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通史(2016修订本)

西方音乐通史(2016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润洋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音乐史
  • 西方音乐
  • 音乐通史
  • 古典音乐
  • 音乐文化
  • 音乐欣赏
  • 艺术史
  • 音乐教育
  • 2016修订本
  • 音乐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5539508
商品编码:1123501237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作  者:于润洋 主编 定  价:68 出 版 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01日 页  数:428 装  帧:平装 ISBN:9787805539508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序
编写说明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古希腊音乐
 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一)音乐与神的崇拜
(二)古希腊的乐器
(三)诗歌的繁荣
(四)古希腊戏剧
第二节 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一)音程和音阶理论
(二)音乐社会功能的学说
第二章 古罗马音乐
 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第二节 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第二编 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西方音乐通史(修订本)》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量重点教材。是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之“音乐卷”。读者介绍了西方音乐通史。全书共分七编,以时间为序分为: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罗马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20世纪音乐。
《中世纪欧洲音乐的辉煌与演变:从格里高利圣咏到复调的曙光》 书籍概述 本书聚焦于公元500年至1400年间,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最为漫长且深远的一个阶段——中世纪音乐。它并非一部简单的音乐史时间轴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在中世纪独特的宗教、社会和哲学背景下,音乐如何从单一的、口头传承的礼仪之声,逐步演变为结构复杂、充满创新精神的艺术形式。本书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部立体、生动的“黑暗时代”音乐图景,揭示其对后世音乐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奠基性意义。 第一部分:宗教的殿堂——格里高利圣咏的定型与传播 中世纪的音乐生活几乎完全围绕天主教会展开。本部分将详尽阐述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的起源、特征及其在教会礼仪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早期教会音乐的母体 罗马与加洛林改革前的音乐面貌: 追溯早期基督教礼拜音乐的碎片化发展,探讨米兰的安波罗斯圣歌(Ambrosian Chant)等地方性圣咏的特点。 查理曼大帝与圣咏的统一: 深入分析加洛林王朝如何利用音乐作为巩固帝国统治和宗教权威的工具,促成了“罗马圣咏”在西欧的标准化。 第二章:格里高利圣咏的结构与美学 文本与旋律的结合: 详细解析圣咏的文本(拉丁文诗篇、赞美诗)如何决定了其旋律的走向。探讨不同教会节日的圣咏类别(如弥撒的普通部分与 پرا普利亚部分)。 记谱法的诞生与演变: 重点介绍纽姆记谱法(Neumes)从最初的“记忆辅助符号”到逐渐具备音高指示功能的演变过程。分析圣加仑(St. Gall)和圣马丁(St. Martial)等地抄本中纽姆符号的地域差异与记写规范。 调式系统的确立: 阐释八个教会调式(教会调式,Ecclesiastical Modes)的理论基础及其在音乐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对比古希腊调式与中世纪调式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第三部分:世俗之声——游吟诗人和吟游诗人的时代 与严格的教会音乐形成鲜明对比,世俗音乐在中世纪的民间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三章:南法的“吟游诗人”(Troubadours) 宫廷文化的催化剂: 探讨“爱情诗”(Fin'amor)的概念在中世纪南方法国的兴起,以及吟游诗人在贵族赞助下创作的歌曲体裁(如Canso, Sirventes)。 音乐的留存困境: 分析世俗音乐因缺乏官方记录系统而面临的失传风险,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少数幸存的带谱作品(如阿尔卡伊的乐谱)来重建其风貌。 第四章:北方的“游吟诗人”(Trouvères)与德意志的“明净歌者”(Minnesingers) 语言与地域差异: 对比使用古法语的北方游吟诗人和使用德语的明净歌者的创作主题、音乐风格上的细微差别。 乐器学概述: 简要介绍中世纪常见的乐器,如鲁特琴(Lute)、维厄尔琴(Vielle)、竖琴和管乐器,及其在世俗音乐中的伴奏角色。 第三部分:复调的黎明——走向多声部音乐的革命 中世纪最伟大的音乐成就,无疑是单音音乐向多声部音乐(Polyphony)的转型。本书将详细梳理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创新和里程碑。 第五章:奥尔加农的早期探索(Organum Primitivum) 巴黎圣母院乐派的前夜: 探讨复调思想的理论萌芽,以及早期如何通过平行式(Parallel Organum)将单一旋律扩展至二部。 自由式奥尔加农(Organum Vera): 分析九至十世纪,音乐家如何开始在固定旋律(Cantus Firmus)之上,赋予上声部更大的自由度,标志着对声部独立性的初步追求。 第六章:圣母院乐派的辉煌(Ars Antiqua) 莱奥宁与佩罗坦的贡献: 深入研究12世纪巴黎圣母院音乐学派的核心人物。重点解析“经文歌”(Motet)的诞生——如何将不同语言(拉丁文与法语)的文本结合在同一个复调结构中,展现了中世纪音乐最复杂的对位技巧。 节奏的革命: 探讨六种节奏模式(Six Rhythmic Modes)的理论及其在确定声部关系中的关键作用。 第七章:新艺术的兴起(Ars Nova) 菲利普·德·维特里与纪尧姆·德·马肖: 阐述14世纪法国音乐理论的重大突破。新艺术的核心在于对节拍划分的精确化和对等时性(Isorhythm)的成熟运用。 世俗与宗教的融合: 分析马肖如何将复杂的复调技巧应用于世俗音乐体裁(如圆舞曲Ballade, 定格曲Rondeau, 复调颂歌Virelai),并创作了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多声部弥撒——《圣母弥撒曲》。 结论:中世纪音乐的遗产 本书最后总结了中世纪音乐对文艺复兴乃至巴洛克时代音乐理论和实践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强调了教会圣咏作为西方音乐的“母岩”,以及复调技术奠定的和声基础,是西方音乐史研究中不可逾越的基石。它并非只是古典音乐的“前传”,而是自身拥有完整美学体系和创新精神的独立艺术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古朴又带着一丝艺术气息的字体,配上泛黄的纸张质感,让人立刻联想到音乐的历史沉淀。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相当丰富。我一直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很感兴趣,特别是从古代的格里高利圣咏一路走到现代的电子音乐,中间那些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的巨匠们,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孕育,又是如何影响后世的,我总是渴望能有一个系统清晰的梳理。翻开目录,看到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20世纪末的划分,感觉这本《西方音乐通史(2016修订本)》真的能满足我这个“求知欲满满”的读者。尤其看到其中会涉及许多我不太熟悉的早期音乐形式,比如中世纪的复调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我一直觉得那些旋律虽然听起来有些陌生,但背后一定隐藏着那个时代的审美和文化密码。这次能有机会通过这本书来深入了解,真是太期待了。而且,我一直觉得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社会、历史、哲学、甚至科技发展的缩影。所以,我希望这本书在介绍音乐本身的同时,也能穿插一些相关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让我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音乐的演进。

评分

《西方音乐通史(2016修订本)》是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音乐史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音乐故事集。书中对于各个时期代表性作曲家的介绍,都充满了故事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一些作曲家个人生活经历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描写,比如肖邦在困境中的坚持,李斯特的传奇人生,这些细节让冰冷的音符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更容易理解他们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当时音乐社会环境的描写,比如歌剧在社交场合的作用,音乐沙龙的兴盛,这些都帮助我更生动地想象那个时代的音乐生活。另外,书中对于不同音乐体裁的介绍,如歌剧、交响乐、室内乐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且介绍了它们各自的发展演变。这让我对音乐体裁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更能理解为什么有些音乐作品会被归类为某一特定的体裁。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严谨分析,时而娓娓道来,总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我沉浸在西方音乐的迷人世界里。

评分

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感受是,西方音乐的发展并非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一个不断碰撞、融合、创新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不同音乐流派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有着非常深入的探讨。例如,书中详细分析了古典主义音乐如何从巴洛克音乐中汲取养分,又如何为浪漫主义音乐奠定基础。同时,书中也揭示了民族主义音乐的兴起如何丰富了西方音乐的色彩,以及20世纪的音乐家们如何在挑战传统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从过去的伟大作品中汲取灵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承前启后”的音乐家和作品的解读,比如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如何在极权主义的压迫下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和对自由的渴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书中对于这些复杂关系的梳理,让我对西方音乐史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了解一个个时期或一位位作曲家,而是能看到一个宏大的、动态的音乐演进图景。

评分

读《西方音乐通史(2016修订本)》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音乐旅行。书中对不同时期音乐的介绍,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更能感受到作者试图通过文字唤醒读者对音乐的感官体验。例如,在介绍印象派音乐时,书中运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将德彪西的音乐形容成“光影的流动”、“色彩的晕染”,读着读着,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莫奈笔下的画作,也听到了那些飘渺、朦胧的音响。这种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类比的写法,大大增强了我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力。此外,书中对于20世纪音乐的介绍尤其令我惊喜,它打破了我原先对20世纪音乐“难以理解”的刻板印象。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序列主义、电子音乐、偶然音乐等各种前卫的音乐形式,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它们的创作原理和艺术价值。这让我意识到,20世纪的音乐探索是多么的多元和富有挑战性,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我视为“怪异”的音乐作品,甚至对它们产生了一些新的好奇和兴趣。

评分

这本《西方音乐通史(2016修订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在梳理音乐史线索的同时,对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特点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比如,在描述巴洛克时期时,书中详细解析了通奏低音的运用、情感表现的戏剧化特点,以及像巴赫、亨德尔这样的作曲家如何将这些元素发挥到极致,创造出宏伟而富有装饰性的音乐。接着,当读到古典时期,我又看到了音乐结构的理性化、旋律的清晰明快以及交响曲、奏鸣曲等体裁的成熟。特别是对莫扎特和海顿作品的分析,让我对他们作品中那种平衡、优雅和深刻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对作曲家和作品的简单罗列,而是努力去挖掘音乐背后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在谈到浪漫主义时期时,书中对个人情感的解放、民族音乐的兴起以及音乐表现力的极大拓展有着深入的描绘,从贝多芬的英雄气概到肖邦的细腻柔情,再到瓦格纳歌剧的宏大叙事,仿佛每一页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激荡不安的灵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音乐术语的解释,比如“赋格”、“奏鸣曲式”等,这些专业术语在讲解时都非常易懂,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

终于五折了,于是

评分

终于五折了,于是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质量很差 不是正版 色差太大 封面好几个坏点地方 本以为京东质量有保障 没想到也是一样残次品

评分

质量很差 不是正版 色差太大 封面好几个坏点地方 本以为京东质量有保障 没想到也是一样残次品

评分

正版图书,质量很好

评分

终于五折了,于是

评分

质量很好,正品,快递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