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聞采訪與寫作(第二版)/21世紀新聞實訓係列教材》於2009年齣版第一版並多次重印,新版從結構到內容都作瞭大量調整與優化。既吸納瞭新聞發展變化的現實;又繼承瞭新聞學研究的傳統,將新聞采寫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提供大量的案例,從而使新聞采訪寫作理論得到生動、切實的詮釋。
作者在編寫過程始終以學生的專業能力的提高為本,用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精選的實踐性習題加強學生新聞采寫的實際操作能力,並將新聞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理念滲透其中。
本教材學術視野開闊,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行文生動,既有較強的理論底蘊,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可用作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科教材、新聞愛好者自學讀物,也可供新聞工作者業務進修、提高之用。
作者簡介
歐陽霞,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聞係副主任。曾從事新聞工作10年,主要研究方嚮為新聞實務、新聞心理。教授“新聞采訪與寫作”、“編輯學概論”、“深度報道研究”、“新聞事務”等課程。著有《新聞發現與錶達》、《新聞采訪與寫作》、《報紙編輯》。曾獲得青島市社科優秀成果奬及本科教學成果奬、本科教學優秀奬、奬勵教師基金奬、課程教學卓越奬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概論
第一章 記者是時事的觀察記錄者
第一節 記者的職業素養
一、新聞品格——對記者的人格要求
二、新聞敏感——從平凡細微處發現新聞
三、專業主義精神——之所以與他人不同
第二節 記者的綜閤素養
一、知識儲備讓報道更有深度
二、心理素質——讓采訪收獲更多
三、全媒體素養讓記者與時俱進
練習
第二章 新聞是在實踐中定義的
第一節 新聞的深層本質和功能
一、新聞:作為故事
二、新聞:作為話語
三、新聞:作為産品
第二節 變做“新聞”為做“好新聞
一、準確地報道真相
二、真實地報道事實
三、獨立和公正不可動搖
四、構建社會信任
練習
第三章 新聞價值是衡量事實的尺度
第一節 構成新聞價值的要素
一、時新性
二、重要性
三、顯著性
四、接近性
五、新奇性(異常性)
六、趣味性(人情味)
第二節 新聞價值取嚮
練習
第二部分 新聞采訪
第四章 新聞綫索是采訪的齣發點
第一節 尋找新聞綫索
一、什麼是新聞綫索
二、新聞綫索從何而來
第二節 如何發現新聞綫索
一、在閑談中捕捉
二、在聯想中發現
三、在對比中探尋
四、在細節中抓住
練習
第五章 采訪對象是要尋找井接近的
第一節 找到采訪對象
一、尋找采訪對象的途徑
二、徵得采訪對象的同意
第二節 贏得采訪機會
一、“搶”,必然的追求
二、等待,不得不有的付齣
三、應變,創造機會的智慧
四、信任,贏得采訪的橋梁
五、堅持,絕不輕言放棄
六、場所,因人因事而異
練習
第六章 采訪準備是預先的工作
第一節 熟悉采訪對象
一、為什麼要熟悉采訪對象
二、怎樣熟悉采訪對象
第二節 準備采訪問題
一、為什麼要準備采訪問題
二、怎樣準備采訪問題
……
第三部分 新聞寫作
精彩書摘
在事實不利於采訪對象或與己無關的采訪中,采訪對象會錶現齣說話吞吞吐吐、態度模棱兩可的狀態,甚至極力迴避,拒絕采訪。麵對這類采訪,記者無權、也不可能強製采訪對象接受采訪,而隻有通過自己的行為和錶現來影響、改變其態度。
中央電視颱記者柴靜曾想采訪華北第一例SARS患者,但他不願意接受采訪。柴靜便給他寫瞭封信說:“我和你同歲,我希望20年後我的孩子可以看到我們這個時代發生瞭什麼,你的孩子也會通過這些記錄瞭解他的父親曾經經曆過什麼。我們經曆瞭這個特殊的時期,這是不可選擇也無法避免的,但作為一個記者,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後代知道真相。”柴靜用真誠打動瞭采訪對象。
拒絕采訪者往往有情感上的矛盾,他們常常明知采訪事實對自己不利,但是社會輿論、道德良心的譴責等形成的自我壓力又使他們常常處於矛盾的心理狀態之中。記者要掌握他們的矛盾心理,萬萬不可急躁,要耐心說服,邊等待邊引導。通過巧妙的說服把有利於采訪的情感調動起來,使采訪對象突破心理防綫。
可以嚮采訪對象和盤托齣采訪目的、內容、問題、效果,讓他們瞭解采訪的目的,打消其猶豫不決的乾擾因素。記者也可以視情況,說些軟中帶硬的話,讓采訪對象清楚接受采訪對他有利,不接受采訪對他不利。
例如:《北京青年報》“大牆內外”專欄記者在從歌手紅豆入獄到齣獄的這兩年當中,一直都在關注紅豆的情況。2004年5月20日,歌手紅豆獲假釋齣獄。紅豆齣獄後,記者對他說:“在監獄,管教尊重你的意見,不嚮媒體透露你的消息,可是現在你齣去瞭,如今媒體都重賞新聞綫索。萬一你在街上或者什麼場所被人認齣瞭,給媒體打個熱綫,個彆媒體捕風捉影甚至臆造關於你的消息,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隨後幾天,媒體都在炒紅豆齣獄的新聞,並鏈接他“猥褻兒童罪入獄”的案情。害怕媒體炒作的紅豆主動找到《北京青年報》記者,希望通過他的專訪告訴人們他在獄中的真實生活和他齣獄幾天來的真實心情。
采訪過程是一個特殊的人和人之間交流溝通的過程,隻要記者與采訪對象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從對方角度替對方著想,獲得采訪對象的信任,溝通就會容易一些。
2000年3月5日,在鬍長清將要被執行死刑的前三天,中央電視颱《新聞調查》記者王誌來到江西省看守所想對他進行采訪。采訪前,考慮鬍長清已被二審裁定判處死刑,此前《焦點訪談》記者采訪又被拒絕,法官、看守所所長與王誌反復研究如何爭取鬍長清對采訪的配閤,擔心采訪難以順利進行。王誌和鬍長清一見麵,就握著他的手說:“我是中央電視颱《新聞調查》的記者,我們還是老鄉,我也是湖南人,想和你聊一聊。”鬍長清一開始不接受采訪,他說我都這樣瞭,還說什麼。王誌在給他端瞭一杯水後說,我知道這時候即使你接受瞭我的采訪,也不會對你有任何幫助。
……
前言/序言
《新聞采訪與寫作》自2009年10月齣版以來,承濛讀者的厚愛,近4年已重印8次,然而這樣的成績給予我內心的不安多於欣喜,因為本書在結構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及內容的不完善,讓我自覺愧對於廣大讀者的信任。加之在這短短的4年中,中國新聞媒體的生態環境發生瞭重大變革,全媒體時代的到來,迫使傳媒業的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革,不同介質的媒體走嚮融閤,新聞的載體更加多元化,這必然對新聞工作者提齣全新的要求。媒介融閤時代的新聞報道是文字、圖片、視頻、音效多種錶現形式的綜閤體現,與之相應的新聞記者則要求成為能同時為報紙寫文字稿、為電視拍攝節目、為網站提供圖片的“全能記者”。這一切變化促使我必須對《新聞采訪與寫作》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撰寫,以求給予讀者全新的視野和思維,從而理解和掌握不斷變化的新聞媒體所需要的價值理念和新聞采訪寫作的技能、技巧,深刻理解新聞報道的産生過程,真實感受采寫報道過程的欣喜和艱辛,並充分享受研讀新聞的樂趣。
本次修改主要錶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結構上分成三大部分,即概論、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概論部分包括三章內容,其中增加瞭“新聞價值”一章;新聞采訪部分包括四章內容,其中增加瞭“采訪對象”一章;第三部分新聞寫作包括九章內容,其中增加瞭“新聞語言”“新聞體裁”“消息導語”“消息主體、背景和結尾”“調查性報道”“網絡新聞寫作”六章內容。
二、內容上豐富和深化瞭原版未突齣的重點知識,如:新聞價值的判斷、贏得采訪機會、新聞語言、新聞體裁、網絡新聞寫作。尤其是對原版中泛泛而談的“消息寫作”,本版從消息的各組成部分著手以三章的篇幅進行瞭全麵深刻的論述。
三、增加瞭媒體實踐發展的全新元素,如:全媒體概念、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特點及記者的工作方法和狀態、微博、微信作為新聞綫索渠道等。
四、幾乎更新瞭全部案例,以國內外新聞經典案例和最新案例貫穿教材始終,最新案例截止到2013年7月國際、國內重大新聞報道。
新聞采訪與寫作(第二版)/21世紀新聞實訓係列教材 內容詳盡,緊貼實務,助您成為優秀新聞工作者 本書是“21世紀新聞實訓係列教材”中的重要一環,聚焦於新聞采訪與寫作這一新聞工作的核心技能。在信息爆炸、傳播渠道多元化的當下,掌握紮實的新聞采訪與寫作能力,對於每一位有誌於新聞事業的學子乃至從業者而言,都至關重要。第二版教材在保留第一版精華的基礎上,緊密結閤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和新聞實踐的最新發展,對內容進行瞭全麵的修訂與升級,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套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的學習指南。 第一部分:新聞采訪的理論基石與實踐探索 本部分旨在為讀者構建堅實的新聞采訪理論框架,並引導其深入理解和掌握各類采訪方法與技巧。 新聞采訪的本質與功能: 我們將從新聞學的基本原理齣發,深入剖析新聞采訪的定義、目的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采訪不僅僅是獲取信息,更是建立信任、挖掘真相、傳遞社會責任的關鍵環節。教材將詳細闡述新聞采訪的社會功能,包括傳播信息、監督輿論、促進民主、引導公眾認知等。 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充分的準備是成功采訪的基石。本章將指導讀者如何進行有效的采訪前準備,包括: 選題的確定與研究: 如何發現有新聞價值的選題?如何對選題進行背景調研,瞭解相關人物、事件、背景信息?我們將介紹多種選題方法,並強調深入研究的重要性,避免淺嘗輒止。 采訪對象的選擇與分析: 確定采訪的切入點,瞭解采訪對象的身份、立場、性格特點、可能的迴避話題等,為有效溝通做好鋪墊。 采訪提綱的製定: 如何設計邏輯清晰、重點突齣、開放性與封閉性問題相結閤的采訪提綱?我們將提供不同類型采訪(如人物專訪、事件報道、背景分析等)的提綱範例,並教授提綱的靈活性調整策略。 設備的選擇與準備: 無論是傳統的錄音筆、相機,還是新媒體時代的手機、高清攝錄設備,掌握其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項,確保采訪過程的順利進行。 采訪過程中的技巧與策略: 這一部分是采訪實踐的核心,我們將係統講解: 建立良好溝通: 如何打破采訪對象的戒備心理,建立信任,營造輕鬆、自然的交流氛圍?我們將分享傾聽的藝術、眼神交流的技巧、適度的身體語言以及引導性提問的方法。 問題的設計與運用: 掌握開放性問題、封閉性問題、追問、反問等多種提問技巧,學會根據采訪對象和采訪對象的反應靈活運用,層層深入,挖掘信息。 獲取一手信息: 除瞭直接提問,我們還將教授如何通過觀察、記錄、搜集物證(如文件、照片、視頻)等方式,獲取更全麵、更具說服力的事實依據。 應對突發情況: 采訪過程中難免遇到采訪對象迴避、情緒激動、信息不實等情況,我們將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幫助記者保持冷靜,化解尷尬,繼續完成采訪。 不同采訪類型的特點與方法: 人物專訪: 如何刻畫人物形象,挖掘其內在故事,展現其思想情感?我們將探討人物背景、經曆、性格、觀點等多個維度的采訪角度。 事件報道: 如何快速、準確地捕捉事件的關鍵要素(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還原事件真相?我們將講解對現場的觀察、對當事人的詢問、對相關部門的核實等。 背景分析: 如何通過深度采訪,挖掘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揭示發展趨勢,提供深刻的解讀?我們將側重於采訪專傢學者、知情人士,收集多方觀點。 調查性報道: 這是新聞采訪中最具挑戰性的領域,我們將探討如何進行綫索收集、證據搜集、人物關係梳理、信息交叉印證等,以揭露不公、還原真相。 采訪後的整理與反思: 采訪結束後,工作並未結束。我們將指導讀者如何: 整理采訪資料: 如何對錄音、筆記、照片、視頻等進行係統整理和歸類,方便後續寫作。 核實信息: 確保采訪內容的準確性,對關鍵事實進行多方求證。 反思與總結: 通過對采訪過程的迴顧,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升采訪能力。 第二部分:新聞寫作的藝術與技巧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從宏觀到微觀,掌握新聞寫作的各項要領,寫齣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可讀性的優秀新聞作品。 新聞寫作的基本原則: 客觀真實: 這是新聞的生命綫,我們將強調如何在寫作中堅持客觀原則,準確、全麵地反映事實,避免主觀臆斷和虛假信息。 準確及時: 新聞的時效性要求我們在快速反應的同時,保證信息的準確性。 簡明扼要: 在有限的空間內傳遞豐富的信息,需要精煉的語言和緊湊的結構。 通俗易懂: 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采用易於理解的語言和錶達方式。 新聞寫作的基本結構: 導語(Lead): 如何寫齣吸引讀者、概括新聞核心、點明重要信息(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的精彩導語,是新聞寫作的關鍵。我們將介紹多種導語寫法(如倒金字塔式、故事式、懸念式等),並提供大量範例分析。 主體(Body): 如何圍繞導語展開,有條理地呈現事實,提供背景信息,分析事件原因,展現人物觀點?我們將講解主體部分的邏輯組織、段落銜接、信息層次的安排。 結尾(Conclusion): 如何為新聞畫上句點,是總結、升華,還是留下思考?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新聞的結尾方式。 新聞體裁的寫作要領: 消息(News): 這是最基本的新聞體裁,我們將詳細講解消息的結構、要素,以及如何寫齣簡潔、快速、準確的消息。 特寫(Feature): 如何通過生動的描寫、細膩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展現人物的性格、事件的細節,觸動讀者的情感?我們將深入探討特寫語言的運用、敘事技巧和情感錶達。 深度報道(In-depth Report): 如何在事件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背景分析、原因挖掘、影響預測,提供更具啓發性的解讀?我們將重點關注主題的深化、論據的支撐、觀點的提齣。 調查性報道(Investigative Report): 如何通過嚴謹的調查、充分的證據,揭露社會問題,引起公眾關注,推動社會進步?我們將強調證據鏈的構建、邏輯的嚴密性、倫理的考量。 評論(Commentary)/ 觀點文章(Opinion Piece): 在新聞事實的基礎上,如何清晰地錶達作者的觀點,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和評論?我們將探討評論的邏輯結構、論證方法、語言風格。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寫作: 麵對日益發展的互聯網和移動傳播,新聞寫作需要適應新的傳播環境: 標題的優化: 如何在保證信息準確性的前提下,寫齣更具吸引力、更符閤搜索引擎優化(SEO)原則的標題。 內容的碎片化與可讀性: 如何在短視頻、社交媒體等碎片化傳播中,有效地傳遞信息,保持讀者的閱讀興趣。 多媒體元素的融閤: 如何結閤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創作更具錶現力和傳播力的內容。 互動性與參與感: 如何通過設置互動環節、引導讀者評論等方式,增強新聞的互動性和讀者的參與感。 數據新聞的初步探索: 如何運用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讓枯燥的數據變得生動易懂。 新聞寫作的語言藝術: 精準的詞語選擇: 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詞語,力求用詞的準確性。 生動的描寫: 運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場景、人物,增強新聞的畫麵感。 節奏與韻律: 閤理運用句式長短、詞語搭配,使文章讀起來有節奏感。 避免陳詞濫調: 勇於創新,使用新穎、獨特的錶達方式。 第三部分:新聞倫理與職業操守 在信息時代,新聞工作者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遵守新聞倫理是職業發展的基石。 新聞職業道德的核心原則: 公正、真實、客觀、負責,以及對公眾知情權的尊重。 常見的倫理睏境與應對: 如何處理利益衝突?如何保護采訪對象隱私?如何避免虛假報道和誹謗? 新媒體環境下的倫理挑戰: 謠言的傳播、網絡暴力、信息繭房等問題對新聞倫理提齣瞭新的考驗。 案例分析與討論: 通過分析現實中的新聞倫理案例,引導讀者深入思考,提升媒介素養。 第四部分:新聞寫作的實踐訓練 理論學習最終要迴歸實踐。本部分提供大量的練習機會,幫助讀者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實戰能力。 模擬采訪練習: 提供模擬采訪場景和人物,讓讀者進行采訪提綱的設計、問題提齣等練習。 新聞改寫與優化: 提供不同類型的新聞素材,讓讀者進行導語改寫、結構調整、語言潤色等練習。 體裁寫作訓練: 針對消息、特寫、深度報道等不同體裁,提供寫作任務,鼓勵讀者進行獨立創作。 評論與觀點分析: 提供社會熱點話題,讓讀者進行評論寫作練習。 案例分析與反饋: 提供優秀新聞作品的分析,以及對讀者寫作作品的點評和指導,幫助讀者發現問題,改進提升。 總結: 《新聞采訪與寫作(第二版)/21世紀新聞實訓係列教材》不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本實踐指南。它將引導您從基礎理論齣發,掌握紮實的采訪技巧,學習靈活多樣的寫作方法,理解並踐行新聞倫理,最終成為一名能夠適應新媒體時代、具備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的優秀新聞工作者。無論您是新聞學專業的學生,還是對新聞工作充滿熱情的從業者,本書都將是您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