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学原理

法哲学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著范扬,张企 著
图书标签:
  • 法哲学
  • 法律理论
  • 法理学
  • 哲学
  • 法律
  • 社会科学
  • 政治学
  • 伦理学
  • 西方哲学
  • 法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19101
商品编码:10528195306
出版时间:1961-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德)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著;范扬,张企泰 译 定  价:40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61年06月01日 页  数:409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019101 序言
导论 法哲学的概念 意志、自由和法的概念 第1-32节
本书的划分 第33节
篇 抽象法 第34-104节
 所有权 第41-71节
一 取得占有 第54-58节
二 物的使用 第59-64节
三 所有权的转让 第65-70节
从所有权向契约的过渡 第71节
第二章 契约 第72-80节
第三章 不法 第82-104节
一 无犯意的不法 第84-86节
二 诈欺 第87-89节
三 强制和犯罪 第90-103节
从法向道德的过渡 第104节
第二篇 道德 第105-141节
 故意和责任 第115-118节
第二章 意图和福利 第n9一128节
第三章 善和良心 第129-141节
恶的道德形式 伪善 盖然论善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充分表现了黑格尔的“資产阶級与貴族阶級联合”专政的根本政治立場,也就表現他在德国当时“半封建半官僚的政治”的条件下,多少吸收了一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来“贊助中等阶級”,亦郎贊助当时德国新兴的、比較軟弱的資产阶級的傾向。这书的保守之处主要表現在黑格尔是以君主、貴族为这个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的方面。 (德)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著;范扬,张企泰 译 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很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法的精神与秩序:全球法律思想的演进》 内容梗概: 《法的精神与秩序:全球法律思想的演进》是一部宏大的历史性著作,它并非简单罗列法律条文或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发展脉络,而是着眼于贯穿人类文明史的法律思想内核,追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法”的本质、功能、价值及其社会实践的深刻反思和不懈探索。本书以一种超越国界、跨越时空的视角,编织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法律思想发展图景,揭示了法在构建人类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推动文明进步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详细内容: 本书的开篇,并非直接进入法律体系的介绍,而是从人类早期社会形态下的“规则意识”谈起。作者认为,法律的种子深埋于人类对秩序的天然需求之中。从氏族部落的习惯法,到早期文明的成文法典,本书细致地描绘了这些早期规则是如何从朴素的道德规范、宗教戒律中逐渐分化,并开始承担起调整社会关系、解决冲突的功能。例如,书中会深入探讨《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原则,以及其背后蕴含的社会控制逻辑;也会分析古希腊城邦中,公民大会的辩论与表决如何塑造了早期的民主与法律精神。 随着文明的演进,不同的哲学思潮对“法”的理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将详细阐述古希腊哲学家们,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将“法”与“善”、“正义”等理念联系起来,探讨理想的城邦应该如何立法,以及公民在法律面前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对“自然法”的早期构想,即认为存在超越人定法的普遍的、永恒的道德法则,将成为后世自然法学派的重要思想渊源。 罗马法及其对西方法律体系的奠基性贡献,是本书浓墨重彩描绘的篇章。本书不会简单复述罗马法的条文,而是着力于分析罗马法学家们如何在实践中发展出“永恒法”的理念,如何在私法领域构建起精密的权利体系,以及“公正”与“法”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十二铜表法》的朴素到《查士丁尼法典》的集大成,本书揭示了罗马法如何通过其严谨的逻辑、抽象的原则,为后世欧洲大陆法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世纪的法律思想,在宗教与世俗权力交织的复杂环境中,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本书会探讨基督教教义如何渗透到法律观念之中,特别是奥古斯丁关于“神法”与“人法”的区分,以及托马斯·阿奎那如何试图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相结合,构建一套系统性的自然法理论。同时,本书也会关注封建制度下的习惯法、庄园法以及教会法的兴衰,展现那个时代法律的多元性和地方性特征。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法律思想带来了新的解放。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如何挑战神权至上的法律观念,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对国家权力与法律关系的冷峻剖析,霍布斯在《利维坦》中通过“社会契约”论证国家权力的必要性,这些都预示着近代国家法律思想的崛起。 启蒙运动是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书将花费大量篇幅,深入探讨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如何对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核心理念进行了深刻阐释,并论证了这些理念如何成为现代法治国家构建的基石。例如,孟德斯鸠对不同政体下法律特征的比较分析,为后世宪政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洛克对财产权的强调,则深刻影响了近代私法的发展。卢梭对“公意”的论述,则挑战了君主专制,为民主政治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近代法律理论的百花齐放,更是本书着力展现的重点。本书会系统梳理功利主义法学(如边沁、奥斯汀)如何将法律的目标设定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及其强调法律的社会效用性。同时,本书也会深入探讨德国历史法学派(如萨维尼)对“民族精神”和“习惯法”的独特见解,认为法律并非理性创造,而是植根于民族的共同意识之中。 20世纪以来,法律思想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和复杂的态势。本书会关注实证主义法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凯尔森的纯粹法学,他试图将法律从道德、政治等外在因素中剥离出来,构建一个纯粹的、逻辑自洽的法律秩序体系。与此同时,本书也会深刻探讨社会法学、法律现实主义等思潮的兴起,这些学派强调法律的社会功能和实际运作,关注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效果,而非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条文层面。例如,美国法律现实主义者如何通过对司法判决的实证研究,揭示法律背后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 本书还将目光投向非西方世界的法律思想。在叙述西方法律思想主线的同时,也会穿插介绍中国、印度、伊斯兰世界等地的法律传统及其独特的智慧。例如,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儒家思想对法律伦理的深刻影响;印度古代的“法典”与“宗教律法”的交织;伊斯兰法在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其独特的法律推理方式。通过对比和参照,本书旨在呈现法律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解不同文明背景下的法律智慧,及其对全球法律秩序构建的贡献。 本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探讨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在的张力与发展动力。作者会分析法律的稳定与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法律既需要维护社会的秩序和连续性,也需要因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创新。本书会讨论法律正义的实现路径,以及法律在面对全球化、科技革命、环境危机等新挑战时的应对之道。 总而言之,《法的精神与秩序:全球法律思想的演进》是一次对人类法律智慧的深度巡礼,它不是一部枯燥的法律史教科书,而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理解、构建和运用规则,以实现公平、正义和秩序的宏大叙事。它引导读者超越狭隘的法律技术层面,去感受法律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辨、社会理想和历史脉搏,理解法治文明的来之不易及其持续演进的意义。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详实的史料、引人入胜的叙述,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幅关于法律思想变迁的全景图,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抱着一种极度功利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希望能从中找到几句可以拿来引用,显得自己学识渊博的“金句”。结果呢?我发现自己被这本书的“固执”所吸引。它不迎合任何流行思潮,不追逐任何时髦的法律理论,它像一个老派的德国学者,一丝不苟地搭建着自己的理论大厦。那种严谨到近乎苛刻的论证过程,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关于“法”的书,而是在阅读一本关于“概念的纯粹性”的教科书。特别是关于“法律有效性”的探讨,作者似乎在不断地问:一个没有道德支撑的命令,如何能获得约束力?这个问题在这个人人追求“快速正义”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经常需要停下来,翻阅前面章节的定义,以确保我没有误解作者为某个特定哲学概念设定的边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密集,几乎没有闲笔,每一句话都像是精确计算后放置的棋子。如果你期待轻松的阅读体验,那绝对要绕道走,但如果你想被一位大师用逻辑的藤蔓紧紧缠绕住,直至你完全理解他构筑的世界观,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精炼和高度抽象的,它几乎不依赖于具体的案例,而是完全沉浸在概念的海洋里遨游。如果你想了解某个具体法律条文的立法意图或者历史沿革,这本书绝对会让你失望。它关注的是“法是什么”的永恒命题,而不是“这部法说了什么”。我用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去情境化”的论述方式。作者构建了一套极其自洽的术语体系,一旦你接受了他的初始公设,后续的推导就显得不可避免。特别是关于“权利的界定”那几章,它将权利从一个社会赋予的概念,提炼成了一个纯粹的、逻辑自足的实体。这对我理解国际法和人权话语权有了巨大的启发——很多时候,争论的焦点不在于事实本身,而在于双方用来界定“权利主体”和“义务对象”的哲学前提是否一致。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需要“打磨”自己的心智才能消化的书,它留给读者的不是知识点,而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孤独”。不是说内容晦涩难懂,而是因为它强迫你站在一个极高的、近乎抽离的视角去俯瞰整个法律世界。它像是一个冰冷的上帝视角,让你看清了人类社会为了维持秩序,不得不接受的那些“恶的必要性”。它没有提供任何安慰剂式的答案,比如“善良终将战胜邪恶”这类空洞的口号。相反,它精确地指出了,很多我们视为“正义”的成果,实际上是无数妥协和力量平衡的结果。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的法治宣传。比如,当报纸上大肆宣扬某项法律的“进步性”时,我会下意识地在脑中构建作者提供的那个基础模型,去检验这项进步是否在整体的法哲学结构上造成了新的失衡。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让你在敬佩作者智慧的同时,又感到一种深深的哲学上的沉重。

评分

这本《法哲学原理》读起来真是让人头皮发麻,它仿佛是一趟深入法律条文背后最深层逻辑的探险。作者的笔触异常冷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将法律现象剖开,然后用一套精密的哲学工具去丈量每一个组成部分。我原以为法学书籍无非是罗列判例或者解释概念,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从最基础的“什么是法律”这个几乎无法回答的问题入手,层层递进,探讨了正义、权力、义务这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过的概念。读到关于自然法与实证法之争的那部分时,我差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考了一整天。这本书的难度不在于词汇的生僻,而在于它要求读者彻底抛弃日常生活中对“对错”的直观判断,转而使用纯粹的理性去审视法律的内在结构和合理性基础。对于初涉法律领域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堵高墙,但对于那些渴望触及法律灵魂的思考者,它提供了一把罕见的钥匙。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法律的“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的区分,这让我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纠纷时,不再仅仅停留在“法条如何规定”,而是开始思考“法律系统整体应该如何运作才最为有效和公正”。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冲击来自于它对“强制力”的深刻剖析。我一直以为,法律之所以是法律,是因为它有国家机器的暴力作为后盾,但《法哲学原理》却将这种理解提升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层面。它不只是描述“国家可以抓你”,而是探讨“国家凭什么有权定义什么是抓你”的合法性来源。这种探究,让人从一个纯粹的“被管理者”瞬间转换成了“质疑者”。书中对主权和命令的分析,让我重新审视了最近几年的一些国内外的立法动向,发现很多在当时看来天经地义的法律,在作者的理论框架下,其基础显得异常脆弱,甚至是建立在一种自相矛盾的循环论证之上。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意思,它不是线性推进,更像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迷宫,每当你以为你掌握了核心,作者就会引入一个全新的维度来挑战你已有的认知。对于那些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理论家而不是仅仅是“法律匠人”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训练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很好,是正品,发货也很快,好评

评分

很好,是正品,发货也很快,好评

评分

宝贝很好,真的是邮政,开心,终于有书看啦

评分

还不错,学习了

评分

书是不错,物流也快,但是书的前面部分装订歪了,字是斜的

评分

新华书店正版品质,商务印书馆精品图书,很满意!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质量还可以。

评分

还不错,学习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