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经验窍门大全

养花经验窍门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诚乐,钟凤林,陈青青 著
图书标签:
  • 养花
  • 花卉养护
  • 园艺
  • 植物
  • 盆栽
  • 技巧
  • 经验
  • 窍门
  • 新手入门
  • 家庭园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
ISBN:97875335441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3879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养花经验窍门大全》注重实用性。每一则经验窍门“货真价实”,有看头,而不是面上常识性的知识。每一则经验窍门或为非常规的做法(一般是这么做,作者反常规不这么做,效果却很好),或为新做法(过去或现在人们大多这么做,其实有更新更先进的做法)。全书经验窍门简单而有效。

作者简介

郑诚乐,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花卉园艺教学科研工作,具有较丰富的花卉栽培经验。

目录

一、选花经验窍门

家庭花卉选购小窍门/1

选择花卉时须注意花卉问的相生相克/2

居室养花“三宜”/2

有毒花卉须慎养/3

谨防室内花卉与人争氧/4

病人屋内不宜养花/5

新装修房选花技巧/5

几种可净化室内空气的花卉/6

工厂附近家居选花技巧/8

家庭养花不妨选种一些指示花卉/8

楼梯花卉布置窍门/9

走廊花卉布置窍门/9

不同居室花卉布置窍门/10

厨房花卉布置窍门/10

餐厅花卉布置窍门/11

客厅花卉布置窍门/11

卧室花卉布置窍门/12

书房花卉布置窍门/12

浴室、卫生间花卉布置窍门/13

阳台花卉布置与养护/13

水仙花球选购诀窍/15

二、容器选择经验窍门

根据摆放地点选择容器/17

花盆选择“三注意”/17

花盆几架的选配/18

自制防止根系盘旋的容器/20

巧用器皿做花器/20

陶瓷类花器的选用/20

玻璃类花器的选用/21

竹、木、藤、草编花器的妙用/21

花钵的妙用/22

吊篮的妙用/22

常用造型支架的类型与选择/23

三、盆土选配经验窍门

巧用松树皮做基质/25

巧用塘泥做基质/25

巧用山泥做基质/26

巧用煤烟灰做基质/26

自制腐叶土/26

用松针配制培养土/27

城市污泥堆肥可做基质/27

巧用锯末做基质/28

家庭养花用土简便消毒法/28

花卉栽培基质简单消毒法/29

四、花卉组合盆栽经验窍门/31

组合盆栽花卉选配技巧/31

家庭组合盆栽花卉的制作技巧/32

迷你组合盆栽技巧/32

连盆组合技巧/33

年宵花卉组合盆栽窍门/33

木质器皿中的“迷你花园”制作/33

悬挂式花卉艺栽技巧/34

落地式花卉艺栽技巧/34

花卉瓶栽的制作与养护技巧/35

筒单制作水培花卉组合/36

家庭自制干花技巧/37

五、花卉繁殖经验窍门

家庭存放花卉种子的简便方法/38

妙用湿纸巾催芽播种/39

花卉种子去蜡去油繁殖法/39

花卉种子加温催芽繁殖法/39

花卉种子低温处理繁殖法/40

花卉种子浸种催芽法/40

花卉种子机械破皮催芽法/41

花卉扦插繁殖技术/41

自制雾插育苗插床/42

花卉简易促根法/42

巧配促进插条生根的生长调节剂/43

用柳条浸出液促进花木生根/44

巧用木炭粉促一品红插条生根/44

巧用鳞片扦插培育花卉新株/45

巧用绿枝扦插法繁殖发财树/45

巧用根插繁殖/46

老根繁殖君子兰/46

一品红老根巧利用/47

花卉简单水培法/47

花卉水插繁殖技术的改进/48

家庭花木空中压条繁殖法/49

废弃月季花枝可用于高压繁殖/50

嫁接妙招/50

水扦插嫁接法培育茶花/51

……

六、浇水经验窍门

七、施肥经验窍门

八、病虫害防治经验窍门

九、花期调控与养护经验窍门

十、日常管理经验窍门

十一、花卉应用经验窍门

前言/序言


《星辰的低语:古老文明的失落篇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索失落文明——“阿斯塔拉”——的考古学与历史学巨著。阿斯塔拉文明,在已知的历史记录中只留下模糊的传说,被认为在冰河时代末期神秘消失。本书集合了近二十年来全球顶尖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团队在南极冰盖深处、亚马逊雨林腹地以及西伯利亚冻土带发掘出的最新物证,试图重建这个在人类文明曙光前就已达到高度成熟的社会结构、科技成就及其哲学思想。 第一部分:冰封的遗迹与初现的图景 本部分详述了阿斯塔拉文明遗址的发现过程,重点介绍了位于南极洲沃斯托克湖下方近四千米处的“核心档案馆”。这个由某种非金属晶体构筑的地下结构,其保存完好程度颠覆了所有地质学和考古学的既有认知。 晶体文献的破译: 书中详细描述了破译阿斯塔拉象形文字的艰难历程。这些文字并非线性书写,而是基于复杂的几何图形和光频变化编码。语言学家李维斯教授和他的团队首次成功构建了其基础语法结构,揭示了阿斯塔拉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 能源系统的重构: 考古团队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运转至今的能量发生装置残骸。这些装置不依赖任何已知的化石燃料或核裂变,其运作原理似乎与对地心磁场和量子真空能的直接捕获有关。书中对这些复杂机械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工程学分析,并首次公开了部分核心组件的宏观结构图纸(基于高精度三维扫描重建)。 社会结构与生存哲学: 根据早期解读的文献片段,阿斯塔拉社会似乎建立在一种“共振和谐”的原则之上,消除了阶级和资源分配的冲突。本书对比了多处小型聚落遗址的布局,分析了他们如何在高压力的自然环境下维持长达数千年的稳定社会形态。 第二部分:科技的辉煌与哲学的高度 阿斯塔拉文明的成就远超想象,它触及了现代科学尚未完全掌握的领域。本书将重点剖析其在生命科学和宇宙认知上的突破。 生物工程学的秘密: 在一处位于亚马逊盆地的“生命培育舱”遗址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由生物材料构成的“基因库”。这些基因库似乎记录了地球上绝大多数已灭绝生物的完整遗传信息,以及一些从未在地球生物圈中出现过的生命形态蓝图。书中探讨了阿斯塔拉人是否掌握了“逆向演化”或“定向创生”的技术。 时空观的颠覆: 阿斯塔拉的星图记录并非基于肉眼观测,而是基于对时空曲率的精确测量。书中展示了他们绘制的银河系早期结构图,其精度远超当代哈勃望远镜的数据。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哲学文献中反复提及“维度间的流动”和“观察者即创造者”的概念,暗示他们可能在物理定律的边界进行探索。 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尽管是高度理性的文明,阿斯塔拉的艺术作品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张力。书中收录了对一种被称为“声光雕塑”的艺术形式的分析。这些雕塑通过特定频率的声音震动,使周围的空气分子折射出流动的色彩和形态,被认为是他们表达哀悼、喜悦和集体记忆的主要方式。 第三部分:文明的终结与警示 文明的兴盛必然伴随着其衰亡的原因。本书最后一部分聚焦于阿斯塔拉突然且彻底消失的原因推测。 “大静默”事件: 文献中反复出现一个被称为“大静默”的事件记录。这似乎不是一场自然灾害,而是一次由文明自身行为引发的、针对其核心知识体系的“自我清除”。研究人员发现,在文明末期,所有关于高阶能量操纵和维度旅行的记录都被系统性地抹除或锁定在极难破解的加密状态。 伦理的困境: 最后的解读片段指向了一个深刻的伦理悖论:阿斯塔拉人似乎在掌握了超越自然法则的力量后,意识到这种力量对维持宇宙基本秩序的潜在破坏性。他们最终选择的不是征服或逃离,而是主动的“退隐”。 对现代社会的借鉴: 本书的结论部分,并非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对当代科技发展速度的深刻反思。阿斯塔拉文明的结局,是否是所有掌握颠覆性力量的文明最终必须面对的考验?本书以详尽的考古证据为基础,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警告:知识的边界,有时比无知更危险。 全书配有数百张考古现场照片、精密测绘图、晶体文献的高清拓片以及文物复原三维模型,为读者提供了一场跨越亿万年的、关于失落智慧的深度考察。这不是一本关于奇幻传说的书,而是一份基于实物证据的、对人类文明潜能与局限性的严肃探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亲和力,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倒像是听一位慈祥的长辈在传授经验。它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将所有知识点都装在冷冰冰的盒子里,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心法”和“禁忌”。比如,书中多次强调“宁干勿湿”的原则,并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了积水烂根是新手的第一杀手;又比如,在谈到换盆时机,它不仅仅是给出月份,而是教你如何观察植物的“信号”——新芽的饱满度、根系的生长状态,从而判断是否是最佳时机。这种注重“察言观色”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培养了读者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我以前总是严格按照日历办事,结果经常错失良机。现在,我学会了去“感受”我的植物,去理解它们的需求,而不是被死板的规则所束缚。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建立起人与植物之间那种默契的、基于实践经验的沟通桥梁,这才是养花路上最难得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植物杀手”,看着那些绿油油的生命在我手里枯萎,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试过各种方法,也看过不少网上的零散教程,但总是不得要领,要么浇水多了涝死,要么干旱了渴死,甚至连施肥都成了个技术活,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们给“肥”死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满是专业术语的学术著作,而是用极其接地气的方式,把养花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比如,关于光照的需求,它不是简单地说“多晒太阳”或者“少见光”,而是会详细区分不同科属的植物对光线的敏感度,甚至连夏季和冬季的光照强度变化都考虑进去了。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书里那些图文并茂的“急救指南”简直太实用了,前几天我那盆君子兰叶子开始发黄,我赶紧翻到相关章节,按照步骤操作,果然很快就恢复了生机。那种从绝望到重获希望的感觉,只有养花失败过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养护变成了一件简单、充满乐趣的事情。我简直要给作者颁个“最佳园艺导师”的称号了!

评分

作为一个对盆景造型有点执念的爱好者,我原以为这本书会更侧重于常见的室内绿植养护,没想到它在“造型与修剪”这一块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人提到修剪,第一反应就是“剪掉枯枝败叶”,但这本书深入到了“骨架重塑”的层次。它不仅讲解了不同植物(比如月季、松柏类)的生长习性决定了修剪的差异,还配有大量清晰的示意图,直观展示了如何通过摘心、打杈、拉枝等技巧,引导植物朝着你期望的方向生长。我尝试着对我的三角梅进行了一次结构性修剪,之前总觉得它长得太散漫,没有型,按照书里的“平衡美学”原则操作后,虽然只是初步造型,但立刻感觉整盆植物的精气神都上来了,显得紧凑而有力。这种将园艺技术与审美追求完美结合的处理方式,让这本书不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提升个人品味的“艺术指南”。它激发了我对植物塑形的更大热情,让我明白,真正的养花高手,一定是能掌控植物生长方向的“雕塑家”。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精妙,它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百科全书式罗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花匠在跟你促膝长谈,娓娓道来他的几十年心血。我尤其欣赏它在“病虫害防治”部分的处理方式。以往我看的很多资料,要么是直接推荐强力化学药剂,让人用得提心吊胆,生怕伤了植物也伤了自己;要么就是过于理想化,推荐一些民间偏方,实际操作起来效果甚微。而这本书,则采取了非常科学且温和的“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它详细分析了每种常见虫害(比如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条件、生命周期,然后提供了从改善环境通风、调整浇水频率到使用自制有机杀虫剂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我按照书里的建议,用稀释的酒精擦拭了一次介壳虫,效果立竿见影,而且没有对植物的嫩叶造成任何损伤。这种注重细节、强调可持续性的养护理念,让人读起来心里非常踏实,真正体会到养花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而不是一场与病虫害的殊死搏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本身的篇幅。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土壤配方”的探讨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细致程度。我以前一直偷懒,随便用花市买来的营养土就对付了,植物养得不温不火,根系总是长不好。这本书里有一整个章节专门讨论了介质的“呼吸性”、“保水性”和“酸碱度”的平衡。它没有简单地推荐哪种土最好,而是根据不同植物(比如喜酸的杜鹃、耐旱的多肉、喜透气的兰花)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给出了详细的配方比例。我特别学着书里的方法,自己用泥炭、珍珠岩、粗砂和腐叶土按照特定比例混合,给我的铁线莲换盆。效果是惊人的,新根系长得又快又白,吸收能力明显增强,开花量也比去年翻了一倍不止。这种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彻底颠覆了我对“种花就是换土”的肤浅认知。读完这部分,你会由衷地佩服作者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深刻理解,这种底层逻辑的建立,比学会任何一个单一的技巧都要宝贵得多。

评分

内容不错,经验丰富,而已通俗易懂,也很实用!

评分

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长有你有我大家一起来,很好的宝贝。

评分

。。。。。。。。。。。。。。,,。。,,。。。

评分

以文字为主,介绍得非常详细,看了一部分,还没完全看完,觉得收获很大,推荐!推荐!

评分

看介绍还以为是全彩页,结果只有前面几页是彩页,后面都不是!比起一起买的另外一本定价相近的养花书,那本就是全彩的。不推荐买!

评分

内容不错,经验丰富,而已通俗易懂,也很实用!

评分

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

内容不错,经验丰富,而已通俗易懂,也很实用!

评分

看介绍还以为是全彩页,结果只有前面几页是彩页,后面都不是!比起一起买的另外一本定价相近的养花书,那本就是全彩的。不推荐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