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樂通史(套裝上下捲)

世界音樂通史(套裝上下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蘭·德·康代(Roland de Candé) 著
圖書標籤:
  • 世界音樂史
  • 音樂史
  • 音樂文化
  • 世界音樂
  • 音樂普及
  • 文化史
  • 曆史
  • 音樂理論
  • 音樂欣賞
  • 套裝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167442
版次:1
商品編碼:1141871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朗朗書房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8
套裝數量:2
字數:89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法國著名齣版機構塞伊(Seuil)齣版的一部音樂史巨著。
  2、立足於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以曆史的視野、凝練的筆法,分析並描述瞭從史前至當代社會的音樂文明。
  3、曆經八載含辛茹苦翻譯而成,因而全書翻譯傳情達意,譯筆簡潔流暢。
  4、譯者高明地將那些“弦外之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某種神妙莫測的東西,凝聚在音樂與文字的匯聚之地,讓我們可以在從容閱讀的過程中,仿若棲息在樂聲飄揚的時空裏。
  5、最大限度包容知識和嚴格遵循學術性規範的音樂史著作;文獻紮實、知識廣博、視野開放、態度坦誠;
  6、寫作條理有緻、層次分明;與著名的傑拉爾德?亞伯拉罕的《簡明牛津音樂史》勤於考據而缺少判斷、重學術而輕審美相比,《世界音樂通史》在學術與個性之間尋找平衡,將實證納入審美體驗。

內容簡介

  《世界音樂通史》是法國著名齣版機構塞伊(Seuil)齣版的一部音樂史巨著。作品立足於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以曆史的視野、凝練的筆法,分析並描述瞭從史前至當代社會的音樂文明。

  音樂的發展與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一樣悠久漫長,如此寬泛、豐富的領域遠非一本著作所能涵蓋,因此本書在介紹世界音樂發展史的時候有所側重:就地域而言,集中討論歐洲主流音樂文化;從時間軸來說,側重介紹近5個世紀以來的音樂發展,尤其對這一時期湧現的音樂種類、流派、大批纔華橫溢的著名作麯傢及作品進行瞭係統的梳理及詳實的介紹。在引介之餘,作者還對當代音樂社會進行深入思考和大膽預言。

  至於公元前10世紀乃至更久遠的遠古音樂,受文獻考證之限,作者隻作瞭簡單的概述;至於東方音樂,作者也沒有花費太多篇幅,但我們亦可以從作者所綜述的緒言及前三章中獲得框架性的瞭解。

作者簡介

  羅蘭·德·康代(Roland de Candé),法國20世紀的音樂學傢、音樂理論傢。著有多部音樂學專著、具有基礎參考書目性質的音樂辭典,其中大部分作品都由法國著名的塞伊(Seuil)齣版社齣版。

內頁插圖

目錄

世界音樂通史(上冊)目錄
前言1
譯者序3
緒言1
對音樂定義的睏惑2
音樂的社會功能及對音樂的認識6
古代6
聽覺能力下降7
功能音樂8
專業化:公眾9
消費音樂10
傳遞音樂的手段:作品及記譜12
西方記譜14
音樂的類型16
集體行為16
個人行為20
音樂種類的劃分22
音樂史及音樂學25

第一章 史前和古代時期
——一百個世紀的音樂文明史29
追根溯源30
舊石器時代30
新石器時代33
最初的音樂文明35
印度35
美索不達米亞36
中國40
埃及40
希伯來人45
希臘—拉丁音樂文明50
抒情史詩51
古典音樂理論53
古希臘音樂傳統的衰退57
音樂史料58
對復調音樂的猜測60
羅馬62
樂器注釋65
早期的音樂理論68
大完全體係68
類型70
調式71
音體係74
節奏75
記譜76
樂器對照錶78

第二章 世界音樂?83
中國音樂90
中國文化影響下的音樂文明97
日本97
越南102
印度音樂105
東南亞音樂115
音階115
樂器119
樂隊121
伊斯蘭民族音樂及古希臘遺産124
音樂理論128
樂器131
黑非洲的音樂134
復調對位138
樂器139
西方音樂的獨特性及霸權趨勢144
西方音階146

第三章 古代遺産和基督教聖詠
——第一次文化復興151
音樂體係及古代遺産164
素歌的調式和記譜167
調式167
記譜法173
索萊姆教團及解讀179
禮拜儀式聖詠及其形式182
彌撒麯183
源於詩篇的擴展形式183
詩體形式的樂麯形式185
源於附加段樂麯形式186
世俗音樂187
中世紀的樂器190
管風琴190
竪琴、裏拉、索爾特裏琴193
魯特琴、吉他、古提琴195
吹管樂器197
打擊樂器198
……

第七章 古典音樂和啓濛時期499
巴赫——偉大的見證人503
一個新時代519
聽眾520
職業521
從維瓦爾第到貝多芬時期的器樂音樂形式523
協奏麯523
奏鳴麯530
羽管鍵琴533
鋼琴539
交響麯542
和聲的普遍性546
拉莫的理論547

前言/序言


文藝復興的輝煌與轉型:歐洲藝術、思想與社會變遷深度透視(精裝典藏版) 全書共三捲,近兩百萬字,囊括對14世紀末至17世紀中葉歐洲文明的宏大敘事與精微剖析。 第一捲:曙光的重塑——人文主義的興起與早期文藝復興(約1350-1470年) 核心內容聚焦於意大利城邦的社會結構、經濟基礎,以及對古典文明的“再發現”如何催生齣全新的世界觀和藝術範式。 本捲深入探討瞭中世紀晚期在佛羅倫薩、威尼斯、羅馬等核心區域醞釀的社會經濟變革。商業貿易的繁榮、新興市民階層的崛起,以及美第奇傢族等強大贊助人的齣現,為藝術與思想的解放提供瞭物質基礎。 人文主義的源頭與實踐: 本書詳盡梳理瞭彼特拉剋、薄伽丘等先驅如何通過對古典文獻的搜集、翻譯和研究,將關注點從“彼岸世界”轉嚮“此岸人生”。我們分析瞭“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理念如何滲透到教育、政治哲學和文學創作之中。重點分析瞭人文主義教育體係(Studia Humanitatis)的建立及其對塑造理想公民人格的作用。 藝術的革命性突破: 早期文藝復興是視覺藝術領域範式轉移的關鍵時期。本捲以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的建築成就(如佛羅倫薩大教堂穹頂)為例,解析瞭綫性透視法的科學性迴歸,以及它如何徹底改變瞭空間錶現的深度與真實感。在雕塑方麵,多納泰羅的作品被置於對古典人體美的重新詮釋的語境下考察,關注其對人物內在心理狀態的捕捉。繪畫領域,馬薩喬的壁畫被視為油畫技法和自然主義描繪的裏程碑。我們不僅描述瞭技術革新,更探究瞭藝術贊助製度(Patronage)如何形塑瞭藝術傢的社會地位與創作方嚮。 思想的交鋒: 本捲還穿插論述瞭在神學與哲學領域,經院哲學逐漸式微,以及新柏拉圖主義在佛羅倫薩學園的復興。對柏拉圖和普羅提諾思想的重新解讀,如何為“理想美”的追求提供瞭理論支撐,並對後來的藝術美學産生瞭深遠影響。同時,對早期政治思想傢如馬基雅維利前身的著作進行瞭初步探討,審視瞭對共和理想的嚮往與現實政治的張力。 --- 第二捲:鼎盛與輻射——盛期文藝復興的巔峰與北方的迴應(約1470-1530年) 本捲將視角投嚮瞭羅馬教廷的權力巔峰,分析瞭“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如何將文藝復興推嚮不可企及的高度,並考察瞭文藝復興思潮如何跨越阿爾卑斯山,與北歐的宗教情懷和地方傳統融閤。 羅馬的宏偉藍圖: 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時代的羅馬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心。本捲詳細描繪瞭教皇權力和藝術創作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達·芬奇的博學與探索精神,被置於科學觀察與藝術錶現相統一的背景下考察;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天頂畫和《摩西》雕像中展現的“不安的崇高感”(Terribilità),被視為文藝復興精神衝突的集中體現。拉斐爾的和諧與古典完美,則代錶瞭理想化的古典主義的頂峰。我們細緻分析瞭這些巨匠作品中的構圖原則、色彩運用以及人物心理深度。 印刷術的社會效應: 印刷術的成熟是本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古騰堡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如何極大地促進瞭人文主義文本的傳播,降低瞭知識獲取的成本,並為即將到來的宗教改革準備瞭輿論基礎。我們分析瞭第一批印刷品(如阿爾杜斯·馬努提烏斯齣版的經典版本)的裝幀與社會接受度。 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文藝復興: 北歐的文藝復興呈現齣與意大利截然不同的麵貌。本捲對比瞭意大利的世俗人文主義與北歐的“基督教人文主義”。伊拉斯謨如何運用古典修辭學批判教會弊端,倡導迴歸《聖經》原典,是理解這一時期北方思想的關鍵。在藝術上,以揚·凡·艾剋的油畫技術為代錶的北方畫派,其對細節的極度寫實、對光影的精準捕捉,以及對本土風俗和宗教主題的關注,構成瞭對意大利理想化人體美的有力補充和分野。 --- 第三捲:轉摺與衝突——從中世紀晚期到巴洛剋的過渡(約1530-1650年) 本捲深入剖析瞭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如何重塑瞭歐洲的政治版圖、社會心理結構和藝術走嚮。文藝復興的理性與和諧在劇烈的宗教衝突中受到挑戰,預示著新藝術形式的誕生。 宗教改革的衝擊波: 馬丁·路德的“唯獨信心”理論,不僅是神學上的革命,更是對人文主義知識分子精英階層內部的深刻分裂。本捲探討瞭人文主義者(如穆蘭、布萊剋本)在宗教紛爭中的立場搖擺,以及宗教改革如何影響瞭教育和語言的標準化。加爾文主義在瑞士和尼德蘭的興起,如何通過對圖像的抵製(Iconoclasm)間接塑造瞭新的藝術需求——從宏大敘事轉嚮世俗生活描繪。 反宗教改革與“矯飾主義”的齣現: 麵對新教的挑戰,天主教會發起瞭強有力的反擊。特倫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對藝術的規範化要求,導緻瞭文藝復興盛期追求的平衡被打破。矯飾主義(Mannerism)被視為對盛期完美主義的自覺偏離,其扭麯的造型、不穩定的空間和強烈的色彩對比,反映瞭社會的不確定性和精神上的焦慮。我們分析瞭帕爾米賈尼諾和丁托列托等藝術傢的作品,如何體現瞭這種過渡時期的不安感。 科學革命的萌芽: 盡管本書主要關注人文與藝術,但本捲也勾勒瞭早期現代科學的興起對世界觀的根本性動搖。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對望遠鏡的運用,以及弗朗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方法論,正在悄然解構中世紀的宇宙圖景,為下一階段的巴洛剋藝術——那種充滿動態、戲劇性和感官衝擊力的藝術形式——的全麵爆發,提供瞭深層的哲學和認知背景。 結論部分: 全書最終總結瞭文藝復興如何從對古典的模仿,發展為對人類潛能的頌揚,再到最終因內在的宗教與外在的政治壓力而不得不轉型。它標誌著歐洲從中世紀嚮現代社會的關鍵性過渡。 本書特色: 跨學科整閤: 將藝術史、哲學史、社會經濟史和印刷史緊密結閤,避免瞭孤立地看待某一領域。 詳實一手資料: 大量引用同期書信、日記、贊助閤同和藝術理論文本,還原曆史現場感。 精美全彩插圖: 附錄精心挑選的數百幅高清藝術作品圖像,配有專業的圖像分析注釋。 學術性與可讀性並重: 語言嚴謹,結構清晰,適閤曆史研究者、藝術愛好者及專業院校學生深入研讀。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世界文化充滿求知欲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全麵而深入的書籍,係統地梳理世界音樂的發展脈絡。這套《世界音樂通史》正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願望。我特彆想瞭解的是,在那些遙遠的東方國度,音樂是如何在漫長的曆史中演變和發展的?中國古代的宮廷音樂、文人音樂,以及印度的古典音樂、波斯的音樂,它們各自有哪些獨特的體係和美學原則?這本書能否為我一一揭示?我也好奇,在不同地域之間,音樂的傳播和融閤是如何發生的?絲綢之路上的音樂交流,又留下瞭哪些動人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能通過生動的敘述,讓我感受到不同音樂文化的魅力,理解它們在各自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對那些與舞蹈、戲劇、詩歌等藝術形式相結閤的音樂,也抱有極大的興趣。

評分

當我看到這套《世界音樂通史》的時候,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個音樂的畫麵。我一直對西方古典音樂的演進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從巴洛剋時期的嚴謹到古典時期的優雅,再到浪漫時期的奔放,每一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魅力。這本書能否為我詳細解讀這些流派的形成原因、代錶人物和音樂特徵?除瞭西方古典音樂,我也對那些更加原始、更加純粹的音樂形式抱有好奇。比如,非洲部落的鼓樂,美洲原住民的吟唱,它們是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又是如何成為部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音樂的根基在哪裏,以及它在人類早期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我也很想知道,在不同文化中,音樂的“音色”和“鏇律”是如何被理解和創造的,是否存在一些普遍的音樂語法?

評分

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音樂史,不如說是一部人類文明史的縮影。我一直相信,音樂是連接人心的最直接的語言,而《世界音樂通史》正是通過這種語言,講述瞭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悲歡離閤、愛恨情仇。我特彆關注的是那些與社會變革、宗教信仰緊密相關的音樂發展。比如,在宗教改革時期,音樂是如何成為傳播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工具的?在民族獨立運動中,又是如何催生齣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書中對各個曆史時期音樂傢們的生平、創作背景的深入剖析,也讓我非常感興趣。這些偉大的靈魂,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用他們的纔華和熱情,為世界留下不朽的篇章?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音樂不僅僅是鏇律和節奏的組閤,更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是人類情感最深刻的錶達。我對那些鮮為人知的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尤為著迷,它們往往更能反映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

評分

終於下定決心入手瞭這套《世界音樂通史》(套裝上下捲),光是沉甸甸的書本拿在手裏就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音樂充滿好奇,但我的瞭解大多停留在流行音樂和一些古典大師的作品上,對於那些更古老、更遙遠的音樂傳統,我總是覺得隔著一層紗。這套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音樂世界深處的大門。我尤其期待其中關於古代文明音樂的部分,比如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那些流傳下來的樂器和樂譜碎片,它們是如何描繪那個時代的風貌,又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影響?還有那些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神秘音樂,這本書能否給我一些窺探的機會?我也很好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音樂的起源和發展會呈現齣怎樣的差異,又在哪些方麵有著驚人的共通之處。這本書的厚度也讓我覺得內容會非常紮實,應該能讓我對世界音樂有一個係統性的、縱深的認識。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在文字和音符的交織中,開啓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之旅。

評分

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套《世界音樂通史》,因為它承諾帶我踏上一段跨越時空的音樂探索之旅。我一直對那些與哲學、宗教、政治緊密相連的音樂有著特彆的關注。比如,中世紀的宗教音樂是如何塑造歐洲人的精神世界?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在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又發生瞭怎樣的變化?我想更深入地瞭解,音樂是如何在不同曆史時期,扮演瞭思想傳播、情感抒發、社會錶達等多種角色的。我也對那些在音樂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創新和發展充滿瞭好奇,例如十二音體係的齣現,爵士樂的誕生,搖滾樂的崛起,它們是如何顛覆傳統的,又對後世音樂産生瞭怎樣深遠的影響?這本書能否為我一一揭示這些音樂革命背後的故事和意義?我期待它能讓我對音樂有更深刻的理解,不僅僅是聽覺上的享受,更是思想和文化的啓迪。

評分

好。。。。。。。。。。

評分

包裝精美,物有所值,大愛

評分

好書

評分

但如果細究古典一詞,本意可以理解為古代留傳下來堪稱經典的音樂作品(古代+經典),但是一般來說,古典音樂是具有規則性本質的音樂,具有平衡、明晰的特點,注重形式的美感,被認為具有持久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在一個特定的時代流行。這也體現於“古典”(classical)與“經典”(classic)的不同。

評分

正版,對於聲樂愛好者來說還是不錯的選擇

評分

感謝京東,心儀已久的書安全抵達。

評分

因此對於廣義的“古典音樂”這個詞來說,歐洲藝術音樂的定義更加準確。

評分

good

評分

很厚很大的一本書,價格算很優惠瞭,好好瞭解一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