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

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裴昌幸,朱畅华,聂敏 等 著
图书标签:
  • 量子通信
  • 量子信息
  • 密码学
  • 物理学
  • 研究生教材
  • 通信工程
  • 信息安全
  • 量子技术
  • 学科教材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304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137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研究生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6
字数:2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共分8章。第1章为概述,主要讲述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性能指标、发展现状及展望;第2章主要讲述量子通信的物理基础,包括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量子密度算子、量子纠缠和量子比特的概念及特性;第3章主要讲述量子隐形传态,包括量子隐形传态原理和多量子比特的隐形传态;第4章主要讲述量子密钥分发,包括BB84协议、B92协议、E91协议,以及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的原理与实现;第5章主要讲述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相关协议与实现;第6章主要讲述量子信道,包括量子信道的表示、特定量子信道模型、光纤量子信道和自由空间量子信道;第7章主要讲述量子编码,包括量子信源编码和量子信道编码;第8章主要讲述量子通信网络,包括量子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拓扑、量子交换技术、量子中继器和实验网。

内容简介

  《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量子通信的概念、物理基础、具体形式、量子信道与编码及量子通信网等。全书共分8章,第1~3章重点讨论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物理基础及量子隐形传态;第4~5章重点讨论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第6~8章重点讨论量子信道、量子编码和量子通信网络。《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具有文笔简练、内容深入浅出、说理透彻、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优点。
  《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科技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1. 1.1 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1.2 量子通信的类型
1.2 量子通信系统的指标
1.3 量子通信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3.1 量子通信的发展现状
1.3.2 量子通信发展展望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量子通信的物理基础和量子比特
2.1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
2.1.1 状态空间假设
2.1.2 力学量算符假设
2.1.3 量子态演化假设
2.1.4 测量假设
2.1.5 复合系统假设
2.2 量子密度算子
2.2.1 密度算子的概念
2.2.2 量子力学假设的密度算子描述
2.2.3 约化密度算子
2.3 量子纠缠
2.3.1 量子纠缠态的概念
2.3.2 量子纠缠的度量
2.3.3 量子纠缠的判断
2.3.4 纠缠交换与纠缠提纯
2.4 量子比特及其特性
2.4.1 量子比特的概念和性质
2.4.2 量子系统的熵
2.4.3 量子比特的逻辑运算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量子隐形传态
3.1 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
3.1.1 量子隐形传态的基本思想
3.1.2 量子隐形传态的基本原理
3.1.3 量子隐形传态的实现方法
3.2 量子隐形传态实验
3.2.1 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进展
3.2.2 量子比特隐形传输实验
3.3 多量子比特的隐形传态
3.3.1 双粒子量子隐形传态
3.3.2 三粒子量子隐形传态
3.3.3 多粒子量子隐形传态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量子密钥分发
4.1 量子保密通信
4.1.1 量子保密通信系统
4.1. 2 量子密钥分发的含义
4.2 BB84协议和B92协议
4.2.1 BB84协议
4.2.2 B92协议
4.3 基于偏振编码的QKD系统的原理与实现
4.3.1 发送端的组成
4.3.2 接收端的组成
4.3.3 同步
4.3.4 偏振
4.3.5 偏振控制
4.4 基于相位编码的QKD系统的原理与实现
4.4.1 相位编码QKD的原理
4.4.2 相位编码QKD的实现
4.4.3 差分相移系统
4.5 基于纠缠的QKD系统的原理与实现
4.5.1 E91协议
4.5.2 基于纠缠的QKD的实现
4.6 基于诱骗态的QKD系统的原理与实现
4.6.1 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的由来
4.6.2 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的基本原理
4.6.3 弱相干光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
4.6.4 预报单光子源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
4.6.5 诱骗态QKD的实现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5.1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概述
5.2 Ping-Pong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
5.2.1 Ping-Pong协议描述
5.2.2 Ping-Pong协议信息泄漏分析
5.2.3 Ping-Pong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5.2.4 Ping-Pong协议的改进
5.3 基于纠缠光子对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5.3.1 两步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
5.3.2 协议分析
5.3.3 实现框图
5.4 基于单光子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5.4.1 基于单光子的QSDC协议
5.4.2 协议分析
5.4.3 实现框图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量子信道
6.1 量子信道概述
6.1.1 量子信道的酉变换表示和测量算子表示
6.1.2 量子信道的公理化表示
6.2 量子信道的算子和模型
6.2.1 量子信道的算子和表示
6.2.2 量子信道的算子和模型
6.3 特定量子信道的模型
6.3.1 比特翻转信道
6.3.2 相位翻转信道
6.3.3 退极化信道
6.3.4 幅值阻尼信道
6.3.5 相位阻尼信道
6.3.6 玻色高斯信道
6.4 光纤量子信道
6.4.1 光纤量子信道的损耗
6.4.2 光纤量子信道的偏振模色散
6.4.3 量子信号和数据在单根光纤中的传播
6.5 自由空间量子信道
6.5.1 自由空间量子信道的特点
6.5.2 自由空间量子信道的传输特性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量子编码
7.1 量子信源编码
7.1.1 经典信源编码简介
7.1.2 量子信源编码定理
7.1.3 量子信源编码实例
7.2 量子信道编码
7.2.1 经典纠错码简介
7.2.2 量子纠错编码的概念
7.2.3 CSS量子纠错码
7.2.4 稳定子码
7.2.5 量子纠错码的性能限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量子通信网络
8.1 量子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8.1.1 量子通信网络的架构
8.1.2 量子通信网络中的多址技术
8.1.3 量子通信网络的拓扑
8.2 量子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
8.2.1 空分交换
8.2.2 波分交换
8.2.3 基于量子交换门的交换
8.3 量子中继器
8.3.1 量子中继器的一般原理
8.3.2 量子中继器的实现
8.4 量子通信实验网
8.4.1 DARPA量子通信网络
8.4.2 欧洲的量子骨干网络
8.4.3 东京量子密钥分发网络
8.4.4 我国的量子通信网络实验
本章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1 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量子通信起源于对通信保密的要求。通信安全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互联网、即时通信和电子商务等应用,都涉及到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又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对信息进行加密是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G.Vernam在1917年提出一次一密(0ne Timc Pad,。TP)的思想,对于明文采用一串与其等长的随机数进行加密(相异或),接收方用同样的随机数进行解密(再次异或)。这里的随机数称为密钥,其真正随机且只用一次。OTP协议已经被证明是安全的,但关键是要有足够长的密钥,必须实现在不安全的信道(存在窃听)中五条件地安全地分发密钥,这在经典领域很难做到。后来,出现了公钥密码体制,如著名的RSA协议。在这类协议中,接收方有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接收方将公钥发给发送方,发送方用这个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发给接收方,只有用私钥才能解密数据。公钥密码被大量应用着,它的安全性由数学假设来保证,即一个大数的质因数分解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但是量子计算机的提出,改变了这个观点。已经证明:一旦量子计算机实现了,大数很容易被分解,从而现在广为应用的密码系统完全可以被破解。
  幸运的是,在人们认识到量子计算机的威力之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技术就被提出来了。量子密钥分发应用了量子力学的原理,可以实现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进而结合OTP策略,确保通信的绝对保密。这里先给出量子通信的定义,再看看它的具体形式。
  1.1.1 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量子通信是指应用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或量子特性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有以下特点:
  (1)量子通信具有无条件的安全性。量子通信起源于利用量子密钥分发获得的密钥加密信息,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无条件安全性,从而可实现安全的保密通信。QKD利用量子力学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前者保证了窃听者在不知道发送方编码基的情况下无法准确测量获得量子态的信息,后者使得窃听者无法复制一份量子态在得知编码基后进行测量,从而使得窃听必然导致明显的误码,于是通信双方能够察觉出被窃听。
  (2)量子通信具有传输的高效性。根据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一个/Z维量子态的本征展开式有2”项,每项前面都有一个系数,传输一个量子态相当于同时传输这2”个数据。可见,量子态携载的信息非常丰富,使其不但在传输方面,而且在存储、处理等方面相比于经典方法更为高效。
  (3)可以利用量子物理的纠缠资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独有的资源,相互纠缠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关联,无论它们的位置相距多远,若其中一个粒子改变,另一个必然改变,或者说一个经测量塌缩,另一个也必然塌缩到对应的量子态上。这种关联的保持可以用贝尔不等式来检验,因此用纠缠可以协商密钥,若存在窃听,即可被发现。利用纠缠的这种特性(量子力学上称为非局域性(参见第2章),也可以实现量子态的远程传输(详见第3章)。基于纠缠的QKD将在第4章详细介绍。
  ……

前言/序言


数字时代的安全基石:前沿通信技术的深度解析 在信息爆炸与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通信安全已不再仅仅是信息加密与防窃听的技术议题,它更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命脉乃至个人隐私的根本保障。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当前最前沿的通信技术,解析其核心原理,剖析其应用前景,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从理论基础出发,逐步深入到实际应用,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刻的通信技术图景。 第一篇:数字通信的理论基石与编码艺术 在进入更具颠覆性的技术领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巩固和深化对数字通信基本原理的理解。本篇将从信息论的经典理论入手,阐释信息传输的本质、信道容量的极限以及香农编码定理的深远意义。我们将详细解析各种信源编码技术,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探讨它们如何在保证信息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的数据压缩,为后续的信息传输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信道编码的奇妙世界。信道编码是通信系统抵御噪声干扰、纠正错误的关键防线。本书将深入讲解线性分组码、卷积码等经典编码方案,并对现代纠错码,如LDPC码、Turbo码等进行详细介绍,分析它们在提升传输可靠性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对这些编码技术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体会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如何被赋予“智慧”,能够自我修复,克服重重困难抵达目的地。 第二篇:网络安全与加密的坚固盾牌 随着通信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发严峻。本篇将系统地梳理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从病毒、木马、DDoS攻击到APT攻击等,深入剖析其攻击模式和潜在威胁。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密码学的核心原理与应用。我们将详细介绍对称加密算法(如A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的工作机制,阐明它们在数据保密、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哈希函数、公钥基础设施(PKI)等重要的安全支撑技术,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网络安全体系的完整框架。特别地,我们将分析当前主流的网络安全协议,如SSL/TLS,解析它们如何在互联网通信中构建起一道道安全的屏障。 第三篇:前沿通信技术的探索与展望 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安全认知之后,本篇将带领读者踏入通信技术的最前沿,探索那些正在重塑我们通信方式的革命性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5G)及其演进: 我们将深入解析5G的核心技术,包括大规模MIMO、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阐述其如何实现超高速率、超低时延和海量连接,并探讨5G在物联网、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颠覆性应用。同时,我们也会展望6G的可能发展方向,探索其将为我们带来的全新通信体验。 云计算与分布式通信: 云计算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其与通信的融合正在深刻改变着信息处理和分发的方式。本书将分析云计算如何支撑大规模分布式通信系统,提升通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我们将探讨其在服务质量保障、负载均衡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物联网(IoT)通信: 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通信技术的巨大需求。本篇将详细介绍NB-IoT、LoRa等面向物联网的通信技术,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物联网通信网络,实现万物互联的宏伟愿景。 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通信的各个环节。我们将探讨AI如何在网络优化、流量预测、异常检测、智能路由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利用AI技术来提升通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第四篇:通信安全的新挑战与未来方向 伴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安全挑战也随之而来。本篇将聚焦于通信安全领域正在涌现的新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后量子密码学: 量子计算的强大能力对现有的公钥密码体系构成了严重威胁。本书将介绍后量子密码学的研究进展,探讨抗量子攻击的密码算法,以及如何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向后量子密码体系的平滑过渡,确保通信的长期安全。 通信隐私的保护: 在大数据时代,通信隐私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将讨论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新兴隐私保护技术,以及如何在保证数据可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的通信隐私。 自主与智能化通信: 未来通信系统将更加自主和智能化,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动态调整。本书将探讨如何构建具备高度自主性和智能化的通信网络,以及在这种新型网络架构下,如何确保其安全性和鲁棒性。 本书内容力求严谨、深入,结合理论推导与实际应用案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安全性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无论您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数字时代的安全通信充满好奇的研究者或从业人员,本书都将是您探索前沿技术、把握未来脉搏的宝贵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拿到《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想到它能带给我如此大的震撼。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是“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所谓“高度”,是指它在理论深度上的严谨性和前沿性。它从量子力学的最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量子信息论的各个方面,比如量子比特的表示、量子门的操作、量子电路的设计等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量子态叠加和量子纠缠的讲解,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数学推导和物理图像的类比,让我能够深入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例如,书中对贝尔态的详细介绍,以及对其非局域性的讨论,都让我对量子世界的神奇有了更深的认识。所谓“温度”,是指它在讲解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读者的关怀。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将每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清晰地展示出来,并附带相应的解释,让我这个对数学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逐步理解。在量子通信的应用方面,本书更是提供了极其详尽的介绍。我详细学习了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原理,以及各种QKD协议的优缺点。书中对BB84协议的详细讲解,让我对如何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实现安全通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本书还介绍了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等一些令人兴奋的量子通信技术,这让我对量子通信的潜力有了更深的期待。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它不仅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非常满意。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的时候,确实被它的厚度和严谨的排版给吓了一跳,心想这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读完啊。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因为《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这本书的内容,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做得真的非常到位。我最开始是被它对量子力学基本概念的讲解所吸引,它没有直接跳入那些高深的数学公式,而是从最基础的量子态、量子测量这些最核心的概念入手,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解释这些概念的物理意义,甚至用了不少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我们这些非物理专业背景的读者理解。比如说,在解释量子叠加态的时候,它用了一种我之前从未想过的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的状态。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极大的帮助。然后,随着内容的深入,它开始介绍量子信息的基本操作,比如各种量子门的操作,以及如何构建量子电路。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但书中的讲解非常细致,从单个量子比特的门操作,到两个量子比特的门操作,再到更复杂的量子逻辑门,都一一介绍,并且通过具体的量子态演化过程来展示效果。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在介绍这些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忽略背后的数学原理,而是将数学推导和物理意义结合起来,让我既能理解操作本身,也能明白其背后的数学逻辑。而且,这本书还涉及到了量子通信的几个核心协议,比如量子密钥分发(QKD)中的BB84协议、B92协议等,并且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安全性。这些内容,对我来说是了解量子通信最前沿实践的关键。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觉非常充实,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对量子通信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我非常满意。

评分

拿到《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真的非常“有料”。整本书的内容,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到量子通信的各种先进技术,都涵盖得非常全面。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时所采用的方式。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堆砌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类比和图示,来帮助读者理解像态叠加、量子纠缠这些抽象的概念。这一点对于我这样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书中关于量子叠加态的解释,用了一种我从未想过的比喻,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量子比特的状态可以如此“模糊”。然后,随着内容的深入,本书也开始涉及一些更高级的数学工具,比如线性代数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以及一些概率论的知识。但作者处理的方式非常得当,每一个数学公式的出现都会伴随相应的解释,让我们知道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在量子通信的应用方面,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我详细学习了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原理,以及各种QKD协议的优缺点。书中对BB84协议和E91协议的详细讲解,让我对如何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实现安全通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本书还介绍了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等一些令人兴奋的量子通信技术,这让我对量子通信的潜力有了更深的期待。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它不仅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非常满意。

评分

这本书,也就是《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我最近刚拿到手,说实话,我这人看书一向比较慢热,而且对理论性的东西总有点敬而远之。不过,这本教材的内容,虽然我还没能完全吃透,但初步翻阅下来,还是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它的内容编排,我感觉是相当系统且循序渐进的。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量子的叠加态、纠缠这些,讲得非常清晰,甚至用了不少形象的比喻来帮助理解,这一点我特别喜欢。我之前读过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虽然有趣,但往往在深入探讨的时候就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而这本教材,显然是为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但又不像某些纯数学的教材那样让人望而却步,它会解释清楚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以及这些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这对于我这种数学基础不算特别扎实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还涉及到了量子通信的几种主要方案,比如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原理和实现,光量子态的制备和操控等等,这些都是当前量子通信领域非常热门和核心的内容。我甚至看到里面还提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一本陈旧的、只停留在过去的研究成果上的书。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兼具,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让人看到实际应用的可能,这对于我这样的研究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打算近期会集中精力,一点一点地啃下这本书,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发,为我接下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一直对量子世界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量子通信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科幻色彩,又似乎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拿到《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这本书,我一开始是抱着一种“看能否理解多少是多少”的心态。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详实,而且层次分明。它并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公式和算法,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态叠加原理、测量过程的概率性,以及量子纠缠的奇特性质。这些概念的引入,为理解后续的量子通信技术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量子比特”的介绍,它不像经典比特那样只能是0或1,而是可以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态,这其中的奥妙,通过书中的图示和解释,让我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书中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解了量子信息的编码和解码,以及在量子通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噪声和干扰,以及如何通过一些量子纠错码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BB84协议、E91协议等几种经典的QKD协议,并且分析了它们的安全性,甚至还提到了基于纠缠的QKD,这让我对量子通信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其中不乏一些较为高深的数学推导,但总的来说,作者的处理方式是比较易于理解的,每个公式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并且会伴随相应的解释。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量子通信的方方面面,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涵盖了该领域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百科全书,我从中受益匪浅,对未来的学习方向也更加清晰了。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我肩负着在某个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重任,而量子通信无疑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前沿方向。《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教材:量子通信》这本书,确实是我近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本重要读物。这本书的内容,我可以说是在各个方面都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启发。首先,它在理论基础的构建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公理出发,逐步深入到量子信息的基本概念,比如量子比特(qubit)的表示、量子门的操作,以及量子电路的设计。这些内容虽然在我之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但这本书的讲解更加系统和严谨,而且引入了大量的数学工具,让我能够更精确地理解这些概念。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量子纠缠的阐述,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具体的量子态表示和操作,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纠缠的非经典性。其次,这本书在量子通信的具体应用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详细学习了书中关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各种QKD协议的优缺点分析,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书中还介绍了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和量子密集编码(superdense coding)等一些非常有趣的量子通信协议,这些内容让我对量子通信的强大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本书在数学推导上也做得非常到位,每一个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清晰明了,并且附带了必要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数学推导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叹,它让我对量子通信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思路,我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评分

《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集“深度”与“广度”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量子通信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术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这本书在理论基础的构建上,做到了非常系统和严谨。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公理出发,逐步引入了量子比特(qubit)、量子门(quantum gate)、量子电路(quantum circuit)等核心概念。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量子态叠加和量子纠缠的讲解,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通过具体的量子态表示和数学推导,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这些量子现象的非经典性。例如,书中对贝尔态的引入,以及对贝尔不等式的讨论,都让我对量子纠缠的深刻内涵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其次,在量子通信的具体应用方面,这本书的内容更是相当丰富。它详细介绍了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各种协议,包括BB84、B92、E91等,并且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安全性。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如何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实现绝对安全的密钥分发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还介绍了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量子密集编码(superdense coding)等一些非常有趣的量子通信协议,这让我看到了量子通信在信息传输方面的巨大潜力。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而且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它不仅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非常满意。

评分

我对《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这本书的评价,可以说充满了惊喜和成就感。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而言,是打开了量子通信领域的一扇崭新的大门。首先,它对于量子力学基础概念的讲解,真是做到了深入浅出。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从非常直观的物理图像入手,比如通过对电子自旋的类比来解释量子态的叠加和测量,这让我这个在物理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量子纠缠的阐述,它不仅仅是停留在“两个粒子之间存在着神秘的关联”这样的描述,而是通过具体的量子态表示和演化过程,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纠缠的“非局域性”和“强关联性”,这一点对于理解后续的量子通信协议至关重要。其次,本书在量子信息处理和通信协议的介绍上,更是下足了功夫。从最基本的量子比特的表示和量子门的运算,到量子态的制备、操控和测量,再到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QKD)等核心技术的讲解,都做到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QKD协议的分析,它详细介绍了BB84、E91等经典协议的原理、安全性证明,以及实际实现中的挑战,这让我对量子通信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了量子中继、量子网络等前沿内容,这让我看到了量子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层次分明,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前沿的应用探索,让我从中获益匪浅,对我的研究方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对此非常满意。

评分

在我翻阅《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为我量身打造的“学术启蒙读物”。这本书的内容,在我看来,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理论深度和逻辑清晰度的完美结合。它从最基础的量子力学原理出发,一步步构建起量子信息论的理论框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量子态叠加和量子纠缠时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介绍,而是通过大量的数学推导和物理图像的类比,让我能够从本质上理解这些量子现象的独特性。例如,书中对于量子纠缠的解释,利用了贝尔不等式和其违背来强调纠缠的非经典性,这让我对量子世界的“诡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量子通信的应用方面,这本书更是提供了极其详尽的介绍。从最基本的量子密钥分发(QKD)原理,到各种QKD协议的详细分析,再到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等前沿技术的讲解,都做到了全面而深入。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对QKD安全性的讨论,它不仅介绍了各种攻击方式,还详细阐述了相应的防御措施,这对于我理解量子通信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此外,本书在数学推导上也非常严谨,每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清晰明了,而且还会给出相应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大量理论推导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觉收获颇丰,它不仅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灵感,我非常感激。

评分

这本书《研究生系列教材:量子通信》,我才刚开始深入研读,就已经被其内容所深深吸引。它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前沿性”和“系统性”。首先,这本书对于量子通信最基础的理论概念,比如量子比特(qubit)、态叠加、量子纠缠的讲解,非常扎实。作者并没有避讳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将理论的严谨性与易于理解的解释相结合,让我这个对量子力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逐渐掌握其中的精髓。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量子态的表示方法,比如使用狄拉克符号,以及量子门操作的矩阵表示,这些都让我对量子信息处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其次,在量子通信的具体技术方面,本书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它详细介绍了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各种协议,包括BB84、B92、E91等,并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威胁。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如何实现安全的通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书中还提到了量子中继、量子网络等更具前瞻性的概念,让我看到了量子通信未来的广阔前景。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涉及到了实际的实现问题和技术挑战,这对于我这样的研究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前沿的应用探索,我从中获益匪浅,并且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评分

DARPA量子通信网络

评分

5.2.4

评分

大概浏览了一下,像是东拼西凑出来的东西,好在反正也不贵。

评分

5条

评分

1.2

评分

最便宜的量子通信科普入门图书了

评分

8.1.2

评分

通信原理课程建设教材系列:通信原理实验教程

评分

5O.3.3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