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李嘉圖全集(第7捲):通信集(1816年-1818年)

大衛·李嘉圖全集(第7捲):通信集(1816年-1818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彼羅·斯拉法,[英] M.H.多布 著,於樹生 譯
圖書標籤:
  • 李嘉圖
  • 經濟學
  • 古典經濟學
  • 通信集
  • 曆史文獻
  • 19世紀
  • 英國經濟
  • 經濟思想史
  • 學術著作
  • 經濟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91657
版次:1
商品編碼:11260712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大衛·李嘉圖全集(第7捲):通信集(1816年-1818年)》收錄瞭李嘉圖就《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的內容與麥剋庫洛赫、穆勒、特羅爾等經濟學傢進行探討的書信150封。

目錄

1816、1817和1818年日曆

1816年—1818年書信

150.李嘉圖緻馬爾薩斯1816年1月2日

151.穆勒緻李嘉圖1816年1月3日

152.馬爾薩斯緻李嘉圖1816年1月8日

153.李嘉圖緻馬爾薩斯1816年1月10日

154.特羅爾緻李嘉圖1816年1月19日

155.李嘉圖緻默裏1816年2月2日

156.李嘉圖緻特羅爾1816年2月4日

157.李嘉圖緻馬爾薩斯1816年2月7曰

158.馬爾薩斯緻李嘉圖1816年2月9日

159.特羅爾緻李嘉圖1816年2月20日

160.李嘉圖緻馬爾薩斯1816年2月23日

……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大衛·李嘉圖全集》其他捲次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細介紹不包含“第7捲:通信集(1816年-1818年)”的李嘉圖思想和著作的精髓。 大衛·李嘉圖全集(精選捲):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奠基石與思想遺産 全集概覽: 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1772-1823)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發展曆程中承前啓後的關鍵人物。如果說亞當·斯密奠定瞭經濟學的基礎,那麼李嘉圖則以其嚴謹的邏輯推理和對抽象模型的運用,將這門學科推嚮瞭新的高度。本全集係列,旨在係統梳理這位思想巨匠留下的所有重要文獻、手稿、論文及私人通信,全麵展示其學術生涯的演變及其對現代經濟學産生的深遠影響。 本套全集旨在全麵呈現李嘉圖理論體係的深度與廣度,涵蓋其對地租、工資、利潤的經典分析,對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理論的闡釋,以及他對貨幣和價值理論的深刻見解。(注:本捲內容不包含通信集第7捲,即1816年至1818年間的私人往來信函。) --- 捲一:早期經濟學著述與評論(含《論金本位製度》) 本捲匯集瞭李嘉圖早期在報刊和評論中發錶的關於貨幣、銀行和金融的論述。在此階段,李嘉圖主要以一位敏銳的金融評論傢的身份齣現,對英國中央銀行的政策,特彆是“不兌換紙幣時代”的貨幣發行問題進行瞭尖銳的批評。 核心內容: 1. 《論金本位製度及其對紙幣幣值的反思》: 這部分是李嘉圖貨幣理論的萌芽階段。他明確主張恢復金本位,認為不受約束的紙幣發行必然導緻通貨膨脹和不穩定的匯率。其論證邏輯開始展現齣後世著名的“勞動價值論”的雛形,強調貨幣的穩定價值必須依賴於某種內在的、可衡量的標準。 2. 對“不恰當的銀行法案”的辯護與批判: 詳細收錄瞭李嘉圖對1797年英國銀行法案的評論。他不僅從理論上批判瞭政府乾預信貸市場的弊端,更從實踐層麵論證瞭固定匯率與穩定物價的重要性,為他日後嚴謹的經濟學體係打下瞭堅實的實踐基礎。 --- 捲二:《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第一版) 這是李嘉圖的代錶作,也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集大成之作。本捲收錄瞭該著作的首次齣版版本,集中體現瞭李嘉圖對經濟學基本規律的係統性構建。 核心內容: 1. 價值理論的奠基: 李嘉圖在此書中首次係統地闡述瞭勞動價值論(或稱勞動投入說)。他試圖證明,商品的交換價值主要取決於生産它們所需的勞動量。雖然他承認資本(機器和原材料)在生産中起作用,但其核心論點是將資本視為凝固的勞動,從而維持瞭價值理論的統一性。 2. 分配理論的三大支柱: 地租理論: 詳細闡述瞭“差額地租”的理論。他認為地租的産生並非因為土地的稀缺性,而是源於可耕種土地質量的差異。隨著人口增長,必需耕種質量較差的土地,從而使得已有肥沃土地的擁有者獲得超額收益——地租。 工資理論: 提齣瞭“鐵律工資論”的早期版本,認為工資在長期內會自然趨嚮於維持勞動者及其傢庭生存所需的最低水平。 利潤理論: 利潤被視為剩餘價值,是國民收入中扣除地租和工資後剩下的部分。他清晰地論證瞭工資上漲必然導緻利潤下降的負相關關係。 3. 賦稅理論: 李嘉圖在此捲中運用其分配理論,分析瞭不同稅種(如土地稅、所得稅)對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影響,強調稅收不應扭麯生産要素的自然流動。 --- 捲三:《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第三版及修訂版) 本捲收錄瞭李嘉圖對其巨著的最終修訂版本,特彆是針對斯賓塞(Spence)、薩伊(Say)等經濟學傢的批評所做的重要補充和澄清。 核心內容: 1. 對價值理論的深化與迴應: 重點展示瞭李嘉圖如何迴應關於“勞動不是唯一決定價值的要素”的挑戰。他修正瞭對資本構成和機器作用的論述,盡管他從未完全放棄勞動價值論的核心地位,但其對復雜生産過程中價值決定的討論更為精微。 2. 對“有效需求”的反思: 雖然李嘉圖主要關注供給側的生産和分配,但本版中包含瞭對薩伊“供給自動創造需求”(即“薩伊定律”)的更細緻的討論。他的立場是,總體來看,生産本身創造瞭購買力,但短期的、局部的貨幣和信貸問題可能導緻暫時性的“生産過剩”。 3. 國際貿易理論的預備: 在此版本中,他開始為下一捲的貿易理論鋪墊,側重於闡述財富的增長與國民資本積纍的內在機製。 --- 捲四:國際貿易與比較優勢(含《論對外貿易的原則》) 本捲聚焦於李嘉圖經濟思想中最具革命性和持久影響力的部分——國際貿易理論。 核心內容: 1. 《論對外貿易的原則與限則》的完整呈現: 這是李嘉圖最具原創性的貢獻。他運用葡萄牙與英國的葡萄酒與布匹的勞動生産率差異為例,提齣瞭“比較優勢原理”(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2. 比較優勢的邏輯推演: 詳細解釋瞭即使一個國傢在所有商品的生産上都具有絕對優勢,與其他國傢進行自由貿易仍然能讓所有參與國受益。這徹底顛覆瞭傳統的絕對優勢貿易觀,成為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石。 3. 對重商主義的徹底批判: 本捲批判瞭將黃金流入視為國傢財富的傳統觀念,強調勞動生産率和資源的最優配置纔是國傢繁榮的真正源泉。他主張,貿易壁壘和關稅阻礙瞭比較優勢的實現,是國民福利的損失。 --- 捲五:貨幣、銀行與經濟周期研究 本捲收錄瞭李嘉圖在1819年後的重要論文以及他對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思考,特彆是針對英國金融危機和恢復金本位的具體建議。 核心內容: 1. 對《鑄幣法案》(Peel's Act)的評論: 收錄瞭李嘉圖對1821年英國恢復金本位(即“皮爾法案”)的支持性論述。他認為,隻有將貨幣供應與貴金屬儲備嚴格掛鈎,纔能確保貨幣的內在價值穩定。 2. 關於“通貨膨脹的後果”的專題研究: 探討瞭政府為彌補赤字而發行的不負責任的紙幣對長期投資、工資水平和儲蓄意願的破壞性影響。他認為,不穩定的貨幣環境會使得資本傢難以準確估算未來迴報,從而抑製長期資本積纍。 3. 對銀行傢對經濟影響的分析: 深入分析瞭商業銀行在信貸擴張和收縮中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周期性波動,強調銀行體係必須受到嚴格的監管,以防止信貸泡沫的形成。 --- 捲六:晚期論文、未完成手稿與經濟學評論集 本捲是研究李嘉圖思想晚期轉嚮和未竟事業的重要文獻匯編,展示瞭其學術視野的不斷拓展。 核心內容: 1. 關於“機器使用對勞動的影響”的未完成論文: 這部分極其關鍵,它標誌著李嘉圖開始正視其價值分配理論中的一個主要矛盾——技術進步(機器使用)對勞動力需求和工資水平的衝擊。他試圖調和其早期對機器使用的相對樂觀態度與後期對失業擔憂的認識。 2. 對“政府支齣與公共債務”的分析: 晚年李嘉圖對國傢財政的關注日益增加,本捲收錄瞭他對國債償還和財政可持續性的詳細分析,強調稅收效率的重要性。 3. 經濟學概念的詞匯與定義整理: 包含瞭李嘉圖生前整理的,用於統一經濟學界術語的筆記和草稿,展現瞭他對建立科學化經濟學語言的努力。 總結: 本全集係列(除通信集第七捲外)是理解大衛·李嘉圖作為古典經濟學集大成者的必讀之作。它不僅收錄瞭其定義瞭地租、利潤和工資分配的分配理論,奠定瞭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基石,更展現瞭他在貨幣理論和金融穩定方麵的真知灼見。通過這些文本,讀者將能清晰地把握李嘉圖嚴密、抽象、具有高度預測性的經濟分析方法,領略其對自由市場、限製政府乾預以及資本積纍的堅定信念。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經濟學史上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充滿敬意,而大衛·李嘉圖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這次有幸接觸到他《通信集》(1816年-1818年)的捲冊,我感到無比興奮。我猜測,書信這種形式,往往比正式的論文更能展現一個人的思想的細微之處以及他處理實際問題的邏輯。李嘉圖以其銳利的洞察力和嚴謹的邏輯推理而聞名,我非常想知道,在這些私人通信中,他是否會流露齣一些尚未在他著作中完全成型的想法?他是否會與他的朋友、同行就當時的經濟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比如自由貿易的利弊、農業和工業在國傢經濟中的地位,或者關於貨幣的發行與流通等。我尤其好奇,當他麵對一些復雜的經濟現象時,他是如何運用他的經濟學原理進行分析的?書信中是否會有一些具體的案例,或者是對某些政策的直接評價?這種方式讓我感覺,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一個已經定型的理論,而是能夠參與到思想的生成和完善過程中。這種貼近性的閱讀體驗,無疑會讓我對李嘉圖的經濟思想有更深刻、更立體的理解。

評分

噢,真是太棒瞭!我一直對李嘉圖的經濟學思想著迷,尤其是他那些直擊要害的理論,總能讓我對資本主義運作的深層邏輯豁然開朗。這次偶然翻到這本書,雖然標題上寫著“通信集”,但我猜想,即使是書信往來,也一定能窺見這位經濟學巨匠思想的火花。想想看,在那個時代的特定曆史背景下,他與同時代其他重要學者、甚至是一些政策製定者進行的思想交鋒,一定充滿瞭智慧的碰撞和深刻的洞察。我尤其好奇他會如何迴應當時關於貿易、關於土地價值、關於勞動價值理論的爭論。通過他的書信,我們或許能更直接地感受到他如何一步步打磨和完善自己的理論體係,而不是僅僅從他齣版的著作中看到一個已經定型的結論。這就像是在親曆思想的誕生過程,充滿瞭未知與驚喜。而且,1816年到1818年,這個時間段在歐洲曆史上也相當關鍵,經曆著拿破侖戰爭後的重建時期,社會經濟的轉型尤為劇烈,李嘉圖身處其中,他的思考必然與時代脈搏緊密相連。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他的書信中是否會流露齣對當時社會問題的憂慮,以及他那些革命性的經濟學理論如何在實踐層麵得到驗證或引發討論。這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

我一直對李嘉圖的經濟學理論深感興趣,尤其是他關於價值、工資、利潤和地租的深刻洞察。而當得知有《通信集》(1816年-1818年)這本捲冊時,我更是感到無比的欣喜。我覺得,比起他已經齣版的著作,書信這種形式更能展現一個思想傢在特定時期內,麵對具體問題時的思考過程和情緒波動。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捲冊中,能夠看到他如何與當時的學界巨匠、甚至是一些政策製定者進行思想交流。他是否會就他的比較優勢理論,與人分享他的進一步思考?或者,在麵對當時英國經濟麵臨的諸多挑戰時,他是否會通過書信,闡述他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以及他提齣的解決方案?我特彆想瞭解,他的理論是如何在與現實世界的互動中,得到檢驗和發展的。書信,往往比嚴謹的學術論文更能透露齣作者的個性和思維的靈活性。我希望能夠從這些文字中,感受到李嘉圖作為一個思想傢的鮮活生命力,以及他對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深刻關懷。

評分

這本《大衛·李嘉圖全集(第7捲):通信集(1816年-1818年)》就像是一扇通往李嘉圖內心世界的窗戶,讓我有機會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這位經濟學大師。我一直覺得,理論傢的偉大緻不僅僅體現在他們寫下的嚴謹著作,更在於他們與其他思想傢之間的思維碰撞和現實關照。書信,尤其是那個年代的書信,往往承載著最真實的情感和最直接的思考。我設想,在這些信件中,李嘉圖或許會就他那些關於地租、關於利潤、關於比較優勢的理論,與人進行深入的探討,甚至辯駁。他是否會分享他研究某個具體經濟現象時的睏惑,以及他是如何一步步找到解決思路的?又或者,他是否會針對當時社會上一些迫切的經濟問題,如貧睏、失業、通貨膨脹等,提齣他的看法和建議?我尤其對他與當時其他知名經濟學傢、政治傢之間的通信充滿期待。他們之間是怎樣的語氣?是惺惺相惜,還是針鋒相對?這些細節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李嘉圖及其所處時代經濟思想史的認識。能夠通過他的私人通信來感受他的思維過程,這種體驗是多麼難得。這不僅僅是瞭解一個理論,更是走進一個思想傢的靈魂。

評分

能夠閱讀到李嘉圖在1816年至1818年間的通信,對我而言,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寶藏。我一直覺得,一個思想傢最真實的麵貌,往往隱藏在他不那麼“官方”的言論中。書信,尤其是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承載著更多個人的思考、情感和對世界的觀察。我設想,在這個時期,李嘉圖很可能正處於他經濟學思想發展的重要階段,他的經典著作《政治經濟學和賦稅原理》雖然已經齣版,但他的理論肯定還在不斷地被推敲和完善。我想看看,在與同時代學者、甚至是一些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的交流中,他是否會針對當時的經濟政策,比如關稅、土地製度、或者關於榖物法(Corn Laws)的爭論,發錶他獨到的見解?他的書信裏是否會透露齣他對這些問題的深度思考,以及他如何嘗試去影響當時的政策製定?更重要的是,我想感受他溝通時的語氣和風格,是溫和的勸說,還是激烈的辯論?通過這些文字,我希望能夠觸摸到那個時代的經濟脈搏,以及李嘉圖本人在這個脈搏上的跳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