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实用技术

蜜蜂养殖实用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继莲 编
图书标签:
  • 蜜蜂养殖
  • 养蜂技术
  • 蜜蜂
  • 蜂产品
  • 农业技术
  • 畜牧业
  • 养殖技术
  • 蜜蜂养护
  • 蜂业
  • 实用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43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3290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养蜂专家手把手教您成为养蜂能手
2.实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内容简介

本书在作者多年蜜蜂养殖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实用、科学、高效”的指导思想,详细介绍了蜜蜂养殖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一年中四季蜂群的科学管理,中蜂的活框饲养,花期和产浆期蜂群的生产管理以及蜜蜂常见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文前附有高清彩色图片,便于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广大养蜂人员、养蜂科技工作者以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供蜜蜂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李继莲,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所,副研究员,主任,女,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所养蜂室主任。2001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所学专业为蜂学,2007年获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硕士学位,从事蜂病虫害方面的研究。2010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在职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蜂学专业理论和养蜂管理实践知识。
2004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农科院蜜蜂所工作,从事蜂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目前是国内熊蜂病虫害方面的主要科研骨干,在国内外发表文章50篇,其中SCI论文8篇,作者和通讯作者共28篇,参编著作2部,获发明专利1项,主持课题5项,总经费147万元。参与课题有10多项。

目录

第一章养蜂的基本操作1
第一节调查蜜源1
第二节蜂场场址选择3
1.蜜源情况3
2.适宜的小气候3
3.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4
4.确保人、蜂安全4
第三节蜂箱排列4
1.分散摆放4
2.分组排列5
第四节选购蜂群6
1.购买时间6
2.蜂种的选择7
3.挑选蜂群8
4.定价付款8
第五节蜂群检查8
1.准备工作9
2.检查蜂群9
第六节调整蜂群10
第七节迁移蜂群11
第八节收捕分蜂群12
1.分蜂的原因12
2.分蜂团的收捕12
3.分蜂的预防和控制13
第九节防止盗蜂13
1.发生盗蜂的原因13
2.盗蜂的识别14
3.盗蜂的预防14
4.制止盗蜂14
第十节预防蜂螫14
1.养蜂管理14
2.设置标识15
3.处理蜂蜇15
第十一节养蜂常用机具15
1.基本用具15
2.饲养管理用具17
3.蜂产品生产工具20
4.其他工具设备22
第二章蜂群春季管理24
第一节早春蜂群状况24
第二节病虫害防治26
1.治螨26
2.蜂箱和巢脾的消毒27
3.换脾28
第三节放王产卵28
第四节促蜂排泄29
第五节紧脾保温30
1.箱内保温(紧脾)31
2.箱外保温32
第六节早春喂饲32
1.喂糖33
2.喂花粉33
3.喂水34
第七节加脾扩巢35
1.扩大子圈35
2.加脾扩巢35
3.加继箱36
4.强弱互补37
第八节组织双王群38
第九节控制分蜂热39
第十节王种选育41
1.人工育王的条件42
2.育王用具42
3.培育种蜂群43
4.育王的方法44
5.组织交尾群45
6.介绍新蜂王47
第十一节人工分群47
1.均等分群法47
2.非均等分群法48
3.一群分出多群49
4.多群分出一群49
第三章蜂群夏季管理50
第一节长江以北有主要蜜源的地区50
1.防暑50
2.防敌害51
3.防农药中毒51
4.蜂群的生产管理52
第二节在江浙等地只有辅助蜜源的地区54
第三节长江以南无蜜源的地区55
第四章蜂群秋季管理57
第一节更换蜂王57
第二节培育越冬蜂58
第三节贮备越冬饲料60
第四节预防盗蜂61
第五节适时断子61
第六节防治蜂螨62
第七节秋季茶花期管理62
1.培育采集蜂63
2.防止茶花烂子63
3.多采花粉64
4.主副群繁殖64
5.适时育王、囚王培育越冬蜂65
第五章蜂群冬季管理66
第一节越冬期蜂群的内部状况66
第二节越冬蜂群的基本条件67
第三节越冬蜂巢的布置67
第四节调整越冬群势68
第五节越冬包装69
1.箱内保温69
2.箱外包装69
第六节蜂群室内越冬71
1.入室时间及方法71
2.入室后的管理71
3.蜂群出室72
第六章中蜂的活框饲养74
第一节中蜂过箱75
1.野生中蜂及分蜂团的收捕技术75
2.过箱的条件和时间76
3.过箱前的准备77
4.过箱的方法77
5.过箱后的管理80
第二节中蜂蜂场基本操作技术81
1.养蜂场地选择81
2.蜂群的排列81
3.蜂王和王台的诱入技术82
4.工蜂产卵和咬脾的处理83
5.防止盗蜂84
6.防止蜂群飞逃86
第三节中蜂蜂群的管理88
1.早春繁殖88
2.流蜜期管理89
3.越夏期管理92
4.秋季蜂群管理92
5.越冬期管理93
第七章花期蜂群生产管理95
第一节饲养强群95
1.强群的优越性95
2.饲养强群的条件96
3.饲养强群的方法97
4.保持强群的主要措施97
第二节培育适龄采集蜂99
第三节组织采蜜群100
第四节采蜜群的管理101
1.控制分蜂热101
2.限制蜂王产卵101
3.流蜜后期的蜂群管理102
第五节蜂蜜的生产103
1.分离蜜的生产103
2.巢蜜的生产106
第六节蜂花粉的生产109
1.蜂花粉的采收110
2.采粉蜂群的管理112
第七节蜂胶的采收113
1.蜂胶的采收113
2.采胶蜂群的管理115
第八节雄蜂蛹的采收115
1.生产雄蜂蛹的基本条件116
2.修造雄蜂脾116
3.组织产卵蜂群116
4.组织哺育群116
5.采收雄蜂蛹117
6.加工储存雄蜂蛹117
第九节蜂毒的采收117
1.采收蜂毒的条件118
2.蜂毒的采收118
第八章产浆期的蜂群管理120
1.产浆群的选育120
2.产浆群的组织120
3.补粉奖糖121
4.调节产浆群温湿度122
5.生产王浆122
第九章蜜蜂常见病虫害的防治125
第一节蜜蜂病虫害相关的概念125
1.蜜蜂疾病的概念125
2.蜜蜂病害发生的特点125
3.蜜蜂病害的分类126
4.蜜蜂病害的常见症状126
5.敌害的概念及特点128
6.敌害的分类128
7.敌害造成的损害128
第二节常见蜜蜂病毒病及防治129
1.囊状幼虫病129
2.慢性麻痹病133
3.急性麻痹病136
4.蜜蜂死蛹病136
5.其他病毒病138
第三节常见的蜜蜂细菌性疾病及防治139
1.美洲幼虫腐臭病139
2.欧洲幼虫腐臭病141
3.蜜蜂败血病144
4.蜜蜂副伤寒病144
第四节常见蜜蜂真菌性疾病及防治145
1.白垩病145
2.黄曲霉病147
第五节常见蜜蜂寄生虫病及防治148
1.蜜蜂孢子虫病148
2.大蜂螨151
3.小蜂螨155
第六节蜜蜂常见敌害及防治158
1.巢虫159
2.胡蜂160
3.蚂蚁162
4.蟾蜍163
第七节其他常见蜂群异常及防治措施164
1.工蜂产卵164
2.农药中毒165
3.甘露蜜中毒167
4.花蜜中毒169
5.其他植物的花中毒171
参考文献172


前言/序言


《蜂之为宝:中华蜂的奥秘与养殖之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蜜蜂以其勤劳、奉献和神秘的生命力,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们不仅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传粉者,更是天然甘露——蜂蜜——的生产者。然而,与引进的意蜂相比,中国本土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以其独特的适应性、抗病性以及生产的特色蜂蜜,在中国养蜂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蜂之为宝:中华蜂的奥秘与养殖之道》,正是聚焦于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蜂种,旨在为广大养蜂爱好者、从业者以及对中华蜜蜂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详实、实用且富有洞察力的指南。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技术要点,而是从中华蜜蜂的生命周期、习性特点入手,深入剖析其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策略。我们将带领读者走进中华蜂的微观世界,从蜂巢的结构、工蜂、雄蜂、蜂后的各自职责,到它们如何进行信息交流、食物采集、繁衍后代,每一个环节都将细致描绘。例如,在探讨中华蜂的繁殖习性时,我们将详细介绍其分蜂的生理机制,何时会发生分蜂,以及养蜂人如何识别并管理好这一自然现象,以实现蜂群的扩大和稳定。对于它们独特的越冬方式,如何在严寒中依靠蜂团的体温和储存的蜜糖生存下来,本书也将给予深入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越冬管理策略。 在养殖技术方面,本书将涵盖从蜂场的选址到蜂具的选择,再到蜂群的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蜂场选址是养蜂成功的基石,我们将分析影响蜂场选址的多种因素,包括蜜源植物的分布、水源的 availability、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避免病虫害干扰的原则,并提供实际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做出明智的选择。蜂具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介绍适合中华蜂特点的蜂箱类型,如中蜂箱、加州箱等,并阐述其优缺点,同时也会涵盖巢框、巢础、喂食器、排蜂器等常用工具的选用和维护。 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中华蜂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将根据中华蜂的生长发育规律,详细阐述春繁、夏管、秋繁和越冬等不同时期的管理重点。春繁时期,如何通过合理饲喂、调整巢内空间,促进蜂群的快速发展,为全年生产打下基础;夏管时期,如何应对高温高湿的环境,防治病虫害,保证蜜源采集的顺利进行;秋繁时期,如何培育壮蜂,为越冬打下坚实基础;越冬管理,则是确保蜂群能够安全度过寒冬,来年顺利发展的关键,我们将详细介绍蜂团的保温、通风、防潮以及越冬饲料的准备等。 病虫害防治是养蜂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也是影响养蜂效益的重要因素。本书将系统介绍中华蜂常见的病害,如蜂螨(特别是中华蜂特有的蜂螨)、副伤寒、孢子病、蜂蜡蛾等,以及它们的发病原因、症状和防治方法。不同于简单列举化学农药,本书将大力倡导绿色、生态的防治理念,优先推荐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等方法。例如,对于蜂螨的防治,我们将详细介绍刮除法、酸熏法、草酸熏蒸法以及利用蜂螨天敌等多种非化学防治手段,并结合实际操作,给出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我们也会对部分必须使用药物进行防治的情况,提供安全、有效且环保的用药指导,强调合理用药、轮换用药以及用药后的观察与评估。 蜂蜜的品质与产量直接关系到养蜂的经济效益,本书也将重点探讨蜂蜜的生产与采集。我们将深入分析中华蜂生产的各种特色蜂蜜,如洋槐蜜、椴树蜜、百花蜜等,介绍不同蜜源植物的特点及其对蜂蜜色、香、味、质的影响。同时,我们将详细讲解蜂蜜的采集技术,包括何时采集最适宜,如何操作才能尽量减少对蜂群的干扰,以及蜂蜜的摇蜜、过滤、储存和包装等环节,确保蜂蜜的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本书还会涉及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蜂产品的采集与加工技术,为养蜂人提供多元化的增收途径。 除了常规的养殖技术,本书还将探讨一些进阶的养蜂技巧,例如蜂群的鉴定与选育,如何根据蜂群的表现,识别出优质蜂群,并对其进行培育和繁殖,以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同时,也会介绍蜂群的移地饲养、异地放蜂等技巧,以适应不同的蜜源条件和市场需求。 本书尤其关注中华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我们将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中华蜂在植物授粉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衍,维持生态平衡。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学会如何养蜂,更能理解蜜蜂对于我们生存环境的价值,从而以一种更敬畏、更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这些勤劳的小生灵。 为了使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本书将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图文并茂的步骤指导以及常见问题的解答。我们将邀请经验丰富的养蜂专家分享他们的实践心得和独门秘籍,通过他们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养蜂的乐趣和挑战。书中的图片将力求真实、清晰,直观地展示各种操作技巧、蜂群状态以及蜂产品的形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蜂之为宝:中华蜂的奥秘与养殖之道》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于一体的养蜂读物。它不仅是初学者的入门指南,也是有经验养蜂人的案头必备。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蜂,热爱中华蜂,并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让中华蜂这一宝贵的资源在中国大地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本书力求在文字中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一种脚踏实地的匠人精神,帮助读者在养蜂的道路上,收获知识、技术,更收获一份宁静与喜悦。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匠心独运,它不像某些技术手册那样死板,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逻辑性极强。我特别欣赏它对“季节性管理”的划分,仿佛是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轴来展开养蜂工作的日程表。比如,春季如何快速扩群,重点在于巢脾的增加和花粉的补充,讲解得极其到位,甚至细致到告诉你什么温度下应该增加巢框,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分蜂措施以防止自然分蜂带来的损失。进入夏季,重点转向了如何控制蜂王的产卵速度和蜂蜜的采集效率,书中对于如何设置副王台、如何处理“子脾过满”的状况,提供了多种成熟的解决方案,每种方案都列出了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那一部分。作者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化学防治方式,而是大力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管理策略,比如对瓦螨的物理清除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增强蜂群自身抵抗力来减少发病几率。这些内容体现了现代养蜂的趋势——追求可持续发展和有机品质。对于我这种对化学残留比较敏感的读者来说,这种科学且负责任的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接受了一次高水平的专业培训,知识点环环相扣,让人学得踏实。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也买过几本关于农业技术的书,很多都存在一个通病:文字晦涩,配图模糊不清,很多关键操作步骤根本看不懂。但这本《蜜蜂养殖实用技术》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的视觉呈现质量非常高,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养蜂界的“图解圣经”。我重点赞扬一下它对那些复杂设备的图示说明。比如,关于蜂箱的结构组成,它不仅仅画了一个静态的图,而是拆解了各个部件,并用清晰的箭头标注了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功能。更别提那些操作流程图了,比如如何使用取蜜机的分离原理,书里配的流程图清晰到让人一目了然,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技术难点”时的配图风格——不是那种过度美化的效果图,而是非常写实的现场照片或清晰的手绘图,能让人准确地把握操作的力度和角度。比如,在演示如何诱捕野蜂群时,书里展示了不同诱蜂箱的内部结构和放置高度,配上文字解释,我立刻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整个场景。这种图文并茂、互相印证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让很多原本需要反复琢磨的细节,只看一遍图就能明白七八分。

评分

这本《蜜蜂养殖实用技术》简直是为我这种想在自家后院搞点小养殖的门外汉量身定做的!我本来对养蜂一窍不通,光是听到“蜂群管理”、“蜂王鉴别”这些词就觉得头大,心想这玩意儿肯定得是老把式才能玩转的。结果翻开这本书,哇,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报告,更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的王大爷手把手在教你。开篇就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把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讲得明明白白,连不同品种蜜蜂的脾气秉性都描述得栩栩如生。比如它讲到如何识别健康的蜂卵,用的是“像一粒米粒躺着”这种接地气的比喻,而不是一堆复杂的专业术语。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比如过度干预或者处理不当导致的蜂群衰弱——都有详细的“避坑指南”。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安全地更换蜂王,步骤写得清晰到我甚至能想象出自己操作时的情景,甚至连工具的选择和使用都考虑到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从选址的朝向到越冬前的饲喂量,每一个环节都像是经过了无数次试验才总结出来的黄金法则。它真正做到了“实用”,而不是“理论展示”。对于我这种新手来说,这本书就是我最坚实的起步垫脚石,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养蜂季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我是一个偏爱深度探讨的读者,很多入门书籍往往只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但真正想做好一项事业,就必须了解“为什么”。这本书的深度恰到好处地满足了我对理论支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操作,更会穿插讲解背后的生态学和生理学原理。例如,在讲到蜂蜜成熟和封盖的标准时,它会解释蔗糖转化酶的作用机制,以及为什么高湿度的环境会导致蜂蜜品质下降,这对理解蜂蜜储存和加工至关重要。又比如,在讨论蜂群的营养需求时,它详细分析了花粉中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比例对工蜂寿命和幼虫发育的影响,这使得我们在采集蜜源时,不仅追求产量高的蜜源,还会兼顾营养均衡。这种对原理的深入挖掘,让养蜂不再是简单的“喂食”和“收割”,而变成了一门基于科学的精细化管理艺术。它教会了我如何像蜜蜂一样思考,如何从它们的角度去优化环境和资源配置。这种理论深度避免了盲目操作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让我的养蜂目标从“能养活”提升到了“要养好、养出精品”的层次。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带来的那种“全景式”的视角,它真正将养蜂活动置于一个更大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去考察。它没有回避商业化养殖的挑战。书中专门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蜂蜜的等级划分、市场定价策略,以及如何建立品牌和直销渠道。这对于我这种有志于将爱好发展成副业的人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商业指导。它不仅告诉你如何获得蜂蜜,还告诉你如何“卖出好价钱”。书中甚至涉及了蜂产品深加工的初级知识,比如如何制作蜂胶酊剂或者花粉颗粒,这些增值环节的介绍非常实际,没有空泛的口号,而是提供了明确的操作建议和注意事项。更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还讨论了养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责任,比如如何合理布局蜂场以避免与农田农药使用高峰期冲突,以及如何保护本地的本土蜜蜂资源。这种超越个体养殖户利益的宏观视野,让这本书的格局瞬间打开,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实践指南。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学会了养蜜蜂,而是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蜂场经营者。

评分

还没看,有时间就看

评分

平时没时间看,只看了有一点,觉得不错

评分

很好发货快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不怎么样

评分

实用的好书。

评分

今天刚刚收到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书不错,学到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