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实习图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实习图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熊飞,陈斌,季军良 等 编
图书标签:
  • 地质学
  • 矿物学
  • 岩石学
  • 实习
  • 教材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实验教学
  • 地质实习
  • 普通地质学
  • 图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5305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74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实习图册》是与普通地质学教程配套实习的矿物岩石标本图册,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生物系馆藏标本为基础,本着“基础扎实”和实习标本“少”而“精”的原则,编辑、出版可供50-60学时的普通地质学课程参考书。书中矿物、岩石标本精美、基本构造清楚。图版制作质量高,是一本提高学生对矿物、岩石形象化认识的教学参考书,可供高等院校普通地质学课程实习之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实习图册》也具有“收藏、欣赏”的价值,集知识、欣赏价值于一体。

目录

第一章 矿物
第一节 实习内容
第二节 课后矿物标本浏览

第二章 岩石(沉积岩)
第一节 实习内容
第二节 课后沉积岩标本浏览

第三章 岩石(岩浆岩、变质岩)
第一节 实习内容
第二节 课后岩浆岩、变质岩标本浏览

第四章 普通地质学思考题
绪论
地球(教材第一章)
地质年代(教材第二章)
风化作用(教材第三章)
陆地流水的地质作用(教材第四章)
海洋及湖泊的地质作用(教材第五章)
风的地质作用(教材第六章)
成岩作用与沉积岩(教材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教材第八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教材第九章)
全球板块构造(教材第十章)
地质环境与人类(教材第十一章)
参考文献
矿物与岩石野外观察与分析指南 本书特色与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为地质学初学者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矿物与岩石野外观察与分析的指导手册。聚焦于基础知识的建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识别、描述和初步分类常见的矿物与岩石类型,强调在野外环境中进行科学记录和数据采集的方法。全书内容紧密结合地质学野外工作实际,力求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第一部分:矿物学基础与野外识别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矿物的基本概念、晶体形态、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成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现场可测定的物理属性进行初步鉴定。 1.1 矿物学的基本原理 矿物的定义与形成环境: 探讨矿物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形成背景。 晶体形态学: 详述常见晶系的特征形态,以及在自然界中形成的理想晶体形态(自形、他形)的判读。着重介绍晶面、晶棱、晶尖等基本术语的应用。 1.2 矿物的物理性质与野外测试方法 本节是野外工作的基础,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步骤和标准: 颜色与条痕: 区分矿物的体色和条痕色,讲解条痕对鉴定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使用标准条痕板进行测试。 光泽与透明度: 详细描述了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如玻璃光泽、树脂光泽、土状光泽等)的辨别,以及矿物透明度的分级。 硬度测定: 引入摩氏硬度标尺,详细指导如何使用标准矿物(如石英、方解石)或日常用品(如指甲、铜币)进行相对硬度测试,并给出操作时的注意事项,避免对测试样品造成过大损伤。 解理与断口: 解释矿物沿特定晶面发生断裂的现象,区分完全解理、良好解理和无解理。描述常见断口类型,如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 比重(密度)估算: 介绍在野外利用手感或简易比重秤对矿物相对密度进行快速估算的方法。 特殊性质的观测: 包括磁性、可溶性(如盐酸滴测碳酸盐矿物反应)、导电性等。 1.3 常见矿物群体的识别特征 本书选取了地壳中丰度较高、在野外识别率较高的关键矿物进行专题介绍,辅以大量高质量的对比图例: 硅酸盐矿物组: 重点介绍石英、长石系列(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系列(黑云母、白云母)和辉石、角闪石族的野外形态和光性特征(在偏光镜下的辅助确认,但侧重宏观描述)。 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等。特别强调黄铁矿的“愚人金”现象的鉴别。 硫化物矿物: 硫化物的颜色、条痕和金属光泽的组合特征。 碳酸盐矿物: 方解石、白云石的识别要点,特别是其与酸的反应。 第二部分:岩石学基础与野外分类 本部分侧重于岩石的成因分类体系,并提供一套标准化的野外岩石描述流程。 2.1 岩石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岩石的三大类: 详细阐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及其在地球物质循环中的地位。 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定义岩石的“结构”(矿物颗粒大小、形状、相互关系)和“构造”(岩石的宏观排列、形态特征)。 2.2 岩浆岩的野外鉴定与描述 本节着重于根据矿物组合和结构特征对火成岩进行初步分类: 结构特征: 描述火山岩(隐晶质、斑状、流纹构造)和侵入岩(全晶质、等粒结构)的差异。 矿物组成判断: 教授如何快速识别岩石中的主要造岩矿物(如石英、长石、暗色矿物),并据此划分火成岩的酸性、中性、基性系列。 常见岩石实例: 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的野外特征对比。 2.3 沉积岩的野外观察与分析 沉积岩的识别强调沉积作用的痕迹和物质来源: 碎屑岩: 重点描述砂岩、粉砂岩、泥岩的颗粒成熟度、分选性、磨圆度和胶结情况。如何识别典型的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 灰岩、白云岩的特征,如与酸的反应、化石的保存情况。 沉积构造的记录: 阐述波痕、泥裂、层面等重要构造在野外地质记录中的意义。 2.4 变质岩的野外识别与变质相 变质岩的识别依赖于变质结构的形成和矿物组合的定向排列: 变质结构: 区分糜棱结构、粒状结构,以及叶理、片理(如片麻理、片状构造)的形成和观察方法。 典型变质岩: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的递变关系及其关键鉴别点。大理岩的特征描述。 变质矿物: 介绍一些指示变质程度(如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蓝晶石)的特征矿物。 第三部分:野外地质记录与采样技术 本部分提供了规范化的野外工作方法论,确保收集数据的科学性和可追溯性。 3.1 标准地质剖面与现象记录 地质罗盘的使用: 详细讲解罗盘(地质指南针)定向、测定走向、倾向和倾角的精确操作流程,并说明如何正确记录这些数据。 野外记录规范: 强调地质素描、剖面图绘制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使用标准术语描述岩性、结构和构造。 薄片和手标本的采集: 介绍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正确的编号、标记和保护方法,确保后续实验室研究的有效性。 3.2 野外工作的安全与环境考量 强调在野外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安全规程,包括应对复杂地形、天气变化和与野生动物接触的预案,以及保护地质遗迹、遵循最小干扰原则的职业道德要求。 结论 本书内容侧重于地质现象的宏观、直观判断,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野外工作基础。通过大量图例和详尽的描述步骤,读者可以系统地掌握矿物岩石的快速识别能力,有效提升野外地质考察的效率和数据质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实习图册的时候,第一印象是它的“厚重感”,不是说它很重,而是指它内容给人的那种专业和严谨的学术氛围。我之前看过的很多类似图册,要么是插图太卡通化,缺乏真实感,要么就是印刷粗糙,根本看不清岩石内部的纹理和矿物的微小包裹体。但这一本完全不一样,它显然是经过了非常精心的排版和高质量的印制工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岩石学部分的插图,比如沉积岩的层理变化,火成岩的斑晶和基质关系,变质岩的片理和带状构造,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很多时候,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往往会陷入术语的泥潭,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只要对应到图册上的实例图,那些抽象的概念立刻就变得生动具体起来。我甚至开始尝试用图册上的例子来指导我的野外实习观察,发现只要多对照着图册上的标准图样去寻找特征,我的岩石鉴定准确率都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这本图册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书,是通往地质学实践领域的一把钥匙。

评分

必须得说,这本《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实习图册》在细节处理上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我注意到,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矿物对,比如不同的长石类,或者相似的隐爆晶质结构岩石,编者并没有直接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并列展示了它们最关键的区别特征,并用箭头或文字标注了判别的关键点。这种对比式的教学手法非常高明,避免了我们初学者在面对相似物种时的困惑和盲目性。此外,图册中对不同产状的岩石也做了区分,比如侵入岩和喷出岩在晶粒大小和结构上的差异,都通过直观的对比图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使得我在阅读时,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让你认识“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区分”和“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思维训练是任何纯理论教材都无法给予的。它真正体现了“实习图册”的价值所在,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桥梁。

评分

作为一个在校学习地质学的学生,我深切体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巨大鸿沟。很多时候,课堂上老师讲的“XXX矿物具有典型的XX光性”,听起来很玄乎,直到我翻开这本图册,看到那些经过偏光显微镜精心拍摄下来的薄片照片,那些色彩斑斓、特征鲜明的矿物影像,我才真正理解了“光性”这两个字背后的含义。特别是关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薄片图解部分,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图片,而是巧妙地将同一种岩石在肉眼下、在手标本上的外观和在薄片下反射出的结构特征联系起来。这种多尺度的展示,极大地帮助我们建立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认知链条。我甚至发现,这本书对于那些我们不太容易在野外见到的深成岩或高等级变质岩,提供了比标本室更好的观察机会,因为图册中的展示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完美的标本状态。它无疑是提升我们专业视野,深化理论理解的“加速器”。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已经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简直是为我们这些需要经常接触大量实物标本的人量身定做的。我经常带着它去地质博物馆或者学校的陈列室,当我在真人标本前感到迷茫时,立刻就能拿出图册,对照着寻找书上标注的那些关键解理面、断口特征、或者微小包裹体。而且,它的装帧设计也考虑到了实际使用场景——纸张的韧性很好,不易撕破,即使在野外稍微有些灰尘或潮湿,也不会立刻损坏,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翻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更棒的是,每种标本的描述都非常精炼,重点突出,不会因为冗长的学术语言而分散注意力。对于需要快速复习、快速确认的实习场合,它的效率是无与伦比的。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地球科学信息,以最直接、最可靠的视觉方式呈现出来,是地质学习者案头不可或缺的“视觉字典”和“实战指南”。

评分

这本《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实习图册》真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宝典啊!我最近刚开始接触地质学,好多概念和那些五花八门的矿物、岩石名字简直让我晕头转向。翻开这图册,感觉就像是突然有了一位经验丰富、耐心无比的导师在身边指导。首先,它的图片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色彩还原度非常高,而且细节捕捉得极为精准。那些晶体的形态、集合体的结构,在高清的图片下纤毫毕露,即便是那些细微的颜色变化和光泽差异,都能清晰辨认。我记得有一次在野外捡到一块看着很像石英的石头,回家后对着书上关于石英不同形态的图谱比对,一下子就确定了它的主要特征。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比单纯背诵文字描述有效太多了。而且,图册的编排逻辑也非常清晰,从矿物学到岩石学,层层递进,每一种标本都有详细的描述文字辅助,但重点始终是放在“看图”上,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的精髓。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我对地质学这门看似深奥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实践欲望。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一本教材,更像是在一个顶级标本馆里进行私人导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