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樂通史(2016修訂本)

西方音樂通史(2016修訂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於潤洋主編 著
圖書標籤:
  • 音樂史
  • 西方音樂
  • 音樂通史
  • 古典音樂
  • 音樂文化
  • 音樂欣賞
  • 藝術史
  • 音樂教育
  • 2016修訂本
  • 音樂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上海音樂齣版社
ISBN:9787805539508
商品編碼:1123501237
齣版時間:2016-07-01

具體描述

作  者:於潤洋 主編 定  價:68 齣 版 社:上海音樂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年07月01日 頁  數:428 裝  幀:平裝 ISBN:9787805539508 《中國藝術教育大係》序
編寫說明
 古代希臘和羅馬音樂
概述
 古希臘音樂
 古希臘的音樂生活
(一)音樂與神的崇拜
(二)古希臘的樂器
(三)詩歌的繁榮
(四)古希臘戲劇
第二節 古希臘的音樂理論
(一)音程和音階理論
(二)音樂社會功能的學說
第二章 古羅馬音樂
 古羅馬的音樂生活
第二節 基督教音樂的興起
第二編 中世紀音樂
概述
 中世紀教會禮拜音樂
格裏高利聖詠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藝術教育大係·音樂捲:西方音樂通史(修訂本)》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量重點教材。是中國藝術教育大係之“音樂捲”。讀者介紹瞭西方音樂通史。全書共分七編,以時間為序分為:古代希臘和羅馬音樂,中世紀音樂,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巴羅馬時期音樂,古典主義時期音樂,浪漫主義時期音樂,20世紀音樂。
《中世紀歐洲音樂的輝煌與演變:從格裏高利聖詠到復調的曙光》 書籍概述 本書聚焦於公元500年至1400年間,西方音樂發展史上最為漫長且深遠的一個階段——中世紀音樂。它並非一部簡單的音樂史時間軸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在中世紀獨特的宗教、社會和哲學背景下,音樂如何從單一的、口頭傳承的禮儀之聲,逐步演變為結構復雜、充滿創新精神的藝術形式。本書旨在為讀者勾勒齣一部立體、生動的“黑暗時代”音樂圖景,揭示其對後世音樂乃至整個西方文明的奠基性意義。 第一部分:宗教的殿堂——格裏高利聖詠的定型與傳播 中世紀的音樂生活幾乎完全圍繞天主教會展開。本部分將詳盡闡述格裏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的起源、特徵及其在教會禮儀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早期教會音樂的母體 羅馬與加洛林改革前的音樂麵貌: 追溯早期基督教禮拜音樂的碎片化發展,探討米蘭的安波羅斯聖歌(Ambrosian Chant)等地方性聖詠的特點。 查理曼大帝與聖詠的統一: 深入分析加洛林王朝如何利用音樂作為鞏固帝國統治和宗教權威的工具,促成瞭“羅馬聖詠”在西歐的標準化。 第二章:格裏高利聖詠的結構與美學 文本與鏇律的結閤: 詳細解析聖詠的文本(拉丁文詩篇、贊美詩)如何決定瞭其鏇律的走嚮。探討不同教會節日的聖詠類彆(如彌撒的普通部分與 پرا普利亞部分)。 記譜法的誕生與演變: 重點介紹紐姆記譜法(Neumes)從最初的“記憶輔助符號”到逐漸具備音高指示功能的演變過程。分析聖加侖(St. Gall)和聖馬丁(St. Martial)等地抄本中紐姆符號的地域差異與記寫規範。 調式係統的確立: 闡釋八個教會調式(教會調式,Ecclesiastical Modes)的理論基礎及其在音樂情感錶達中的作用。對比古希臘調式與中世紀調式之間的繼承與發展關係。 第三部分:世俗之聲——遊吟詩人和吟遊詩人的時代 與嚴格的教會音樂形成鮮明對比,世俗音樂在中世紀的民間生活中扮演瞭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三章:南法的“吟遊詩人”(Troubadours) 宮廷文化的催化劑: 探討“愛情詩”(Fin'amor)的概念在中世紀南方法國的興起,以及吟遊詩人在貴族贊助下創作的歌麯體裁(如Canso, Sirventes)。 音樂的留存睏境: 分析世俗音樂因缺乏官方記錄係統而麵臨的失傳風險,以及我們如何通過少數幸存的帶譜作品(如阿爾卡伊的樂譜)來重建其風貌。 第四章:北方的“遊吟詩人”(Trouvères)與德意誌的“明淨歌者”(Minnesingers) 語言與地域差異: 對比使用古法語的北方遊吟詩人和使用德語的明淨歌者的創作主題、音樂風格上的細微差彆。 樂器學概述: 簡要介紹中世紀常見的樂器,如魯特琴(Lute)、維厄爾琴(Vielle)、竪琴和管樂器,及其在世俗音樂中的伴奏角色。 第三部分:復調的黎明——走嚮多聲部音樂的革命 中世紀最偉大的音樂成就,無疑是單音音樂嚮多聲部音樂(Polyphony)的轉型。本書將詳細梳理這一過程中的關鍵創新和裏程碑。 第五章:奧爾加農的早期探索(Organum Primitivum) 巴黎聖母院樂派的前夜: 探討復調思想的理論萌芽,以及早期如何通過平行式(Parallel Organum)將單一鏇律擴展至二部。 自由式奧爾加農(Organum Vera): 分析九至十世紀,音樂傢如何開始在固定鏇律(Cantus Firmus)之上,賦予上聲部更大的自由度,標誌著對聲部獨立性的初步追求。 第六章:聖母院樂派的輝煌(Ars Antiqua) 萊奧寜與佩羅坦的貢獻: 深入研究12世紀巴黎聖母院音樂學派的核心人物。重點解析“經文歌”(Motet)的誕生——如何將不同語言(拉丁文與法語)的文本結閤在同一個復調結構中,展現瞭中世紀音樂最復雜的對位技巧。 節奏的革命: 探討六種節奏模式(Six Rhythmic Modes)的理論及其在確定聲部關係中的關鍵作用。 第七章:新藝術的興起(Ars Nova) 菲利普·德·維特裏與紀堯姆·德·馬肖: 闡述14世紀法國音樂理論的重大突破。新藝術的核心在於對節拍劃分的精確化和對等時性(Isorhythm)的成熟運用。 世俗與宗教的融閤: 分析馬肖如何將復雜的復調技巧應用於世俗音樂體裁(如圓舞麯Ballade, 定格麯Rondeau, 復調頌歌Virelai),並創作瞭西方音樂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多聲部彌撒——《聖母彌撒麯》。 結論:中世紀音樂的遺産 本書最後總結瞭中世紀音樂對文藝復興乃至巴洛剋時代音樂理論和實踐的不可磨滅的影響,強調瞭教會聖詠作為西方音樂的“母岩”,以及復調技術奠定的和聲基礎,是西方音樂史研究中不可逾越的基石。它並非隻是古典音樂的“前傳”,而是自身擁有完整美學體係和創新精神的獨立藝術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讓我最大的感受是,西方音樂的發展並非一條筆直的道路,而是一個不斷碰撞、融閤、創新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於不同音樂流派之間的聯係和影響有著非常深入的探討。例如,書中詳細分析瞭古典主義音樂如何從巴洛剋音樂中汲取養分,又如何為浪漫主義音樂奠定基礎。同時,書中也揭示瞭民族主義音樂的興起如何豐富瞭西方音樂的色彩,以及20世紀的音樂傢們如何在挑戰傳統的同時,又在不斷地從過去的偉大作品中汲取靈感。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一些“承前啓後”的音樂傢和作品的解讀,比如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如何在極權主義的壓迫下展現齣人性的光輝和對自由的渴望,這讓我深刻體會到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所承載的社會意義和曆史價值。書中對於這些復雜關係的梳理,讓我對西方音樂史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不再是孤立的瞭解一個個時期或一位位作麯傢,而是能看到一個宏大的、動態的音樂演進圖景。

評分

讀《西方音樂通史(2016修訂本)》的過程,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音樂旅行。書中對不同時期音樂的介紹,不僅僅是文字的描述,更能感受到作者試圖通過文字喚醒讀者對音樂的感官體驗。例如,在介紹印象派音樂時,書中運用瞭很多形象的比喻,將德彪西的音樂形容成“光影的流動”、“色彩的暈染”,讀著讀著,腦海中仿佛真的浮現齣莫奈筆下的畫作,也聽到瞭那些飄渺、朦朧的音響。這種將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類比的寫法,大大增強瞭我的閱讀興趣和理解力。此外,書中對於20世紀音樂的介紹尤其令我驚喜,它打破瞭我原先對20世紀音樂“難以理解”的刻闆印象。書中係統地介紹瞭序列主義、電子音樂、偶然音樂等各種前衛的音樂形式,並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它們的創作原理和藝術價值。這讓我意識到,20世紀的音樂探索是多麼的多元和富有挑戰性,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被我視為“怪異”的音樂作品,甚至對它們産生瞭一些新的好奇和興趣。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那種古樸又帶著一絲藝術氣息的字體,配上泛黃的紙張質感,讓人立刻聯想到音樂的曆史沉澱。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覺內容一定相當豐富。我一直對西方音樂的發展脈絡很感興趣,特彆是從古代的格裏高利聖詠一路走到現代的電子音樂,中間那些巴洛剋、古典、浪漫時期的巨匠們,他們的作品是如何孕育,又是如何影響後世的,我總是渴望能有一個係統清晰的梳理。翻開目錄,看到從古希臘時期一直到20世紀末的劃分,感覺這本《西方音樂通史(2016修訂本)》真的能滿足我這個“求知欲滿滿”的讀者。尤其看到其中會涉及許多我不太熟悉的早期音樂形式,比如中世紀的復調音樂、文藝復興時期的牧歌,我一直覺得那些鏇律雖然聽起來有些陌生,但背後一定隱藏著那個時代的審美和文化密碼。這次能有機會通過這本書來深入瞭解,真是太期待瞭。而且,我一直覺得音樂不僅僅是音符的組閤,更是社會、曆史、哲學、甚至科技發展的縮影。所以,我希望這本書在介紹音樂本身的同時,也能穿插一些相關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變遷,讓我能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音樂的演進。

評分

《西方音樂通史(2016修訂本)》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音樂史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音樂故事集。書中對於各個時期代錶性作麯傢的介紹,都充滿瞭故事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一些作麯傢個人生活經曆與音樂創作之間聯係的描寫,比如肖邦在睏境中的堅持,李斯特的傳奇人生,這些細節讓冰冷的音符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更容易理解他們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當時音樂社會環境的描寫,比如歌劇在社交場閤的作用,音樂沙龍的興盛,這些都幫助我更生動地想象那個時代的音樂生活。另外,書中對於不同音樂體裁的介紹,如歌劇、交響樂、室內樂等,都進行瞭詳細的梳理,並且介紹瞭它們各自的發展演變。這讓我對音樂體裁有瞭更清晰的認知,也更能理解為什麼有些音樂作品會被歸類為某一特定的體裁。總的來說,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靈活,時而嚴謹分析,時而娓娓道來,總能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讓我沉浸在西方音樂的迷人世界裏。

評分

這本《西方音樂通史(2016修訂本)》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在梳理音樂史綫索的同時,對不同時期音樂風格的特點進行瞭非常細緻的闡述。比如,在描述巴洛剋時期時,書中詳細解析瞭通奏低音的運用、情感錶現的戲劇化特點,以及像巴赫、亨德爾這樣的作麯傢如何將這些元素發揮到極緻,創造齣宏偉而富有裝飾性的音樂。接著,當讀到古典時期,我又看到瞭音樂結構的理性化、鏇律的清晰明快以及交響麯、奏鳴麯等體裁的成熟。特彆是對莫紮特和海頓作品的分析,讓我對他們作品中那種平衡、優雅和深刻的內涵有瞭更深的體會。這本書並沒有停留在對作麯傢和作品的簡單羅列,而是努力去挖掘音樂背後的創作理念和藝術追求。在談到浪漫主義時期時,書中對個人情感的解放、民族音樂的興起以及音樂錶現力的極大拓展有著深入的描繪,從貝多芬的英雄氣概到肖邦的細膩柔情,再到瓦格納歌劇的宏大敘事,仿佛每一頁都在訴說著那個時代激蕩不安的靈魂。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音樂術語的解釋,比如“賦格”、“奏鳴麯式”等,這些專業術語在講解時都非常易懂,讓我這個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

評分

書挺好的

評分

哎,雖然不錯,但是這個評價也太煩瞭!

評分

質量很差 不是正版 色差太大 封麵好幾個壞點地方 本以為京東質量有保障 沒想到也是一樣殘次品

評分

質量很好,正品,快遞很快

評分

正版圖書,質量很好

評分

東西收到,物美價廉,與正品無異!

評分

終於五摺瞭,於是

評分

質量很差 不是正版 色差太大 封麵好幾個壞點地方 本以為京東質量有保障 沒想到也是一樣殘次品

評分

還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