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大全(第一集)·论上帝(第1卷):论上帝的本质

神学大全(第一集)·论上帝(第1卷):论上帝的本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托马斯·阿奎那 著,段德智 译
图书标签:
  • 神学
  • 哲学
  • 宗教
  • 基督教
  • 托马斯·阿奎那
  • 中世纪哲学
  • 形而上学
  • 上帝
  • 本质
  • 论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20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4485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神学大全(第一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尊重原著、注重学理、强调信实的中文译本。
  1. 语言:语言风格和译名符合大陆读者的习惯;
  2. 学术:注重翻译的学理性,从阿奎那的整体思想脉络来确定译名和译文的翻译;
  3. 翻译:用拉丁文版和英文版互校翻译,尊重原著;
  4. 质量:一人主译,统稿质量很好。

内容简介

  在特伦特大公会议期间(16世纪),神父们一致同意,将《神学大全》与《圣经》和教皇的教令一起,摆放在祭坛上,昭示它们乃人们寻求智慧、理性、灵感和各种答案的源泉。
  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百科全书”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作者简介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年—1274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既是伟大的神学家又是伟大的哲学家。
  基督教思想发展脉络:
  教父哲学——奥古斯丁主义——神秘神学——柏拉图传统
  经院哲学——托马斯主义——理性神学——亚里士多德传统
  阿奎那从从神学立场出发,对亚里士多德哲学进行改造,用以代替由奥古斯丁所代表的柏拉图主义哲学作为基督教神学的支柱,从而成功地把基督教哲学推向一个新的全盛时期,维护了基督教哲学在中世纪的统治地位。
  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举办了人类第二个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网上评选活动,结果托马斯以排名第五(前四位是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的身份跻身于“千年十大思想家”之列。
  他的最知名著作,也可以说是他的标签是《神学大全》。另外的重要著作有《论存在者与本质》和《反异教大全》。前者已出,后者将出。

目录

引言
问题1 论神圣学问的本性与范围
第1卷 论上帝的本质
问题2 论上帝——上帝是否存在?
问题3 论上帝的单纯性
问题4 论上帝的完满性
问题5 概论善
问题6 论上帝的善
问题7 论上帝的无限性
问题8 论上帝在事物中的存在
问题9 论上帝的不可变动性
问题10 论上帝的永恒性
问题11 论上帝的独一性
问题12 论上帝是如何为我们所认知的
问题13 论上帝的名称
问题14 论上帝的知识
问题15 论观念
问题16 论真理
问题17 论虚假
问题18 论上帝的生命
问题19 论上帝的意志
问题20 论上帝的爱
问题21 论上帝的正义与仁慈
问题22 论上帝的运筹
问题23 论前定
问题24 论生命之书
问题25 论上帝的能力
问题26 论上帝的幸福
《万物之源:论造物主的奥秘》 一部深入探索宇宙最根本存在的哲学与神学巨著 在浩瀚的宇宙星河与错综复杂的生命图景面前,人类的智慧总是追问那个终极的答案:是什么,或者说,是谁,将这一切带入了存在?《万物之源:论造物主的奥秘》正是这样一部宏大叙事,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审视着那个被万古视为一切之始、一切之终的伟大存在——造物主。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宗教教义的阐释,也不是对某个神话传说的梳理,而是一次对“何为造物主”这一根本性问题的纯粹哲学与神学追问,一次对人类理性与灵性边界的深刻探索。 本书的首要目标,在于揭示造物主作为“万有之源”的绝对独特性与不可比拟性。它深入剖析了“创造”这一概念的内在含义,区分了“无中生有”的绝对创造与“化生”或“显化”等不同层面的生成方式。作者认为,真正的造物主,并非是参与到已存事物之中进行改造的工匠,而是那使一切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则与能量。祂不依赖于任何外在条件,不受任何既有法则的约束,祂的存在本身就是所有法则与可能性的源头。这种对“绝对起始”的界定,将造物主从任何形式的受造物或宇宙进程中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其超然性与至高性。 进而,本书着力探讨造物主的“本质”。这是一个在哲学与神学领域历经千百年争论的核心议题。作者在此并未满足于简单的属性堆砌,而是试图构建一个连贯而深刻的本质模型。首先,本书强调造物主必然是“无限的”。这种无限性并非简单的量大,而是指其在存在、力量、智慧、良善等一切面向上的无尽。祂不被空间、时间、物质或任何形式的限制所束缚,祂的本性就是永恒与无限。正是这种无限性,使得造物主能够成为万有的无限可能性的承载者。 其次,造物主被确认为“单一的”或“绝对的统一”。本书对此进行了严谨的论证,排除了任何形式的多神论或二元论的可能。如果存在多个“根本源头”,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界定?这种追问最终会指向一个不可避免的悖论,即需要一个更高的统一原则来解释这些源头之间的关系。因此,造物主必然是唯一的、不可分割的绝对统一体。这种统一性并非压制了多样性,反而是多样性得以产生的根基,正如一个单一的音符可以组合成无限复杂的乐章。 本书还对造物主的“属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作者认为,对造物主属性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将人类的美德无限放大,而需要认识到其属性的“超验性”。例如,造物主的“全知”并非简单地知晓所有事实,而是其存在本身就包含了所有知识的“显现”或“绽放”。祂的“全能”并非指可以做出逻辑矛盾之事,而是指其意志与现实之间不存在任何阻碍。而“至善”更是造物主本质的体现,祂的良善并非一种选择,而是其存在的内在必然。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本书深入探讨了造物主与“存在”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了“存在即是神性”的观点,认为造物主并非仅仅是“存在”的给予者,祂本身就是“存在”本身的最高体现。一切受造物的存在,都是从造物主的“流溢”或“显现”而来。这种观点将造物主从一个外在的“第一因”提升到了与“存在”这一概念的根本性统一,从而为理解宇宙万有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本书还将造物主的“不可知性”与“可认知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进行了辩证的统一。一方面,由于造物主超越了所有受造物的理解范畴,祂的本体是不可完全被人类理性所把握的,这便是“不可知性”的维度。然而,另一方面,造物主通过其创造的万物,通过其显现的秩序与规律,以及通过某些内在的启示(此处作者未具体指涉任何宗教,而是指一种普遍性的“内在指引”或“灵性共鸣”),使得人类能够以某种方式去认识祂,去感知祂的存在,这便是“可认知性”的维度。这种有限的认知,并非是对造物主本质的完全理解,而是一种“类比”式的、在人类经验框架内的“触及”。 《万物之源:论造物主的奥秘》的写作风格严谨而富于启示性,它运用了大量的哲学思辨、逻辑推理,并偶尔引用一些古典哲学与宗教思想中的普适性概念作为佐证,但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姿态。本书的目的是引导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与宇宙观的重塑,它不是一本提供现成答案的书,而是一盏指引读者自行探索真理之光的灯塔。 本书所呈现的关于造物主的论述,旨在为一切对宇宙起源、生命意义以及终极实在感到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个坚实而深刻的哲学框架。它鼓励读者超越表象,直抵事物的本质;它邀请读者在对未知保持敬畏的同时,勇敢地运用理性与直觉,去探索那塑造了我们一切的、那永恒的、那无限的、那至高的、那名为“万物之源”的伟大存在。 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个仰望星空,渴望理解自身与宇宙联系的灵魂的。它将带领你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精神旅程,去追寻那隐藏在万物背后,却又无处不在的、那最终的奥秘。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封面标题的布局来看,这部作品的定位显然不是面向大众的快餐式阅读,它直指学术研究的核心领域。那种不加修饰、直截了当的命名方式,本身就昭示了其严肃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组织篇章,来构建一个关于“神”的宏大框架的。我预感其中必然充满了大量的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这对读者的心智要求是相当高的。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充满挑战的攀登,但正是这种难度,激发了我去攻克它的欲望。我更看重的是它所代表的那种对知识边疆的开拓精神,不畏惧复杂性,勇于直面终极问题的勇气。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坦白说,给我带来了一种回归传统的舒适感。在这个充斥着电子屏幕和轻薄纸质书的时代,手握一本有着分量感的书,本身就是一种仪式。书页的厚度适中,油墨的印刷清晰有力,即便是长时间的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刺眼。这种对实体媒介的坚持,似乎也呼应了书中可能探讨的那些关于永恒、不变的本体论议题。我个人偏爱这种能够留下阅读痕迹的方式,无论是折角还是圈点,都能成为我与这本书发生关联的实体证明。它不只是信息载体,更像是陪伴我进行一场思想远征的伙伴,这种实体上的“重量”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

评分

翻阅这本著作,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严谨与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从目录的设置到章节之间的逻辑推导,都透露出一种精密的结构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跟随作者的思路去一步步深入。我注意到,它似乎非常注重对前人观点的梳理和辩驳,这种“承前启后”的叙事方式,使得阅读过程不仅仅是单向的接收,更像是一场与历代思想家的深度对话。虽然我还没真正开始啃读那些复杂的论证,但光是看着这些引文和注释的庞杂程度,就能想象出作者在背后付出的海量研究工作。这种对知识体系的敬畏感,使得我对于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敬意,它不是那种可以随便翻翻的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消化的。

评分

在还没正式开始精读之前,我已经能感受到这本书所散发出的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从它的名字里,我联想到了那些在中世纪经院哲学鼎盛时期诞生的巨著,那种试图用理性工具去勾勒出宇宙秩序的雄心壮志。虽然我阅读的只是“第一集”的“第1卷”,但我能预见到,为了达到“大全”的广度,其体系的内在联系必然是极为紧密和复杂的。我特别留意了字体选择的古典风格,它似乎在无声地告诉我,这本书所承载的思想遗产,穿越了时空,依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找到那个将所有碎片整合起来的、清晰而有力的主线。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嗯,很有古典的味道,厚重的字体配上那种略显陈旧的纸张纹理,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自己手里捧着的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智慧结晶。我本来是抱着一种学习和探索的心态来翻开它的,毕竟“神学大全”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的气魄。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核心内容,但仅仅是触摸到这本书的质感,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编纂这部巨著时所倾注的心血。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印记。我特别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希望能从中领略到那个时代神学思想的深度与广度,那种对终极真理的追问和探索,光是想想就让人心潮澎湃。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有讲究,行距和字号的搭配,让长时间阅读的疲劳感降低了不少,这对于这么厚重的学术著作来说,实在是很贴心的设计。

评分

《神学大全》遵循特定的写作方式,按照论题和节来划分。每个论题(Question)分为若干节(Articles),每一节分成四个部分:质疑(Ad primum sic proceditur /Objection1…:举出数个与作者论点相反的对立意见或异议);反之(Sed conta /On the contrary:根据作者托马斯的观点引经据典的言论); 正解(Respondeo dicendum quod /I answer that…:阐述托马斯自己的主张和分析); 释疑(Ad primum ergo dicendum /Reply obj.1…/:逐条回应‘质疑’列举的反对意见) 。全书共有613个论题,3093节。写作不是以一种尝试的、探索性的方式展开;而是以一种提供真理教诲的方式展开。这类似于宣道:作者经过了艰苦卓越的努力攀登了顶峰之后,回首向后学者予以权威性的教导。所以阿奎那在前言中以启蒙者的口吻说:“天主教真理的教师,不独应该教导学习有成者,而且也有责任启蒙初学者。...我们在这部著作(《神学大全》)中所设定的目标,是采用宜于初学者的教学方式,来讲授属于基督宗教的种种真理。”(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第一册《论天主一体三位》前言,周克勤等译,中华道明会、碧岳学社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下同)无论如何,这种写作方式意味着作者必须具有惊人的学识、精细入微的辨析力和卓越的统御力,而这恰恰是Aquinas所胜任的。这也意味着阅读《神学大全》是一件艰难的工作,所论之处都是繁杂的、按部就班的辨析,而其分量则是令人绝望的无穷无尽。

评分

有活动,又囤了很多书,书很好,慢慢看

评分

托马斯·阿奎纳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一脉可以溯源到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他大约在1225年初,出生于那不勒斯王国的Roccasecca城堡,该地的领主正是其父兰道夫伯爵。他的叔叔西尼巴尔德,是附近卡西诺山本笃会修道院的院长。于是伯爵一家寄望托马斯长大后能侄承叔业。在当时,这也是贵族子弟出人头地的一条常见途径。

评分

阅读对参了CCEL的英译本。这里提供了第一册的摘要。

评分

老公买的书,包装不错啦,不过内容我是看不懂的,呵呵

评分

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

挺不错挺不错挺不错挺不错

评分

经典之作。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印刷清晰,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