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道

琴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荷] 高罗佩 著,宋慧文,孔维 译
图书标签:
  • 古琴
  • 琴学
  • 传统文化
  • 音乐
  • 艺术
  • 文化
  • 乐器
  • 修身
  • 养生
  • 中国传统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西书局
ISBN:97875475054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410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你一定听说过狄仁杰,读过他的故事,但你也许不知道,狄仁杰作为一名机智侦探的形象,是一位荷兰人“发扬光大”的呢。这位荷兰人名叫高罗佩,作为一名用业余时间来写作的外交官,他创作了在西方赫赫有名的《大唐狄公案》系列,这套书也成为了后来许多影视剧的蓝本。

在中国,高罗佩的名声更多地是由《中国古代房内考》、《秘戏图考》这些著作带来的。但是,高罗佩并不像大众想象的那样,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某个领域。作为博学而爱好广泛的“外交官汉学家”,他对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甚至动物都深有研究,对中国传统乐器——古琴,更是喜爱有加。他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通过学习,习得了精湛的琴技,并为古琴写出了一部在当时堪称集大成之作的《琴道》。

高罗佩自己说“与其说是古琴悠久的历史和迷人的声音,还不如说是它在中国文化中所占据的地位激励作者完成了本书”。他对中国文化的尊敬和喜爱,使他在介绍古琴相关哲学、宗教、历史和文化意义时都非常客观,并不使用西方和现代的观点去评判。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琴道》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登峰之作。这是《琴道》面世七十余年来,首次以简体中文被翻译出版。

古琴的爱好者和研习者,值得读一读这本《琴道》;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来读一读这本《琴道》;对中外文化交流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从书中,尤其是详细记载的、配有文言原文的英文译文中,获得对当时中外文化交流情况的感知。


内容简介

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特征,琴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

高罗佩在《琴道》的后序中,这样写道: “夫此者内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日:“去彼取此,蝉蜕尘埃之中,优游忽荒之表”,亦取其适而已。乐由中出,故是此而非彼也;然众乐琴为之首,古之君子,无间隐显,未尝一日废琴,所以尊生外物养其内也。茅斋萧然,值清风拂幌,朗月临轩,更深人静,万籁希声,浏览黄卷,闲鼓绿绮,写山水于寸心,敛宇宙于容膝,恬然忘百虑。岂必虞山目耕,云林清闷,荫长松,对白鹤,乃为自适哉!藏琴非必佳,弹曲非必多,手应乎心,斯为贵矣。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无名”,抚之铿锵有余韵。弗敢冒高士选雅名,铭之日:“无名”。非欲以观众妙,冀有符于道德之旨云。


余既作《琴道》七卷,意犹未尽,更申之如右。然于所欲言,未罄什一云。--荷兰国笑忘高罗佩识于芝台之中和琴室


作者简介

高罗佩(Robert VanGulik,1910-1967),荷兰外交官,著名汉学家。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高罗佩用英语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大唐狄公案》,至今已被译成十余种文字。他的《中国古代房内考》、《秘戏图考》等著作,堪称石破天惊之作。他能够创作中国古体诗词,还为《大唐狄公案》绘制了所有插图。但是高罗佩绝不仅仅是依靠以上这些著作获得他的声望。 作为饶宗颐先生的琴友和知音,高罗佩对中国古琴十分痴迷。他曾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并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抗战时期,高罗佩以外交官身份在重庆举办古琴义演,为中国抗日筹款,一时传为雅谈。《琴道》便是他对中国古琴研究的重要成果。


精彩书评

《中华读书报》2013年8月28日“BIBF专刊 精品推荐”中,将《琴道》作为北京国际书展的推荐书目,向展会参展商和广大读者推荐:

“本书为高罗佩学术著作集中的一部,主要内容为中国古琴及其在文化上的重要意义。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特征,琴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琴与松、梅、鹤、剑等意象之间的关联;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并作了关于中国古琴在日本流传情况的综述。

因此,该书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登峰之作,无论对于古琴研习还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可谓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本书主要译者和校订者王建欣是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也是一位古琴演奏家,他的译文较为专业地反映出了高罗佩原稿的面貌。”


目录

作者自序
后序
第二版 编者说明
插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
第三章 琴学研究
1.原始材料
2.起源和特征
3.琴人的性情和修养
4.文选
第四章 琴曲的含义
第五章 象征
1.琴制和琴名的象征意义
2.琴声的象征意义
3.指法的象征意义
第六章 关联
1.琴和鹤
2.琴和梅,琴和松
3.琴和剑
4.与古琴相关的一些著名故事及经常引用的文章选段
第七章 结论
附录I 西方琴学文献
附录Ⅱ 中国琴学文献
附录Ⅲ 古琴——古董
附录Ⅳ 中国古琴在日本
名词索引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准备的图书简介,完全不提及“琴道”及其相关内容,力求详实自然,字数约1500字: --- 《寰宇史诗:失落帝国的回响》 导言:当群星不再低语 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总有一些篇章被尘封,被遗忘,如同沉入深海的巨型船骸,静默地诉说着昔日无上的辉煌与无可挽回的衰亡。《寰宇史诗:失落帝国的回响》并非对已知文明的梳理,而是对“第三纪元”那段被刻意抹除的记忆的深度挖掘。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时空迷雾,潜入一个关于权力、信仰、科技与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试验场。 本书聚焦于“奥瑞恩帝国”的兴衰。奥瑞恩,一个曾经横跨三颗已知宜居行星、控制着星际贸易生命线的超级实体,其突然的、几乎是瞬间的崩溃,至今仍是所有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未解之谜。官方记载将之归咎于“内部腐化”或“自然灾难”,然而,真相显然比任何官方文件所记载的都要复杂和黑暗。 第一部分:黄金时代的辉煌与隐忧 本书的首部曲,着重描绘了奥瑞恩帝国鼎盛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科技成就。奥瑞恩人发展出了一种基于“共振晶体”的能源系统,这种技术不仅驱动了他们的跨星际航行,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形态。城市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一切都被高效的自动化所取代,这催生了一个追求纯粹精神享受和哲学思辨的贵族阶层。 然而,这种过度依赖外部能源的繁荣也埋下了致命的种子。作者通过对大量残存的私人日记、加密的行政档案以及地下艺术品的解读,揭示了帝国核心圈层中日益增长的“共振依赖症”。当能源供给开始出现细微的不稳定时,整个社会体系便如同精密的钟表突然失去发条,表现出群体性的焦虑和行为失调。 我们深入探讨了帝国的“真理议会”——一个由哲学家、数学家和预言家组成的机构。他们掌握着帝国的意识形态,并通过复杂的“信息茧房”技术,确保公民只接收到被允许的现实。书中详尽分析了议会内部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特别是围绕着“永恒稳定协议”的不同解读,这些分歧最终将帝国推向了不可逆转的境地。 第二部分:裂变与流亡者之歌 奥瑞恩的崩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裂变”。第二部分详述了帝国如何从内部开始解体。当核心能源系统首次出现大规模故障时,那些生活在远离中心星域的殖民地(被称为“边缘星区”)的民众,首先感受到了黑暗和混乱。 本书花费了大量的篇幅,通过追溯流亡者的足迹,重构了“大流散”时期的历史。这些流亡者,有的是被遗弃的底层技术人员,有的是逃离政治清洗的异见者,他们带着帝国最尖端但往往是残缺的技术,在边远星系艰难求生。他们的故事,是关于韧性、背叛与道德选择的史诗。 我们首次公开了一组被称为“先驱者编码”的碎片信息。这些信息暗示,奥瑞恩的崩溃并非完全是技术故障,而是某些高级别官员为了逃避责任,主动启动了“隔离协议”,切断了与边缘星区的联系,将数亿生命抛弃在了失控的星系之中。这种冷酷的决策,成为理解奥瑞恩遗留文明的钥匙。 第三部分:遗迹的低语与现代的阴影 时间来到“后奥瑞恩时代”,即本书当前探究的纪元。此时,各个新兴文明正在试图从奥瑞恩的废墟中汲取养分,但危险从未远去。 本章侧重于对奥瑞恩遗迹的考古学解读。我们考察了被称为“静默之塔”的巨型结构,这些塔楼遍布已知的各个星域,它们的功能至今成谜。有的学者认为它们是能源发射器,有的则认为它们是某种形式的“时间锚点”。通过对其中一个位于偏远气态行星轨道上的遗迹的详细考察,本书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理论:奥瑞恩帝国试图通过这些结构来“储存”他们文明的某种核心信息,以应对最终的灾难。 然而,这些遗迹并非无主之地。新的势力,如神秘的“守夜人教团”,正在秘密地收集和保护这些技术残骸。他们坚信奥瑞恩的灭亡是宇宙运行的必然,任何试图重现其辉煌的行为都将招致比第一次崩溃更可怕的后果。本书通过对守夜人内部文件的翻译,揭示了他们对“熵增定律”的极端恐惧,以及他们为阻止任何“重燃旧火”行为所采取的极端手段。 结语:回响与抉择 《寰宇史诗:失落帝国的回响》最终将读者带回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奥瑞恩帝国的残骸依然在宇宙中漂浮,它们既是警告,也是诱惑。书中详尽地分析了现代新兴文明在发展自身星际科技时,如何不自觉地复制了奥瑞恩早期的错误——对单一能源的过度依赖、对信息流的集中控制。 本书以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作结:我们是否注定要重蹈覆辙?奥瑞恩的记忆,这些沉寂在星尘中的回响,究竟是黑暗的预言,还是指引我们走向真正永恒的灯塔?这是一部关于历史教训、权力腐蚀和人类面对未知命运时所展现的复杂心性的深度剖析之作,它要求每一位读者直面那些被遗忘的阴影,审视我们自身文明的未来。 ---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开《琴道》,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乐器演奏技巧的详尽指南,或是某个传奇琴师的生平传记。然而,它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更像是一扇通往古老东方哲学与审美殿堂的门。作者以一种极为写意、却又字斟句酌的方式,探讨了“琴”这一载体所承载的深层文化意蕴。书中没有枯燥的技术分析,更多的是对“道”的感悟与追寻。他将弹琴的过程比作修身养性,将琴音的起伏跌宕形容为人生的潮起潮落。每一段文字都充满了哲思,仿佛能听到琴弦在指尖低语,将内心的平静、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洞察一一倾诉。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句子,试图从中汲取那份超然物外的智慧。书中对“虚”、“静”等概念的阐释,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和谐。那些关于琴的描绘,与其说是音乐的文字,不如说是灵魂的写照。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古老庭院里,品一杯香茗,听一段悠扬的古琴曲。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淡泊宁静的气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对于“琴”的描写,并非仅仅是对一个乐器的介绍,而是一种对生命哲学、对人生态度的深刻阐释。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煽情的语言,但字句之间却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够穿透人心,唤醒那些被尘世喧嚣所掩埋的纯净与美好。我读到关于“心斋”、“坐忘”的段落时,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境界,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平和。作者将弹琴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赋予了哲学意义,从指尖的触碰,到气息的运用,都与人体的内在运行、与自然的规律息息相关。这种将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与其说是读一本关于“琴”的书,不如说是读一本关于“人”的书,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好书。

评分

《琴道》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没有明确的章节划分,仿佛是一篇篇随性的感悟,却又彼此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张力的精神世界。作者的笔触时而细腻如丝,描绘出琴弦上的微妙震颤;时而又磅礴大气,展现出琴音所能抵达的广阔天地。我惊叹于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他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最复杂的意境;用最寻常的词汇,表达出最深刻的哲理。书中关于“气”的论述,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精气神”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能量,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与天地万物连接的媒介。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放慢了节奏,去品味那些字句中的韵味,去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份超然与淡然。这本书没有直接的教导,却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音乐、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评分

老实说,我原本对这种描绘“意境”的书籍并不太感冒,总觉得过于虚渺,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但《琴道》却意外地让我沉迷其中,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一步步深入一个我从未涉足过的精神领域。书中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有时如行云流水,描绘出山水间的灵动;有时又如磐石坚定,阐述着某种深刻的道理。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达方式,他似乎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层层铺垫、点到为止的描绘,引导读者自己去体会、去领悟。书中关于“弦外之音”的探讨,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不仅仅在于技法的精湛,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的共鸣。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许多事物的理解,是否过于肤浅,忽略了那些更深层次的内涵。《琴道》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用他的人生阅历和对艺术的深刻洞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丰富的人生图景。

评分

当我阅读《琴道》时,我仿佛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古人的智慧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含蓄而深邃的表达方式,它不像许多现代书籍那样直白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通过委婉的叙述,将一种意境、一种感受悄然植入读者的心中。作者在描写“琴”时,常常借助于自然景物的意象,如山峦的巍峨、溪水的潺潺、月光的皎洁,将琴声的意境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他们对于音乐与宇宙和谐统一的追求。书中对“韵”的阐释尤其令人回味无穷,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一种超越了纯粹技巧的、发自内心的共鸣。我开始尝试着去体会那种“声不绝而意已尽”的境界,去感受那些隐藏在琴音背后的情感与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交流,是灵魂深处的触动。

评分

这批书质量很好,发货速度也很快,必须五分好评,希望保持!

评分

包装不错,发货迅速,值得一读。

评分

书不错,慢慢研读,好好学习。

评分

非常棒的一本书

评分

送给叔叔的,他很喜欢。

评分

对此书久闻大名,趁活动入一本,开本比预想的略大,封面很朴素,虽然包裹的很好,但封底有块磕破,到货很快

评分

京东的物流果然比较靠谱,虽然因为促销比预定时间晚到了一天,书籍基本没有因为运输而破损。因为囤书太多不一一评论内容了,每一本都是种草许久的,应该值得收藏。

评分

喜欢,不同视角

评分

非常非常感谢京东提供的书籍产品,充实头脑开拓视野。谢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