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 [Efficiency, Equality and the Ownership of Property]

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 [Efficiency, Equality and the Ownership of Proper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詹姆斯 E.米德(James E.Meade) 著,沈国华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政治哲学
  • 财产权利
  • 分配正义
  • 福利经济学
  • 公共选择
  • 市场经济
  • 社会公平
  • 伦理学
  • 政治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921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830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
外文名称:Efficiency, Equality and the Ownership of Propert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厉以宁、何帆专文推荐!
  站在巨人的肩头,眺望21世纪经济学的雄伟圣殿,经济学领域必备必读之书!

内容简介

  

  米德把《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作自己的著作,在书里考察了导致财产所有权不平等问题的经济、人口和社会因素,并提出了许多对策和建议,如发展教育、改革遗产税和资本税,推进人口政策、工会行动、财产社会化、建立财产所有民主制和福利国家。他提出了三种重要的政策建议。
  第一种是对富人征税,包括生前赠与累进税、死后遗产累进税、个人所得累进税和资本税等,政府通过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穷人的收入(福利国家方法)。
  第二种是用财政和其他政策措施实现财产所有权的均等化,从而实现财产收入平等,即所谓的“财产所有民主制”。“财产所有民主制”是指让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地享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在他看来,只有在“财产所有民主制”下,公民才能摆脱对权力滥用的恐惧,真正作为决策单位高效率地利用资源为社会创造财富。
  第三种是把部分私人财产转变成国有财产,使得资本财富收入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更加平等的分配(社会主义国家方法)。
  米德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第二种和第三种政策措施上。实行这两种措施的目的主要在于用非劳动收入的较大不平等直接或间接地抵消劳动收入的较大不平等,从而在不影响效率或者尽量少影响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平等。

作者简介

  詹姆斯 E. 米德(James E. Meade,1907 - 1995),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获奖原因是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做出了开创性研究。
  米德被视为西方国际经济宏观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开拓者,20世纪经济学大师。
  米德1907年生于英国,1926~1930年就读于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大规模失业问题及随之而来的“大量贫困”震惊了米德,促使他从古典文学转到经济学。1930年大学毕业后,他被派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受教于丹尼斯?罗伯逊,并成为聚集在凯恩斯周围的学术圈子中的一员,度过了其学术思想形成中非常关键的一年。1931~1937年,他在牛津赫特福学院担任经济学讲师,讲授经济学理论。
  1937年年末,米德赴日内瓦国际联盟经济部工作,任《世界经济概览》的编辑。1940年米德返回英国,经凯恩斯推荐,成为战时英国内阁秘书处经济部的一员,1946年升任该部的主任。在此期间,米德接近英国权力核心。
  1947年,米德重返学术界,担任伦敦经济学院商学院教授,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直到1957年。
  1957年,米德转入剑桥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专注于国内政策问题的研究;1964~1966年担任英国皇家经济协会会长。到1967年,他不再任教,成为剑桥基督学院的一名高级研究员,1974年退休。




精彩书评

  

  ★怎样才能在经济学这样莫测高深的海洋中摆对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应当从何处入门,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的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等于提供了一个台阶。
  ——厉以宁
  北京大学教授
  
  ★这将是国内*为齐全的一套诺贝尔奖得主系列丛书,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的经济学做出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头,眺望21世纪经济学的雄伟圣殿。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

目录

丛书序一(厉以宁)
丛书序二(何帆)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
第2章 发达国家的现状
第3章 工会国家
第4章 福利国家
第5章 财产所有民主制
第6章 社会主义国家
第7章 结论
附录A 1959年英国个人收入分配
附录B 个人财产积累
附录C 新遗产税和赠和税税率建议
出版说明





精彩书摘

  《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
  我们经济体中的每个生产商个体,在任何一个时点上都要面对一组他能够据以出售任何他所选择生产的消费品(如面包、内衣)的价格以及一组他据以销售其选择生产的资本品(如犁、织布机)的价格;同时有一定量的资源(土地、劳动力、现有资本设备)可用于生产以上不同的产出——面包、内衣、犁、织布机。生产商之间为了获得可支配资源而展开的竞争会抬高每种资源的价格,直到以最有效的方式把每种资源用在生产率最高的用途上才有利可图时为止。这样就能按不同产品的给定售价使总产出价值达到最大化。对可支配生产性资源采用这种竞争性竞价方式有可能提高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直到它们的售价有可能出现只有少生产1英镑内衣、犁或织布机,才能多生产1英镑面包的情况。
  以上这种资源使用方式就是一种充分有效的方式,条件就是正确预测市场价格和技术生产可能性的走向。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精确证明这个难解的命题,但可采用以下方式凭直觉来证明。
  只要关系到直接消费品(面包和内衣),现行市价就能测度它们对消费者的重要性。因此,多生产1英镑的内衣、少生产1英镑的面包,或者多生产1英镑面包、少生产1英镑内衣,都不可能改善现在消费者的状况。现在消费者的状况只有通过少生产未来使用的犁和织布机来改善,也即以牺牲未来公民的利益为代价。
  ……

前言/序言

  这本小册子是我根据1964年5月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和商学院给学生演讲的讲稿写成的。我想感谢邀请我演讲的这两个机构以及使我这次访问得以成行的英国文化协会和欧洲委员会。我还要感谢《经济学杂志》的编辑允许我把1961年9月发表在《经济学杂志》上的论文“毛里求斯:毛里求斯经济状况案例研究”的某些段落编入本书。本书第5章里的许多论点颇受D. G. 钱珀努恩(Champernowne)一篇分析经济不平等成因的论文(可惜至今尚未公开发表)的影响。我也非常感激我的妻子在行文方面为本书提出了很多改进建议。
  这些演讲的主题十分重要,并且(与自动化发展问题一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但却不可思议地遭到了忽略,特别是在英国。瑞典已经开征累进资本利得税、累进个人财富年度税、累进生前赠与税和累进个人遗产税。我恳请每个阅读本书的同胞不要反对说:“这是不可能的事。”
  詹姆斯E. 米德
  1964年5月
  于剑桥基督学院
好的,以下是一本探讨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公平与全球治理的图书简介。 --- 绿色契约与未来世代:环境伦理、全球治理与代际公平的重塑 书籍简介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维度的经济增长或政治稳定。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以及日益扩大的全球不平等,共同构筑了一个要求彻底范式转换的时代背景。本书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全球环境危机的根源,批判性地审视既有的国际治理结构,并提出一种以环境伦理为核心,以代际公平为指导原则,以新型全球契约为实践框架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当代的环境危机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危机与治理危机的复合体。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利用,植根于一种以短期主义和零和博弈为导向的哲学基础之上,这种哲学渗透于资本主义的扩张逻辑、国家主权的绝对化以及对“进步”的狭隘定义之中。 第一部分:伦理的断裂与环境责任的溯源 本书的第一部分着眼于哲学和伦理学层面,追溯现代社会如何逐步丧失对非人类世界的内在尊重。我们首先考察启蒙运动以来,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如何演变为对自然的彻底工具化。通过对西方环境思想史的回顾,本书区分了“深层生态学”的激进转向与“可持续发展”的改良主义路径之间的根本差异。 代际公平的哲学基础:本书将重点阐述“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并非仅仅是跨时间点的资源分配问题,而是一种深刻的道德义务。我们构建了一个关于“责任继承”和“未来权利”的伦理模型,论证当代人对未来世代负有维护地球生态完整性和资源基础的积极责任。书中详细分析了“预防原则”在伦理学上的合法性,并讨论了如何将这种原则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全球性规范。 我们批判了“责任稀释效应”(The Dilution of Responsibility),即在全球化背景下,个体、企业和国家相互推诿环境责任的现象。通过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应用进行案例研究,本书揭示了历史责任(历史上的排放者)与当前能力(当前排放量与转型潜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呼吁建立一个更具适应性和前瞻性的责任分配框架。 第二部分:全球治理的结构性困境与治理赤字 第二部分将焦点转向国际政治与治理体系。本书认为,现有的全球环境治理框架——包括国际法、多边机构和区域合作机制——在应对超国家尺度的环境挑战时,暴露出了深刻的结构性缺陷。 主权悖论与集体行动难题:我们深入探讨了国家主权原则与全球环境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问题要求超越国界的协调行动;另一方面,主权国家的自利性(National Self-Interest)和短视的政治周期,严重阻碍了长期、大规模、成本分摊的集体行动。本书通过对《巴黎协定》达成过程及其实施效果的分析,论证了“自下而上”的承诺模式(NDCs)虽然具有灵活性,但难以保证实现累进式的、符合科学需求的减排目标。 环境正义与全球南方:书中对“环境正义”(Environmental Justice)的概念进行了扩展,不再局限于国内的社区层面,而是将其提升至全球层面。我们考察了全球南方国家在环境治理中的弱势地位,他们既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又常常在资源获取和技术转让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本书探讨了“气候债务”的概念,并分析了发达国家在提供适应和损失与损害(Loss and Damage)资金方面所面临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新兴治理主体:本书也关注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包括跨国企业、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和技术社群。我们评估了这些新型主体在推动环境标准、技术创新和问责制方面的潜力与局限性。特别是,对大型科技公司在“绿色技术”发展中的垄断性角色及其潜在的权力滥用进行了审慎的考察。 第三部分:重塑契约:迈向韧性与共享的未来 本书的结论部分提出了一套构建“绿色契约”(The Green Compact)的蓝图,旨在弥合伦理鸿沟与治理赤字。这一契约不是一个单一的条约,而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的互动体系。 生态经济学的实践转型:我们超越了对“绿色增长”的辩论,转而主张构建“去物质化增长”(Degrowth in resource use, not necessarily in human well-being)的经济模型。书中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深层变革意义,以及如何通过重新定义“财富”和“繁荣”来摆脱对GDP的盲目崇拜。重点分析了对自然资本进行全面核算和资产负债表构建的必要性。 制度创新:从“强制-激励”到“韧性治理”:本书倡导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或自愿性激励机制,转向更具韧性(Resilience)和适应性(Adaptability)的治理模式。这包括: 1. 全球风险理事会(Global Risk Council)的设立:一个超越联合国安理会框架,专门负责评估和干预跨越“行星边界”的系统性风险的机构。 2. “气候公民议会”的全球推广:利用直接民主工具,增强普通民众对长期环境决策的参与感和合法性基础。 3. 跨部门知识共享平台:强制性地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工具,打破知识孤岛。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重塑:最终,本书强调,任何制度上的变革都必须以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深刻转变为支撑。这包括对“进步”的重新定义——从无限制的物质积累转向生命质量、生态健康和社群联结的提升。我们呼吁进行一场全球性的“想象力革命”,使未来的世代能够以一种与地球共生的态度,而非征服者的心态,面对剩下的资源和环境空间。 《绿色契约与未来世代》是对我们当前处境的严肃反思,它不仅是一份诊断报告,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行动纲领。它要求政策制定者、伦理学家、经济学家乃至每一位地球公民,正视我们对历史和未来所负有的庄严承诺。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一段时间,我对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这个书名,恰好精准地触碰到了我关注的这些核心议题。我常常感到,在讨论经济发展时,效率是绕不开的关键词,而财产所有权又是效率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强调市场经济的语境下。然而,当我们审视当今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又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平等”的重要性。这本书似乎试图将这三个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制约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考察,这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我迫切想知道,作者会如何构建这三者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否会提出一种理论模型,能够清晰地阐述在不同财产所有权制度下,效率和公平性各自的体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取舍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帮助我理解为何不同的社会在追求效率和公平性方面会采取不同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长期后果如何。

评分

坦白说,最初被这本书吸引,纯粹是因为它的书名勾起了我的一些模糊但强烈的思考。我常常在新闻里看到关于贫富差距、经济增长停滞、以及各种所有权纠纷的报道,这些问题似乎都指向了“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这几个核心要素。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框架,来系统地审视这些现实问题。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会如何界定“效率”和“平等”这两个概念。在一些语境下,过度追求平等可能会牺牲效率,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不平等的加剧反过来会损害效率。那么,是否存在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财产所有权在这个平衡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应该更加强调私有产权的稳固,以激励创新和投资,还是应该在某些领域增加集体或公共所有权,以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福利?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财产,比如土地、知识产权、金融资产等,它们在效率和公平性方面的不同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见解,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能够帮助我理解当下社会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

评分

我是在某个学术论坛上偶然看到这本书的推荐的,当时就被它在主题上的独特性所吸引。大多数经济学书籍要么侧重于微观的个人决策,要么宏观的经济波动,很少有能将“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这样具有哲学深度和社会意义的概念融为一体进行探讨。我一直觉得,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这三个要素的均衡。效率保证了生产力的提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平等则关乎社会公正和稳定,一个高度不平等的社会终将面临巨大的内部张力;财产所有权,作为连接效率和分配的枢纽,其制度设计更是重中之重。我个人尤其对书中会如何处理“平等”这个概念感到好奇。它指的是机会的平等,还是结果的平等?不同的平等观会对财产所有权和效率产生怎样的反作用?这本书是否会借鉴不同政治经济学流派的观点,比如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或者一些折衷的混合模式,来阐述它们各自对这三者关系的理解?我希望作者能够超越简单的二元对立,呈现出一个更为 nuanced 和多元的视角。如果书中能够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财产所有权制度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其效率和公平性,那将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复杂经济和社会议题的大门。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所追求的“效率”是否总是以牺牲“平等”为代价?在很多时候,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我们希望经济蓬勃发展,鼓励创新和竞争,这通常意味着承认和保护财产所有权,并允许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社会更加公平,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这可能需要对财产所有权进行一些限制或再分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种张力,揭示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之间复杂而动态的相互关系。作者是否会探讨一些历史上的社会实验,比如计划经济或某些福利国家的模式,来分析它们在追求效率和公平性方面的得失?我特别期待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和完善财产所有权制度的建议,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效率和公平的目标。这本书的立意深刻,涵盖的领域广泛,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质感,散发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我一直对经济学和政治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很感兴趣,特别是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并塑造我们的社会。这本书的书名——《效率、平等和财产所有权》——直接触及了我所关注的这些领域。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探讨效率与平等这两个看似矛盾,实则紧密关联的概念。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又能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平,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而我也一直认为,财产所有权制度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效率的驱动力,也可能是加剧不平等的根源。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解析财产所有权的各种形式,例如私有制、共有制、公有制等,以及它们在不同社会经济模型下的表现。是否会涉及历史上的财产制度变迁,以及这些变迁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这些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会引用大量的案例研究,或者通过数学模型来量化分析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将大大增强这本书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评分

质量不错,包装也很好,没有损坏

评分

1901年4月30日,库兹涅茨出生于俄国的平斯克(Pinsk)。在哈尔科夫(Kharkov),他完成了小学和中学学业。他曾短暂地担任过乌克兰劳工统计局的部门主管。1922年,库兹涅茨移民至美国。在美国,库兹涅茨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先后于1923、1924和1926年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Wesley Clair Mitchell)是库兹涅茨在哥伦毕业大学的班主任老师,也是库兹涅茨一生的导师。米切尔是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创始人之一,并于1920~1946年任该机构的研究部主任。

评分

值得买 值得买 值得买 值得买

评分

京东产品到货快,品类全,质量有保证,基本上不用跑超市了,赞(≧▽≦)/

评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买的书多看起来慢不快点评论就过期了拿不上京豆。

评分

第三种是把部分私人财产转变成国有财产,使得资本财富收入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更加平等的分配(社会主义国家方法)。

评分

还没开始看,这套书应该有些思想深度,送货态度好。书是好书

评分

买的书多看起来慢不快点评论就过期了拿不上京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