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著 者:李翰祥 字 数:1100千
书 号:978-7-5502-9010-5 页 数:1136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印 张:35.5
尺 寸:148毫米×210毫米 开 本:1/32
版 次:2017年2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7年2月第1次印刷 定 价:118.00元(上下册)
正文用纸:75g银河书纸
编辑推荐
纪念李翰祥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
大导演回忆录一字未删完整出版!
幽默讽刺,辛辣俏皮,包袱花样翻新
说人解事,辛酸叹惋,细究竟是荒诞
李氏巨献,八卦无边,风趣无限
------------------------------------------------------------------------------------------------
师从徐悲鸿,后转投电影界大展拳脚
开创黄梅调电影热潮,席卷港台
如痴如狂收购古籍善本、古玩珍品
首位获批在故宫实地取景、拍出海外华人追忆向往的古中国
------------------------------------------------------------------------------------------------
从影心得杂感,影坛掌故见闻,老北京三教九流,无所不谈,无所不包
口语鲜活,叙事生动,乱炖方言黑话洋文于一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追加收录李翰祥罕见文章、影评,增补大量首次公开的私藏照
电影学者看见口述史,流亡者看见征途,影迷看见幕后,影评人看见秘史,八卦群众看段子
平装版、限量典藏精装版同时推出
推荐语
李翰祥一生的作品汪洋恣肆,虽也有庞杂之嫌,但若以电影去闪烁千年中华文化之火花,无人能出其右。尤其是,这些作品竟多在背井离乡之地完成。
——皮埃尔·里斯安(Pierre Rissient)/亚洲电影专家
(曾在1960年代将李翰祥作品《倩女幽魂》《杨贵妃》推荐至戛纳电影节)
简 目
代序:由揭幕到内幕——剖介李翰祥的大作
三十年细说从头
附录
出版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自李翰祥导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十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书幽默风趣,文辞生动,细节丰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华文报纸便竞相转载,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
著者简介
李翰祥,1926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七)生于辽宁锦西(今葫芦岛市),后因战乱随父母迁居北平。四十年代先后就读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承徐悲鸿,主攻西画;后于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修读戏剧电影。1948年前往香港,辗转于大中华、长城、大观、永华等影业公司,先后从事特约演员、美工、布景、配音、服装管理、编剧、副导演等工作。1956年独立执导《雪里红》后进入邵氏影业公司,以《貂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作品引领五六十年代港台黄梅调电影潮流。1963年赴台湾组建国联影业公司,拍摄《七仙女》《西施》《冬暖》等经典电影;同时大力扶持新人导演,培养新人演员,为台湾电影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七十年代重返香港和邵氏,拍摄诸多类型电影如历史、传奇、文艺、喜剧、骗术和风月片等,其间完成《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等宫闱巨作。八十年代回内地拍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清宫题材巨制,创作踪迹横跨两岸三地。曾多次获得亚洲影展、金马奖等佳导演和佳编剧奖,以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1996年12月17日,在拍摄电视剧《火烧阿房宫》时心脏病发,于北京逝世。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其珍贵且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1948年至1979年间,两岸地区那段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历史。李翰祥先生亲笔撰写的《三十年细说从头》,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深邃的洞察力,将这段复杂而重要的历史,以一种极其真实、详尽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被书中对细节的把握所深深折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都成为了串联起历史脉络的重要节点。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叙述中,并没有刻意去回避历史的复杂性,而是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物的挣扎、抉择与命运。这本书让我有机会以一种更宏观、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那段历史的起伏跌宕,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份关于时代变迁的珍贵证词。
评分这套书的内容实在是太精彩了,让我欲罢不能!《三十年细说从头》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回忆录,更像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李翰祥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将1948年到1979年这三十年间,两岸复杂的政治、社会、文化变迁,以及无数鲜活的人物故事,娓娓道来。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书中对政治局势的分析鞭辟入里,对文化艺术的描绘栩栩如生,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无一不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尤其是那些关于电影界的故事,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在那个年代,创作的背后有着如此多的波折和不易。作者在叙述中,既有大历史的宏观视野,又不乏个体情感的细腻描绘,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厚重感,又不失趣味性。那些久远的历史细节,经过李翰祥先生的笔触,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这套书的出现,绝对是中文图书市场的一大惊喜!《三十年细说从头》的价值,远不止于它记录了那段特殊的三十年。作者李翰祥先生,作为一位亲历者,他的叙述带着无可替代的真实感和权威性。他不是旁观者,而是那个时代洪流中的一员,他的观察和思考,都带着切身的体验和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让我这个对那段历史本就充满好奇的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群像,更是让我感叹不已。无论是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还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抑或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李翰祥先生的笔下,都变得立体而鲜活。他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也没有简单地褒贬人物,而是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和那个时代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
评分对于所有对近现代史感兴趣的人来说,《三十年细说从头》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宝藏。李翰祥先生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为我们勾勒出了1948年至1979年这三十年间,两岸地区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巨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文化艺术领域发展的细致描绘,那些我所熟知的作品,在作者的笔下,都承载了更深层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作者在叙述中,融入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理解那个时代前进的方向。书中没有空泛的理论,也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我们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光辉。我反复阅读这本书,每一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示。
评分我必须承认,《三十年细说从头》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认知。李翰祥先生以一种非常坦诚和详实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1948年至1979年之间,两岸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发展。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作者亲身的经历和深刻的思考,将历史事件与个体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惊叹于作者记忆的惊人精确度,以及他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我曾在历史课本上读到过的事件,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而具体,充满了人情味。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那些复杂的人性纠葛。作者在叙述中,并没有刻意去回避敏感或争议性的内容,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了历史的原貌,这对于我们理解那段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