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技术(第2版)

液化天然气技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安忠 等 著
图书标签:
  • 液化天然气
  • LNG
  • 天然气
  • 能源
  • 化工
  • 技术
  • 工业
  • 冷冻
  • 储存
  • 运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3446
版次:2
商品编码:1178190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液化天然气技术(第2版)》是2003版国内一本有关液化天然气专著《液化天然气技术》的修订版。经过十多年的行业使用反响很好,在新能源形势下,进行了重新整合修订。本书共分11部分,包括绪论,第1章天然气热物理特性,第2章天然气预处理,第3章液化天然气流程和装置,第4章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第5章液化天然气装置的相关设备,第6章液化天然气的储运,第7章液化天然气的气化与利用,第8章液化天然气安全技术,第9章非常规天然气液化及附录等内容。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本书常用符号、名称及单位
绪论
0.1向天然气转型是世界潮流
0.2我国LNG产业构架
0.2.1小型LNG工厂
0.2.2LNG进口接收站
0.2.3LNG物流模式
0.2.4LNG应用市场
第1章天然气热物理特性
1.1引言
1.1.1天然气的热力学性质
1.1.2天然气的迁移特性
1.2天然气的气液相平衡
1.2.1相平衡计算的难点
1.2.2相平衡计算所用的状态方程和逸度方程
1.2.3(p,T)闪蒸计算
1.2.4泡点和露点的计算
1.3天然气的焓和熵
1.3.1计算焓和熵的表达式
1.3.2计算焓和熵的方法
1.3.3计算结果与国外试验结果的比较
1.4天然气的黏度
1.4.1常用的黏度算法综述
1.4.2不同压力范围及相应的天然气黏度计算模型
1.4.3天然气的统一黏度计算模型
1.5天然气的热导率
1.5.1常用的热导率计算方法综述
1.5.2不同压力范围及相态的天然气热导率计算模型
1.5.3天然气热导率对应态预测模型
1.5.4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
1.6天然气的表面张力
参考文献
第2章天然气的预处理
2.1脱酸性气体
2.1.1脱硫方法分类
2.1.2常用的净化方法
2.1.3脱硫方法选择原则
2.2脱水
2.2.1吸收法脱水
2.2.2吸附法脱水
2.2.3低温冷凝法脱水
2.2.4膜分离法脱水
2.3其他杂质的脱除
参考文献
第3章液化天然气流程和装置
3.1概述
3.2中、大型LNG流程
3.2.1C3MR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流程
3.2.2DMR双混合制冷剂流程
3.2.3AP.XTM混合制冷循环流程
3.2.4MFC混合制冷剂级联流程
3.2.5PMR并联混合制冷剂流程
3.2.6经典级联流程
3.2.7康菲优化级联流程
3.2.8流程比较
3.2.9中、大型LNG装置
3.3小型LNG流程
3.3.1SMR单混合制冷剂流程
3.3.2膨胀技术与流程
3.3.3我国LNG装置
3.4浮式液化装置
参考文献
第4章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
4.1LNG接收终端工艺流程
4.1.1LNG卸船系统
4.1.2LNG存储系统
4.1.3LNG再气化
4.1.4蒸发气处理系统
4.1.5储槽防真空补气系统
4.1.6火炬/放空系统
4.2全球LNG接收终端
4.2.1概述
4.2.2日本LNG接收终端
4.2.3韩国LNG接收终端
4.2.4美国LNG接收终端
4.2.5我国LNG接收终端
参考文献
第5章液化天然气装置的相关设备
5.1压缩机
5.1.1往复压缩机
5.1.2离心压缩机
5.1.3螺杆压缩机
5.2换热器
5.2.1绕管式换热器
5.2.2板翅式换热器
5.2.3LNG气化器
5.2.4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5.2.5传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LNG泵
5.3.1潜液式电动泵
5.3.2潜液式电动泵的应用
5.3.3LNG泵的平衡要求
5.3.4LNG泵的试验
5.3.5非潜液式低温泵在LNG系统中的应用
5.3.6LNG泵的运行
5.4LNG输送管路
5.4.1冷收缩问题
5.4.2LNG管路的隔热
5.4.3管道的预冷和保冷
5.4.4LNG管路的试验
5.4.5管内流阻
5.5膨胀机
5.5.1透平膨胀机工作原理与结构
5.5.2透平膨胀机在天然气工业中的应用
5.5.3透平膨胀机的工作特点与类型
5.5.4透平膨胀机的主要参数
5.6低温阀门
5.6.1低温阀门的类型
5.6.2低温阀门的基本性能
5.6.3低温阀门的类型、标准规范、结构特点
5.6.4低温阀门产品主要性能参数及国外生产厂家
5.6.5低温阀门的试验
参考文献
第6章液化天然气的储运
6.1引言
6.2LNG储罐(槽)
6.2.1型式分类
6.2.2LNG储罐(槽)结构
6.2.3LNG储槽内部观察装置
6.3LNG船
6.3.1LNG船运在LNG工业链中的作用
6.3.2LNG货舱的围护系统
6.3.3世界LNG船一览(1983—2013)
6.3.4现代LNG船的船型
6.3.5典型LNG船的货舱分布
6.3.6LNG船的技术新构思
6.3.7我国LNG船制造业的发展
6.4LNG槽车
6.4.1LNG槽车的隔热方式
6.4.2LNG槽车的安全设计
6.4.3LNG槽车的输液方式
6.4.4LNG槽车容量的大型化、列车化和轻量化
6.4.5LNG槽车运行高速化
6.4.6LNG槽车实例
6.5LNG存储中的分层和涡旋
6.5.1涡旋现象
6.5.2分层与涡旋现象的机理
6.5.3分层与涡旋的理论模型
6.5.4涡旋预防的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第7章液化天然气的气化与利用
7.1LNG的气化
7.1.1LNG气化站的总体考虑
7.1.2LNG气化工艺
7.1.3LNG气化工艺设备
7.1.4测量仪表
7.1.5气化站的消防与安全
7.1.6气化站建设实例
7.1.7气化站BOG回收案例
7.2LNG储罐的自增压供气系统
7.2.1增压供气系统概述
7.2.2自增压系统稳压供气原理
7.2.3增压管路传热及流动计算
7.3LNG为燃料的运输工具
7.3.1LNG作为运输工具燃料的优势
7.3.2LNG汽车燃料系统
7.3.3LNG加气站
7.3.4LNG燃料动力船舶
7.3.5以LNG为燃料的其他运输工具
7.4LNG及其冷量利用的分析
7.4.1LNG冷量火用分析数学模型
7.4.2LNG冷量火用特性分析
7.5LNG冷量发电
7.5.1天然气直接膨胀发电
7.5.2利用LNG的蒸汽动力循环
7.5.3利用LNG的气体动力循环
7.5.4利用LNG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7.5.5日本利用LNG冷量发电概况
7.6LNG冷量用于空气分离
7.6.1概述
7.6.2利用LNG冷量提高空分装置液化率
7.6.3利用LNG冷量降低空分装置压力
7.6.4利用LNG冷量空分装置案例
7.7LNG冷量的其他利用途径
7.7.1轻烃分离
7.7.2制取液化二氧化碳和干冰
7.7.3冷库
7.7.4低温破碎和粉碎
7.7.5海水淡化
7.7.6蓄冷装置
参考文献
第8章液化天然气安全技术
8.1引言
8.2LNG的有关安全特性
8.2.1燃烧范围
8.2.2着火温度与燃烧速度
8.2.3LNG的低温特性
8.2.4对生理上的影响
8.3有关安全检测设备
8.3.1可燃气体检测器(CGD)
8.3.2火焰检测器
8.3.3高温检测器
8.3.4低温检测器
8.3.5烟火检测器
8.3.6缺氧检测设备
8.4LNG溢出或泄漏
8.4.1LNG储罐处于火灾情况下的传热计算
8.4.2LNG泄漏或溢出后的蒸气扩散
8.4.3LNG泄漏或溢出的预防
8.5LNG溢出与防火技术
8.5.1概述
8.5.2紧急状态的应对措施
8.5.3LNG溢出的控制方法
8.5.4有关消防保护
8.5.5灭火剂
8.6基础设施的安全要求
8.6.1LNG储罐的距离
8.6.2气化器等工艺设备的安装距离
8.6.3LNG储罐的防震
8.7LNG存储中的安全问题
8.7.1LNG储罐的充注条件
8.7.2LNG储罐的最大充装容量
8.7.3LNG储罐的压力控制
8.7.4间歇泉和水锤现象
8.8管路和阀件的安全要求
8.9装卸作业
8.10消防和防护
8.11紧急泄放和关闭
8.12人员安全与救护
参考文献
第9章非常规天然气液化
9.1非常规天然气概述
9.2煤层气液化
9.2.1氧的脱除
9.2.2氮/甲烷的吸附分离
9.2.3吸附.液化流程
9.2.4液化.精馏流程
9.3合成天然气液化
9.3.1含氢甲烷的物性与相平衡特性
9.3.2采用常规流程的合成天然气液化方案
9.3.3氢气的分离
9.3.4液化与氢气分离整合流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附表
表A.1R50(甲烷)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之一
表A.2R50(甲烷)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之二
表A.3R170(乙烷)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
表A.4R290(丙烷)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之一
表A.5R290(丙烷)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之二
表A.6R600(正丁烷)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
表A.7R600a(异丁烷)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
表A.8R1150(乙烯)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
表A.9R728(氮气)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之一
表A.10R728(氮气)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之二
附录B附图
图B.1R50(甲烷)p.h图
图B.2R170(乙烷)p.h图
图B.3R290(丙烷)p.h图
图B.4R600(正丁烷)p.h图
图B.5R600a(异丁烷)p.h图
图B.6R1150(乙烯)p.h图
图B.7R728(氮气)p.h图

前言/序言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洁净燃料,在能源、交通等领域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天然气的液化和存储是其开发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液化天然气(简称LNG)技术是高科技的系统工程,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半个世纪以来,LNG技术作为世界上一门新兴工业正在飞速发展,目前仍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大规模开发利用天然气,尤其是开发和应用LNG技术起步很晚。长期以来,LNG在我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对LNG工业链既缺乏基础的定量研究,又很少对它的技术内涵有系统了解。为了适应我国已到来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天然气的新形势,尽快改变国内在LNG产业上的薄弱状态,急需相关著作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和介绍。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作者于2003年率先出版了《液化天然气技术》,该书是我国LNG领域的第一本专著。由于本书突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具有全面系统和重点突出兼顾的特点,获得了世界读者的广泛好评。10年来,10次印刷,销量已达18000本以上仍有不断需求。为此,修订再版成为必要。第2版编写人员仍以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为主组成,顾安忠教授为主编。顾安忠教授承担绪论、第6章和第1章部分的撰写工作,石玉美教授承担第2章、第3章、第4章和第1章部分的撰写工作,鲁雪生研究员承担第5章和第8章的编写,林文胜博士承担第7章和6.5节的编写,高婷博士承担第9章的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业界许多能源企业、设备制造商和工程设计院所的关心和支持,其中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陈学东院长、约克公司蒋立新经理提供了特别的帮助,上海流体工程学会阀门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纳福希阀门有限公司杨恒总经理参与了5.6节的编写,编写组致以诚挚的感谢。
  上海交通大学顾安忠教授团队的研究生在LNG相关技术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编写组感谢团队所有参与工作的研究生,尤其感谢张林、黄美斌、贺红明、席芳、覃朝晖、汪顺华等同学,他们的成果为本书提供了直接的素材。
  本书不仅可作为能源领域、低温工程领域,尤其是天然气开发应用领域的大学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以上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顾安忠
  2015.8

《航海日志:星辰大海的探寻》 这是一部集结了无数探险家智慧与勇气的纪实文学,它并非记录某一特定领域的科技进展,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最古老、也最壮丽的征途——探索未知,丈量世界。本书如同一艘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巨轮,缓缓驶入广阔的海洋,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见证那些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航海壮举。 翻开书页,你将置身于大航海时代的激荡岁月。从麦哲伦环绕地球的史诗级航行,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惊心动魄,再到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篇章,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挑战、牺牲与对未知的好奇。本书不会深究船只的具体建造技术,例如螺旋桨的效率或者船体材料的分子结构,但它会生动地描绘出当时船只在巨浪中摇曳的景象,描绘出船员们面对风暴时坚毅的面孔,以及他们在漫长旅途中如何依靠星辰导航,依靠经验判断风向。你将感受到帆船如何依靠自然的力量穿越茫茫大海,感受到那个时代简陋却充满智慧的航海工具如何承载着人类的梦想。 本书更侧重于描绘航海者们的精神世界。那些在浩瀚星空下,凭着一腔热血和对远方的憧憬,毅然踏上征途的先驱们,他们是如何克服对未知的恐惧?他们是如何在远离家乡的孤独中保持信念?书中将深入挖掘这些探险家的内心世界,通过他们的日记、信件以及后人的研究,展现他们面对困境时的乐观、在发现新大陆时的惊喜,以及在面对遥远文化时的包容与冲突。它不会讲解具体的化学反应或者物理定律,但会让你体会到人类求知欲的强大力量,以及那种敢于突破界限、拥抱变化的勇气。 《航海日志:星辰大海的探寻》还会带你走进不同文明的交汇点。当船只抵达陌生的海岸,当探险家们与当地居民初次相遇,那种文化碰撞的火花、语言沟通的障碍、以及彼此间的理解与误解,都将被细致地描绘出来。这不是一本关于商品贸易的分析报告,也不是关于地缘政治的学术论文,但它会让你看到,正是这些早期的航海活动,为后来的全球化贸易、文化交流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埋下了深刻的种子。你会了解到,仅仅通过简单的物物交换,就能揭示出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书中并非充斥着冰冷的数字和抽象的公式。相反,它充满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场景。你可以想象哥伦布的船队在加勒比海的碧波中航行,感受海风吹拂过脸颊的清新;你可以跟随一位中国水手的视角,描绘他如何在茫茫东海上识别方向,如何在夜空中辨认北斗七星。这些都是基于历史事实的艺术化再现,旨在让读者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探险的艰辛与辉煌。 本书也适时地触及了航海技术在历史长河中的演进,但绝非以技术手册的形式。你或许会读到关于六分仪如何帮助水手更精确地测量纬度,关于指南针如何不再让船只迷失方向,关于改进的船体设计如何让船只更稳定、更快速。这些技术细节的提及,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探险家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是为了让他们在恶劣环境下的坚持显得更加不易,是为了突显人类在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但这一切都将融入在叙事之中,而不是脱离故事的独立篇章。 《航海日志:星辰大海的探寻》是一部关于人类勇气、智慧和梦想的颂歌。它邀请每一位读者,放下日常的琐碎,跟随古老船只的航迹,去感受那份属于星辰大海的召唤。它关于探索,关于发现,关于在未知中不断前行的精神。它是一次穿越历史的旅程,一次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致敬,一次对那段波澜壮阔航海时代的深情回眸。它所呈现的,是人类永不停歇的脚步,是那份向往远方的炽热之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LNG贸易和市场分析的部分也印象深刻。虽然我更侧重于技术层面,但书中对LNG的国际贸易格局、定价机制、以及未来市场走势的分析,让我对整个LNG产业链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介绍,更是将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让我理解了技术创新如何驱动市场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技术研发的方向。书中对不同地区LNG需求的变化、主要LNG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分析,以及对LNG价格波动因素的探讨,都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能够从宏观层面把握LNG行业的发展脉络。

评分

总而言之,《液化天然气技术(第2版)》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仅是LNG技术领域的权威参考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学习热情、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的读物。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LNG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以其清晰的结构、严谨的内容、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打开了认识LNG世界的一扇大门,也为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启示。

评分

这本书对于项目管理和工程实践的指导意义也非常突出。我在阅读时,经常会联想到实际的工程项目,思考书中提到的各项技术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实现的。例如,书中关于LNG接收站的设计和建设,就详细介绍了从码头泊位、卸货臂、储罐到气化装置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这让我对一个LNG接收站的建设流程有了清晰的认知,也让我理解了其中涉及到的诸多工程难题和解决方案。对于那些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LNG相关项目的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实践指南,它能够帮助他们规避风险,优化决策,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评分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本书在技术细节上的严谨和全面。书中对于LNG的生产过程,从气田开采、净化,到液化工艺的原理、设备选型,再到储存、运输以及最终的再气化,都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举个例子,在谈到液化工艺时,它不仅仅是列举了不同的液化方法,比如CFC、PAM、APCI等,更重要的是深入讲解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对于每一个环节,书中都尽可能地提供了详细的工艺流程图、设备示意图,甚至是一些关键参数的说明。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LNG技术细节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常常会在阅读某一个章节时,发现书中对某个我曾模糊的环节进行了清晰的阐释,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贯穿了整个阅读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对LNG技术的掌握程度。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LNG的质量控制和分析方法的内容也深感受益。LNG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在下游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因此,严格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LNG的主要质量指标,如组成、热值、水分含量、硫含量等,并对各种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气相色谱法、卡尔·费休滴定法等。书中还对这些分析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结果的解释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这对于我理解LNG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来保障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股清流,或者说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让我对液化天然气(LNG)这一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认知。刚拿到《液化天然气技术(第2版)》的时候,我本来是抱着一种“大概了解一下”的心态,毕竟LNG听起来挺专业,感觉离我的日常工作可能还有些距离。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书中对于LNG的起源、发展历程的叙述,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和事件堆砌,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前瞻性。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LNG会在当今的能源格局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它是如何从一种相对小众的能源形式,一步步成长为全球能源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其背后驱动的技术革新和社会经济因素,这种宏观视角让我在学习具体技术之前,就对整个行业有了扎实的基础理解。

评分

这本书对于LNG安全性的论述,是我觉得最为重要和细致的部分之一。LNG作为一种极度低温、易燃易爆的物质,其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泄漏、火灾、爆炸等,还针对这些危险源,提供了详尽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控制措施。例如,在LNG储存章节,书中对超低温储罐的设计要求、材料选择、隔热层的作用、以及防爆措施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时,对于LNG运输船舶的安全设计、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响应预案,也都有详细的介绍。这种对安全的极致关注,让我深刻理解了LNG行业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领域。

评分

《液化天然气技术(第2版)》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跳出技术本身的讨论,去思考LNG在当下全球能源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书中对于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优势,以及它在减少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的作用,都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同时,它也并没有回避LNG行业面临的挑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入、液化工厂的能耗问题,以及其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碳足迹。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LNG的未来有了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也促使我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利用这项技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在于它能够用相对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工程技术原理讲解清楚。我并非LNG领域的科班出身,但书中作者在文字的组织和逻辑的梳理上,展现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即使是涉及到一些高深的物理化学原理,比如低温工程、热力学循环等,书中也会通过生动的比喻、清晰的图示,以及层层递进的解释,让我能够逐步理解。特别是在讲解LNG储存和运输的章节,书中对于超低温储存罐的设计、隔热材料的选择、以及LNG船舶的安全操作规程,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让我深刻体会到LNG作为一种低温易燃易爆物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安全是何等重要的考量。这种对复杂概念的简化和可视化处理,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窥探到LNG技术的精髓。

评分

在深入了解LNG生产过程时,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LNG压缩机、换热器、以及膨胀机等关键设备的详细介绍,让我大开眼界。每一个设备,它都不仅是描述了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深入探讨了其性能参数、效率影响因素、以及维护保养的要求。例如,在谈到换热器时,书中会详细分析不同的换热器类型,如壳管式、板翅式等,以及它们在LNG液化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并会深入讲解影响换热效率的关键因素,例如传热面积、流体性质、以及操作压力等。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LNG生产的核心设备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每一个微小环节的优化,都可能对整体生产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

评分

书不错,是正版,挺实用的。

评分

还不错 老公买的

评分

顾安忠教授主编的国内最好的关于液化天然气的专业性书籍,值得学习借鉴。

评分

good

评分

正版书~性价比高!推荐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可以

评分

内容没细看,文字清晰还不错,图片太模糊。物流书本有些褶皱。卖贵了

评分

正版书~性价比高!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