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是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14年,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做出新的部署,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长7.5%左右,将继续保持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中央政府将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蓝皮书对2013年中国宏观及微观经济层面形势,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等结论,并且提出了2014年经济走势的预测。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经济相关研究,涉及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领域,专著《财政补贴经济分析》获1990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其他代表作包括《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金融全球化研究》等。
在2013年秋季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代前言)——李扬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年秋季报告——课题组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年秋季座谈会”综述——彭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篇
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刘树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
中国实体经济收缩、金融扩张及转型路径选择——张平、苏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1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2014年发展前景展望——王文波(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2013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和2014年展望——赵琨、王宝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综合司预测处)
2013年的“三农”形势分析——李周、党国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当前工业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金碚、原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13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全年增速预测——解三明(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
二、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篇
理解当前中国的财政经济形势——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汪同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稳增长调结构下的金融运行——王毅、石春华、叶欢(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我国经济已进入7%-8%的增长区间——2013-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李泊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13-2014年——郑超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三、消费、投资与贸易形势分析篇
2013年我国外贸形势分析与预测——裴长洪、付彩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完善投资体制改革尚需开展的工作——张汉亚(中国投资协会)
2013年我国外贸发展情况及2014年展望——陈凯杰(商务部政研室)
2014年中国外贸展望,在调整中追求新发展——金柏松、刘建颖(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
2013年上海证券市场回顾与2014年展望——吴 谦、朱平芳(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四、市场价格与收入分配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和趋势——蔡 昉、王美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2013~2014年中国就业形势分析与展望——杨宜勇、杨亚哲、黄燕东(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中国税收形势分析预测及2014年初步展望——付广军(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研究所)
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分析与新一年展望——陈克新(兰格经济研究中心)
2013~2014年经济景气和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陈 磊、隋占林(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中国金融稳定性分析与预测——王 妍、陈守东、刘 洋(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商学院)
五、台港澳经济篇
台湾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13~2014年)——张冠华、熊俊莉(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台湾经济预测——刘孟俊、彭素玲、陈馨蕙(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经济展望中心)
香港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陈李蔼伦(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局经济分析组)
澳门经济分析与展望——课题组(华侨大学)
随着国际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继续稳中求进,国内宏观调控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连增”,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增长缓中趋稳,企业盈利状况大幅好转,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和增速均超过第二产业。预计2013年中国GDP增长与上年持平,保持稳健增长、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
当前中国经济已告别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进入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目前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2014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合理运行区间,GDP增速在7.5%左右。在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变化的同时,政府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推动经济公平、高效、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处于合理区间。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做出新的部署,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评价五 《经济蓝皮书: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经济的“万花筒”。不同于那些泛泛而谈的经济评论,它以2014年为一个具体的观察点,将中国经济置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语境中进行审视。书中对于不同经济部门的分析,如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都做得相当细致,并且能够捕捉到它们各自的细微变化和发展趋势。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十三五”规划前夕经济布局的讨论,它让我看到了中国政府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所考虑的深层因素和长远规划。同时,书中对于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和应对策略。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兼顾了可读性,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图表,将抽象的经济理论具象化,使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对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了更深刻理解的优秀读物。
评分评价四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阅读体验,《经济蓝皮书: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给我带来了“拨云见日”的感觉。2014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书中对这一年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和深入的解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和阐述,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概念,更包含了对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以及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具体内容的细致描绘。书中对“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新兴经济现象的关注,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的活力和潜力。同时,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例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这些分析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数据和分析,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方向的审慎判断,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评价二 对于一个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普通读者而言,《经济蓝皮书: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且易于理解的视角。我尤其被书中对于2014年经济“新常态”的阐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一系列具体经济现象和政策调整的综合体现。书中对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的详细分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它们各自所面临的压力和正在发生的转变。比如,书中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的探讨,都触及了中国经济的痛点。同时,书中也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这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对过去数据的罗列,而是着力于揭示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的判断。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分析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2014年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评分评价一 读完《经济蓝皮书: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经济数据汇编,更像是一次与中国经济脉搏的深度对话。书中所呈现的2014年中国经济的图景,是如此细致入微,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为庞大的经济体进行着详尽的体检。从宏观的增长指标,到微观的消费结构变化,再到产业升级的动力与挑战,这本书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矛盾和潜在风险,而是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将它们一一呈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洞察力的预测。这种严谨的分析态度,让我对中国经济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使我对经济学理论并非全然精通,但书中运用的大量图表和案例,使得复杂的经济概念变得生动易懂。那些关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以及创新驱动的讨论,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在挑战中孕育的新机遇。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理解中国经济,绝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其内在的逻辑和演变趋势。
评分评价三 《经济蓝皮书: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翔实性和分析的专业性。作为一本经济蓝皮书,它确实承担起了“蓝皮书”应有的职责,即全面、深入地展现特定时期(2014年)的经济面貌,并对未来进行理性预判。书中对各种宏观经济指标的运用,如GDP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率、贸易平衡等,都非常精准,并且将这些数据置于更宏大的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分析,从过去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逐渐转向依靠消费和服务业驱动,这一过程的艰辛与挑战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外,书中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初步探讨,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维度和战略眼光。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我可能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全理解,但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叙述逻辑清晰,论证严谨,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份非常靠谱的经济诊断书和未来展望。
评分发货及时,送货及时。
评分"[ZZ]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SM],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NRJJ]书的内容直得一读[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内容也很丰富。[QY],一本书多读几次,[SZ]。 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 [SM],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读书很有意义, 之所以谈读书的意义,是因为自己也曾遗忘过他的重要。前不久自己在网上无意间搜索到关于自己的一条信息,那是文理学院电台的一次采访记录,本人作为毕业生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一本正经强调希望他们一定要多读书,记得当时看到那条信息的时候我感觉很惭愧,因为我似乎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了,毕业到现在不知不觉也快一年了,回首一看,确实成长了不少,与工作不相符的学生气少了许多,但遗憾的是,学生那种好学、爱读书的习惯也渐渐地在消失。“工作了,社交应酬是难免的,要多交朋友!工作很累,娱乐放松也是应该的,要融入社会就应该这个样子,不要搞得跟个学生一样”,这时常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其实是一种狡辩和不成熟的表现。记得有个周末晚上跟朋友们喝酒、打麻将。凌晨一两点才回去,一个人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感受到的是阵阵空虚,我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回头看看书架上的那几十本书,沾满了灰尘,恰似自己读书的激情被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所掩盖,一种悲凉的情绪笼罩在心头,不知道是为书还是为自己!喧闹繁华的生活时常让我感到浮躁,无法沉下来学习,反过来又让自己更加的觉得生活乏味。每当我远离书本,而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消遣上时,脑海里面时不时会出现一个声音:“你在挥霍青春!”。[NRJJ]"
评分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评分查看全部
评分很快很好很及时啊!很快很好很及时啊!
评分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比方说,为什么在史前时代,我们跟世界各民族走着相同的道路,一到文明时代就分道扬镳了呢?走上独特道路的中华,为什么会在其他古代和古典文明陨落之后或之时,反倒如日中天登峰造极,然后又盛极而衰却衰而不竭呢?是什么在导引着我们的步伐,又是什么在顽强地支持和维系着这古老的文明?如果我们的道路命中注定有如黄河九曲十八弯,那么,大海在哪里,又是什么样?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评分不好意思晚了几天评论,内容挺不错
评分社科院的书,比较结合实际,想要投资理财,还有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可以看看
评分看看专家们怎么说中国经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