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揭示你聞所未聞的官場、商場潛規則
一手資料深層解密近二十年官場腐敗內幕,反貪細節全知道
反貪大案,
有些細節在網絡上看不到,
隻能在報刊上看到,
有些細節在報刊上看不到,
隻能在《中國反貪完全檔案》上看到。
《北京文學》20年來反腐紀實精華,被20萬人追讀過的真實案件。
瀋陽市原市長 慕綏新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 李寶金
國土資源部原部長 田鳳山
公安部原副部長 李紀周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原局長 楊賢纔
且看這些巨貪如何落網
內容簡介
《中國反貪完全檔案》是一部反貪紀實文學作品集。文章從全麵寫實的視角齣發,用生動的筆法將近20年來的5起著名的典型行政貪腐大案娓娓道來。作者們在敘述案情、披露事實的同時,能夠做齣條縷分析,說明因果緣由,是供官員們學習與鑒戒。文章內容豐富,是一部具有濃厚時代感與現實意義的反貪題材文學作品集。
作者簡介
楊曉升,男,籍貫廣東揭陽市。曾在《中國青年》雜誌工作,現任《北京文學》月刊社社長兼執行主編,編審;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1987年開始發錶文學作品,著有小說、報告文學、散文、隨筆、評論等各類作品近200餘萬字。《隻有一個孩子——中國獨生子女意外傷害悲情報告》獲2004年度“正泰杯中國報告文學”大奬和第三屆(2004-2008)徐遲報告文學奬,《21世紀,巨龍靠什麼騰飛——中國科技憂思錄》獲“新中國六十周年全國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奬”。
目錄
紅與黑—— 一個“兩麵”市長的悲劇和自白/一閤
大檢察官李寶金的灰色人生/紀劍銘
公訴李紀周案紀實/海劍
田鳳山:一個省部級高官的畸形人生/澤津
揭開司法高官令人震驚的腐敗窩案——楊賢纔受賄大案內幕實錄/紀劍銘
精彩書摘
慕綏新:
1970年,慕綏新從清華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冶金部設在鞍山的第三冶金建築公司下屬的一個機修廠,當然是下車間當工人。
1982年提拔為三冶某公司代理黨委書記。
1984年調任海城縣副縣長。
1985年提拔為海城市委副書記、市長。
1987年齣任鞍山市市長助理。
1988年,在鞍山市換屆選舉中,被遼寜省委確定為副市長候選人的慕綏新落選瞭。
1993年,遼寜省人大換屆選舉,作為副省長候選人的他再次落選瞭,可仍被提拔為省長助理,後被任命為遼寜省副省長兼省政法委副書記。
1997年12月,齣任瀋陽市委副書記和市長。
2001年3月21日,慕綏新被立案調查,並被“雙規”。
2001年10月10日,大連、南京等地中級人民法院對“慕馬”案作齣一審判決。慕綏新受賄財物共計人民幣661萬元,並有269萬元的巨額財産來源不明,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紅與黑—— 一個“兩麵”市長的悲劇和自白
一閤
1999年底,當20世紀即將結束,21世紀的曙光就要降臨的時候,在瀋陽市,雄偉壯麗的21世紀廣場落成瞭。在廣場中心的世紀鍾下,埋藏著《本屆市長給百年以後瀋陽市長的一封信》。
這位本屆市長叫慕綏新。
這已成為曆史。
100年以後我們都死瞭。
百年以後的人們會怎樣評價今天的事情呢?
無法麵對老百姓
他們進來的時候,前市長和他的妻子並未改變姿勢,雖然梅花(化名)聽到敲門聲,說瞭“請進”,但仍然一隻手摟著老慕的脖子,一隻手給他梳頭,臉貼臉給他唱歌。
老慕躺著,她半躺著。
本來辦案人員在樓下已經跟梅花見過麵瞭。她穿得很薄很露地跑下樓去。辦案人員說要帶她去談話,她說必須徵得老慕的同意,便跑上樓來,再無下文。
這樣辦案人員纔跟到樓上。
這個美麗的女人經常在公眾場閤錶示對老慕的愛情,比如老慕齣國迴來,她到機場去迎接,不僅獻上鮮花,還要熱情擁抱,這迴錶現得更加生死不渝。
進來的人說:“慕綏新同誌,我們要請梅花同誌去談談。”
老慕很不高興:“要談就在這兒談!”
他擺齣瞭市長的派頭。
不過當時他已經不是市長瞭。
那是2001年2月6日,他已被迫辭職近兩個月。震驚全國的“慕馬”案中的馬已經暴露,這迴輪到瞭他。他的前妻賈桂娥交代瞭許多問題,現在該現任妻子梅花交代瞭。中央紀委辦案很慎重,慕綏新這個瀋陽市市長、副省級乾部,沒有確鑿證據,是不能輕易動的。
進來的辦案人員說:“慕綏新同誌,我們不是跟你商量,我們是代錶組織通知你,讓梅花跟我們去把問題說清楚。”
慕綏新馬上意識到瞭自己的身份和處境,說道:“那行吧,去吧!”
還是一貫的風格,辦事不磨嘰,要麼不答應,要麼痛快答應。
當時慕綏新是躺在病床上,到這一年的8月,他坐起來瞭。
坐起來的原因並不是病情減輕,而是心情放鬆瞭。什麼事情都是有個結果纔好。犯罪也一樣。沒有徹底交代之前總是非常害怕,硬扛著,靈魂不得安寜,很受罪;交代瞭也就交代瞭,天並沒有塌下來,心情反而平靜瞭。他升華瞭,大徹大悟瞭,所以他願意坐起來,打起精神,跟記者長談。那時候他把所有的問題都交代瞭,想跟記者好好探討一下,他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
他說:“已經到鞦天瞭,我能感覺到涼意瞭。”
他開始迴憶過去的事情。
他說:“那是1998年換屆的時候,是我提議宣誓的。因為當時代錶們的選舉氣氛很熱烈,票數也很集中。我就産生瞭一個想法,我們能不能麵對選舉我們的人作一個承諾,這樣也成為約束我們自己的一把尺子。我們一起喊瞭一些誓詞,主要是這麼幾句話:‘依法從政,廉潔奉公,牢記宗旨,報效人民。’因為我知道,上任後會麵臨著很多新的睏難和問題,有些問題靠我們的智慧可以解決,但有一個問題是我們自己很難解決的,那就是腐敗。隻有把我們交給群眾,在群眾中亮相,把我們的諾言喊齣去,我們纔有可能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闖過這一關。代錶們都站起來,為我們歡呼。”
從錄像上我看到他的眼裏閃著淚光,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也許為沒解決好腐敗的問題而遺憾吧。雖然宣瞭誓瞭,喊瞭,說瞭,講瞭,做的卻是另一套,沒有‘廉潔奉公’,而是收錢受賄,整天打壺不認锡,不知不覺地腐敗瞭。
也許他在想,現在瀋陽市人民會怎麼看待他。
他沉痛地說:“我非常內疚,非常對不起我的老百姓。”
低下頭去,半晌沒有再吱聲。記者很尊重地給予他沉默的時間。
“麵對自己的老百姓,我做瞭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
說完這句話他沒有再沉默,而是激動起來:“我沒有辦法以我的臉去麵對這些老百姓,我怎麼和他們去講?我平時在會上講的是什麼,而下麵做的是什麼?我沒有辦法麵對他們。所以我曾經要求中央,對我的罪行在審的時候能不能異地審,不要在瀋陽審,因為我不想再傷害我非常熱愛、並希望我為他們做一些事情的人民瞭,他們太忠誠、太老實,他們在我身上寄予許多希望,我卻欺騙瞭他們,我不希望他們再受到傷害。”
他以為,老百姓已經對他恨之入骨瞭。
但是,實際情況並不像他想象得那麼嚴重。
他說對瞭,“他們太忠誠、太老實”。老百姓竟然沒有特彆恨他,也就是說,沒有太大的民憤。很多人認為他雖然犯瞭罪,卻也為瀋陽人民乾瞭一些事情。
我到瀋陽後接觸瞭許多人,包括乾部和一般市民,他們對“老慕”的印象還不算最壞,認為他是一個能乾事的市長,城市建設、路的改造,等等。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們說,一點兒不貪很難做到,既然如此,那就在貪的時候多為老百姓辦些事情;最可怕的是,既貪又不給老百姓辦事情。
善良的老百姓已經把對乾部的要求放得很寬,隻要把經濟搞上去,讓老百姓多得點實惠就行。
慕綏新除瞭乾工作,下班準時迴傢,從來不去娛樂場所,更不與女人鬼混。在與前妻共同生活的日子裏,白天很威風地當市長,晚上迴到傢裏好歹吃點剩飯,便獨自看電視。賈桂娥在經商,總是很晚纔迴來。他對妻子把嘴唇畫得通紅很反感。
那時候他的心裏已經有瞭梅花,不過他的自製力很強,不經常見麵。他對傢庭有責任感。可是他越來越感到,這個傢庭快維係不下去瞭,不僅因為感情,而且還因為經濟。賈桂娥打著他的旗號經商辦企業太齣格瞭,這是要給他惹禍的。他嚮有關部門發下話去,賈桂娥不代錶他,不能給她辦任何事情。但是不管用,方話不入圓耳朵。
……
前言/序言
null
《中國反貪史鑒:從古至今的權力監督與廉政之路》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作品的詳盡復述,而是意在勾勒一幅宏大而深刻的中國反貪曆史畫捲,探究權力監督與廉政建設在中國漫長文明進程中的演變軌跡、麵臨的挑戰以及留下的寶貴經驗。我們試圖通過梳理自遙遠古代至近現代的各個重要時期,呈現齣一幅連貫而動態的權力約束與反腐敗思想的變遷圖景,從而為理解當下中國的反腐鬥爭提供更為深厚的曆史維度和人文關懷。 第一章:皇權時代的審視與製度探索(上古至秦漢) 在中國早期文明的萌芽階段,權力與私欲的衝突便已顯現。本書將追溯那些關於“德政”、“仁政”的樸素理想,以及先民們對於官員廉潔奉公的早期期待。在尚不成熟的政治體製下,雖然尚未形成係統化的反腐敗理論,但諸如“舉賢避親”、“分而治之”等初步的權力製約思想已有所體現。 進入秦漢帝國,中央集權製度的建立對官員的監督提齣瞭更為迫切的需求。我們將考察秦朝嚴苛的法律體係中對貪腐行為的嚴厲懲處,以及漢朝在製度層麵進行的探索,如監察禦史製度的雛形,通過設立專門的官員來監督地方和中央官員的權力運行。這一時期,雖然反腐敗的手段多以嚴刑峻法為主,但其背後反映齣的對於維護國傢穩定、保障民生福祉的考量,仍然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同時,我們也將關注士大夫階層對官員道德操守的強調,以及由此産生的對個體修養和政治倫理的早期思考。 第二章:士大夫的良知與監察體係的完善(魏晉南北朝至唐宋)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門閥士族勢力交織。雖然這一時期在反腐敗製度建設上可能不如大一統王朝那樣係統,但士大夫階層對個體品德與政治操守的強調,以及對“清流”風尚的追求,為後世提供瞭精神上的啓示。本書將重點分析這一時期文人對官場腐敗的批判性言論,以及他們在個人修養上對“廉潔自律”的不斷呼喚。 唐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監察製度相對完善的時期。唐朝的三司(禦史颱、大理寺、刑部)以及禦史的監察權,構成瞭相對獨立的監督體係。本書將深入剖析唐朝禦史製度的職能、權限以及在實際運作中的成效與局限。我們將審視那些關於“忠臣”、“諍臣”的記載,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彈劾、諫言來對抗腐敗。 宋朝在反腐敗製度建設上更進一步,建立瞭更加明確和細緻的監察體係,如監察禦史的日常巡察、對官員財産的申報製度(雖然並非現代意義上的)、以及對貪汙行為的嚴厲追究。宋朝的“八股取士”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瞭選拔廉潔官員的意圖。本書將詳細介紹宋朝在防止官員貪腐方麵的製度設計,包括財政監察、司法監察等,並分析其在維護社會公平、穩定政治秩序方麵的作用。同時,我們也將探討宋朝文官集團對廉潔的價值追求,以及“清官”形象的社會認同。 第三章:明清的嚴懲與製度的睏境(明清) 明朝以其嚴苛的法律和對貪腐的零容忍而著稱,特彆是洪武年間,硃元璋對貪官汙吏進行瞭前所未有的嚴厲打擊,建立瞭包括“按察使”、“巡撫”等在內的多層次監察機構。本書將細緻梳理明朝在反腐敗方麵的法律條文、懲處措施以及監察製度的運作情況。我們將分析明朝嚴刑峻法背後的邏輯,以及它在一定時期內對遏製腐敗所産生的效果,但也同樣會探討這種過度嚴酷的製度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 進入清朝,雖然也繼承瞭明朝的一些反腐經驗,但製度層麵也麵臨新的挑戰。本書將分析清朝在監察體係上的調整,如“奏事處”、“科道”等機構的設置,以及它們在監督權力運行中的作用。我們將關注清朝後期,特彆是隨著官僚體製的日益龐大和復雜,以及社會經濟的變遷,反腐敗工作所麵臨的深層睏境,如權力尋租、裙帶關係等問題的齣現。同時,我們也會探討這一時期士大夫和民間對於“清廉”價值的呼喚,以及一些清官形象的齣現,它們摺射齣民眾對公平正義的渴望。 第四章:近現代的變革與反腐的探索(晚清至新中國成立前) 晚清時期,隨著西方思想的湧入和國傢危機的加劇,中國開始對傳統的政治體製進行反思,反腐敗也成為改革的重要議題之一。本書將考察晚清在引進西方監察製度、建立“巡警”製度等方麵進行的嘗試,以及革命黨人提齣的反腐口號和政治主張。我們將分析這一時期中國社會對於腐敗的認知變化,以及對更有效監督機製的迫切需求。 中華民國時期,雖然經曆瞭多次政治變革,但腐敗問題始終如影隨形,成為阻礙國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本書將梳理民國時期在立法、行政、司法等層麵為反腐敗所做的努力,例如設立“監察院”,製定相關法律等。我們將分析當時社會各界對腐敗的普遍擔憂,以及各種反腐倡議和行動,但同時也深刻揭示齣由於政治體製的不成熟、社會經濟環境的復雜以及權力的高度集中等原因,反腐敗工作麵臨的巨大阻力與挑戰。 第五章:新中國反腐的曆程與經驗(新中國成立至今) 新中國成立以來,反腐敗鬥爭始終是中國共産黨執政麵臨的重大課題。本書將係統梳理新中國成立後不同時期反腐敗工作的重點、策略和取得的成就。從建國初期的“三反五反”運動,到改革開放後的製度建設和法律完善,再到進入新時代以來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和取得的曆史性成就,我們將以史為鑒,審視不同階段反腐敗鬥爭的特點、挑戰以及積纍的寶貴經驗。 我們將重點分析中國共産黨在反腐敗鬥爭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包括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完善權力監督體係、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製等。本書將深入探討新時代反腐敗鬥爭的戰略部署、關鍵舉措以及所麵臨的復雜性和長期性,旨在呈現中國在維護政治清明、保障人民利益方麵所付齣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輝煌成就。 結語:曆史的迴響與未來的展望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對中國反貪曆史的全麵梳理和深入分析,能夠提供一個更加宏觀和深刻的視角,幫助讀者理解反腐敗鬥爭的復雜性、艱巨性以及其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腐敗的陰影也可能不時齣現,但中華民族在與腐敗的鬥爭中,從未停止探索與前進。我們相信,從曆史中汲取智慧,堅持不懈地推進權力監督與廉政建設,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本書緻力於成為一部具有深度、廣度和人文關懷的史鑒,而非對某一具體作品的注解,它所呈現的是一個民族在權力監督與廉政建設道路上,跌宕起伏、不斷求索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