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学术名著丛书:五经异义疏证

清人学术名著丛书:五经异义疏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陈寿祺 著,曹建墩 校
图书标签:
  • 五经
  • 异义
  • 清代学术
  • 经学
  • 疏证
  • 古籍
  • 汉文化
  • 学术名著
  • 传统文化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95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239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清人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清人学术名著丛书:五经异义疏证》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撰。内容涉及昏冠、聘问、锡命、丧祭、明堂、社稷、争役、田税、器物、乐舞等,每论证一事,辄具今古文经家法,以明其统绪源流,并裁以己意,择善而从。嗣后郑康成对许慎《五经异义》提出辩难,撰《驳许慎五经异义》一书。然自隋唐以来,许久失传已久,后人虽多有辑佚者,但仅存百余篇。清人陈寿祺取王复本、庄述祖本、钱大昭本、孔广森本参订之,其中篇题可考见者有二十五事,有顺序者《田税》第五,《天号》第六、《罍制》第八,依次排列,其他无篇次者则以类相从,略具梗概。又采诸经义疏、诸史志传、《说文》、《通志》及其他学者著述,与许、郑相互发明者,以资稽核,附以己意,加“蒙案”二字,进行疏通证明,加以解说,成《疏证》三卷。《五经异义疏证》的版本,有嘉庆十八年(1813)三山陈氏刻本(家刻本)、《皇清经解》本(学海堂本)等。本次点校,以三山陈氏刻本为底本,以《清经解》本为通校本。

目录

點校說明
五經異義疏證自序
後序
卷上
田税
賦税差品
六十五復征
天號
曇制
爵制
郊高楳祭天
祭天有無尸
類祭
魯二至之日不祭天地
卜郊
六宗
一二望
社神
稷神
社木
褚袷
宗廟卜日
拊主。
祧廟
宗不復毁
諸侯祖天子
主所用木
卿大夫士有主不
虞主所藏
虞而作主
祈父
報祭百辟。
脤蹯
躋僖公
閏月告朔朝廟
竈神

卷中
卷下

前言/序言


蕴古烛今,经史互证:《五经异义疏证》中的学术脉络与研究视角 《五经异义疏证》并非一部孤立的学术著作,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宏大谱系之中,尤其是在汉代以来对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研究传统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此书的价值,首先在于其对“异义”的梳理与辨析,而“异义”的产生,恰恰是经典阐释不断深入、学派分歧逐步显现的必然结果。 一、 溯源汉代:《五经》学术的早期分歧 汉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背景下,儒家经典被置于官方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然而,即便在官方推崇儒学的语境下,对《五经》的解读也并非铁板一块。早期学者们在传经、解经的过程中,面对古籍的异文、章句的难解、义理的深奥,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些不同的观点,便构成了所谓的“异义”。 例如,《诗经》的传注,有毛诗、鲁诗、齐诗、韩诗之分;《尚书》的注文,有不同学派的见解;《礼记》更是集大成,其中包含诸多先秦诸子的言论,其解读的侧重点和系统性各异;《易经》的象数、义理之争由来已久,历代学者各有侧重;《春秋》经传的理解,更是关系到历史叙事和政治伦理的解读,诸如公羊、穀梁、左氏三传的异同,便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这些“异义”的产生,并非简单的枝节问题,而是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学派对经典文本的理解深度、价值取向以及思想体系的差异。它们是学术思想发展演变的活化石,为后人研究经典的原貌、理解经典的流变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二、 疏证之义:拨开迷雾,重塑文本 《五经异义疏证》之名,已然点明了其核心的学术方法——“疏”与“证”。 “疏”,即梳理、阐释。它意味着对浩如烟海的经典文献,尤其是关于《五经》的各种旧说、注疏、论辩进行系统性的收集、整理和分类。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文献功底和广博的学识,才能将散落各处的零散信息,如同一颗颗珍珠般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脉络。 “证”,即考证、辨析。在梳理的基础上,作者将运用严谨的考证方法,对各种“异义”进行审视和辨析。这包括但不限于: 文本校勘: 追溯不同文本的源流,辨别其真伪、异同,力求还原更接近原始形态的经文。 义理考辨: 深入分析不同学派对同一概念、同一语句的不同解释,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思想逻辑和哲学基础。 史料互证: 借助其他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旁证材料,印证或否定某种说法的合理性。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追溯“异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派渊源,揭示其学术思想的演变轨迹。 通过“疏”与“证”相结合,本书旨在拨开笼罩在《五经》解读上的层层迷雾,澄清学术上的争议,辨别真伪,揭示本源。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观点,而是要对这些观点进行深入的剖析,指出其合理之处与不足,从而帮助读者更清晰、更准确地理解《五经》的本来面貌及其演变过程。 三、 学术脉络:连接古今的桥梁 《五经异义疏证》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为我们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学术与现代研究的桥梁。 对后世学术的影响: 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经》的异义研究已经相当活跃,形成了诸多重要的学术流派。后世学者如唐代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宋代朱熹的《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等,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早期“异义”研究的影响。《五经异义疏证》通过对这些早期“异义”的系统梳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后世儒学发展的思想渊源,认识到宋明理学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对汉代以来儒家思想的深刻反思和继承之上。 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资源: 对于当代的中国古典学研究者而言,《五经异义疏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和研究资料库。它将大量分散、零散的原始资料汇集一处,极大地节省了研究者在文献搜集和整理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疏证”思路和考辨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术启示,能够启发研究者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视角来解读经典,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重塑经典文本的理解: 在现代学术语境下,我们对《五经》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个单一的注疏版本上。《五经异义疏证》通过呈现经典的多元解读,帮助我们认识到经典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义性。这有助于我们打破僵化的文本解读模式,以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去理解经典的意义,挖掘其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价值。 四、 研究视角:拨开表象,直指核心 《五经异义疏证》的研究视角,绝不仅仅局限于文本的字词句章。它所关注的,是隐藏在这些表象之下的学术思想、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 思想史的维度: 不同的“异义”背后,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思想取向和哲学理念。例如,关于《易经》的象数与义理之争,就反映了早期中国哲学中对宇宙生成、人生意义的不同理解。《五经异义疏证》能够帮助我们梳理出这些思想流派的脉络,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更深入地把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轨迹。 文化史的维度: 经典的解读,往往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文化习俗紧密相连。汉代以来,儒家经典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和社会教化功能。《五经异义疏证》的梳理,可以让我们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者们是如何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来解读和阐释经典的,这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精神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文献学与版本学的深度: 尽管不直接以文献学或版本学为主要标签,《五经异义疏证》的“疏证”过程,天然地包含了对文献学和版本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对异文的辨析,对传本的考订,都离不开扎实的文献学功底。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学术问题,如何从细微的文本差异中发现重大的学术意义。 结语 《五经异义疏证》的价值,在于它将零散的学术碎片,整合成了一部体系性的研究成果。它不是对既有结论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学术源流的深刻追溯,对文本原貌的严谨还原,对思想脉络的清晰梳理。通过阅读此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五经》早期解读的丰富多彩,更能够从中窥见中国传统学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学者们在追求真理、传承文明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它是一部献给所有对中国古典学术、对儒家思想、对经典文本怀有浓厚兴趣的学人的珍贵文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要说阅读体验,这次可以说是颠覆了我对传统学术著作的刻板印象。以往那些厚重的典籍往往让人望而生畏,但这里的编排方式明显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需求。虽然内容本身依然保持着极高的专业性,但在注释和导读方面做得非常人性化。那些繁复的引文和晦涩的术语,都有详尽的解释和出处说明,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即便是刚接触这方面领域的读者也能大致跟上思路。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在好几本书之间来回翻检,许多关键信息的串联和对比都被巧妙地安排在了相邻的篇章或页码之中。这种精心的编排,无疑是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让原本枯燥的考据工作变得相对流畅和愉悦,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评分

总的来说,这套书不仅仅是一部严肃的学术参考资料,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它成功地将那些沉睡在浩瀚典籍中的思想火花重新点燃,以一种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的姿态呈现出来。无论是对于专业的经学家、历史研究者,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到养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治学方法论的启示——即对文本的尊重、对逻辑的审视以及对多元声音的包容。我期待着能有更多像这样的优秀整理和出版项目出现,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以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的面貌,被更广泛的当代读者所接触和珍视。

评分

我对其中对于一些古代经学流派的演变过程的梳理特别感兴趣。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对不同说法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例如,书中对某个核心概念在汉代与魏晋时期诠释上的细微差异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社会思潮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术解释的走向。这种历史纵深感让人印象深刻,它让我们明白,所谓的“正统”思想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历经无数次争鸣、修正和吸收才最终定型的。通过阅读这些异说和疏证,我反而对主流思想有了更深刻、更辩证的理解,打破了过去某些简单化的认知,体会到传统学术内部的活力与张力。

评分

初读这套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博大精深与逻辑的严密性。它将古代不同学派对经典的不同阐释汇集一堂,那种思想的交锋和观点的碰撞,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我尤其关注其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辨析,可以看到作者们是如何层层剥茧,追溯源头,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的。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渊博的老师,穿越历史的长廊,亲历那些学术大家们辩论的现场。书中引用的古代文献资料之详实,脚注的精准标注,都体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先秦至魏晋时期儒学发展脉络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多维度的视角。它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而是通过精心的梳理和组织,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思想体系,让人在阅读中不断产生新的思考和启发。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实在是一绝,拿到手里就感觉到了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设计采用了经典的宋体,古朴典雅,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内容。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摸起来光滑细腻,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对于我们这些老花眼来说,阅读起来也毫无压力。我特别喜欢那种泛黄的书页边缘,仿佛真的能从中嗅到一丝旧日书卷的气息。书的开本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非常合适。而且,丛书的整体设计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每一本拿出来都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放在书房里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古典文献爱好者,我对这种对手工品质的追求深表赞赏,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敬意的表达。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足以看出出版方在整理和发行这套珍贵资料时的用心良苦。

评分

我2014年大学毕业,做了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我很喜欢《咬文嚼字》这本刊物,因为它很有用,对教学有帮助,我常在课堂中使用刊物中的材料,效果非常好。我乐意向语文教师推荐这本刊物。

评分

《廿二史考异》一百卷,作者从考证、校勘入手,对各史记载讹误之处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地理沿革等进行了较为精细的考订,用功甚深,对后世影响极大。是学史者必备之参考书。

评分

绝对的史学经典,乾嘉大家的传世之作!

评分

此书买过一次,送同学了,现在再买,定要好好阅读,以求有所收获。必须努力,孜孜以求。

评分

考据学良品,可以参考。

评分

清代三大史学论著: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赵翼的廿二史劄记。其中钱长于训诂,王长于考订,赵长于思辨,各据所长。

评分

2015年的合订本,我借给一位朋友看,后来他又借给了他的一位亲戚。再后来,怎么也找不回来了,只好再买一本。虽然多花了钱,但我很高兴,说明是“宝书”,很受欢迎。

评分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五经异义疏证》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撰。内容涉及昏冠、聘问、锡命、丧祭、明堂、社稷、争役、田税、器物、乐舞等,每论证一事,辄具今古文经家法,以明其统绪源流,并裁以己意,择善而从。嗣后郑康成对许慎《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五经异义疏证》提出辩难,撰《驳许慎五经异义》一书。

评分

王书是必买的,现在不缺活动了,败家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