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最完备:收录桂林石刻文献一千七百馀件,其中近两百件为整理者亲身踏勘,首次公布。
●体例最科学:沿用了传统金石学著作的体例,按时序排列、著录刊刻时间、出土地点、尺寸、书体等详细信息,同时有所突破——释文校勘记、石刻作者简介,并编制了人名索引。
●校勘最详实:首次对桂林石刻文献进行全面的释文,并以传世的文本文献进行参校,除了金石学研究之外,极大地便利了文学、历史、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学者使用,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
●辨识最精确:所收石刻,均经过整理者亲身踏勘,详细标注访碑时间、存佚情况,不仅释文更为准确,关于存佚的著录对于考察桂林石刻的存世状况、湮灭时间等,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杜海军,男,1957年生, 文学博士,河南省内黄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古代文学毕业。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重点社会科学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宋、元文学和戏曲史与戏曲文献研究。著作有《吕祖谦年谱》等。
与其他一些地方志或石刻选本相比,这套书的校勘工作显得尤为严谨和审慎。我注意到在一些关键的碑文释读上,作者们并未武断地下结论,而是采用了并列对比的方式,清晰地标示出不同观点和存疑之处。这种“存疑处不强求”的态度,恰恰体现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它承认了历史研究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后续的研究者留下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而不是把所有问题都包装成完美无缺的定论。这种严谨性,使得该书不仅是研究桂林石刻的权威参考,也是学习碑学方法论的优秀范本。它教会我们,对待史料,谦逊和细致永远是第一位的。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地方史和碑刻文化的爱好者,我必须说,这套书的史料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是对现有资料的简单汇编,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地毯式的文献梳理工作。我之前查阅相关资料时,常常需要对比不同版本、不同年代的零散记录,效率极低,且容易遗漏关键信息。而这套“总集辑校”,将分散在各处的碑刻、墓志铭、摩崖题记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整合,形成了一个结构完整、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它提供的校注部分,更是亮点中的亮点。作者们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去考订原文的讹误,辨析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字,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相对顺畅地进入到历史场景中去。这种由点到面的梳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桂林地区历史变迁的理解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艺术品。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触感温润,完全没有廉价印刷品的轻浮感。尤其是那些拓片和图版的印刷,色彩的还原度极高,黑白分明,线条的细腻程度令人惊叹。我本来以为这种学术性的汇编会为了节约成本而在视觉上打折扣,没想到它在制作上如此精良。开本选择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时能够清晰辨识那些细微的文字和图案,又方便在书桌上翻阅。装订的处理也非常扎实,一看就知道是打算长期保存的版本,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对于研究者来说,好的物理载体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让枯燥的考据工作变得更加愉悦。每一个细节,从扉页的设计到内文的字体选择,都体现出编纂者和出版方对这部重要文献的敬畏之心。光是欣赏这套书的外观和手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数据库”基础。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而言,它极大地减少了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成本,使得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高层次的分析和论证中去。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参照系,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定位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位人物在区域历史中的位置。无论是研究宋代文化传播、明清科举制度在边陲的影响,还是单纯关注书法艺术的演变,这套书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起点。它的存在,无疑将推动整个桂林历史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更细致、更深入的阶段。可以说,它是区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座里程碑式的成果。
评分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石刻文字往往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活化石”,它记录的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功绩,更多的是民间的生活侧影、士人的情怀、以及社会风俗的变迁。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工匠在岩壁上凿刻时的汗水,能体会到古人面对山川河流时的敬畏之情。尤其是那些题咏山水、酬唱诗文的部分,语言古朴典雅,意境悠远,读起来让人心神俱往。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得以绕开正史的刻板叙事,直接接触到那些鲜活的、未经粉饰的“原声”。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二手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第一节 不求甚解与字斟句酌:两种读书态度和方式
评分第六章 论说文学基本问题和文学发展史
评分第一节 与普遍认识相一致的理解
评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族谱所见文学批评资料整理研究》在内篇力图通过对具体资料的解读,来说明主流批评与民间批评之间的相融与互补情形,外篇则完整地介绍笔者认为可能具有意义的原始资料,作为专业研究者的必要参考。因此,在编排体例上,内外篇也有区别:内篇以章节形式系统讨论相关问题,外篇则以内篇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为线索,分类汇辑有关资料,而不再细分章节。内编论析编第一章 阅读倾向显示对作家的认同度第一节 不求甚解与字斟句酌:两种读书态度和方式第二节 秦汉唐宋大家是重点阅读对象第三节 独出一格的个性化阅读第二章 写作宗尚反映文学倾向第一节 乡村文人散淡不失认真的写作精神与态度第二节 汉魏唐宋大家是首选写作宗师第三节 独抒性灵、不拘主流的写作风格第三章 人生取向寓含作家评骘第一节 正直率性作家仍具普遍人生垂范意义第二节 陶渊明成为普遍尊崇的人格模范第三节 陶渊明与底层文士的心灵对接第四章 诗文序赞中的作家作品评论第一节 关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作家第二节 关于唐宋元明清作家及作品第五章 析评诗文篇句彰显个性批评第一节 与普遍认识相一致的理解第二节 有别于普遍认识的理解第六章 论说文学基本问题和文学发展史第一节 关于文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二节 概论各代文学发展 外编资料编一、阅读倾向显示对作家的认同度(一) 阅读态度及方法之一:博览群书、不求甚解(二) 阅读态度及方法之二:精读细研、钩章 棘句(三) 读书方向和选择二、写作宗尚中所体现的选择倾向(一) 关于写作精神与态度(二) 有关写作宗奉的准则三、人生取向所体现的作家评骘四、诗文中论作家五、对诗文篇句字词的析评六、对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一) 德行与文艺、性情与词调(二) 作文步骤、写作与读书(三) 其他问题七、关于各代文学发展的评论(一) 历代文学发展(二) 断代文学的评论绪论
评分(一) 关于写作精神与态度
评分(三) 其他问题
评分(二) 作文步骤、写作与读书
评分碑阴记。
评分(三) 读书方向和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