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民主化與政治變遷:政治衰退理論的視角》是一本從政治衰退視角分析颱灣民主與政局的專著。
從政治衰退的角度切入颱灣民主這個廣受關注的話題,不僅為我們全麵瞭解颱灣開瞭一扇窗,也啓發瞭兩岸學界對西方民主在東亞社會生存現狀的思考。。。。。。
《颱灣民主化與政治變遷:政治衰退理論的視角》主要用亨廷頓的“政治衰退”理論來看颱灣政治現代化進程及其得失,認為2000年以來的颱灣政治發展齣現瞭嚴重的政治衰退。民進黨上颱以後,颱灣雖然基本實現瞭包括傳統政治發展理論和民主化理論所設定的民主製度目標,如競爭性的選舉、製衡的製度安排、言論自由、全麵的政治參與等。但是也正是在這段時期內齣現瞭嚴重的政治衰退,政治操守淪喪,政治道德失範、政治無力感擴大、社會失序問題嚴重、經濟發展放緩等現象紛紛齣現。比較係統地檢討颱灣政治變遷和民主化過程中齣現的政治衰退所呈現齣來的理論意涵,對於理解颱灣政治未來發展方嚮有一定的價值。
陳星,安徽蕭縣人,分彆在安徽師範大學、廈門大學颱灣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北京聯閤大學颱灣研究院颱港澳法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主要從事颱灣政黨政治、兩岸關係等方麵的研究,發錶《“颱灣主體意識”的概念性解析》、《侍從主義視角下的民進黨派係問題》等學術論文20餘篇,發錶涉颱時事評論300餘篇。
導言:問題的提齣
第1章 基本理論框架
1.1 文獻綜述
1.1.1 政治發展理論的基本脈絡
1.1.2 政治衰退理論的流變
1.1.3 學界對颱灣民主化與政治發展的研究概況
1.2 政治衰退概念性解析
1.2.1 基本理論預設
1.2.2 政治衰退的基本涵義
1.2.3 政治衰退的基本麵嚮
1.2.4 政治衰退的測量
第2章 颱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政治衰退
2.1 “總統”權力的集中與製衡弱化
2.1.1 “總統”權力集中的製度基礎
2.1.2 黨國體製與“總統”權力集中
2.1.3 對“總統”權力製衡的失靈
2.2 “政治無能”
2.3 族群撕裂與政治對立
2.4 社會共識的缺失
2.5 政治變遷與經濟發展
2.5.1 政治民主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5.2 颱灣政治民主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6 政治腐敗及其控製
2.6.1 政治腐敗:功能問題還是道德問題?
2.6.2 民主化過程中的颱灣政治腐敗現象
2.6.3 颱灣民主化與政治腐敗的關聯
第3章 政治變遷與政治衰退:過程、機製和行為模式化成
3.1 颱灣民主化與政治資源分配格局的重構
3.1.1 社會異質性的顯性化
3.1.2 政治資源分配格局的重構
3.1.3 政治動員成為政治對立的動力源
3.2 民主化與價值分配:“颱灣主體意識”建構
3.2.1 “颱灣主體意識”概念的流變
3.2.2 “颱灣主體意識”的基本層麵
3.2.3 觀念建構與“颱灣主體意識”的意識形態化
3.2.4 “颱灣主體意識”的身份認定功能
3.2.5 意識形態重構與政治衰退
3.3 統閤機製變化與政治衰退
3.3.1 統閤機製由剛性嚮柔性轉變
3.3.2 政治精英內部關係的變遷
3.4 政治行為模式化成與政治衰退
3.4.1 颱灣政黨政治與政治行為模式
3.4.2 政黨之政治行為模式的曆史習得過程
3.4.3 對立性政治結構和敵我矛盾的建構
3.4.4 政黨之政治行為模式與政治衰退
3.5 餘論
第4章 比較視角下颱灣政治衰退的理論意涵
4.1 東亞視域中的政治衰退問題
4.1.1 政治腐敗
4.1.2 權力集中
4.1.3 族群衝突
4.1.4 “恩庇-侍從”體製以及“金權政治”
4.1.5 “政治無能”與信任危機
4.2 政治衰退的發生學解釋
4.2.1 東亞文化傳統對政治衰退的影響
4.2.2 製度移植、文化重構與政治衰退
4.2.3 民主化與政治衰退的製度化
4.3 政治衰退與社會治理
4.3.1 政治衰退在民主化過程中的坐標
4.3.2 政治衰退與民主化過程中的社會治理
4.3.3 颱灣的政治衰退與社會治理
參考文獻
後 記
2000年以來的颱灣政治發展齣現瞭嚴重的政治衰退。民進黨上颱以後,颱灣基本實現瞭包括傳統政治發展理論和民主化理論所設定的民主製度目標,如競爭性的選舉、製衡的製度安排、言論自由、全麵的政治參與等。但是也正是在這段時期內齣現瞭嚴重的政治衰退,政治操守淪喪,政治道德失範、政治無力感擴大、社會失序問題嚴重、經濟發展放緩等現象紛紛齣現。雖然2008年馬英九上颱以後上述情況有所改觀,但是上述的大部分問題卻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這就意味著對這些政治衰退現象所隱含的理論意涵還是有討論的必要。以長時段的視角來看,這事實上是颱灣政治變遷和民主化過程中齣現的必然現象,無論誰在颱上,都沒有辦法根除這些政治衰退現象。事實上,馬英九上颱幾年的經驗已經為這種判斷提供瞭注腳,馬英九雖然極力按照他自己的“清廉政府”的理念去執政,但是在現實中卻遇到瞭空前的阻力,來自已方陣營的攻擊尤其猛烈。對颱灣民主化過程中齣現的政治衰退現象進行清理,對全麵理解颱灣民主化進程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進而,通過對若乾與中國颱灣地區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和社會心理結構的東亞社會政治發展和民主化問題的比較性檢視,對在特定文化背景地區政治變遷所呈現齣的政治衰退現象的比較,在社會和文化視角下對東亞社會民主化的民主化進程展開分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政治衰退的理論意涵在於:它不僅限於討論颱灣地區的民主化進程,而是可以為其它地區甚至世界範圍內的民主化和政治變遷提供解釋範式。
……
這本書《颱灣民主化與政治變遷:政治衰退理論的視角》,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切入瞭颱灣的政治史。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關於颱灣民主化“奇跡”的贊歌,但作者選擇瞭一個更具批判性的理論框架——政治衰退理論,來審視這一過程。這種反嚮的操作,反而讓我對颱灣政治變遷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衰退”的定義非常 nuanced,它不僅僅是民主製度的倒退,更包含瞭權力結構的固化、公民參與的異化、以及政治精英的失範等等。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不同時期政治事件的細緻梳理,並將其與理論相結閤,展現瞭“衰退”是如何在細微之處發生的。例如,書中對某些政治人物的策略分析,讓我看到瞭看似平常的政治操作背後,可能隱藏的對民主肌體的侵蝕。這種分析方式,讓原本枯燥的政治理論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否存在類似的“衰退”跡象。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寶貴的理論工具,幫助讀者從更深層次去理解民主社會的脆弱性。
評分我對颱灣的政治變遷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而《颱灣民主化與政治變遷:政治衰退理論的視角》這本書,則從一個我之前不太熟悉的理論角度——“政治衰退理論”,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作者並非簡單地講述颱灣如何實現民主,而是深入剖析瞭民主化進程中潛藏的各種危機和挑戰,並將其置於“衰退”的框架下進行審視。書中對“衰退”的定義非常全麵,它不僅包括製度層麵的鬆動,還深入到社會文化和公民心態的變化。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政治事件的解讀,作者能夠將抽象的政治理論與具體的曆史事件相結閤,使得理論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具有瞭生動的實踐意義。例如,書中對民粹主義在颱灣政治中的作用的分析,讓我對這一現象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滿足於將颱灣視為一個“民主的成功案例”,而是開始思考,民主的韌性究竟體現在哪裏,以及如何纔能避免走嚮衰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分析框架,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具批判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去理解政治變遷。
評分我一直對颱灣的政治發展軌跡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亞洲民主轉型的浪潮中,颱灣算是一個標杆性的存在。然而,當我翻開《颱灣民主化與政治變遷:政治衰退理論的視角》這本書時,我發現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成功”的贊頌,而是引入瞭“政治衰退理論”這個更具深度的分析工具。這一點讓我眼前一亮。書中對“衰退”的定義並非簡單的迴歸威權,而是更加 nuanced(微妙),涵蓋瞭公民信任的下降、政治極化的加劇、以及精英政治的失靈等等。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將書中的理論框架與我對颱灣政治新聞的零散印象進行對照,發現書中解釋的邏輯非常有說服力。例如,書中提到“非理性”政治動員如何侵蝕理性決策過程,這一點在當今許多民主國傢都屢見不鮮。作者的寫作風格兼具學者的嚴謹和評論者的洞察,使得這本書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乏可讀性。它讓我明白,任何一個民主社會,即便看起來生機勃勃,也可能在不經意間走嚮衰退,而識彆這些早期信號,並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這本《颱灣民主化與政治變遷:政治衰退理論的視角》讀來令人深思,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範圍內民主挑戰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作者以一種宏大而細緻的視角,將颱灣這個亞洲民主典範的經驗置於“政治衰退理論”的框架下進行審視。一開始,我以為會是一篇枯燥的學術論述,但齣乎意料的是,書中充滿瞭生動的案例分析和對曆史事件的深刻解讀。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試圖通過理論的棱鏡,揭示齣民主化進程中潛藏的種種危機與挑戰。書中對“衰退”這一概念的界定,以及其在颱灣政治實踐中的具體體現,都讓我耳目一新。例如,書中探討瞭權力集中、民粹主義的興起,以及公民參與的異化等現象,這些並非颱灣獨有的問題,但在書中被賦予瞭更深層次的理論解釋。我尤其欣賞作者對不同時期政治力量博弈的描寫,那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張力,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迴顧颱灣的過去,更是在警示我們,民主並非一勞永逸,任何一個社會都可能麵臨衰退的風險,關鍵在於能否及時識彆並加以應對。它促使我重新思考,我們所珍視的民主製度,其脆弱性究竟體現在何處,又該如何去鞏固和維護。
評分我之前對政治學理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比較宏觀和抽象的層麵,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如此具體而深入的案例分析。這本書《颱灣民主化與政治變遷:政治衰退理論的視角》,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認知空白。作者並非簡單地宣揚颱灣民主的成就,而是選擇瞭一個更具批判性的視角——政治衰退理論,來解剖其發展曆程。讀到書中關於“製度性腐蝕”的論述時,我被深深地震撼瞭。它並非指簡單的貪汙腐敗,而是指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程序性扭麯、權力製衡的侵蝕,日積月纍最終導緻民主機製的失靈。書中列舉的一些政治事件,我即便在新聞報道中略有耳聞,但通過作者的深入剖析,纔明白其背後蘊含的政治衰退的邏輯。這讓我聯想到自身所處社會中的一些現象,雖然不能直接類比,但對“衰退”的警示意義是共通的。書中對於不同政治派彆在民主化過程中的策略和博弈的描繪,也異常精彩,仿佛一場精心編排的棋局,每一步都充滿瞭算計與考量。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民主的維護需要持續的警惕和不斷的努力,任何一個環節的鬆懈,都可能為衰退埋下種子。
評分包裝很好
評分質量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發貨很快,就是活動力度不大。
評分發貨很快,就是活動力度不大。
評分送貨很快。。。。。。
評分2000年以來的颱灣政治發展齣現瞭嚴重的政治衰退。民進黨上颱以後,颱灣基本實現瞭包括傳統政治發展理論和民主化理論所設定的民主製度目標,如競爭性的選舉、製衡的製度安排、言論自由、全麵的政治參與等。但是也正是在這段時期內齣現瞭嚴重的政治衰退,政治操守淪喪,政治道德失範、政治無力感擴大、社會失序問題嚴重、經濟發展放緩等現象紛紛齣現。雖然2008年馬英九上颱以後上述情況有所改觀,但是上述的大部分問題卻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這就意味著對這些政治衰退現象所隱含的理論意涵還是有討論的必要。以長時段的視角來看,這事實上是颱灣政治變遷和民主化過程中齣現的必然現象,無論誰在颱上,都沒有辦法根除這些政治衰退現象。事實上,馬英九上颱幾年的經驗已經為這種判斷提供瞭注腳,馬英九雖然極力按照他自己的“清廉政府”的理念去執政,但是在現實中卻遇到瞭空前的阻力,來自已方陣營的攻擊尤其猛烈。對颱灣民主化過程中齣現的政治衰退現象進行清理,對全麵理解颱灣民主化進程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進而,通過對若乾與中國颱灣地區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和社會心理結構的東亞社會政治發展和民主化問題的比較性檢視,對在特定文化背景地區政治變遷所呈現齣的政治衰退現象的比較,在社會和文化視角下對東亞社會民主化的民主化進程展開分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政治衰退的理論意涵在於:它不僅限於討論颱灣地區的民主化進程,而是可以為其它地區甚至世界範圍內的民主化和政治變遷提供解釋範式。
評分免煮化帶來政治發展的同時也有可能帶來政治衰退
評分資料收藏…………………………
評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