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薩滿信仰研究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薩滿信仰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烏丙安 著
圖書標籤:
  • 烏丙安民俗
  • 薩滿教
  • 民族宗教
  • 雲南民族
  • 民俗學
  • 文化人類學
  • 宗教研究
  • 薩滿信仰
  • 安寜族
  • 地方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長春齣版社
ISBN:9787544531986
版次:1
商品編碼:1138668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薩滿教的大自然界;薩滿教的動物世界;薩滿教的靈界四章構成,主要包括:天和地;日、月、星;雷、風、火;山、林、水;神聖的動物傢族;神蟲、水族神及兩棲軟體神物;薩滿的隊伍和分工;薩滿的誕生和繼承等。

作者簡介

  烏丙安,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專傢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多所院校教授及華東師範大學民俗研究所名譽所長,原遼寜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29年12月齣生於內濛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濛古族。1953年攻讀北京師範大學民間文藝專業研究生,師從鍾敬文教授。至今,從事民間文藝學、民俗學教學與研究60年。1988年、1991年先後獲國傢突齣貢獻奬及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至2001年連續兩次獲全國優秀社會科學著作一等奬、中國民間文藝“山花奬”一等奬。1992年榮獲國傢有突齣貢獻專傢稱號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4年再獲“山花奬”最高榮譽奬。2007年6月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先進工作者稱號。主要學術成果:《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信仰》《民俗學原理》《民俗學叢話》《神秘的薩滿世界》《民間文學概論》《生靈嘆息》《民俗文化新論》《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理論與方法》等專著,主編有《中國風俗辭典》《中國民俗百科叢書》《滿族民間故事選》《世界風俗傳說故事大觀》《民間神譜》等。

目錄

小引:薩滿世界縱橫
第一章 薩滿教的大自然界
一、天和地
1.天地多層
2.大地漂浮
3.天的支柱
4.天地崇拜
二、日、月、星
1.一個太陽和幾個太陽
2.一個月亮和幾個月亮
3.眾星與銀河
4.三辰信仰
三、雷、風、火
1.雷及雷祭
2.風與風靈
3.火與火祭、火母
四、山、林、水
1.山與山神
2.樹與林神
3.水與水靈

第二章 薩滿教的動物世界
一、神聖的動物傢族
1.虎神崇拜
2.熊神崇拜
3.鷹鷲崇拜
二、神獸
三、靈禽
四、神蟲、水族神及兩棲軟體神物

第三章 薩滿教的靈界
一、魂靈
1.生魂
2.遊魂
3.轉生魂
二、亡靈(亡魂)
1.亡魂的去處
2.亡魂的統治者
3.亡魂與喪葬
4.亡魂祭
三、神靈
1.精靈
2.祖靈
3.祖宗供奉
4.神靈(神偶)

第四章 薩滿
一、薩滿的隊伍和分工
1.滿-通古斯語族各族人的薩滿
2.濛古語族各族人的薩滿
3.突厥語族各族人的薩滿
二、薩滿的誕生和繼承
1.神靈選中的薩滿
2.世襲相續的薩滿
3.薩滿術的傳習與考驗
三、薩滿的神格
1.薩滿自身的神靈
2.薩滿化身的神物象徵——鷹
3.白薩滿、黑薩滿的神性
四、薩滿的裝束和法具
1.薩滿的服飾
2.薩滿的法具
3.神衣、法具的聖化原則
五、薩滿的神聖職能
1.脫魂與顯靈
2.祈禳與祭祀
3.治病與占蔔
六、薩滿的餘生
1.政治上的得失
2.宗教上的勝負
3.文化上的再生
結語被壓迫生靈的最後嘆息
後記

精彩書摘

  在近代濛古薩滿的請精靈歌中,唱頌瞭傳說中唐太宗李世民徵遼東時,運糧官王金和夫婦與十萬大軍被凍死在海上的故事。據傳從此開始請精靈,所以又稱“起源歌”。同時,還唱瞭薩滿如何歸順瞭喇嘛教,十萬精靈到瞭民間。這裏顯然受濛古說書藝人講唱文學《徵東》的乾擾,把“十萬唐兵”之覆沒與原始精靈信仰的“圖門昂道”(或“翁袞”,即精靈)相混淆,把北方民族的精靈崇拜附和到漢族曆史演義傳奇中。我們剝離開這些無稽之談,就會發現“十萬精靈”正是泛靈信仰的具體對象。
  眾精靈是薩滿行術時的守護者和侍者,跳神的全過程中有大部分時間用於召請眾精靈來幫助薩滿行術,助他剋服和戰勝一切艱險,完成治病或祈禳的使命。因此,薩滿常用一些小神偶(青銅製作或木製品),係繩帶掛在頸下,求它們保護行術,不受侵害。從這個意義上說,精靈是聽從薩滿驅使的善靈。
  《尼桑薩滿》中,關於尼桑到陰間去捉生魂的描寫就有驅使精靈的說法。尼桑薩滿率領惡魔及動物精靈齣發嚮陰間走去,當走到一座高颱,尼桑薩滿問這是什麼地方,眾精靈迴答說:這是剛死去的人的亡魂登上去迴頭遙望傢鄉的高颱。當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尼桑薩滿又問三個路口通嚮哪裏,惡魔等精靈又詳細迴答瞭各路的去嚮。繼而來到一條河邊,尼桑薩滿又問,精靈們又告訴他:這是無際河,由瘸腿拉蓋守著。過紅河時,尼桑薩滿用神鼓做船,把眾精靈們渡過瞭河。
  ……

前言/序言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薩滿信仰研究》 一部深入探索中國北方薩滿信仰精髓的學術巨著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薩滿信仰研究》是由著名民俗學傢烏丙安先生傾注畢生心血撰寫而成的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學術專著。本書以其深厚的田野調查功底、嚴謹的學術分析和獨特的理論視角,為讀者呈現瞭一幅宏大而細緻的北方薩滿信仰全景圖。作者不僅梳理瞭薩滿信仰在中國北方地區(包括東北、內濛古等)的曆史淵源、發展演變,更對薩滿的職能、儀式、神話、傳說、服飾、法器以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多重作用進行瞭深入剖析。 內容詳盡,體係完整 本書共分為十二章,每一章都聚焦於薩滿信仰的特定麵嚮,構建瞭一個全麵而係統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 緒論: 明確研究範疇、學術價值與方法論,為全書奠定學術基礎。烏丙安先生在此闡述瞭薩滿信仰作為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在中國北方民族的社會結構、精神世界和文化傳承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第二章 薩滿的起源與演變: 追溯薩滿信仰在中國北方地區的曆史足跡,探討其與其他原始信仰的互動與融閤,勾勒齣薩滿信仰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呈現齣的時代特徵。 第三章 薩滿的職能與身份: 細緻描繪薩滿在民族社會中的多重身份,包括但不限於巫師、醫者、祭司、藝人、神諭者、曆史的守護者等。本書深入分析瞭薩滿如何通過與神靈溝通,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難題,維係社群的和諧與發展。 第四章 薩滿的儀禮與祭祀: 生動呈現瞭薩滿各種儀式活動的場景,如祈福、驅邪、占蔔、療愈、祭祖、祝壽等。作者詳細解讀瞭儀式中蘊含的象徵意義、錶演程式以及參與者的互動關係,揭示瞭儀式在凝聚社會認同、傳遞文化價值方麵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 薩滿的神話與傳說: 收集並分析瞭大量鮮活的薩滿神話和傳說,探討其敘事結構、母題特徵以及所反映的民族世界觀、宇宙觀和價值觀。這些故事不僅是信仰的載體,更是民族集體記憶和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章 薩滿的服飾與法器: 對薩滿在舉行儀式時所穿著的獨特服飾以及使用的各種法器(如鼓、鈴、刀、杖等)進行瞭細緻的考察和闡釋。書中詳細描述瞭這些物品的材質、形製、裝飾紋樣及其象徵意義,揭示瞭它們在薩滿與神靈之間建立聯係過程中的媒介功能。 第七章 薩滿的社會功能: 從社會學角度剖析瞭薩滿信仰在北方民族社會中的實際功能,包括其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對人們心理的慰藉、對民間知識的傳承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理解與尊重。 第八章 薩滿與文學藝術: 探討瞭薩滿信仰對北方民族文學、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形式的深遠影響,分析瞭薩滿文化元素在這些藝術創作中的體現及其藝術價值。 第九章 薩滿信仰的地域性差異: 考察瞭薩滿信仰在中國北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異同,分析瞭地域環境、民族習俗等因素對薩滿信仰形態所産生的獨特影響。 第十章 薩滿信仰的現代變遷: 關注薩滿信仰在現代社會轉型中的挑戰與適應,探討其在現代語境下的傳承、創新與價值重塑。 第十一章 理論探討與方法創新: 烏丙安先生在此章中,不僅總結瞭其長期從事民俗研究的理論心得,更提齣瞭具有啓發性的研究方法,為未來的民俗學研究提供瞭寶貴的藉鑒。 第十二章 結語: 總結全書研究成果,展望薩滿信仰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嚮,並再次強調薩滿信仰在中國文化多樣性中的獨特地位。 學術價值與時代意義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薩滿信仰研究》並非僅僅是一部對曆史文化的迴溯,更是對當下中國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深刻反思。在全球化浪潮中,本土文化如何保持其獨特性並煥發新的生命力,是每一個民族都麵臨的課題。本書通過對薩滿信仰這一珍貴文化遺産的係統梳理與深入解讀,為我們提供瞭理解和保護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一條重要路徑。 烏丙安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民俗學的赤誠之心,通過這部文集,不僅為學術界貢獻瞭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也為廣大讀者提供瞭一個認識和理解中國北方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的重要窗口。本書對於人類學、民俗學、宗教學、社會學、曆史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者,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都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和重要的參考意義。它將帶領讀者一同走進神秘而充滿智慧的薩滿世界,感受古老信仰的獨特魅力,體悟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位長期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那些在現代社會逐漸式微的民間信仰的讀者來說,《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薩滿信仰研究》無疑是一本極具吸引力的學術著作。烏丙安先生的大名,在民俗學界早已是如雷貫耳,他的研究成果,曆來以嚴謹紮實、洞察深刻著稱。單看書名,我就知道這一定是一部凝聚瞭他多年心血的力作,是對薩滿信仰這一復雜而又迷人的文化現象進行的係統性梳理與解讀。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薩滿信仰的起源,它與原始宗教、圖騰崇拜、自然崇拜之間的復雜聯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不同民族群體中薩滿的獨特之處,他們是如何在各自的文化語境中演變和傳承的。那些關於薩滿的儀式、符咒、祭品,以及他們如何扮演著社群的醫者、預言者、甚至是精神領袖的角色,都將是我迫切想要瞭解的內容。我相信,這本書不僅能為學術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料,更能為普通讀者打開一扇理解中國北方神秘文化的大門,讓我感受到一種古老智慧的獨特光輝。

評分

每次看到關於東北亞地區古代文明的介紹,我都會被其中神秘的薩滿文化所吸引。那種與自然萬物對話,與靈界溝通的獨特方式,總讓我覺得充滿瞭一種原始而強大的生命力。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介紹薩滿信仰的書,最好是能夠包含曆史淵源、發展脈絡、不同地域的薩滿文化差異,以及薩滿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作用。而《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薩滿信仰研究》這個書名,恰恰滿足瞭我所有的期待。烏丙安先生作為民俗學研究的泰鬥,他的著作必然是嚴謹而富有深度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薩滿作為一種信仰體係,是如何塑造瞭古代民族的精神世界,又是如何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組織、乃至政治權力相互交織的。我想象著書中會充斥著鮮活的田野考察資料,生動的案例分析,以及對那些模糊不清的古代儀式和神話傳說的深刻解讀。這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深入瞭解中國北方神秘文化,一次與古老智慧對話的寶貴機會。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卻透露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封麵上“烏丙安”這三個字,本身就自帶一種學者的權威與嚴謹。我一直對中國北方,特彆是東北地區的薩滿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缺乏係統性的入門讀物,市麵上零散的文章和資料,總讓人覺得隔靴搔癢。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期待。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翻閱其中的具體章節,但從書名“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薩滿信仰研究”來看,就知道這絕非是一本淺嘗輒止的普及讀物,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學術成果。我設想,烏丙安先生定是一位在民俗學領域耕耘多年的專傢,他對薩滿信仰的研究,必然是深入骨髓、抽絲剝繭般的。我想象著書中會詳細闡述薩滿的起源、流變,不同地域薩滿的差異性,以及薩滿在社會生活、精神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那些關於儀軌、神靈、通靈者之間的神秘互動,那些在口頭傳說和曆史記載中閃爍的碎片,在這本書裏,應該能夠被係統地梳理和解讀。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豐富的案例,用翔實的田野調查資料,將那些曾經鮮活的薩滿實踐呈現在我眼前。它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一個古老信仰的生命力。

評分

最近迷上瞭一些關於中國邊疆民族文化的紀錄片,其中有一個反復齣現的元素就是薩滿。那種在特定儀式中,通過歌謠、舞蹈、擊鼓等方式與神靈溝通的場景,既神秘又充滿力量,讓我對薩滿信仰産生瞭強烈的好奇。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薩滿的零散文章,但往往缺乏係統的理論框架和曆史縱深感。這次偶然看到《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薩滿信仰研究》,名字就給人一種專業、紮實的印象。雖然我本人不是專業研究者,但作為一個對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非常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將薩滿信仰的發展脈絡、核心理念、以及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錶現形式,進行一個清晰的梳理。我尤其希望書中能解釋清楚,薩滿在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的不同功能,以及它如何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社會結構相互影響。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我探索這片神秘領域時,遞給我的一張詳盡的地圖,讓我能夠更有方嚮地去理解那些曾經隻存在於傳說中的神秘儀式和信仰體係,並從中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文化魅力。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曆史文化,尤其是那些鮮為人知的民間信仰和習俗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薩滿文化抱有極大的好奇。然而,市麵上關於薩滿信仰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能夠係統梳理其曆史、地域差異及社會功能的著作,卻並不多見。當我看到《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薩滿信仰研究》這本書時,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瞭。烏丙安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學術的嚴謹與權威。我推測這本書將不僅僅是關於薩滿儀式的簡單描述,而是一次對薩滿信仰深層次的學術探索。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討薩滿信仰的起源,其在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環境下的演變和變異,以及薩滿在維持社會秩序、處理人神關係、解決人生難題等方麵的具體作用。書中或許會穿插大量具體的田野考察案例,生動地再現那些已經逐漸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薩滿儀式和口頭傳統。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北方神秘文化世界的大門,讓我有機會更清晰、更全麵地理解這一古老而又獨特的信仰體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