速(Stall): 当模型速度过低,升力不足以克服重力时,会发生失速。此时需要立即将升降舵放平,并适当加大油门,使模型重新获得速度。 空中特技(Acrobatics): 随着经验的积累,可以尝试更复杂的飞行动作,如筋斗、滚转等(但这通常需要专门设计的特技模型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常见飞行问题与解决: 模型不稳定,易翻滚: 检查重心是否过高或过低,尾翼是否安装准确。 模型起飞困难: 检查动力是否足够,起落架是否正常。 模型飞行轨迹歪斜: 检查方向舵和副翼是否对称,机身是否变形。 控制不灵敏: 检查遥控器信号强度,舵机连接是否可靠。 结语 航空模型,是一项充满挑战与乐趣的活动。从亲手制作到成功飞行,每一步都凝聚着你的智慧与汗水。愿本书能为你打开这扇探索天空的大门,让你在亲手制造的梦想中,体验飞行的自由与无限可能。在每一次模型的升空与降落中,感受科学的魅力,点燃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蓝天就在那里,等待着你去征服!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四段评价 不得不提我最近读完的《厨房里的炼金术:分子美食的科学原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烹饪的固有认知!它不是一本食谱,而是一本详尽解释食材变化背后的化学和物理过程的科普读物。作者以极其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了乳化、胶凝、球化这些高深莫测的概念。我试着按照书中的理论,用卵磷脂自己制作了一次完美的蛋黄酱,那种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无与伦比。书中还探讨了食物的感官体验如何被精确调控,比如温度、质地和气味分子是如何协同作用来欺骗我们的大脑的。对于任何一个对“为什么”比“怎么做”更感兴趣的美食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宝典,它将厨房提升到了实验室的维度。

评分

第一段评价 最近刚读完《星际探险家:宇宙奥秘的追寻》,这本书简直是科幻迷的福音!作者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将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展现在我们面前。故事的主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普通人,他的旅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书中的物理设定既有硬核的科学依据,又巧妙地融入了哲学思考,让人在享受跌宕起伏的情节时,也能对时间和空间的本质产生更深的体悟。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不同星球文明的描绘极其细腻,每一个外星种族的文化习俗、科技水平都有着令人信服的逻辑。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拓宽了,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不仅仅是太空冒险,更是一次关于人类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刻叩问,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深度科幻作品的朋友们。

评分

第二段评价 我刚刚合上《古韵新声:唐诗宋词的现代演绎》,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我原本以为这只是本老生常谈的文学赏析集,没想到作者的解读视角如此新颖独到。他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意象分析上,而是巧妙地将那些千古名句置于当代社会语境中进行重新审视和阐释。比如,他分析李白的“举杯邀明月”时,竟然联想到了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感,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是如此强烈。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附带了许多作者自己创作的仿古诗词和现代诗歌,这些作品在继承古典韵味的同时,又充满了鲜活的现代气息,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悠远。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桥梁,让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人情感,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第五段评价 我最近沉浸在《寂静的回响:二战时期密码破译者的非凡人生》这本书中,它记录了那些在历史的幕后默默工作,用智慧改变战争走向的无名英雄的故事。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紧张得让人屏住呼吸,如同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那些与时间赛跑的破译工作中;时而又回归到这些天才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个人生活,展现了他们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和道德困境。作者对当时的通讯技术和加密方法的描述,清晰易懂,即便对密码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领会其精妙之处。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揭示了许多解密行动对战后科技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军事史,更是一部关于信息论和人工智能萌芽的历史侧记。读完后,对那些在黑暗中守护光明的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评分

第三段评价 《迷雾之城的建筑密码》这本书,对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一次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它聚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某座虚构欧洲大都市的建筑变迁史,用极其详尽的笔触描绘了包豪斯风格如何与当地传统哥特式建筑进行激烈的碰撞与融合。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照片、建筑草图和设计手稿的复刻件,印刷质量一流,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作者对材料学的深入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他如何描述混凝土在当时被视为“反叛者”的象征,以及玻璃幕墙如何改变了城市天际线的心理感受。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亲身参与了一场关于美学和功能性的世纪辩论,让人对“空间如何塑造人性”有了全新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