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宏程序:思路·要领·实例精解

数控宏程序:思路·要领·实例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齐智勇,黄登红 著
图书标签:
  • 数控编程
  • 宏程序
  • 数控机床
  • 加工工艺
  • 编程技巧
  • 实例教程
  • 工业制造
  • 机械加工
  • FANUC
  • 编程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826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33825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数控宏程序:思路·要领·实例精解》是一本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掌握宏程序编程思路、方法和要领的实用性很强的参考书。
  《数控宏程序:思路·要领·实例精解》具有以下特点。
  1、从数控手动编程的角度,讲述了手动编程方法中运用宏程序编程的特点。
  2、重点介绍了数控宏程序编程的思路以及分析方法。
  3、内容丰富,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数控宏程序基础知识,下篇为数控宏程序思路剖析。
  4、实例丰富,所有例题均上机运行验证。

内容简介

  《数控宏程序:思路·要领·实例精解》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从数控手动编程的角度,讲述了手动编程方法中运用宏程序编程的特点,重点介绍了数控宏程序编程的思路以及分析方法。
  《数控宏程序:思路·要领·实例精解》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数控宏程序基础知识,包括:宏程序概论、基本指令、宏程序理论基储宏程序数学基础;下篇为数控宏程序思路剖析,包括:孔类宏程序思路剖析、轮廓类宏程序思路剖析、倒圆角类宏程序思路剖析、倒斜角类宏程序思路剖析、圆类宏程序思路剖析、椭圆类宏程序思路剖析、直线与圆弧类宏程序思路剖析、宏程序在粗加工中的运用、宏程序的特殊运用、曲面编程的思路建设与运用等。本书注重经验归纳与实例解析相结合,讲解透彻,实用性强。
  《数控宏程序:思路·要领·实例精解》适合从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大中专院校数控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宏程序概论
1.1 认识宏程序
1.2 宏程序的基本特征
1.3 宏程序的优点
1.4 编制宏程序的基础要求

第2章 编程指令
2.1 插补功能
2.1.1 定位(G00)
2.1.2 单向定位(G60)
2.1.3 直线插补(G01)
2.1.4 圆弧插补(G02,G03)
2.1.5 螺旋线插补(G02,G03)
2.2 进给功能
2.2.1 快速移动
2.2.2 切削移动
2.2.3 停刀(G04)
2.3 参考点
2.3.1 自动返回参考点(G28)
2.3.2 从参考点自动返回(G29)
2.4 坐标系
2.4.1 机床坐标系(G53)
2.4.2 工件坐标系(G92,G54~G59)
2.4.3 局部坐标系(G52)
2.4.4 坐标平面选择(G17,G18,G19)
2.5 坐标尺寸功能指令
2.5.1 绝对值编程(G90)与增量值编程(G91)
2.5.2 极坐标指令(G15,G16)
2.5.3 英制/公制转换(G20,G21)
2.6 主轴速度功能(S功能)
2.7 刀具功能(T功能)
2.8 辅助功能(M功能)
2.9 简化编程指令
2.9.1 固定循环概述
2.9.2 取消固定循环(G80)
2.9.3 钻孔加工循环(G81,G82,G73,G83)
2.9.4 功螺纹循环(G74,G84)
2.9.5 镗孔循环(G85,G89,G86,G88,G76,G87)
2.9.6 任意角度倒角/ 拐角圆弧
2.10 刀具补偿功能
2.10.1 刀具长度偏置(G43,G44,G49)
2.10.2 刀具半径补偿(G40,G41,G42)
2.10.3 用程序输入刀具补偿值(G10)
2.10.4 比例缩放(G50,G51)
2.10.5 坐标系旋转功能(G68,G69)

第3章 宏程序理论基础
3.1 变量
3.1.1 变量的表示
3.1.2 变量的类型
3.1.3 变量的范围
3.1.4 小数点的省略
3.1.5 变量的引用
3.1.6 未定义的变量
3.1.7 限制
3.2 系统变量
3.2.1 接口信号
3.2.2 刀具补偿值
3.2.3 宏程序报警
3.2.4 停止和信息显示
3.2.5 时间信息
3.2.6 模态信息
3.2.7 当前位置
3.2.8 工件坐标系补偿值
3.3 算术和逻辑运算
3.4 转移和循环
3.4.1 无条件转移(GOTO语句)
3.4.2 条件转移(IF语句)
3.4.3 循环(WHILE语句)
3.4.4 嵌套
3.5 宏程序调用
3.6 宏程序的运用限制

第4章 宏程序数学基础
4.1 数列
4.2 三角变换
4.3 三角函数
4.4 平面解析几何
4.4.1 点
4.4.2 直线与圆
4.4.3 曲率与曲率半径
4.4.4 椭圆
4.4.5 双曲线
4.4.6 抛物线
4.4.7 摆线
4.4.8 渐开线
4.4.9 螺线
4.5 空间解析几何
4.5.1 曲面及方程
4.5.2 柱面及旋转曲面
4.5.3 二次曲面
4.6 几何要素分析
4.6.1 直线直线要素分析
4.6.2 直线圆弧要素分析
4.6.3 圆弧圆弧要素分析

第5章 孔类宏程序思路剖析
5.1 孔类宏程序思路核心
5.2 直线孔组宏程序分析
5.2.1 单直线孔组分析
5.2.2 框形点阵孔组分析
5.2.3 矩形矩阵孔组分析
5.2.4 菱形矩阵孔组分析
5.2.5 交错网孔孔组分析
5.2.6 正多边形孔组分析
5.3 放射状孔组宏程序分析
5.3.1 沿圆周均布孔组分析
5.3.2 沿圆周放射孔组分析
5.3.3 沿圆周交错放射孔组分析
5.3.4 沿矩形分布多组孔群分析
5.3.5 沿圆周平移分布多组孔群分析
5.3.6 沿圆周旋转分布多组孔群分析
5.4 孔的螺旋式铣削
5.5 钻孔深度可变的宏程序分析
5.6 孔类宏程序的综合运用

第6章 轮廓类宏程序思路剖析
6.1 轮廓类宏程序编写的思路核心
6.2 利用数学表达式编制图形
6.2.1 椭圆曲线图形
6.2.2 正弦曲线图形
6.2.3 余弦曲线图形
6.2.4 正切曲线图形
6.2.5 双曲线曲线图形
6.2.6 抛物线曲线图形
6.2.7 阿基米德螺线图形
6.2.8 空间曲线探索
6.3 利用求解数学方程组编制图形
6.3.1 缺口圆台之解数学方程式
6.3.2 扇形圆环之解数学方程式
6.3.3 两直线倒斜角
6.4 利用平面几何三角函数求解
6.4.1 圆的另类编程法
6.4.2 缺口圆台之三角变换
6.4.3 扇形圆环之三角变换
6.4.4 加工正五边形倒角外轮廓
6.4.5 加工正五边形倒角外轮廓
6.4.6 加工正六边形外轮廓
6.4.7 加工正六边形倒角外轮廓

第7章 倒圆角类宏程序思路剖析
7.1 倒圆角类宏程序编写的思路核心
7.2 直线型倒圆角
7.2.1 凸圆弧直线(单向)加工(平底立铣刀)
7.2.2 凸圆弧直线(单向)加工(球头铣刀)
7.2.3 凸圆弧直线(双向)加工(平底立铣刀)
7.2.4 凸圆弧直线(双向)加工(球头铣刀)
7.2.5 凹圆弧直线(单向)加工(平底立铣刀)
7.2.6 凹圆弧直线(单向)加工(球头铣刀)
7.2.7 凹圆弧直线(双向)加工(平底立铣刀)
7.2.8 凹圆弧直线(双向)加工(球头铣刀)
7.3 规则旋转面倒圆角
7.3.1 圆柱体(外侧)倒凸圆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7.3.2 圆柱体(外侧)倒凸圆角加工(球头铣刀)
7.3.3 圆柱体(外侧)倒凹圆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7.3.4 圆柱体(外侧)倒凹圆角加工(球头铣刀)
7.3.5 圆柱体(内侧)倒凸圆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7.3.6 圆柱体(内侧)倒凸圆角加工(球头铣刀)
7.3.7 圆柱体(内侧)倒凹圆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7.3.8 圆柱体(内侧)倒凹圆角加工(球头铣刀)
7.4 标准矩形框倒圆角
7.4.1 标准矩形框外侧倒圆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7.4.2 标准矩形框外侧倒圆角加工(球头铣刀)
7.5 含过渡圆矩形框倒圆角
7.5.1 含过渡圆矩形框(外侧)倒圆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7.5.2 含过渡圆矩形框(外侧)倒圆角加工(球头铣刀)
7.5.3 含过渡圆矩形框(内侧)倒圆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7.5.4 含过渡圆矩形框(内侧)倒圆角加工(球头铣刀)
7.6 标准正五边形倒圆角
7.6.1 标准正五边形外侧倒圆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7.6.2 标准正五边形外侧倒圆角加工(球头铣刀)
7.7 含过渡圆弧正五边形倒圆角
7.7.1 含过渡圆弧正五边形(外侧)倒圆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7.7.2 含过渡圆弧正五边形(外侧)倒圆角加工(球头铣刀)
7.7.3 含过渡圆弧正五边形(内侧)倒圆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7.7.4 含过渡圆弧正五边形(内侧)倒圆角加工(球头铣刀)

第8章 倒斜角类宏程序思路剖析
8.1 倒斜角类宏程序编写的思路核心
8.2 直线型倒斜角
8.2.1 直线斜角(单向)加工(平底立铣刀)
8.2.2 直线斜角(单向)加工(球头铣刀)
8.2.3 直线斜角(双向)加工(平底立铣刀)
8.2.4 直线斜角(双向)加工(球头铣刀)
8.3 规则旋转面倒斜角
8.3.1 圆柱体(外侧)倒斜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8.3.2 圆柱体(外侧)倒斜角加工(球头铣刀)
8.3.3 圆柱体(内侧)倒斜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8.3.4 圆柱体(内侧)倒斜角加工(球头铣刀)
8.4 标准矩形框倒斜角
8.4.1 标准矩形框外侧倒斜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8.4.2 标准矩形框外侧倒斜角加工(球头铣刀)
8.5 含过渡圆弧矩形框倒斜角
8.5.1 含过渡圆弧矩形框(外侧)倒斜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8.5.2 含过渡圆弧矩形框(外侧)倒斜角加工(球头铣刀)
8.5.3 含过渡圆弧矩形框(内侧)倒斜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8.5.4 含过渡圆弧矩形框(内侧)倒斜角加工(球头铣刀)
8.6 标准正五边形倒斜角
8.6.1 标准正五边形外侧倒斜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8.6.2 标准正五边形外侧倒斜角加工(球头铣刀)
8.7 含过渡圆弧正五边形倒斜角
8.7.1 含过渡圆弧正五边形(外侧)倒斜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8.7.2 含过渡圆弧正五边形(外侧)倒斜角加工(球头铣刀)
8.7.3 含过渡圆弧正五边形(内侧)倒斜角加工(平底立铣刀)
8.7.4 含过渡圆弧正五边形(内侧)倒斜角加工(球头铣刀)

第9章 圆类宏程序思路剖析
9.1 圆类宏程序编写的思路核心
9.2 圆柱式凹半圆加工
9.3 圆柱式凸半圆加工
9.4 凸半圆球的精加工
9.4.1 勾股定理的运用
9.4.2 三角函数的运用
9.4.3 三维螺旋线式加工
9.5 凹半圆球的精加工
9.5.1 放射状加工
9.5.2 三维螺旋线式加工

第10章 椭圆类宏程序思路剖析
10.1 椭圆类宏程序编写的思路核心
10.2 椭圆倒斜角加工
10.2.1 椭圆外侧倒斜角(平底刀)
10.2.2 椭圆外侧倒斜角(球头铣刀)
10.2.3 椭圆内侧倒斜角(平底刀)
10.2.4 椭圆内侧倒斜角(球头铣刀)
10.3 椭圆倒圆角加工
10.3.1 椭圆外侧倒圆角(平底刀)
10.3.2 椭圆外侧倒圆角(球头铣刀)
10.3.3 椭圆内侧倒圆角(平底刀)
10.3.4 椭圆内侧倒圆角(球头铣刀)
10.4 凸椭圆柱体加工
10.4.1 直线拟合单向走刀加工(平底刀)
10.4.2 单刀推进双向走刀加工(平底刀)
10.5 凹椭圆柱体加工
10.5.1 直线拟合双向走刀加工(球头铣刀)
10.5.2 单刀推进双向走刀加工(球头铣刀)
10.6 凸椭圆球面加工(球头铣刀)
10.6.1 等高度增量变化凸椭圆球加工
10.6.2 等角度增量变化凸椭圆球加工
10.7 凹椭圆球面加工(球头铣刀)
10.7.1 等高度增量变化凹椭圆球加工
10.7.2 等角度增量变化凹椭圆球加工

第11章 直线与圆弧类宏程序思路剖析
11.1 直线与圆弧类宏程序编写的思路核心
11.2 斜面与底平面倒R角加工
11.3 斜面与上下过渡平面倒R角加工
11.4 凸圆球与平面过渡倒角加工
11.5 凹圆球与平面过渡倒角加工
11.6 凸圆柱面与平面过渡倒角加工
11.7 凹圆柱面与平面过渡倒角加工

第12章 宏程序在粗加工中的运用
12.1 宏程序在粗加工中编程的思路核心
12.2 矩形开放平面加工
12.3 矩形方槽粗加工
12.4 矩形方槽倒过渡圆角粗加工
12.5 圆形槽加工
12.6 凸圆球粗加工
12.7 凹圆球粗加工
12.8 椭圆槽加工
12.9 凸椭圆球粗加工
12.10 凹椭圆球粗加工
12.11 多边形粗加工
12.12 大斜面粗加工

第13章 宏程序的特殊运用
13.1 防止镗孔时振动
13.2 毛坯的角度旋转
13.3 机床的刀具转换
13.4 换刀不撞刀
13.5 G10运用

第14章 曲面编程的核心思路与运用
14.1 曲面宏程序编写的思路核心
14.2 直纹曲面编程
14.2.1 双圆弧直纹曲面编程
14.2.2 直线圆弧直纹曲面编程
14.3 扫描曲面编程
14.3.1 引导线单要素扫描曲面编程
14.3.2 引导线多要素扫描曲面编程
14.4 旋转曲面精加工编程
14.5 空间圆弧倒角曲面编程运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精密制造的智慧之钥:现代数控编程艺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制造业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而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众多数控技术的分支中,宏程序以其强大的灵活性、高效的执行能力和高度的自动化潜力,成为广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攻克复杂加工难题、实现工艺优化的利器。 本书,《精密制造的智慧之钥:现代数控编程艺术》,正是为助力您全面掌握数控宏程序的精髓而倾力打造。它并非对某一特定书籍的介绍,而是旨在构建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框架,带领您走进宏程序的世界,理解其核心原理,掌握其编程要领,并领略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无限可能。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驾驭复杂的加工任务,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在精密制造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一、 数控宏程序的基石:理解其“为何”与“是什么” 在深入探讨宏程序的具体技巧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本书将从宏程序产生的必然性出发,深入分析其在传统数控编程局限性下的独特优势。传统G代码编程虽然直观易懂,但对于重复性高的操作、复杂的几何形状的轮廓加工、变量的动态调用以及条件判断等场景,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大量冗余的代码,极大地增加了编程的难度和出错的可能性。 宏程序,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而生的。它借鉴了高级编程语言的诸多特性,允许用户自定义指令、变量、循环、判断等逻辑结构,将一系列重复性的操作封装成模块化的子程序。这意味着,您不再需要为每一次相似的操作编写相同的代码,只需调用预先定义好的宏程序,即可实现精准、高效的加工。 本书将详细解析宏程序的构成元素,包括: 变量: 无论是简单的计数器、尺寸参数,还是复杂的几何坐标、刀具半径补偿值,变量是宏程序实现动态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局部变量、全局变量的定义与作用域,以及如何利用变量进行参数化编程,实现“一码多用”。 算术与逻辑运算: 宏程序支持丰富的算术运算(加、减、乘、除、取模等)和逻辑运算(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与、或、非等),这些运算能力使得宏程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判断,从而生成动态的刀具路径。 控制流语句: 循环(FOR, WHILE)、条件判断(IF...THEN...ELSE)、跳转(GOTO)等控制流语句,是实现宏程序自动化和智能化决策的核心。我们将通过丰富的案例,演示如何利用这些语句编写出能够根据输入参数自动调整加工策略的宏程序。 子程序调用与参数传递: 宏程序能够将常用的功能封装成独立的子程序,并通过参数传递机制实现灵活调用。这不仅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了编程效率,避免了代码的重复编写。 二、 宏程序的骨架:掌握其“如何”编程 理论的掌握是基础,而实操的技巧则是提升的关键。本书将聚焦于宏程序的编写方法与技巧,为您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1. 宏程序的结构与语法: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宏程序语法入手,解析不同数控系统(如FANUC, SIEMENS, MITSUBISHI等)在宏程序编写上的共性与差异。虽然不同系统的具体语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其核心思想和常用指令是相通的。我们将重点讲解: 宏程序的调用方式: 如何通过M代码、G代码或其他自定义指令来调用宏程序。 变量的声明与赋值: 变量的初始化、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动态赋值。 常用宏指令的解析: 深入理解如 ``(变量符号)、`:`(标签符号)、`=`(赋值符号)、`IF`, `WHILE`, `FOR`, `GOTO`, `WHILE`, `END` 等常用宏指令的用法。 注释的艺术: 如何撰写清晰、有条理的注释,提高宏程序的可读性,方便后续的修改和维护。 2. 编程思维与逻辑构建: 宏程序的强大之处在于其逻辑处理能力。本书将引导您培养良好的宏程序编程思维: 问题分析与分解: 如何将复杂的加工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可执行的宏程序模块。 流程图绘制: 利用流程图来直观地设计宏程序的执行逻辑,提前规避潜在的错误。 变量的合理运用: 如何根据加工需求,设计和管理变量,实现参数化编程。 错误处理与异常捕获: 编写健壮的宏程序,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预判和处理,保证加工的稳定性。 3. 常用宏程序实例分析: 理论结合实践是学习任何技能的最好方式。本书将精选一系列典型的数控宏程序应用场景,进行深入剖析: 参数化孔加工宏程序: 针对不同直径、不同深度、不同排列方式的孔加工,编写能够自动计算刀具路径、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的宏程序。 复杂曲面轮廓加工宏程序: 对于不规则的二维或三维轮廓,如何利用宏程序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加工,包括圆弧插补、直线插补的组合应用。 刀具寿命管理宏程序: 实时监测刀具的使用时间或切削量,并在达到预设寿命时自动报警或切换刀具。 特征化零件加工宏程序: 针对特定形状的零件,如齿轮、凸轮等,编写能够自动识别加工特征并执行相应加工策略的宏程序。 多工序自动化加工宏程序: 将多个独立的加工任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加工流程,减少人工干预。 三、 宏程序的升华:实现“更高、更快、更强” 掌握了宏程序的编程技巧,您将能够迈入数控编程的更高境界。本书将进一步引导您探索宏程序的深度应用,实现制造的智能化与高效化。 1. 宏程序与CAM的结合: 虽然CAM软件能够生成大部分的数控程序,但在一些特殊情况或对效率有极高要求时,宏程序仍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将探讨如何将宏程序与CAM软件相结合,例如: CAM输出程序的后置处理: 利用宏程序对CAM生成的G代码进行二次优化,实现更精细的刀具路径控制或变量替换。 CAM无法直接生成的特殊加工: 编写宏程序来弥补CAM软件在某些特殊加工指令或逻辑上的不足。 2. 宏程序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 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工厂中,数控机床的智能化集成至关重要。宏程序可以作为实现机床之间、机床与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的关键。 与PLC的联动: 编写宏程序,实现数控机床与PLC的信号交换,从而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控制。 机器人协同加工: 通过宏程序控制机床与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协同工作,实现自动化上下料、产品检测等。 3. 性能优化与效率提升: 程序执行速度优化: 分析宏程序执行过程中的瓶颈,学习如何优化代码结构,提高程序运行速度。 刀具路径优化: 利用宏程序实现更优化的刀具路径规划,减少空刀时间,降低刀具损耗。 加工参数自适应调整: 结合传感器数据,利用宏程序实现加工参数的实时自适应调整,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四、 实践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理论知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本书不会回避宏程序编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并将为您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调试技巧: 掌握有效的宏程序调试方法,快速定位和解决程序中的错误。 兼容性问题: 理解不同数控系统之间的差异,学习如何编写具有良好兼容性的宏程序。 性能瓶颈分析: 当宏程序执行缓慢时,如何系统地分析原因并进行优化。 知识更新与学习: 制造业技术不断发展,本书将鼓励您保持学习的热情,关注行业最新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宏程序编程能力。 结语: 《精密制造的智慧之钥:现代数控编程艺术》旨在为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宏程序学习平台。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系统学习和不懈实践,您将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数控宏程序的编程技能,更能深刻理解其在现代精密制造中的核心价值,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数控技术专家,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发展贡献您的智慧和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机械加工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知掌握数控宏程序的重要性。市面上关于宏程序的书籍不在少数,但真正能触及核心、点破要领、并辅以大量实用案例的,却屈指可数。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宏程序背后逻辑,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代码堆砌的书籍。一本能够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写,而不是仅仅“怎么”写。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激发我思考,让我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书籍。它应该能够引导我从宏观的编程思路出发,逐步剖析每一个关键的技术要领,最终通过详实的案例解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完美结合。我渴望的是一本能够真正提升我宏程序编程能力的书,让我在面对复杂零件加工时,能够游刃有余,设计出更高效、更精密的加工路径,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将是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接触这本书的。毕竟,宏程序这东西,听起来就有些技术门槛,而且我之前接触的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零散,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认知。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感觉被一种独特的讲解方式吸引了。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教材,上来就是一堆枯燥的代码和定义。而是先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阐述了宏程序在现代数控加工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我顿时感觉眼前一亮。接着,它循序渐进地引入了各种常用的宏程序指令和函数,但不是那种死板的罗列,而是结合实际的加工场景,解释了每条指令的用途和工作原理,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在手把手地教你。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提供的那些案例,真的是贴近生产一线,各种形状各异的零件,复杂的加工工艺,都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宏程序解决方案。我感觉自己好像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加工车间,看着书中的代码一点点被转化为精密的加工动作,这种学习体验实在是太棒了。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编程,尤其是数控宏程序,最怕的就是“纸上谈兵”。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到了实际操作中,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本书,却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它在讲解每一个概念的时候,都紧密结合了实际的加工场景,让我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宏程序指令,在实际加工中是如何工作的,又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在介绍刀具补偿的宏程序应用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代码,而是先分析了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然后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宏程序来实现动态的刀具补偿,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而且,书中的案例,覆盖了各种类型的零件加工,从简单的平面切削到复杂的曲面加工,从单件小批量到批量生产,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宏程序指南,无论是新手还是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

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仅在于内容的深度,更在于它能否点燃读者的学习热情。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巧妙地将抽象的编程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图文并茂的解析,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讲解循环和判断语句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代码,而是先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要一直往碗里加水,直到水满为止”,来类比循环的逻辑,再用“如果碗里已经满了,就停止加水”来形象地说明判断的作用。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学方法,让我这种对编程基础不太扎实的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其中的奥妙。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也绝对不是那种“拿来主义”。它不仅仅是展示了最终的代码,更重要的是,它会深入剖析为什么会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优势,有没有其他的写法,以及在实际加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去优化。这种“刨根问底”式的讲解,让我真正理解了宏程序背后的设计思路和工程智慧,而不是仅仅记住几个公式。

评分

坦白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数控宏程序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具体怎么用,怎么写出高效的程序,我心里还是没底的。很多时候,面对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零件,我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只能依靠经验或者模板化的程序。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秘籍”。书中提供的那些“思路”,真的是直击要害,让我明白了宏程序编程的本质,而不是被那些繁琐的指令所迷惑。那些“要领”,更是如同点拨我一般,让我瞬间茅塞顿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而那些“实例精解”,就更是锦上添花,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立刻应用到实践中,看到自己的编程能力切实地提高。我甚至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应用到我平时的工作中,效果非常显著,大大缩短了编程时间和提高了加工效率。

评分

原来是铣的 跟我想的不一样 总体来说多学一样是好的

评分

??????

评分

有一些公式是错的,如圆的方程和其他的表达式。程序之间没有空格隔出,一开始不那么习惯

评分

快递速度挺快的,很满意

评分

评分

物流速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快,整体还不错。

评分

一般般,实用性不强

评分

挺好的 案列很多 比较实用

评分

帮公司采购的,看中的就是京东的物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