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知行 [Inspired Contemplation Informed Ac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内容简介
“坐下来安静地想一想,我要去到哪里?(Take a moment to think...What is it that we really want?)”这是《坐忘·知行》一书试图要打开的问号。
身为中国资深金融从业人员的作者邹新,并未局限于仅从经济金融的惯常大视角来诠释身边的世界,而是从生活细节、读书笔记、行走观感、艺术体验以及对主要财经现象的观察,通过一系列的中英文“小”文章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奔跑中的普通中国人在跨度逾十年的时间里,所面临的困惑、思考以及成长。这些“小”文章映射出来的“大”道理在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的心理变迁。
全书依据作者敏锐的细微观察和境内外丰富的生活工作经历,分为“静品生活(A taste of life)”、“读书考世(Reading of the world)”、“行走身心(Walking around the globe)”、“说文解艺(Comment on diverse art)”以及“新声新事(Voice of a Chinese)”等五个板块,通过一种忘却自己、抛弃自我、摆脱束缚的真诚思考,力求去成就生命中的心智。行文的一条主要串联主线是,“成功是什么,成功又该被如何定义?”
那种被简单却普遍定义的成功光环,很少真正打动过我;那些看似平凡的善良、坚持和悲悯,才是令我愈发真正尊敬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努力拼命寻找,但生命中更多的是错过,而不是遇见;后来发现,原来我们当初没有转身,忘了停下,不会回头。知行,是我毕生的追求,因为生命注定我们要不停行走;而坐忘,就是为了让自己沉静到地面,让心灵和头脑纯粹思考,想一想自己要去到哪里?
我渴望做一名“坐忘”的思考者,并梦想成为一位懂得生命方向的“知行”人。—邹新
作者简介
邹新,江西吉安人,经济学博士,曾任多家知名媒体特约撰稿人,已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主题评论、心得随笔共计两百余篇,组织并撰写出版过多本金融书籍。
连续多年出席APEC峰会和WTO谈判大会,曾获首届国际金融青年论坛优秀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全国外经贸研究奖等奖项。
热爱与美好有关的事物,曾业余担任过广播电视主持人、特约记者、电视策划人及英语教师,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ICBC)总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幕 静品生活 A taste of life
点滴记事
电商的未来,还是“我”的未来?
中年人看病记
父亲们,还有母亲们:一起小心前方狼出没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从现在起,我们一起天天低碳
我所了解的那个马云
何谓市场,何为商业?
True Meanings of EGG
北京,北京!——致我最爱的北京
How should we communicate?
The Road to True Love
象对待你的孩子一样,对待你的学员——我看新东方英语教学
爱上那些会跳舞的词汇——浅议英语词汇教学
北京之初体验
第二幕 读书考世 Reading of the world
基层和群众在哪里?
资本,是主义还是机制?
人生的语言和语言的人生——改编自一封给同事的回信
双边、多边思维更重要——读书杂想
非理性的市场终将归位——一年全球路演散记
说话的艺术——用人类的语言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读懂“王石们”的语言
面纱里的世界
次级债危机的根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规则VS自由——读《伟大的博弈》
进步的力量
从无知到智慧,从激情到理智——兼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财经记者
伊拉克之战,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欧元,美国瞄准的靶心
优质服务,前台与后台
第三幕 行走身心 Walking around the globe
当面对一个日益矛盾和复杂的日本
人在旅途,甘苦自知
在瑞士,想起了赫本,还有他
领导力,决定组织发展的核心要素
悉尼歌剧院中的APEC盛筵
品味日本经济复苏
摩拳擦掌的澳大利亚
又一个起飞的中国:年的越南
十年风雨路,又到一个新起点
又见蒙特利尔
狮城热情与ABAC豪情
APEC大家庭里的远亲近邻
新一轮WTO谈判的难处与窘境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香港差多远?
香港,金融中心的风采能否浪漫依然?
农村市场,怎一个“启动”了得?
第四幕 说文解艺 Comment on diverse art
聊聊著名的电视台——之一
文化艺术的市场会在哪里?
从典型Losers到中国合伙人
致永不腐朽的青春 So Young Forever
聊聊著名的电视台——之二
感人又好笑的戏中戏
纸牌屋?围城!城中牌局!
主宰者与指挥者
那边的声音
用奔跑的战旗传递“对话”的声音
人,旅途和音乐
第五幕 新声新事 Voice of a Chinese
中国经济巨轮何时到岸?
中国真的会发生经济危机吗?
这不是“中国梦”
趣闻二则
银行“吸储”能力应综合衡量
如何理性看待流动性?
不可再走货币扩张的老路
唯有识“转型”之时务者,方为俊杰
产能利用不足和通胀压力并存的悖论——从产能过剩角度思考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
全球经济渐进复苏和利益调整过程中的中国策略选择
,决定性的路口
通胀预期激升,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再次背离?
推动银行体系资金向实体经济部门流动——“保增长、调结构”的一个关键命题
投巨资培养创造型人才 用绿色GDP衡量经济发展
GDP标准之“后”
从韬光养晦到和平崛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路径
中国发展,世界受益
经济全球化,神话还是陷阱?
人民币,在争论声中逐渐成长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能承受之重——对近期人民币汇率等有关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判断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综合改革路径
从保汇率到调利率
解析人民币汇改重启
精彩书摘
坐下来安静地想一想,我要去到哪里?
Take a moment to think...What is it that we really want?
——为《坐忘.知行》(《Inspired Contemplation.Informed Action》)自序
生命中似乎总是充满了各种“无心插柳”的故事。当初绝对没有想到,写过很多关于经济、金融学术文字的我,有天会出版一本天马行空式的随笔集。
一
也许对天马行空式的写作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只是随后中规中矩的行走之路始终未偏离“学术天下”和“经世济民”式的“大”文章轨道。
这种“大”文章的思考原点和初始逻辑,都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和动力紧密相连,亦让我这个幸运的70后,奔跑在日益壮大的中国经济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奋起追赶、勇往直前的大潮中。
这阵大潮前所未有地在中国历史上,掀起了绚烂的朵朵浪花。
我们这些70后惊诧无比地见证了物质的迅速丰富和膨胀,不容分说地经历了世界的决然开放和融合,也豪情万丈地拥抱了思想的集体迸发和洗礼。
在我过往的文字里,绝大部分的主题词是“增长”、“盈利”,以及如何更快、更好地增长和盈利。
而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生命中的主要内容亦恐怕逃不过这些词汇。
二
毫无疑问值得骄傲的是,祖国创造了“增长之谜”,书写着“经济奇迹”,呈现出“中国效率”。
祖国不停地奔跑,不愿、也不会停下,因为我们内心总是很焦急。
焦急落后,焦急自己比别人得到的更少,焦急已经得到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突然失去。
记得很久以前初次去欧洲,我在酒店办理入住时,前台服务人员的慢条斯理给了我“漫长”的等待,使我从骨子里产生了质疑。
他们凭什么拥有这么干净的空气?这么美丽的山水?这么上好的福利?
面对我不停的“Please, hurry up with that! (请快点儿!)”式催促,一脸无辜的服务生仍保持着绅士风度,“Sir, could you please be a little bit more patient? (先生,请您稍微耐心地等候一下)”。
当时我非常纳闷,这些欧洲人为什么会这么“肉”?
后来去了东南亚,我的天,更是比蜗牛还慢!
那些“慢人”一边慢慢悠悠,一边还笑着对我说,“先生,开始以为您是韩国人,看您这么着急,就知道您一定是中国人了!”
当时我对这句话并没有上心,直到有一天,与一位知名的爱国老华侨用餐,其间我们亦谈到了“中国速度”。
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祖国实在是走得太快了,真的需要慢下来,静下来,好好思考……”
三
是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似乎已彻底遗忘了“慢”和“静”这两个字。
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忙忙碌碌的中国人又日益苦恼于,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迷茫、失落和一种说不清的抑郁?
危机感,这个曾经离我们那么遥远,而如今又如此刻骨铭心的字眼,可能是当下正在经历深刻社会转型和缺乏全面心理建设的中国人的集体感受。
无论你“富有”或者“贫穷”,不分你“成功”或者“失败”。
因为着急,我们已习惯了对一切问题的第一反应是走捷径、做快事,揠苗助长、无视自然亦在所不惜;
因为快速,我们没有时间对话、沟通,彼此的心理距离和随之而来的误解越来越大、愈来愈多;
因为喧嚣,我们不断地提高了嗓门,却仍无法聆听清楚各自内心的声音和召唤;
因为奔跑,我们来不及反刍、消化,各种显性、隐性的病症正在侵蚀着躯体和头脑的健康;
因为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双眼模糊了所有的是非标准,无数次触碰道德的最底线。
或者如那句令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话所说,如果走得太快、太远,我们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四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也曾经无法免俗地被这种强烈的危机感和焦虑症无情地折磨甚至是吞噬。
虽然我也经常通过诸如音乐、电影、健身和旅行等方式来竭力排解,但可怕的是,一回到现实世界,就又被迅速卷进这个漩涡。
有一天实在太累了,我就在那台熟悉的台式电脑上,随意敲打出当时的心情和感悟,于是就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大文章”的“小文章”,甚至是发散式的只言片语。
后来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这种随意敲打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随时将迸发的无数灵感记录在案。
借助微信(Wechat)平台,我又把这种连续而又呈碎片状的思考配上业余拍摄的小图片,与我的朋友们分享。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似乎越来越接近那位长者曾经对我说的“慢静”境界。
这种逐渐的宁静与平和,赐予了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从容与力度,亦给了我莫大的快乐和成就感。
我对这些赐予我宁静与平和的文字精灵,由衷地充满了感激之情。
五
令我受宠若惊的是,我那些可爱的亲人、朋友和同事告诉我,他们也喜欢上了这些文字,并大力鼓励我结集成册出版。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就像自己对博客、微博等快、短媒体多少有点心存抵触,把自己内心的私密空间袒露于陌生的大庭广众之下,是否合适?
因为我写这些小文字的本意,在于思考、倾诉或者宣泄,为自己的身躯和头脑做定期打扫,以尽可能地不让自己迷失,同时在有限的朋友圈范围内分享这份宁静与快乐。
但是他们真诚地告诉我,
“你的确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文字,因为忙忙碌碌的中国需要这种文字和思考。”
于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灵,抱着一种简单的态度,我开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认真整理这些鲜活的文字。
我惊喜地感受到,整理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发现自己、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
在这些文字中,我试图回答的首要问题或者说我想串联的思考主线是:
成功是什么?成功又该被如何定义?
六
在物欲极度膨胀的今天,欲望很容易被当做理想,成功很容易被理解成官名利禄、权位钱势或者纸醉金迷。
一日,接到某杂志社的约稿电话,为此我专门去买了一本其最新出版的杂志。当中有篇主题文章,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京城某知名的“花”。
从头到尾,该“花”唯一的话题,都在大谈她的那些带到拍摄现场、昂贵的全球限量版手包,每个肆意张开的毛孔都散发出刺鼻的俗气。
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该杂志记者的笔端,流淌着极尽羡慕、谄媚和追崇的低级气息,并直呼其“花”为“中国名媛”。
虽然据说他们的杂志卖得很火,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和这些不是“媛”的“中国名媛”站在一起。
实际上,金融职场的这些年,使我能够幸运地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尤以各路、各层“精英”为甚。
但那种在中国被简单却普遍定义的成功光环,很少真正打动过我。
那些看似平凡的善良、坚持和悲悯,才是令我愈发真正尊敬的。
诚如杨绛先生所言,“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努力拼命寻找,但生命中更多的是错过,而不是遇见。
后来发现,原来我们当初没有转身,忘了停下,不会回头。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狭隘的成功定义和观念极易将我们引入歧途。
正确认识成功,的确需要心智的不断历练和成熟。
七
今天,我对成功的理解是:
只要你的菜肴比昨天做得好一点,你就该享受成功;
只要你的孩子放学回到家,突然主动帮你打扫卫生,你就会理解成功;
只要那位一度被你视为势不两立的竞争对手,微笑着走过来与你真诚握手,你就要接近成功。
而事实上,只要你有一天恍然大悟,原来成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扬弃、自我嘲讽并且自我超越的过程,你就已经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这个不断认识和淬炼的过程,贯穿在我对所有事物和人物的观察、思考与写作当中。
时至今日,我非常感激当时决定放弃出国留学,而留在国内的选择。正是因为这个选择,使我有机会、有时间见证了这么多的五光十色和心理变迁。
若不是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当初不知何故,没能给我提供“志奋领奖学金(Chevening Scholarship)”,我可能已经在国外某知名大学深造后,现在正在为“就业难”伤透了脑筋。
后来,英国大使馆的官员因为工作关系来访,我无意中说起了这段经历,他们笑着对我说,
“我们当时实在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有时,生命中的“无心插柳”就是这样,能给默默耕耘的你,带来很多“惊喜”。
八
我为这本随笔集精心挑选了自己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写过的各种文章共计80篇。
首先要声明的是,书中的每一个文字和想法,都是基于我个人的思考,完全与我所供职的公司无关。全部文责当然由我个人承担。
这些文字,对于我这个本该“正统、正经”的人来说,可能有点剑走偏锋、旁门左道甚至是叛道离经,但她们就像鲜活的日志,记录了一个不断成长的真实自己。
基于此考量,我保留了当时原始的思考和写作状态,即便对于很多已经发表过的章节,亦以那些可敬的编辑们修订前的版本为准。
我的这些思考和写作,发生在旅途中、候机室甚至是洗手间。
思考虽然持续发生,但灵感稍纵即逝,及时的记录和还原应该更能接近自然与真实本身。
说实话,在现时深处变革状态的中国,做一个处处批判的愤青并不难,难的是做一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建设者。
因此,在各种环境的写作过程中,我都尽可能保持客观、理智、投入的头脑和笔触。
因为个人经历和事情本身,一些文字提及了一些人包括一些“名人”,我在整理时亦原封不动地保留。这不仅仅缘于,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和思索,更因为我抱的是一份“对事不对人”的简单、干净心态。
同时,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有些文字初始就是用英文写成的,亦原貌呈现,但都附上了在下认真的中文翻译版本。
九
为方便大家阅读,我将此书分为“静品生活(A taste of life)”、“读书考世(Reading of the world)”、“行走身心(Walking around the globe)”、“说文解艺(Comment on diverse art)”以及“新声新事(Voice of a Chinese)”等五个板块。
确切地说,是五个片段或者五幕舞台剧。因为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尽情上演着属于自己、也属于大家的生命故事。
每一幕的文章基本上按照我写作时间的倒序,进行排列。除了最后五篇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文章,因为考虑到中国改革的逻辑连贯性,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站在今天看历史,或者站在今天看未来,的确更有利于我们看清混沌的自己和世界。
如今看来,当年的很多文字显得那么稚嫩、生涩甚至是笨拙和矫情,但她们记录了我真实的成长历程,所以我很乐意原封不动地加以保留。
此外,我为这些文字配上了业余拍摄的一些小图片。这些小照片的角度、取景以及光线,体现着在下对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理解。
这些图片里的人尤为令我喜爱。
在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在自然里面,人也是伟大的;人之所以成为最大的风景,是因为我们都在行走,而且带着明确的方向感。
十
关于本书的题目。《坐忘知行》,其实就是我在微信上的名字和签名。
“坐忘”意“禅”,语出《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大意为,忘却自己的世间形体,抛弃自己的所谓聪明,摆脱各种有形无形的束缚,成就生命里开化的心智,这就叫做“坐忘”。
“坐忘”也是中国茶道中的一种法门,即“静坐品茶,心如止水”。
“知行”则是我的毕生追求,因为生命注定我们要不停行走。而“坐忘”就是为了让自己沉静到地面,让心灵和头脑纯粹思考,想一想自己要去到哪里?
我渴望做一名“坐忘”的思考者,并梦想成为一位懂得生命方向的“知行”人。
十一
诚挚感谢那些爱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没有他们的鼓励与肯定,本书的付梓出版全无可能。
感谢中国金融出版社的戴硕先生及李融女士,感谢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China Heritage Fund)的丘筱铭(Happy Harun)女士,感谢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高翀先生。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中肯建议,使这本随笔集能够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品质呈现在您的面前。
我还要衷心感谢微信,她的出现,使我们人类彼此之间的距离缩短。
虽不能及,心向往之。我丝毫未敢奢望这些无心插成的“柳荫”,能为您带来些许思考和启示。
只真诚地祈愿,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能有幸通过这些透着书香的文字,在这个繁忙的世界里,与您一道完成一次关于生命和方向的对话与旅行。
……
前言/序言
序言
——为《坐忘·知行》自序
生命中似乎总是充满了各种“无心插柳”的故事。当初绝对没有想到,写过很多关于经济、金融学术文字的我,有天会出版一本天马行空式的随笔集。
也许对天马行空式的写作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只是随后中规中矩的行走之路始终未偏离“学术天下”和“经世济民”式的“大”文章轨道。
这种“大”文章的思考原点和初始逻辑,都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和动力紧密相连,亦让我这个車运的“70后”,奔跑在日益壮大的中国经济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奋起追赶、勇往直前的大潮中。
这阵大潮前所未有地在中国历史上,掀起了绚烂的朵朵浪花。
我们这些“70后”惊诧无比地见证了物质的迅速丰富和膨胀,不容分说地经历了世界的决然开放和融合,也豪情万丈地拥抱了思想的集体进发和洗礼。
在我过往的文字里,绝大部分的主题词是“增长”、“盈利”,以及如何更快、更好地增长和盈利。
而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生命中的主要内容亦恐怕逃不过这些词汇。
毫无疑问值得骄傲的是,祖国创造了“增长之谜”,书写着“经济奇迹”,呈现出“中国效率”。<
坐忘·知行 [Inspired Contemplation Informed Action]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坐忘·知行 [Inspired Contemplation Informed Ac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