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这本重新修订并重新设计的《MoMA亮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精选作品350件》,呈现的是从本博物馆无与伦比的现代、当代艺术收藏品中重新精选的作品。每件作品均配有精美的图片和信息丰富的文字,其中有115件作品是首次出现在《亮点》中。很多近年的收藏反映了本博物馆对于我们时代艺术的一贯专注。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常简称为MoMA),一所在纽约市的曼哈顿中城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现代艺术收藏之一。博物馆最初以展示绘画作品为主,后来展品范围渐渐扩大,包括雕塑,版画,摄影,印刷品,商业设计,电影,建筑,家具及装置艺术等项目,博物馆目前已拥有馆藏个人作品超过15万件、2万多部电影以及4百万幅电影剧照。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亚维侬少女》,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等。
译者简介
王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曾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现为自由职业者。曾翻译出版《与艺术相伴》,《詹森艺术史》(合译)和《世界艺术地图》(合译)等。
导言
精选作品
插图索引
鸣谢
图片版权
现代艺术博物馆董事
坦白说,我之前对很多现代艺术作品的印象都是来自于网络图片,总觉得少了点“真家伙”的气场。这本精选集极大地弥补了这一遗憾。它对于光影和材质的处理,特别是对立体主义雕塑作品的立体感的捕捉,简直令人赞叹。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材料(如青铜、木材、工业废料)在光线下呈现出的不同质感,这在屏幕上是绝对无法体会的。这本书的字体选择和版式设计也值得称赞,它们足够内敛,不会喧宾夺主抢走艺术作品的风头,却又在需要强调时提供足够的视觉引导。我注意到,它对一些具有强烈政治或社会批判色彩的作品,其文字介绍的处理非常到位,既不回避其争议性,又保持了艺术史研究应有的客观性。唯一的“挑剔”在于,鉴于其精选的定位,我强烈建议在后续的版本中,能增加一个关于“入藏故事”的索引或附录。比如,某件划时代的摄影作品是如何被发现并被博物馆接纳的,这些幕后的故事,往往能让作品的价值更加丰满和立体。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艺术爱好者的一场视觉盛宴,我是在寻找一本能系统梳理现代艺术脉络的入门读物时偶然发现它的。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内页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即便是印刷色彩饱和度很高的现代主义作品,也能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和微妙的色调变化,这一点对于欣赏抽象表现主义或者立体派作品来说至关重要。虽然我期待的是对每件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能有更深入的剖析,但不得不说,它在“作品精选”这个定位上做得非常出色。每幅画作或雕塑旁边的文字介绍虽然篇幅有限,但贵在精准,抓住了作品的核心价值和它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对于我这种时间有限、希望快速领略现代艺术精华的读者来说,这种“导览式”的呈现方式非常友好。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流派的过渡处理,看似随意的作品排列背后,似乎隐藏着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引导着读者从早期印象派的余晖,一路走向后现代的多元爆发。要说遗憾,可能是某些被誉为“现象级”的大师的代表作,篇幅略显单薄,我更希望能够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作品上,多一些特写镜头和技术分析。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沉甸甸的重量感”,这不仅是物理上的,更像是内容上的分量。我一直对二十世纪艺术抱着一种敬畏又疏离的态度,总觉得那些色彩和形状太过“高冷”,难以亲近。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用一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详尽,将这些“高冷”的作品拉到了我面前,用相对平实的语言解释了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心路历程。比如,对于某位抽象表现主义巨匠的几幅大幅画作,书里不仅展示了最终成品,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创作过程的照片——那些颜料飞溅的瞬间,一下子让作品的“暴力美学”变得可以理解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不像有些艺术画册那样混乱地堆砌图片,而是像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那些晦涩难懂的先锋创作和我这个普通观众之间。美中不足的是,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装置艺术和摄影作品的特写,目前看起来绘画和雕塑的篇幅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这让我对“现代艺术”的理解稍显片面了。
评分我是在准备一次纽约之旅,想提前对 MoMA 的镇馆之宝有个大概了解,所以买了这本书。说实话,它的实用性超乎我的想象,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展前预习指南”。书里收录的作品覆盖面广得惊人,从早期前卫的野心勃勃到战后思潮的深沉内省,基本涵盖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重量级名字。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罗列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网红”作品,还穿插了一些在主流叙事中容易被忽视但同样极具启发性的边缘创作。每件作品的排版都非常大气,留白恰到好处,不至于让画面显得拥挤。我个人比较偏爱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体现出的现代感,那种简洁、几何化的布局,本身就与现代艺术的精神内核相呼应。不过,如果从一个深度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学术深度略显不足,它更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导览手册”,而非一本提供批判性分析的教科书。我更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这些作品最终能被 MoMA 的策展人选中,它们之间存在哪些未被言明的对话和关联。尽管如此,作为一本激发兴趣、提供基础认知的工具书,它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打算去博物馆时就带着它,对照着找原作。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一本通”式的艺术书籍抱持谨慎态度,总担心它会为了追求数量而牺牲质量。然而,这本汇集了350件精选作品的画册,在广度与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欣赏它对流派介绍的克制与精准,没有用过多的理论术语将读者拒之门外。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在你站在一幅作品前时,适时地递上一张信息卡,告诉你关键信息,但留给你足够的空间去进行个人的情感投射。我个人对战后波普艺术的呈现尤为满意,那些鲜艳的色彩和日常符号在书中的还原度极高,仿佛能闻到油墨的味道。最让我感到贴心的是,书里对作品尺寸和创作年代的标注非常规范,这对于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很有帮助。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还能更上一层楼,那就是希望在对一些影响深远的系列作品的介绍中,能加入一些关于策展历史的探讨,比如这些作品是如何一步步进入 MoMA 收藏体系的,这会为理解“经典”的形成提供另一种视角。
评分还不错,就是有点贵
评分前言/序言
评分好书,很多内容都让人感兴趣,老婆喜欢,就是价格稍微有点贵!
评分前言/序言
评分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什么?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相对直白的提问。但答案既不简单,也不直接。而任何回答的企图,都几乎马上就会让人看出这是一内涵复杂的机构,它从初创之时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意义。对一些人来说,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一个值得爱护的地方,是曼哈顿中城心脏地带的圣地。对另一些人来说,它是一个观念,由它的收藏来体现、被它的展览项目来阐发。更有一些人认为,它是一个求知的实验室,在这里,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挑战性、最艰涩难懂的艺术可以与最近的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一争高下。
评分当然,现代艺术博物馆三者都是,而且还不止这些。不过在1929年,它的创立者们所曾经梦想的,也是此后它的馆友、董事和员工一直梦想着的,它多重的含义和潜力最终能能够溶入某种终极的、完全成熟的平衡状态。
评分不错 值得购买 推荐 以后就在京东买了
评分不错,孩子很喜欢这本书
评分好好好,没的说实在是太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