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星云大师 著
图书标签:
  • 心量
  • 格局
  • 积极心理学
  • 人生智慧
  • 好运
  • 吸引力法则
  • 个人成长
  • 思维模式
  • 幸福
  • 处世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021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4175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星云大师谈人间万事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雅致纸
页数:2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对佛法感兴趣的读者,星云大师忠实读者

  1、星云大师专栏著作,真正与人生息息相关的佛法
  《人间万事》是星云大师继《迷悟之间》《星云法语》后,在《人间福报》上的第三个三年执笔撰写的头版专栏,后结集成书。“人间万事”,顾名思义,举凡人世间的林林总总,包括人情、人性、人心的善恶、好坏之探讨,家庭、社会、世间的问题、现象之分析,宇宙、人生、生命的真理、奥妙之穷究……等。
  《人间万事》丛书有理、有事,有知识、有趣闻,有隐喻、有明示,有现象的分析、有问题的探讨,希望藉由不同面向的思考,对各种问题的产生,提供另类的看法与正确的新观念。撰写这些短文时,无非希望能具体而微的刻画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就一些世间的问题,引导大众在谈笑风生之余,今儿神思人生的哲理、探讨人生的问题,继而找出突破困境的方法。
  2、星云大师正式授权版本
  星云大师直接授权,未做任何增减,忠实呈现原著全部风貌。
  3、大陆简体中文版重新梳理解读
  台湾繁体版是12册一套,共一千余篇文字,一经出版广受欢迎。这套简体中文版根据读者日常生活的典型主题,系统化整理成六本书:
  生死苦乐篇:《越不怕死,活得越好》
  修身养性篇:《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自在生活篇:《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际关系篇:《广结善缘,更有人缘》
  家庭和睦篇:《将心比心,满心欢喜》
  工作职场篇:《做人很烦,耐得住烦》
  4、真正表达星云大师“人间佛教”宗旨的作品,刷新人们对佛法的认知涵义
  佛法从来不只是心灵鸡汤,也不仅是抚慰人心的工具,而是日常生活中日用而不知的点滴智慧、为人处世的通达之道、心灵处处无碍的圆融心法。

内容简介

  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最能够保证幸福的,就是大的心量,“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之人”,在别人看来天大的事到了他那里都成了小事,自然烦恼就少,欢喜就多。心量大的人,能够不被种种琐事困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吸引各种各样的人来帮助自己达成事业;心量大的人,宽容度高,这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础。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
  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生,为禅门临济宗第 48代传人。 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 1949年赴台, 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

  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二千万言,并翻译成英、日、西、葡等十余种文字,流通世界各地。于大陆出版的有《佛光菜根谭》《往事百语》《金刚经讲话》《人间佛教系列》《迷悟之间》《百年佛缘》等近百种。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一篇篇的短文,言简意赅,法义清明。现代人都很忙碌,又生活在竞争和紧张的社会之中。于是,这本书很适合放在案桌上,随时取阅。当你心烦时,信手拿来读一篇,像是清凉三昧水一般,能熄灭种种障疑。当你晨起或午休之后,随意读一两篇,能增进觉照之力,让生活与工作更加顺利。
  ——佛学及心理学研究名家、学者 郑石岩


  ★大师的弟子告诉我:大师的写作,每天一篇,每篇千字,数十年来,从不间断。我曾应约为北京《紫禁城》杂志撰稿,每季一篇,写了两年,不能坚持,婉言辞谢。一次,我问大师:“您出差或其他原因不能写时怎么办?”大师答:“我有空时多写几篇存货。”又问:“最多一天写多少篇?”又答:“二十二篇!”我惊叹,我赞叹!

  ——清史专家 阎崇年

目录

壹·快乐的来源
快乐 / 002
快乐的类别 / 003
快乐的来源 / 004
来源 / 006
心的譬喻 / 007
“给”的修行 / 009
身体的妙用 / 010
享受 / 012
体验 / 014
趣味 / 015
不可缺 / 017
观自在 / 018
人生境遇 / 020
超越之美 / 021
另类的艺术 / 023
留情 / 024
放大 / 026
知足 / 027
吉祥 / 029
自主 / 030
不一 / 032


贰·精神的营养
精神的营养 / 036
精神享受 / 037
精神(一) / 039
精神(二) / 040
克难精神 / 042
心 / 043
决心 / 045
期待 / 046
层次 / 048
潜能 / 049
飞扬 / 051
信仰 / 052
无限 / 054
有与没有(一) / 055
有与没有(二) / 056
开光 / 058
缘成 / 059


叁·另类的财富
另类的财富 / 062
价值观 / 063
买不到 / 065
算一算 / 067
赚什么? / 068
在乎什么? / 070
追求什么 / 071
衡量 / 073
本钱 / 074
无价 / 076
宝 / 077
无用之用 / 079
少什么? / 080
要什么 / 082
小费 / 083
兴趣 / 085
相对说 / 087


肆·更新自己
更新自己 / 090
吾日八省 / 091
观心五法 / 093
向谁忏悔 / 094
消灾免难 / 096
功过格 / 097
出类拔萃 / 099
养成习惯 / 100
坏习惯 / 102
四个夫人 / 103
四个客人 / 105
殷鉴 / 106
镜子 / 107
克服 / 109
煎熬 / 110
本能 / 112
放光 / 113
修正 / 115
进步 / 117
打倒 / 118
跌倒 / 120


伍·养心之道
养心之道 / 124
如何安住身心 / 125
禅心 / 127
禅门 / 128
禅者的生活 / 130
“空”的真理 / 131
“心”的妙用 / 133
“知”的价值 / 134
“明”的重要 / 136
“用”的意义 / 137
禁语 / 139
对治 / 140
自由 / 142
发心 / 143
福报 / 145
安静 / 147
换心 / 148
抛开 / 149
沉 / 151
慢慢来 / 152


陆·我也是佛
我是佛 / 156
有关出家 / 157
学佛四层次 / 159
学佛十二门论 / 160
寺院是什么 / 162
寺院的功能 / 163
弥勒净土的好处 / 164
三宝的功用 / 166
信佛的层次 / 167
信仰的类别 / 168
信仰的进化 / 169
佛教的危机 / 171
朝山拜佛 / 172
看佛光山 / 174
阿赖耶识 / 175
梵呗 / 177
色身 / 178
力的功用 / 180
释“打” / 181


柒·心的修行
修行 / 184
六种修炼 / 185
布施四级 / 187
四依止 / 188
化解什么? / 190
道 / 191
十供养 / 193
十修歌 / 194
得度六法 / 195
新修行法 / 197
修行六成就 / 198
如是我闻 / 200
六根的修行 / 201
六根的饮食 / 203
五停心观 / 204
四大皆空 / 206
新四摄法 / 207
回向 / 209
通路 / 210
突破 / 212
雕琢 / 214
脸色 / 215
洗 / 217


捌·心的祸患
心的祸患 / 220
支配 / 222
要看 / 223
新旧 / 225
出入(一) / 226
出入(二) / 228
阻碍 / 229
包袱 / 231
奴隶 / 232
单调 / 234
孤独 / 235
测量 / 237
打分数 / 238
浪费 / 240
穷 / 241
密码 / 243
不能代替 / 244
委屈六事 / 246
七窍生烟 / 247
讨厌的人 / 249
敌人 / 250
敌人的种类 / 252
草莓族 / 253
迷信 / 255


玖·人生的理想
理想 / 258
规划 / 259
奋发 / 261
崛起 / 262
付出 / 264
拥戴 / 265
独立 / 267
公平 / 268
发掘 / 270
需要 / 272
重要 / 273
固本 / 275
狡兔有三窟 / 276
因缘 / 278
对待 / 279
譬喻 / 281
刀剑 / 283
英雄 / 284
善人 / 286
扎根 / 287

精彩书摘

  ★快 乐★
  人都希望追求快乐,没有人希望痛苦。即使一些宗教人士崇尚苦修苦练,也是希望通过修炼而获得更多、更大的快乐。
  快乐是人类一致共同的追求,但是快乐从哪里来呢?世间有的人以吃喝嫖赌为乐,有的人以懒散闲荡为乐,这只是一时的快乐,甚至是麻醉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
  一、为善最乐。世间事不用法官判决,也不必等到死后审判,在这个世间,做了善事自然会有善缘好运,做了恶事必然招致痛苦的果报,所以为善最乐。
  二、知足常乐。世间的金钱物质,能满足人心的很有限,因为人的欲望无穷,所以永远得不到快乐,唯有知足的人才能获得永久的快乐。知足的人虽在凡间,也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卧天堂也如地狱。
  三、如愿快乐。一个人乐观开朗,对人生充满希望,平时修身利人,造福社会,一旦如愿了,自有无比的快乐。
  四、助人为乐。一个人自私,获得的快乐有限;只有利人、助人,获得的快乐才会无限。今日社会倡导“共享”,就是要把自己的快乐和他人分享,能够帮助别人获得快乐,不但自己会更快乐,而且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
  五、富有利乐。富有金钱固然可以快乐,但是富有学问、信仰、道心、道念,富有精神世界的舒适,更是无上的快乐。
  六、自在安乐。人生富有金钱物质,如果不自在,也不快乐。人生的快乐,要能自由自在,所以“观自在”菩萨因为观人自在、观境自在、观时自在、观心自在。能自在,又怎么会不安乐呢?
  七、心安法乐。所有的快乐里面,甲级的快乐就是“心安法乐”。不管环境怎么复杂,社会人事如何纷扰,假如我们的心里平安,在信仰中追求禅悦、真理,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快乐。
  八、寂静至乐。快乐处处有,但是最究竟的快乐要算寂静的至乐了。佛陀所证悟的“涅槃寂静”,禅师所谓的“廓然大悟”,虽然一般人不容易达至,但是念佛拜佛所获得的“忘却身心”之境,也就类似寂静安乐了。
  快乐不一定要别人给我们,自己也可以制造快乐,例如说话幽默、想象光明、心胸坦荡、人我和谐,那就是一种最大的快乐。总之,快乐是一种生活的升华,快乐是一种道德的规范,快乐是彼此互动的规则。在人生的道路上,快乐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还是要有“如是乐因”,才有“如是乐果”,所以我们要建立乐群的修养、乐育的生活、乐业的精神、乐天的性格,不侵犯别人,而能制造利人的欢喜和希望,那就是快乐的意义了。
  ★快乐的类别★
  人生各有所求,有的人一心一意追求功名富贵,有的人终其一生只希望爱情顺利,有的人心里所想无非家人平安幸福。但是人生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欢喜快乐,“快乐”是人生最主要的目标,只是人生的快乐也有层次上的不同,分析如下:
  一、人生最初的要求是物质生活的满足,从物质生活里获得快乐。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绸缎,住要高楼别墅,在物用方面都要超人一等。甚至别人只有自行车、摩托车,我要拥有汽车;别人只有收音机,我要的是电视机;别人有家用电话,我有三频的手机。总之,有的人总是要在物质上超人一等,并且以此为乐。
  二、有的人物质上的欲乐固然需要,但更重视精神上的富有,所以进一步要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所谓“精神”的快乐,他要读书,要爱情,并且讲究舒适、自由的生活,更希望受人尊重,在工作、事业等各方面尤其要有很好的表现,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是一种精神生活的追求。
  三、有的人不太重视物质生活,他讲究的是生活的情调、气氛,重视的是艺术的美感、品位。例如,家中要有花、有画、有书香、有庭院;平时自己的行仪动作,都很优雅从容,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风情万种,讲话尤其讲究教养,有文士风范,他把美感、艺术,在生活中表现到极点,从中享受艺术生活的快乐。
  四、有的人即使有了前面的三种快乐,仍然不满足,他还希望有信仰的生活。所谓“信仰生活”,就是要超越,要升华,要求得心灵的阔达,希望能与圣贤交流往来,能与真理相应契合,所以每日在生活里,逍遥自在,解脱放旷,不为功名利禄所拘,不为人情世故所扰,完全把自己投身在自觉觉人、自度度人的生活里,这就是信仰生活带来的快乐。
  以上四种快乐的生活,不但分出人生的等级,也分出人生的品位。只是我们所希望的人生,不应该只是追求这种快乐、那种满足,而是要能净化生活,提升人格道德,要能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要发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才是永恒的生命,这样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

前言/序言


《心境:拨开迷雾,拥抱丰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被外在的琐事牵绊,被内心的杂念所扰,仿佛置身迷雾之中,看不清前行的方向,也感受不到生活的温度。我们渴望的“好事”——那份安宁、喜悦、成就与满足,似乎总是遥不可及,如同海市蜃楼, tantalizingly close yet frustratingly out of reach。 《心境:拨开迷雾,拥抱丰盛》并非一本简单的成功学手册,它更像是一次深入内心的探索之旅。它邀请你放下对外在评判的过度关注,停止无效的焦虑,转而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认识、去理解、去疗愈那些阻碍你看见并吸引美好事物的深层原因。 这本书将带你走进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它们或是普通人面对生活挑战的真实写照,或是智者的人生哲思,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如何通过调整和拓宽我们内在的“心量”,来改变外在的“境遇”。这里的“心量”并非指代胸怀的宽广,而是指我们看待世界、理解自我、接纳他人的视角和容量。当你的“心量”变得更加开放、包容、通透时,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困扰的“难事”正在悄然转化,而那些你渴望的“好事”,也以你未曾设想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来到你身边。 书中,你将获得: 洞察“心量”的秘密: 深入剖析“心量”与个体幸福、人际关系、事业发展乃至人生际遇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理解为何有些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而另一些人则容易陷入抱怨与沮丧。 识别内在的“阻碍物”: 学习识别那些束缚你的思维模式、限制性的信念、未被处理的创伤,以及它们如何悄无声息地在你的生活中制造障碍,让你错失良机。 重塑心智模式的实用工具: 提供一系列经过验证的、易于实践的方法,帮助你逐步放下负面情绪,培养积极心态,增强内在的韧性。这些工具包括但不限于: 感恩的力量: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感恩,将注意力从匮乏转向丰盛,从而改变感知世界的方式。 同理心的实践: 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化解冲突,修复关系,并从中获得更深的理解与联结。 接纳与放手的艺术: 如何与不完美和解,如何放下执念,从而为新的可能腾出空间。 内观与觉察: 如何通过静观自身,看见念头的起伏,理解情绪的根源,从而获得更清明的洞察力。 信念的转化: 如何识别并积极地重塑那些限制你的负面信念,为自己的人生注入新的可能性。 从“求”到“引”的转变: 领悟到真正的丰盛并非来自刻意的“追求”,而是源于内在状态的提升。当你成为一个更具接纳、更具智慧、更具力量的人时,那些美好的事物会如同磁石一般被你吸引。 具体的生活场景应用: 书中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这些内在的觉察与实践,运用到家庭关系、职场挑战、个人成长等各个方面,让你切实感受到改变的力量。例如,你将学习到如何在面对误解时,不被情绪裹挟,而是以更宽阔的心胸去化解;如何在遭遇挫折时,不被击垮,而是从中汲取养分,重新出发;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以真诚与理解,赢得尊重与信任。 《心境:拨开迷雾,拥抱丰盛》不是一个关于“奇迹”的承诺,而是一个关于“改变”的邀请。它不会告诉你如何去“获得”好事,而是引导你如何成为一个能够“吸引”好事的人。通过一次次内在的觉醒与调整,你会发现,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而那些你期盼的“好事”,往往就藏在你对自身“心量”的每一次拓宽之中。 这是一本献给每一个渴望生活更加美好、内心更加安宁的你的书。它将伴随你,拨开迷雾,走向一片更加开阔、更加丰盛的内在天地,并由此映射出外部世界的无限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股清流!翻开书页的那一刻,就被它一种温润而坚定的力量所吸引。书中的篇章并非那种直白的说教,而是像涓涓细流般,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一些细微的观察,以及一些富有哲理的隐喻,慢慢渗透到读者的内心。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人物时那种不动声色的笔触,没有刻意的戏剧冲突,没有夸张的情感爆发,但每一个人物的内心挣扎、每一个选择背后的考量,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我们就站在他们身边,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和心跳。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情绪,似乎都在书中的某些角落找到了共鸣,得到了释怀。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展现“人本可以如何”,给了我们一种拓展视野的可能性。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拉出了一个固有的思维框架,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潜能。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弃的书,而是一种可以反复咀嚼,每次都能品出不同味道的“精神食粮”。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诗意的描绘,又不乏理性的思考,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书中的一些章节,读起来就像在品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尝微涩,但越品越醇厚,越品越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作者在探讨一些比较宏大的主题时,并没有选择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将其化繁为简,用生动的故事和贴切的类比,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格局”的论述,它不是那种空泛的套话,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展现了拥有不同“格局”的人,在面对同样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结果。这种对比,极具说服力,也促使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它不会直接给你答案,但它会引导你思考,会启发你探索,会鼓励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它不是那种读一遍就过时的书,而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养分的“人生指南”。

评分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就被它那种从容淡定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平和的语言,讲述着关于生命、关于人际、关于内心成长的道理。书中没有激烈的观点冲突,没有令人心惊肉跳的情节,但它所传递的智慧,却如同一股温暖的力量,缓缓注入你的心田。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情绪管理”的探讨,它没有简单地教你压抑或发泄,而是从更深层次,引导你去理解情绪的来源,去接纳自己内心的起伏,并最终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书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运用得恰到好处,既形象生动,又不失深刻的哲理。比如,作者将内心的某种状态比喻成花园,需要悉心照料,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这种描绘,让人一下子就能体会到那种需要耐心和投入的成长过程。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种陪伴,在你迷茫时,它提供方向;在你疲惫时,它给予慰藉;在你困惑时,它点亮灯塔。它没有要求你立刻变得“更好”,而是鼓励你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份觉知,一份坦然,一份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质感,温润而有力,读起来让人感觉内心十分熨帖。作者仿佛是一位心灵的建筑师,用文字一点点构建起一个充满智慧的空间,邀请读者走进去,去感受,去体悟。书中的章节之间,虽然看似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共同编织出一幅关于人生智慧的宏伟画卷。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感恩”这一主题时的细腻笔触,它不是流于表面的感谢,而是深入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习以为常的美好之中,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生命中的馈赠。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想起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那些曾经给予我温暖的瞬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书中的一些观点,初读时或许会让你觉得有些颠覆,但细细琢磨,却会发现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鼓励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拥抱更多的可能性,去相信那些美好的事物终将到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力量,一种指引,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它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并带着这份力量,去积极地面对生活。

评分

这绝对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哲学探讨,但字里行间透出的洞察力却能直击人心。作者似乎拥有某种奇妙的透视能力,能够穿透日常生活的表象,触及那些最根本、最不易察觉的规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因果”这一概念的探讨,它并非简单地将一切归结于“运气”或“努力”,而是更细致地分析了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如何最终汇聚成一条影响深远的河流。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它们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但又被提炼得如此精炼,充满了普遍的启示意义。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对照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决策,以及那些决策所带来的后续影响。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起初可能会有些许不适,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却会逐渐转化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和释然。它教会我,很多时候,改变的关键不在于外界环境,而在于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模样,也指引着我们如何去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

评分

不错,活动时候买的,价格很便宜

评分

心灵读本,细细体会,分析到位

评分

好好好的,拜读拜读。不错。

评分

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

评分

质量不错的图书,赞。

评分

学会大度,读书百变其意自建

评分

还没看,但是看着不错哈哈

评分

还没开始看呢,慢慢来啊

评分

支持京东,一直没有让我失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