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傢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集中地反映瞭孔子的思想。《論語全解》是現代讀者領悟《論語》之魂的理想讀本。科學簡明的體例、充滿哲思的文字、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閤,打造齣一個多元的閱讀空間,全麵提升本書的藝術價值。
學而篇第一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治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原文】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日:“吾不與①祭,如不祭。”
【題解】
孔子在本章中闡述道,在祭祀祖先或者鬼神的時候,應像麵對祖先鬼神一樣恭敬,強調參加祭祀的人,應當在內心有著虔誠的情感。
【注釋】
①與(yd):參加、參與。
【譯文】
在祭祀祖先的時候,應當視祖先真的在麵前一樣;在祭祀神明的時候,應當視神明真的在麵前一樣。孔子說:“倘若我沒有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和沒有祭祀一樣。”
【精讀論語】
心懷敬誠,真心投入
在本章中,孔子鮮明而生動地錶達齣瞭自己對於祭祀的態度,應當心懷虔誠地去祭祀,要投入真感情。所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祭祀的時候,應該真心誠意,那麼他們的神靈就是存在的。
這句話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另外一句話,即心誠則靈。孔子還強調,對於祭祀活動,自己一定要親自參加,如此纔能顯現齣誠心,倘若不能親自參加的話,就不能錶達齣孝敬之情,心中留下缺憾,那和沒有祭祀是時一樣的。除瞭強調祭祀的重要,孔子的這個說法還能給我們更多的啓示,那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應真心誠意,唯有真心投入,纔會有所迴報。
事實上,不論是祭祀,還是從事其他任何事情,心懷恭敬、真心投入都是一種沒美德,並且也是取得成功的高效之舉。實際上,古人對此十分重視,不論是皇帝還是官員,都強調敬誠與投入的重要性,並且有不少人身體力行。比如皇帝這個職業,最應該心懷敬誠之心,可是又最容易讓人産生放縱懈怠之情。漢文帝以偏遠地方不受寵的代王身份入據大統,因為沒有勢力擁戴,因此對皇帝這個職業的性質瞭解最為清醒。所以在做皇帝以後,對管理國傢、處理政務、對待臣下、善待民眾等方麵,都懷有深深的敬誠之心。
當今,全力投入、忠於職守同樣是成功基本法則。那些成功的企業傢,哪一個不是兢兢業業,熱愛並投入自己事業的人呢?那些受領導重用提拔的人,同樣多為愛崗敬業,為企業或組織的發展竭盡忠誠和智慧的敬誠者。
【原文】
3.13 王孫賈①問日:“…與其媚於奧②,寜媚於竈③,何謂也?”子日:“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題解】
在古時,人們認為奧神的地位要比竈神高。王孫賈本是衛國的權臣,在本章中,他將衛靈公比作奧神,將其身邊有權勢的臣子比作竈神,其言下之意是想勸解孔子,奉承衛靈公不如奉承自己。孔子對此則不以為然,他覺得一個人做事絕對不能違背道理,隻要順道而行,根本就不用去諂媚於人。否則,極易得罪於上天,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注釋】
①王孫賈:衛國權臣。據傳他本是周朝王室貴戚,隻因得罪過周王,隻能從仕於衛國。在本章中,他用的是比喻,帶有強烈的挑釁意味。②奧:屋內西南角的神,此處曆來被人視作尊位。③竈:竈神。王孫賈在本章中將衛靈公比作奧神,並以竈神自喻,暗示孔子逢迎自己要比巴結衛靈公及南子獲得的好處多。
【譯文】
王孫賈嚮孔子問道:“…與其奉承奧神,還不如巴結竈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孔子說:“不是這樣的。倘若得罪瞭上天,無論你到哪裏禱告求情都沒有用。”
……
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啓發人生思考的書,朋友推薦瞭《論語全解》。我原本以為它會是那種需要反復研讀、纔能領悟其中深意的經典,但實際閱讀體驗卻遠超我的預期。作者在處理那些充滿哲理的語句時,並沒有采取一種高高在上的說教姿態,而是以一種平等對話的方式,將古人的智慧融入到現代生活的場景中。當我讀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的種種情境,作者的解讀讓我明白,這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構建和諧人際關係的基石。他還會將孔子的思想與現代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進行巧妙的聯係,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煥發齣新的生命力,也更容易被我們這些現代人所理解和接受。書中不時齣現的作者的個人感悟,也讓這本書顯得更加有人情味,不至於過於冷冰冰的學術。我發現,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心靈的交流,每一次翻頁,都伴隨著一次對自我的審視和對世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論語》都抱有一種敬畏之情,但同時也覺得它有些遙不可及。直到我接觸到《論語全解》,這種感覺纔被徹底打破。作者以一種極其親切和接地氣的方式,將《論語》中的智慧拉近瞭我們的生活。《論語全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非生搬硬套地解釋原文,而是善於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將孔子的思想體係展現得淋灕盡緻。例如,在探討“道”這個概念時,作者沒有一開始就給齣一個抽象的定義,而是從不同的語境中,循序漸進地展現“道”在個人修養、政治治理、人際關係等多個層麵的體現。這種層層剝繭的解讀方式,讓我對“道”有瞭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書中穿插的許多作者的個人理解和感悟,也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溫暖的共鳴。他會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實踐孔子思想的體會,這使得《論語》不再是高懸於廟堂之上的聖典,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指南。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日常點滴之中,等待我們去發掘和踐行。
評分《論語全解》這本書,對於我這樣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但又缺乏係統學習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作者的文筆流暢生動,仿佛有一股魔力,能夠將那些古樸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彆喜歡他對孔子一些看似簡單卻意蘊深遠的教誨,進行瞭極其深入和多角度的剖析。比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者不僅僅是解釋瞭“知”、“好”、“樂”這三個層次的區彆,更重要的是,他通過生動的生活化例子,展現瞭“樂”在學習和人生中的強大驅動力,這讓我對如何培養學習興趣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的一些段落,讀來讓我拍案叫絕,又有些段落,則讓我陷入沉思,久久不能自拔。作者在引導讀者思考時,總是留有餘地,而不是直接給齣標準答案,這極大地激發瞭我的主動思考能力。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解讀古籍的書,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與孔子及其弟子們共同探索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評分說實話,我對古籍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片段,很多時候覺得難以入門。《論語全解》的齣現,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孔子思想脈絡時所展現齣的清晰邏輯。他並沒有將《論語》看作是一堆孤立的句子,而是巧妙地將相關的章節串聯起來,構建齣一幅完整的思想圖景。例如,在解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字麵意思,而是將其與“德不孤,必有鄰”等篇章聯係起來,深刻闡釋瞭君子內心的坦然源於道德修養,而小人的焦慮則源於私心雜念。這種由點到麵的解讀方式,讓我對孔子思想的連貫性和係統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書中對一些詞語的考證和溯源也做得十分細緻,這對於理解原文的準確含義至關重要。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古籍的迷霧,一步步走嚮清晰的彼岸。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迴味作者的講解,仿佛能看到孔子及其弟子們在曆史長河中踱步的身影,他們的對話,他們的思辨,都隨著作者的文字躍然紙上。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和好奇。
評分初讀《論語全解》,我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畢竟“全解”二字自帶一種嚴謹甚至略顯晦澀的預設。然而,翻開書頁,迎接我的卻是一場意想不到的智慧之旅。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原文,而是以一種極其富有生命力的筆觸,將兩韆多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還原成一個個鮮活的場景,一個個觸動人心的瞬間。那些原本可能被忽略的細節,比如子路對顔淵的“不若子之所好”,在作者的解讀下,竟充滿瞭溫情的兄弟情誼和對個人誌嚮的尊重。他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闡釋,更是跳齣瞭書本的束縛,引申到現代學習方法,讓人在恍然大悟之餘,也對自身的學習方式進行瞭深刻的反思。更難得的是,書中對許多概念的解讀,比如“仁”,並非生硬地給齣定義,而是通過大量具體的例子,層層遞進地展現其深邃的內涵。有時,作者會引用一些古代的傳說或曆史故事,為枯燥的理論注入瞭故事的趣味性,讓我在捧腹大笑或扼腕嘆息的同時,也牢牢記住瞭那些寶貴的道理。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論語》的書,它讓我看到,古人的智慧並非高不可攀,而是深深地根植於生活之中,等待我們去發掘,去體會,去實踐。
評分物有所值,很好用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挺好的,小孩子應該多讀老祖宗的書
評分嚮孔聖人學習!!!!!!!
評分書走的來說還可以
評分書麵送來時有點壓損瞭,希望下次包裝再仔細點
評分蠻好的!清晰不粗糙
評分以前有買過,現在重溫一下
評分正版圖書,質量不錯。非常適閤我開書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