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马炮兵残局攻杀技巧

象棋马炮兵残局攻杀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志康 著
图书标签:
  • 象棋
  • 残局
  • 攻杀
  • 技巧
  • 马炮兵
  • 象棋残局
  • 残局技巧
  • 象棋攻杀
  • 棋谱
  • 象棋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ISBN:97875464092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84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6
字数: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象棋马炮兵残局攻杀技巧》汇集了马炮兵各类少子作品,共分七章。第一章“概述”,系统介绍了马炮兵各子力的优劣、攻防技巧、排局设计以及象棋轶事,其余六章是笔者创作的排局作品和体会。
  “马炮兵”在象棋对弈中占有重要地位。
  《象棋马炮兵残局攻杀技巧》围绕运用马炮兵三个兵种进行排局创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观赏性和实用性。这些排局子少、图美,给人以视觉美感,着法有深有浅,象棋爱好者不论水平高低,都能从中体会到“马之曲韵、炮之轰鸣、兵之坚韧”的象棋魅力。

内页插图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代序:相忆路漫漫
自序:追求·排局艺术境界

第一章 概述
一、马炮兵少子溯源
二、论马炮兵帅优劣
1.马之优劣
2.炮之优劣
3.兵之优劣
4.帅之优劣
三、马炮兵帅技巧方法
1.马之技巧
2.炮之技巧
3.兵之技巧
4.帅之技巧
5.综合技巧
四、马炮兵进攻方式
1.正面进攻
2.正侧面进攻
3.侧面借力进攻
4.两侧进攻
5.全面进攻
五、马炮兵防守形式
1.退守
2.攻代守
3.守要道
4.攻守
5.攻守攻
六、孪生局介绍
第1局 伯氏吹埙
第2局 仲氏吹篪

第二章 为四川汶川大地震而作
第1局 问世间,什么是大爱
第2局 红叶题诗
第3局 蜀道难
第4局 冲进灾区
第5局 大雁过秦岭
第6局 穿越地震带
第7局 废墟下的生命
第8局 空投
第9局 泄流槽
第10局 四川感谢您

第三章 弹指一挥间
第1局 峨眉山月
第2局 直上金顶
第3局 冲天一柱
第4局 山拐坡弯
第5局 一线天
第6局 双桥清音
第7局 飞翔
第8局 腾飞
第9局 乐山大佛t
第10局 孤帆天际看
第11局 水润五通

第四章 赏棋名家评
一、胜局
第1局 八卦阵
第2局 双峰贯耳
第3局 处变不惊
第4局 喝断当阳桥
第5局 鸳鸯腿
第6局 时不我待
第7局 醉八仙
第8局 三雄试剑
第9局 天狗吞日
第10局 三阳开泰
第11局 九龙治水
第12局 罗汉伏虎
第13局 回头是岸
第14局 引人入胜
第15局 花醉堞扶
第16局 风尘三尺剑
二、和局
第1局 摘叶飞花
第2局 云深不知处
第3局 一枝压千斤
第4局 长袖善舞
第5局 连环打
第6局 无名星座
第7局 整归鞭
第8局 十王走马
第9局 潮涌势悠悠
第10局 含笑看吴钩
第11局 婆娑起舞
第12局 浪淘沙
第13局 回眸一笑
第14局 踱方步
第15局 星移斗转
第16局 山高水长

第五章 今棋古韵风
一、胜局
第1局 山势逼关门
第2局 杯酒送残山
第3局 青山遮不住
第4局 剑门路(1)
第5局 剑门路(2)
第6局 坐看云起时
第7局 如听万壑扮
第8局 溯溪终水涉
第9局 鱼虾入梦
第10局 千里恩故乡
第11局 风光草际浮
第12局 志在千里
第13局 鸟散余花落
第14局 功名马上取
第15局 落地听无声
第16局 飘飘何所似
第17局 跨马出郊
第18局 三军呼山动
第19局 枕江流
第20局 明日巴陵道
二、和局
第1局 蜀道多险峻
第2局 剑山依苍穹
……

第六章 聊棋山水间
第七章 随想录

前言/序言


《棋盘上的绝杀:象棋残局精粹》 在浩瀚的棋海之中,残局以其精炼的智慧和险象环生的变化,吸引着无数棋艺爱好者。本书《棋盘上的绝杀:象棋残局精粹》,正是为求索棋艺真谛、提升实战能力的你精心打造的案头佳作。它并非一本简单罗列定式或技巧的枯燥手册,而是以一种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视角,带你领略残局的独特魅力,解锁制胜的关键。 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梳理象棋残局的核心要素,从基础的兵种特性在残局中的演变,到各种经典残局套路的精妙之处,再到实战中常见的攻防转换与破杀思路,层层递进,深入浅出。我们不拘泥于某个特定兵种的组合,而是着眼于残局整体的博弈态势,强调对全局的判断、对时机的把握以及对对手心理的洞察。 一、 残局之魂:兵种特性的深度解析与升华 残局的精彩,很大程度上源于棋子在数量锐减后的特性放大。本书将从最基础的层面出发,重新审视每个棋子在残局中的价值与作用。 “士象”在残局中的战略价值: 许多初学者认为,残局中士象的活动范围受限,作用不大。本书将颠覆这一认知,深入剖析在特定残局环境下,如“士象全”如何构建坚实的防线,配合其他棋子形成铜墙铁壁;又如“缺象”或“偏象”时,如何利用其灵活性进行牵制、阻滞,甚至反击。我们将探讨士象在守住关键要点、限制对方棋子活动、以及配合其他棋子进行“二进一”的巧妙配合。例如,在一些边角残局中,象的斜走能力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攻防作用。 “车”的无匹威力与精妙应用: 车,作为棋盘上的王者,其“直行横冲”的威力在残局中愈发凸显。本书将详细解析车在各种残局中的攻杀模式,如“横车捉士”、“沉底炮”、“两肋插车”等经典杀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强调车在残局中“限制”、“牵制”、“抽调”等非直接杀伤性作用。例如,如何利用车的强大控制力,将对方关键棋子逼入死角,为其日后被消灭创造条件;如何通过车的调动,为己方其他棋子创造进攻路线。我们将重点讲解“借路”(如借对方的士象来完成自己的攻击)、“抽将”(利用车的连贯攻击迫使对方出动主帅)等高级技巧。 “马”的灵活机动与配合艺术: 马,以其独特的“日”字步,在残局中扮演着“穿插”、“伏击”的重要角色。本书将系统梳理马在各种残局中的攻杀技法,如“马后炮”、“两肋插马”、“蹩马腿”等。除了直接的杀法,我们更关注马与其他棋子的配合。比如,马与炮如何形成“二线炮”或“底线炮”的联合攻击;马与兵如何形成“马兵配合”的攻杀体系,通过兵的进步为马创造立足之地。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马的“腾挪”来躲避对方的攻击,同时伺机反扑,以及如何在狭小的棋盘空间内,通过马的灵活走位,实现意想不到的奇袭。 “炮”的远程打击与“隔山打牛”的奥秘: 炮,是残局中重要的远程打击力量。本书将深入讲解炮的各种攻杀变化,如“闷宫炮”、“钓鱼炮”、“虎头炮”等。我们将特别强调炮的“隔山打牛”特性,分析如何在有己方或对方棋子阻隔的情况下,依然能发挥出强大的杀伤力。例如,如何利用己方的兵或士象作为“炮架”,形成强大的远程火力网;如何通过限制对方的“炮架”来削弱其攻击能力。我们将探讨炮在残局中的“限制”作用,比如如何用炮封锁对方的退路,使其帅或将无法安全移动。 “兵”的攻坚克难与“一人成军”的力量: 兵,虽然个体力量微弱,但在残局中却能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和战略价值。本书将深入探讨兵在残局中的各种攻杀技法,如“兵过河”、“兵临城下”、“兵吃士”、“兵捉车”等。我们将强调兵的“封锁”和“牵制”作用,如何通过兵的进退来限制对方棋子的活动空间。更重要的是,本书将阐述“卒林战术”,即多个兵协同作战,形成难以逾越的屏障,并配合其他棋子进行致命一击。我们将特别关注“底线兵”的价值,以及如何在特定情况下,利用兵的“反向突破”来制造机会。 二、 经典残局的深度剖析与实战化应用 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本书精心挑选了数十种具有代表性的象棋残局,并进行深度剖析。 “马炮残局”的攻防要诀: 马与炮的结合,是残局中最常见也最复杂的组合之一。我们将系统分析“马炮残局”中的典型局面,如“马炮胜单车”、“马炮胜双象”、“马炮兵残局”等。重点讲解双方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马炮的优势进行攻杀,以及如何应对对方的牵制和反击。我们将深入研究“马炮配合”的多种杀法,以及如何通过“弃子”来打开局面。 “车炮残局”的犀利剑刃: 车与炮的组合,往往能形成强大的远程火力网,是残局中的“重炮”。本书将深入解析“车炮残局”中的经典杀法,如“车炮轮杀”、“车炮巧杀”、“车炮配合捉单缺象”等。我们将探讨车炮在不同位置时的攻杀威力,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调动,实现“一车当关,一炮破城”的效果。 “兵炮残局”的精妙博弈: 兵与炮的配合,虽然不如车炮来得霸道,却充满了细腻的技巧。本书将分析“兵炮残局”中的典型攻防,如“兵炮捉单马”、“兵炮巧胜象”、“双兵迫杀”等。我们将强调兵在炮的配合下,如何充当“炮架”或“推进器”,以及炮如何通过远程打击,为兵的进攻开辟道路。 “车马残局”的灵活闪击: 车与马的组合,兼具了力量与灵活性,是残局中攻防兼备的利器。本书将深入解析“车马残局”中的经典战例,如“车马胜单炮”、“车马巧胜双士”等。我们将探讨车马如何通过协同作战,形成“流水战术”,不断施加压力,并伺机进行致命一击。 “单兵(卒)绝杀”的智慧闪光: 尽管兵或卒在残局中可能孤军奋战,但本书将告诉你,即使是残存的一兵一卒,也能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精妙的计算和巧妙的走法,达成绝杀的目的。我们将分析“单兵(卒)攻杀”的关键要素,如“抢占关窍”、“限制主帅”、“配合对方棋子”等。 三、 实战攻防的逻辑推演与思维训练 残局的本质是计算与判断。本书将着重培养读者的逻辑推演能力和全局观。 “子力计算”的准确性: 在残局中,每一次弃子都可能决定胜负。本书将教授读者如何进行准确的子力计算,评估每一次交换的得失,以及计算出“最佳落子点”。 “时机把握”的艺术: 残局的胜负往往在一瞬之间。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会观察棋盘,把握最佳的进攻时机,以及如何通过“诱敌深入”来为自己创造机会。 “全局判断”的宏观视野: 即使在残局中,也需要有宏观的全局观。本书将教导读者如何从整体态势出发,判断残局的走向,并根据棋盘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 “弃子战术”的巧妙运用: 在残局中,有时需要通过弃子来换取更大的优势。本书将深入讲解各种“弃子战术”,如“弃车保帅”、“弃马攻杀”等,并分析其背后的逻辑。 “守势转攻”的策略: 许多残局并非一开始就处于优势。本书将教会读者如何在劣势局面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防守,并伺机将守势转化为攻势。 “残局定型”的预判: 优秀的棋手能够在残局早期,就预判出可能形成的残局局面,并提前进行布局。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通过对中局变化的判断,来影响残局的走向。 《棋盘上的绝杀:象棋残局精粹》不只是对残局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对象棋智慧的升华。它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逻辑、计算与艺术的残局世界,让你在方寸棋盘上,领略到“绝杀”的无限魅力,从而在实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象棋高手。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棋友,本书都将是你提升棋艺、领悟象棋精髓的理想之选。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中局的布局和开局的定式还算有点门道,可是一到残局,特别是那种只剩下几个子的情况下,我的大脑就像是短路了一样,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本书的标题《象棋马炮兵残局攻杀技巧》一出来,我就知道我找到了救星。我尤其期待它对“马炮兵”这几个子组合的深入剖析,因为这套组合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我经常能把局面拖入这种残局,但最后往往都是功亏一篑,眼睁睁地看着对手用巧妙的调动把我逼入绝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固定的杀招,而是能深入讲解每一步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比如炮如何限制马的走位,兵在关键时刻如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无法防守的局面。如果它能用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图示来展示那些精妙的“陷阱”,那我绝对会给它五星好评。我渴望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种“原来如此,我竟然没想到!”的顿悟时刻,这本书看起来很有潜力帮我实现这个目标。

评分

我对这本《象棋马炮兵残局攻杀技巧》抱持着一种近乎挑剔的期待。作为一名老棋迷,我接触过的残局书籍不在少数,很多都流于表面,无非是把一些常见的定式搬过来,然后用很干巴巴的符号堆砌而成,读起来枯燥乏味,对于实战的指导意义实在有限。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对于棋局动态的理解深度。残局的精髓在于“势”的营造,在于对时间和空间的极致压缩。我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教导读者在马、炮、兵这三者互相制约的复杂环境中,快速识别出致胜的关键点——也许是一个关键的“蹩”位,也许是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兵的推进。我特别关注那些非教科书式的、充满创造性的杀法,那些能在对手意料之外打开缺口的方法。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针对不同开局演变出的常见残局的应对策略,并用足够多的实战案例来佐证其观点,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技巧”书,而是一部真正的“残局哲学”著作了。我需要的是能够提升我整体残局思维的工具,而不是几张死记硬背的“棋谱”。

评分

我最近迷上研究那些“教科书般的经典残局”,但我很快发现,现实对弈中的局面往往比书上复杂得多,很多变量——比如谁先走、子力位置的初始差异——都会极大地影响残局的走向。因此,我非常期待《象棋马炮兵残局攻杀技巧》能提供一个灵活的分析框架。我不是想背诵一百个招法,而是想理解为什么在A情况下走X比走Y要好。这本书是否有关于如何“简化”复杂残局到已知模型部分的指导?比如,如何通过有目的的兑子或弃子,将一个混乱的马炮兵残局,强行导向一个我更熟悉的、更容易取胜的简化局面?我希望能看到关于“时间”和“空间”在马炮兵体系中是如何被量化的。一个好的残局教材应该能教会读者如何快速评估局面,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最优决策。如果它能提供这样的分析方法论,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过它的定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名字给我的感觉非常直接和务实,这正是我在寻找的。我的棋艺一直被卡在“中盘”这个瓶颈上,总感觉自己能把局面控制住,但一到收官阶段,往往因为不熟悉马炮兵残局的“潜规则”而痛失好局。我听说,在某些顶尖选手的对局中,这种看似简单的残局反而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我希望《象棋马炮兵残局攻杀技巧》能够深入探讨那些“微妙的平衡点”。例如,当双方都只有马炮兵时,如何利用兵的结构优势去引诱对方的马或炮进入不利位置?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单炮困马”之后,如何利用兵的保护快速形成杀局?我尤其对那些需要牺牲物质以换取时间和空间的精妙布局感兴趣。如果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那样,把那些深奥的理论拆解成可操作的步骤,那简直是太棒了。毕竟,理论再高深,如果不能在实战中快速反应出来,那也是空谈。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实战的味道,让人感到一种直击核心的效率感。我过去经常在网上搜集一些马炮兵的残局解析,但很多都是零散的片段,缺乏系统性。我的主要困惑在于,马和炮这对组合的配合,尤其是在有兵参与时,其变化之多,常常让我无从下手。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部兵法大全,将所有可能的“攻杀路径”进行归类和结构化。比如,它会不会区分出“侧翼突破型”、“中路压制型”和“阵地消耗型”的攻杀策略?我特别想知道的是,在面对“炮封兵、马护驾”的经典防守阵型时,如何用马炮兵组合进行有效的“穿透”或“绕后”。如果这本书能详尽地剖析每一个关键步骤背后的“意图”,并提供不同应手下的反驳和对策,那么它将是整理我残局知识体系的最佳选择。我需要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理解,而不是表面的招法堆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