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萨满信仰研究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萨满信仰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乌丙安 著
图书标签:
  • 乌丙安民俗
  • 萨满教
  • 民族宗教
  • 云南民族
  • 民俗学
  • 文化人类学
  • 宗教研究
  • 萨满信仰
  • 安宁族
  • 地方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ISBN:97875445319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866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萨满教的大自然界;萨满教的动物世界;萨满教的灵界四章构成,主要包括:天和地;日、月、星;雷、风、火;山、林、水;神圣的动物家族;神虫、水族神及两栖软体神物;萨满的队伍和分工;萨满的诞生和继承等。

作者简介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多所院校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名誉所长,原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29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1953年攻读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艺专业研究生,师从钟敬文教授。至今,从事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教学与研究60年。1988年、1991年先后获国家突出贡献奖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至2001年连续两次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1992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再获“山花奖”最高荣誉奖。2007年6月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学术成果:《中国民俗学》《中国民间信仰》《民俗学原理》《民俗学丛话》《神秘的萨满世界》《民间文学概论》《生灵叹息》《民俗文化新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等专著,主编有《中国风俗辞典》《中国民俗百科丛书》《满族民间故事选》《世界风俗传说故事大观》《民间神谱》等。

目录

小引:萨满世界纵横
第一章 萨满教的大自然界
一、天和地
1.天地多层
2.大地漂浮
3.天的支柱
4.天地崇拜
二、日、月、星
1.一个太阳和几个太阳
2.一个月亮和几个月亮
3.众星与银河
4.三辰信仰
三、雷、风、火
1.雷及雷祭
2.风与风灵
3.火与火祭、火母
四、山、林、水
1.山与山神
2.树与林神
3.水与水灵

第二章 萨满教的动物世界
一、神圣的动物家族
1.虎神崇拜
2.熊神崇拜
3.鹰鹫崇拜
二、神兽
三、灵禽
四、神虫、水族神及两栖软体神物

第三章 萨满教的灵界
一、魂灵
1.生魂
2.游魂
3.转生魂
二、亡灵(亡魂)
1.亡魂的去处
2.亡魂的统治者
3.亡魂与丧葬
4.亡魂祭
三、神灵
1.精灵
2.祖灵
3.祖宗供奉
4.神灵(神偶)

第四章 萨满
一、萨满的队伍和分工
1.满-通古斯语族各族人的萨满
2.蒙古语族各族人的萨满
3.突厥语族各族人的萨满
二、萨满的诞生和继承
1.神灵选中的萨满
2.世袭相续的萨满
3.萨满术的传习与考验
三、萨满的神格
1.萨满自身的神灵
2.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鹰
3.白萨满、黑萨满的神性
四、萨满的装束和法具
1.萨满的服饰
2.萨满的法具
3.神衣、法具的圣化原则
五、萨满的神圣职能
1.脱魂与显灵
2.祈禳与祭祀
3.治病与占卜
六、萨满的余生
1.政治上的得失
2.宗教上的胜负
3.文化上的再生
结语被压迫生灵的最后叹息
后记

精彩书摘

  在近代蒙古萨满的请精灵歌中,唱颂了传说中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时,运粮官王金和夫妇与十万大军被冻死在海上的故事。据传从此开始请精灵,所以又称“起源歌”。同时,还唱了萨满如何归顺了喇嘛教,十万精灵到了民间。这里显然受蒙古说书艺人讲唱文学《征东》的干扰,把“十万唐兵”之覆没与原始精灵信仰的“图门昂道”(或“翁衮”,即精灵)相混淆,把北方民族的精灵崇拜附和到汉族历史演义传奇中。我们剥离开这些无稽之谈,就会发现“十万精灵”正是泛灵信仰的具体对象。
  众精灵是萨满行术时的守护者和侍者,跳神的全过程中有大部分时间用于召请众精灵来帮助萨满行术,助他克服和战胜一切艰险,完成治病或祈禳的使命。因此,萨满常用一些小神偶(青铜制作或木制品),系绳带挂在颈下,求它们保护行术,不受侵害。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灵是听从萨满驱使的善灵。
  《尼桑萨满》中,关于尼桑到阴间去捉生魂的描写就有驱使精灵的说法。尼桑萨满率领恶魔及动物精灵出发向阴间走去,当走到一座高台,尼桑萨满问这是什么地方,众精灵回答说:这是刚死去的人的亡魂登上去回头遥望家乡的高台。当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尼桑萨满又问三个路口通向哪里,恶魔等精灵又详细回答了各路的去向。继而来到一条河边,尼桑萨满又问,精灵们又告诉他:这是无际河,由瘸腿拉盖守着。过红河时,尼桑萨满用神鼓做船,把众精灵们渡过了河。
  ……

前言/序言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萨满信仰研究》 一部深入探索中国北方萨满信仰精髓的学术巨著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萨满信仰研究》是由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倾注毕生心血撰写而成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专著。本书以其深厚的田野调查功底、严谨的学术分析和独特的理论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宏大而细致的北方萨满信仰全景图。作者不仅梳理了萨满信仰在中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等)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更对萨满的职能、仪式、神话、传说、服饰、法器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多重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内容详尽,体系完整 本书共分为十二章,每一章都聚焦于萨满信仰的特定面向,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 绪论: 明确研究范畴、学术价值与方法论,为全书奠定学术基础。乌丙安先生在此阐述了萨满信仰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在中国北方民族的社会结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承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第二章 萨满的起源与演变: 追溯萨满信仰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足迹,探讨其与其他原始信仰的互动与融合,勾勒出萨满信仰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萨满的职能与身份: 细致描绘萨满在民族社会中的多重身份,包括但不限于巫师、医者、祭司、艺人、神谕者、历史的守护者等。本书深入分析了萨满如何通过与神灵沟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维系社群的和谐与发展。 第四章 萨满的仪礼与祭祀: 生动呈现了萨满各种仪式活动的场景,如祈福、驱邪、占卜、疗愈、祭祖、祝寿等。作者详细解读了仪式中蕴含的象征意义、表演程式以及参与者的互动关系,揭示了仪式在凝聚社会认同、传递文化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 萨满的神话与传说: 收集并分析了大量鲜活的萨满神话和传说,探讨其叙事结构、母题特征以及所反映的民族世界观、宇宙观和价值观。这些故事不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民族集体记忆和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章 萨满的服饰与法器: 对萨满在举行仪式时所穿着的独特服饰以及使用的各种法器(如鼓、铃、刀、杖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阐释。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些物品的材质、形制、装饰纹样及其象征意义,揭示了它们在萨满与神灵之间建立联系过程中的媒介功能。 第七章 萨满的社会功能: 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了萨满信仰在北方民族社会中的实际功能,包括其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人们心理的慰藉、对民间知识的传承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理解与尊重。 第八章 萨满与文学艺术: 探讨了萨满信仰对北方民族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深远影响,分析了萨满文化元素在这些艺术创作中的体现及其艺术价值。 第九章 萨满信仰的地域性差异: 考察了萨满信仰在中国北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异同,分析了地域环境、民族习俗等因素对萨满信仰形态所产生的独特影响。 第十章 萨满信仰的现代变迁: 关注萨满信仰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挑战与适应,探讨其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创新与价值重塑。 第十一章 理论探讨与方法创新: 乌丙安先生在此章中,不仅总结了其长期从事民俗研究的理论心得,更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研究方法,为未来的民俗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第十二章 结语: 总结全书研究成果,展望萨满信仰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再次强调萨满信仰在中国文化多样性中的独特地位。 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萨满信仰研究》并非仅仅是一部对历史文化的回溯,更是对当下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反思。在全球化浪潮中,本土文化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并焕发新的生命力,是每一个民族都面临的课题。本书通过对萨满信仰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系统梳理与深入解读,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条重要路径。 乌丙安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民俗学的赤诚之心,通过这部文集,不仅为学术界贡献了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和理解中国北方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的重要窗口。本书对于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重要的参考意义。它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神秘而充满智慧的萨满世界,感受古老信仰的独特魅力,体悟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却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封面上“乌丙安”这三个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学者的权威与严谨。我一直对中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的萨满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入门读物,市面上零散的文章和资料,总让人觉得隔靴搔痒。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翻阅其中的具体章节,但从书名“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萨满信仰研究”来看,就知道这绝非是一本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学术成果。我设想,乌丙安先生定是一位在民俗学领域耕耘多年的专家,他对萨满信仰的研究,必然是深入骨髓、抽丝剥茧般的。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阐述萨满的起源、流变,不同地域萨满的差异性,以及萨满在社会生活、精神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那些关于仪轨、神灵、通灵者之间的神秘互动,那些在口头传说和历史记载中闪烁的碎片,在这本书里,应该能够被系统地梳理和解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用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将那些曾经鲜活的萨满实践呈现在我眼前。它会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一个古老信仰的生命力。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些关于中国边疆民族文化的纪录片,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元素就是萨满。那种在特定仪式中,通过歌谣、舞蹈、击鼓等方式与神灵沟通的场景,既神秘又充满力量,让我对萨满信仰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萨满的零散文章,但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历史纵深感。这次偶然看到《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萨满信仰研究》,名字就给人一种专业、扎实的印象。虽然我本人不是专业研究者,但作为一个对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非常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将萨满信仰的发展脉络、核心理念、以及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表现形式,进行一个清晰的梳理。我尤其希望书中能解释清楚,萨满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不同功能,以及它如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相互影响。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探索这片神秘领域时,递给我的一张详尽的地图,让我能够更有方向地去理解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秘仪式和信仰体系,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评分

每次看到关于东北亚地区古代文明的介绍,我都会被其中神秘的萨满文化所吸引。那种与自然万物对话,与灵界沟通的独特方式,总让我觉得充满了一种原始而强大的生命力。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萨满信仰的书,最好是能够包含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不同地域的萨满文化差异,以及萨满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作用。而《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萨满信仰研究》这个书名,恰恰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乌丙安先生作为民俗学研究的泰斗,他的著作必然是严谨而富有深度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萨满作为一种信仰体系,是如何塑造了古代民族的精神世界,又是如何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组织、乃至政治权力相互交织的。我想象着书中会充斥着鲜活的田野考察资料,生动的案例分析,以及对那些模糊不清的古代仪式和神话传说的深刻解读。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北方神秘文化,一次与古老智慧对话的宝贵机会。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那些鲜为人知的民间信仰和习俗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萨满文化抱有极大的好奇。然而,市面上关于萨满信仰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能够系统梳理其历史、地域差异及社会功能的著作,却并不多见。当我看到《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萨满信仰研究》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乌丙安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学术的严谨与权威。我推测这本书将不仅仅是关于萨满仪式的简单描述,而是一次对萨满信仰深层次的学术探索。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讨萨满信仰的起源,其在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演变和变异,以及萨满在维持社会秩序、处理人神关系、解决人生难题等方面的具体作用。书中或许会穿插大量具体的田野考察案例,生动地再现那些已经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萨满仪式和口头传统。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北方神秘文化世界的大门,让我有机会更清晰、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古老而又独特的信仰体系。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那些在现代社会逐渐式微的民间信仰的读者来说,《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萨满信仰研究》无疑是一本极具吸引力的学术著作。乌丙安先生的大名,在民俗学界早已是如雷贯耳,他的研究成果,历来以严谨扎实、洞察深刻著称。单看书名,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一部凝聚了他多年心血的力作,是对萨满信仰这一复杂而又迷人的文化现象进行的系统性梳理与解读。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萨满信仰的起源,它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之间的复杂联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民族群体中萨满的独特之处,他们是如何在各自的文化语境中演变和传承的。那些关于萨满的仪式、符咒、祭品,以及他们如何扮演着社群的医者、预言者、甚至是精神领袖的角色,都将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内容。我相信,这本书不仅能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更能为普通读者打开一扇理解中国北方神秘文化的大门,让我感受到一种古老智慧的独特光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