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等领域的学生和实验员、实验室管理者。 进生物实验室,你是否知道哪种实验操作*可能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如果你带着手套、口罩、防护眼镜“全副武装”地去使用三氯甲烷,是否会遭到实验室其他人的耻笑,认为你“太胆小,怕死”?
久在实验台,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一边听着音乐,嚼着口香糖,一边向面前的试管中添加样品?
你和实验动物“亲密接触”时是否想到,不戴口罩的习惯除了让你闻到一些令人不快的味道之外,还可能引发你日后的过敏症?
这些平时很可能被我们忽视的隐患也许就是将来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更可能给我们自身健康,或者环境带来长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生物实验室安全故事手记》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与免疫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的安全故事,传达给你“生物实验室安全”的观点和理念,“安全小贴士”指导你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补救措施”教你把危害的隐患和后果降到低。《生物实验室安全故事手记》集中了生物实验室中*常见的人身安全、仪器安全、试剂安全以及实验对象安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生物实验室安全故事手记》可作为生物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新进实验室的研究生或者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的辅助教材,也可供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比查找本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规定的疏漏。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实验室通则
法国实验室的第一课
实验室通用小常识——你知道多少?
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的爆炸
细胞室里的惊险事件——实验室用电安全常识
酒精灯惊魂
当心身边的“炸药库”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当心实验室里的职业暴露
“潘多拉的盒子”——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No Food OrDrink!
冰箱并非“保险箱”
手提式高压灭菌器的使用问题
当心烘箱变“炸弹”
硫酸洗手有点疼
当心玻璃器皿变利刃
比实验材料、实验仪器更重要的——实验记录
让人迷糊的有效数字问题——漫谈数值修约
第二章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黑色”的回忆
我被苯酚“漂白”了
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十大恶人”
更多常用有毒有害分子生物学试剂
“加”与“不加”之间
SARS就在身边?——PCR污染的警示
痛并快乐着——保护碱基与酶切效率
大意失荆州——RNA提取实验注意事项
RNAi,“干扰”了谁?
双向电泳实验手记
自以为是的代价——高效液相色谱柱污染事件
电泳仪和电泳槽——“小仪器的大问题”
PCR仪也有“水货”
离心机“很强很暴力”?
娇贵的液质联用质谱仪
第三章 细胞实验室
Betterlife,Betterdata——细胞操作人员防护
Use,Or not use?That is a question!——细胞培养中酒精灯的使用
有沉淀物的血清——拿“鸡肋”怎么办?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细胞冷冻中的DMSO
细胞消化步骤的经验分享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一细胞培养污染的防治
关乎生死存亡的pH
“冬眠”的细胞——-培养BT474人乳腺癌细胞初体验
标记事小,马虎不得!
生物安全柜除污记
与二氧化碳钢瓶一起走过的日子
Believe it or not?——关于细胞培养中温度的测定
液氮罐存取细胞的尴尬
第四章 微生物实验室
支原体的“人体培养基”
“刀尖上的舞蹈”-一微生物操作中的个人防护
大肠杆菌也致病!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菌株的微生物学特性
“纯正血统”很重要!
抗生素,小事不小
菌种保存及传递
培养基熔化伤人事件
摇床也疯狂?
第五章 动物实验室
小鼠也晕车?——实验动物运输途中的应激反应
新进动物要体检
当心环境引起小鼠的“狂躁症”
关注动物的“菜篮子”
IVC系统笼具操作易犯小错误
Beagle犬的“紧箍咒”
“鼠毒食仔”为哪般?
扑朔迷离,雾里看花——动物的个体识别和标记
认识你的实验动物——“近交系”与“封闭群”
我被小鼠咬了
“兔子急了蹬死鹰”
都是剂量惹的祸
纪念为溶血与凝聚实验献身的实验兔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一脑缺血模型经验谈
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测量
“一切从沟通开始”——动物行为学实验Handle的重要性
“智将”手下无弱兵——挑选优秀实验动物的准则
“田忌赛马”的启示——优化行为学实验的顺序
Laboratory animals:for care Or for use?
前言/序言
初进生物实验室,你是否知道哪种实验操作最可能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果你带着手套、口罩、防护眼镜“全副武装”地去使用三氯甲烷,是否会遭到实验室其他人的耻笑,认为你“太胆小,怕死”?
久在实验台,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一边听着音乐,嚼着口香糖,一边向面前的试管中添加样品?
你和实验动物“亲密接触”时是否想到,不戴口罩的习惯除了让你闻到一些令人不快的味道之外,还可能引发你日后的过敏症?
这些平时很可能被我们忽视的隐患也许就是将来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更可能给我们自身健康,或者环境带来长远的影响。“无知”和“麻木”,到底哪个更可怕?
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然而,实际上,许多科研单位一线科研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却仍仅仅局限于来自实验室管理者的简单传授和自身操作实践。他们往往对技术环节比较精通,但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大多意识淡漠。2004年北京和安徽发生的实验室医务工作者非典病毒感染传播事件,就是由于实验室管理不善,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致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成为了现实危害,也暴露出我国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不足。目前,国家已经颁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国家标准,有望促进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但制度和标准如果不能落实在每一位一线实验人员的心里,也仅仅只能是厚厚的一叠废纸。
本书首次尝试将丁香园网站(www.dxy.cn)网友们亲身经历的安全故事与实验室安全规范结合在一起,希望利用这种活泼的形式使实验室安全这个严肃的概念和主题深入到每一位读者的心中,唤醒每一位实验人员及实验管理者对实验室安全重要性的意识,促使实验室安全得到保证。本书根据我国实验室情况及可操作性,共分为5章,分别为:通则、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与免疫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其中通则中包括对实验室水、火、电,及一些实验室共性的安全问题的论述,其他实验室章节则包括该类实验室中常见的试剂、仪器及操作和管理方面的安全问题。
幕后英雄:实验室的无名守护者 一本关于科学探险、伦理抉择与人性光辉的史诗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教科书,亦非枯燥的实验记录汇编。它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叙事作品,讲述了在人类知识疆域拓展的每一个角落——从深海热泉的微生物世界到高耸入云的宇航站台,再到复杂精密的人体分子层面——那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所经历的考验、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如何以非凡的智慧和坚韧,守护着科学进步的火种。 一、 未知的边界与意外的黎明 科学探索的本质,是向未知发起挑战。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于那些突破性发现背后的高风险环境。我们跟随一支深海生物勘探队,他们深入马里亚纳海沟,采集的样本中蕴含着前所未见的极端生命形态。当一个培养皿中的微生物开始展现出对现有防护措施的完全抵抗时,团队如何在与世隔绝的压力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将这次“意外”转化为对生命极限理解的飞跃?这不仅仅是关于设备和程序的记录,更是关于人类面对突变生物体时,心理防线如何重构的纪实。 书中描绘了“极地冰芯项目”的紧张时刻。为了重现远古气候的痕迹,研究人员必须在一个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工作。当一个关键的低温存储罐出现压力骤降的信号时,首席科学家如何在零下五十度的低温中,凭借对仪器的极致熟悉和对手下成员的绝对信任,完成了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抢修。这次事件揭示了,在极端物理条件下,人与工具、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达到了何种精密的程度。 二、 伦理的迷雾与道德的罗盘 科学的进步往往走在法律与伦理的前面。本书的第二篇章,深入探讨了在基因编辑、人工智能模拟和复杂疾病模型建立过程中,研究人员所面临的无声抉择。 故事的主角之一,是“普罗米修斯计划”的伦理审查官。当一个高度仿生的人造器官系统在模拟测试中表现出接近自我意识的反应时,审查小组必须面对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究竟制造出了什么?是工具、是模型,还是一个值得被赋予某种程度“权利”的新实体?书中细致地呈现了在夜深人静时,审查官在法律条文与潜在的生命哲学之间徘徊的内心挣扎。他们的每一次签字或否决,都不仅仅关乎一项技术能否继续发展,更关乎人类对“生命”定义的未来走向。 此外,我们还触及了数据隐私与知识产权的灰色地带。一位年轻的生物信息学家,在整理一项跨国合作的庞大数据集时,偶然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可能被用于非人道目的的算法漏洞。她如何在保护自身安全、不破坏合作关系的前提下,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以确保这项强大的技术不会被滥用?这是一场关于良知与职业忠诚的无声对决。 三、 人类的局限与创新的韧性 科学家的工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本书的第三部分,集中描绘了那些因人类自身的疲惫、疏忽或偏见,所导致的“近失之察”的瞬间,以及团队如何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强大的“事后反思文化”来弥补和超越。 一个关于新药临床前测试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由于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在连续工作超过三十小时后,对一个微小指示灯的异常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实验结果产生了偏差。当资深研究员在复盘日志时,没有选择指责,而是发起了一场针对“疲劳管理与自动化监控”的系统性改革。他们设计出了一套复杂的“认知负荷预警系统”,这套系统最终成为业内公认的人机协作典范。 书中还记录了“失误的艺术”。并非所有偏差都源于失误,有些源于对既有理论的固执。一位老年物理学家,坚守着一个已被主流科学界否定的理论模型,却在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实验中,通过一个看似完全失败的数据集,发现了一个被当前理论框架完全忽略的微小效应。他如何说服一个充满怀疑的年轻团队,让他们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式,去迎接这个可能颠覆现有物理图景的“异常值”?这展现了经验的价值,以及如何平衡对权威的尊重和对真理的追寻。 四、 传承的火炬与共同的责任 全书的基调是充满希望和敬意的。每一章的结尾,都回溯到科学共同体对于“责任”的深刻理解。这些幕后英雄们,无论是顶尖的首席科学家、严谨的质量控制工程师,还是负责仪器维护的技师,他们共同构建了一张无形的保护网。 本书通过大量未曾公开的访谈和日记片段,描绘了一个真实、有温度的科学世界:那里充满了对知识的纯粹热爱,但也充满了与风险、偏见和人类固有限制的永恒搏斗。它歌颂的,不是某一项伟大的发明,而是推动发明得以安全、负责任地实现的,那些坚韧不拔的个体的精神力量。 《幕后英雄:实验室的无名守护者》是一部献给所有在探索前沿工作的人们的致敬之作。它教导我们,真正的科学精神,根植于严谨的操作、清晰的伦理界限,以及永不停止的自我审视之中。它提醒着每一位读者,每一次突破的背后,都站着一群用他们的专业、勇气和良知,默默支撑起人类文明前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