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六六等小说家所写的医院医生题材类小说不同,本书作者陈罡是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临床医生,没有人比医生更深刻地了解医生责任、医患关系的内涵,当医生选择用鲜活的文字采用小说这种生动富于表现力的形式来讲述疾病诊疗思路、医患沟通、医患纠纷、医生情感、医生工作状态时,我想势必是最还原真实、最深刻、更具感染力的。
  每个人从书中读到的可能都不一样,如果你是一名年青医生或者医学生,书中对于疾病缜密的分析思路一定让职业成长中的你获益;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百姓,那么读完本书,一定能够对医生职业有不一样的认识,也许下次去医院就诊时能够理解医生的处理,能够更有效地跟医生交流;如果你是一名政府医疗事物相关官员,那本书还原的医疗现状、医生工作状态等可能对您的执政、改革有启发。
  这是一本原创小说,虽然基于现实,但现实远比小说更精彩。
 “医学是一种不确定的科学和充满变数的艺术。”
  2012年4月7日,清明小长假刚刚结束,程君浩听罢前任总住院医师交代的“生存守则”,便与另外三名年轻医生沈一凡、米梦妮、苏巧巧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总住院生涯。这一年里,他们过得无比精彩:失败过、胜利过、受伤过、关爱过、摸爬滚打过、昂首挺胸过……这一年里,发生在病房里的故事足以让人感受世间百态:欢喜、期待、感激、希望、失望、绝望、喜极而泣、破涕为笑、对生的渴望、对死的畏惧、对生命的感悟,所有的一切,每天都在上演……
陈罡,80后医生,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日文班)。2006年就职北京协和医院,先后担任内科住院医师、内科总住院医师和肾内主治医师,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访问学习。编著及出版畅销医学科普读物《糖尿病看这本就够了》《痛风看这本就够了》《高血压看这本就够了》《痛风饮食宜忌慎随身查》和《糖尿病均衡饮食随身查》,广受赞誉好评。
  最好的医学小说还是应该出自专业人士之手!这部小说,无论是从医学方面还是人物的命运轨迹探寻,作者驾轻就熟的叙述方式,得心应手,不啻是智性的掘进,更是一次职业情感的渲泄,且达到了举重若轻、淋漓酣畅的效果,令我一口气读完。
  ——作家 刘元举
  从“达摩克利斯之剑”,我对他们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心生敬佩。这些年轻的大夫们,他们兢兢业业,非常难能可贵;通过“守望”,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们真善美的饱满情感,他们都如此善良。这本书值得细细品。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李雪梅
写在前面的话
大学教科书里没有的规则??/001
未选择的路??/007
关不上的“盒子”??/020
夺取死神手中的镰刀??/037
四处救火的“消防员”??/057
剑宗和气宗??/070
守望,守住了才有希望??/089
各自的黄金周??/108
达摩克利斯之剑??/129
灵魂的重量??/148
花之绽放,一瞬的美丽??/168
春天的脚步??/192
雕刻时光??/218
  快用上阻断病毒的药物!
  米梦妮阻止了准备推注肌松药的护士,她的左手被孙先生拽得很紧,她用右手轻轻拍着孙先生的肩膀,她在轻轻地对他说着话。
  我听不清她说的话,也压根不想听她说了什么,我两眼直勾勾盯着心电监护上的血氧饱和度,心里有几分赌气,几分埋怨。
  突然,我感觉手中的喉镜松动了一下,我以为是错觉,低头一看,孙先生正慢慢地把嘴松开,他的眼睛看着米梦妮,眼角有一些晶莹的东西在闪动。
  我迅速地调整好喉镜位置,右手拿着吸引器一阵猛吸,会厌部的视野总算清晰了,挑开会厌,手持气管插管插入声门,打上气囊,固定……这些都是我早已熟练的动作。
  米梦妮把一旁备着的呼吸机挪过来,调整上面的参数设置,小心翼翼地把呼吸机和气管插管对接,干完这些事情,她抬起头,看着监护仪上稳定上升的血氧饱和度,轻轻把手套脱了,双手放在胸前慢慢地搓揉,我很清晰地看到她白皙的手背上被捏出了几道深深的指印。一瞬间,我有种想把这双手捧在自己手心的感觉。
  病房的门被推开,值班医生赵俊辉举着手里的CT片走了进来:“我和家属交代完病情了,他们倒是挺配合的,刚拍的CT也取回来了,两位老总,你们看这是不是PCP?”
  PCP,也就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艾滋病病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在免疫力正常的人体,免疫系统能轻而易举地将其消灭,而艾滋病病人免疫力低下,寄生于肺泡的卡氏肺孢子虫就会借机肆虐,疯狂生长,使得小小的肺泡腔内塞满了虫体,炎性细胞和蛋白样渗出物,阻碍气体交换,产生气促、进行性呼吸困难乃至呼吸衰竭。
  我接过赵俊辉递来的CT片,迅速扫了几眼:整个肺部影像如同蒙了一层磨砂玻璃,有散在分布的实变影和小叶间隔增宽。是的,应该没错,就是PCP了。
  “使用磺胺[PCP治疗的一种有效药物。],同时给上甲泼尼龙[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在PCP治疗初期的用法是40毫克,每12小时1次。]40毫克,12小时1次。”我叮嘱完赵俊辉,对米梦妮使了个眼色,意思是:现在你该去吃药了吧?
  “从片子上看,应该存在PCP,但PCP基本不会咯血的。”米梦妮眼睛注视着我手头的CT片,她指着其中一个层面说,“你看这里是什么?”
  那是肺门边上的一处实变影,个头不大,形状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又像是一摊被砸在墙皮上的泥巴,米梦妮弯曲着手指,目光在CT片上缓缓搜寻着:“你看,这里还有一个!”
  “也许合并了其他感染吧。”我的心思并不在这张CT片子上,看着米梦妮认真的样子,简直令人气不往一处打:米梦妮呀米梦妮,你有空关心一下自己好不好?
  “刚才插管的时候,你也看到孙先生的口腔黏膜白斑了吧?你说肺部会不会同时存在真菌感染呀?真菌的侵袭性比较强,如果菌丝往肺部血管里生长,就可以造成咯血的。但是,这个肺部CT不是很像真菌感染的样子……”米梦妮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一本正经地分析。
  “好的,我们再加上抗真菌的药物,就用卡泊芬净[ 一种抗真菌药物,对多种致病性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真菌具有抗菌活性。
  ]吧,这样稳妥些,有备无患。”我想要迅速结束这段对话,脱了手套,摘掉口罩帽子,摊开双手看着米梦妮,她的眉间还有些犹豫,但似乎也有了离开的意思,她挪动着脚步往门的方向靠了靠。在一旁的赵俊辉忙着在笔记本上记录我们提到的那几种药。
  临走前,米梦妮盯着监护仪看了一小会儿,冷不丁又冒出一句:“血压比刚才低了一点,你说我们要不要放置一根深静脉置管备着?”
  我终于忍耐不住,心里的积怨开始爆发:“气管插管后用上镇静药,血压当然会有所下降,现在他离休克还远着呢!倒是你,看看自己衣服上溅了多少血,也不快点去换!还有你的眼—”米梦妮赶紧竖起右手食指放在嘴前,轻轻地摇了摇头,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屋子里除了我,其他人可能都还不知道她眼睛的遭遇。
  “老总,后面的事情交给我吧,真要是生命体征不稳定了,我来处理,我以前学过股静脉置管的。”赵俊辉反倒被我吓了一跳,像干了什么错事似的,他小心翼翼地说,他接着松了松孙先生的裤子,应该是想查看一下大腿根部股静脉的置管条件。突然,他“啊”一声把手缩了回来。
  “这是什么?”
  孙先生的右侧大腿肿得很大,和细瘦的左腿并列在一起,显得格外不协调,右腿内侧有一些突起的小结节,微红的,肉色的,还有些发紫的,大小不一,整齐地排成一列“串珠”,这些“串珠”周围还有一些红色的斑疹,周围有些白晕,斑疹的样子有些眼熟,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些斑疹,是不是和他脸上的那些很像?”米梦妮凑近看了看。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比较一番孙先生腿部和脸上的皮疹,虽然大小不一,但形态如出一辙。艾滋病,皮疹,结节,PCP,咯血……一个念想在我的脑海产生,挥之不去,我重新拿起CT片看了一小会,脱口而出:“卡波西肉瘤!”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软组织多发性色素性血管肉瘤,是艾滋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可以累及皮肤和内脏器官,肺脏受累时在CT上的表现就像一团“火焰”,现在这团“火焰”燃烧了血管,诱发咯血,加重了呼吸困难。
  “卡波西肉瘤?”米梦妮小声地重复我的话,“但这个在汉族人中发病率很低。”她又仔细审视一番皮疹、结节和胸部CT,语气中带着几分伤感,“不过……或许你是对的。”
  我听得出从米梦妮口中说出的伤感,我也理解这份伤感的来源:卡波西肉瘤累及脏器时,往往需要化疗,化疗是一个剥夺免疫功能的过程,很可能会让PCP的感染失控。但如果不采取化疗,照这个肿瘤的发展趋势,结局必然是—死亡。
  治,可能死于感染;不治,无异于等死。进退两难。
  “嗯,很可能我是错的,毕竟我也从来没见过卡波西肉瘤,或许那只是普通的感染罢了。”我的语气中带着安慰,或者说我想凭空制造出一点希望,打破眼前这有些沉闷的氛围,“即便是卡波西肉瘤,我们今晚也无从验证,更无法做些什么,不管怎么样,今晚能做的就只是用上磺胺和卡泊芬净了。”
  “尽管没见过,但他的CT表现就和教科书里写的一模一样。”米梦妮轻轻摇了摇头,目光从CT片子上慢慢移开,叹了口气,又盯着监护仪看了一小会儿,“血压又比刚才好些了,看来深静脉置管暂时是用不到的。”
  眼前的事情暂告一段落,我们推开房门,准备向家属们交代病情。当白大衣上沾满血迹的米梦妮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家属们先是一愣,而后迅速地后退两三步,年纪稍大的那个家属似乎感到有些失态,又往前挪了一小步,和米梦妮保持着接近一米的距离。我心里觉得好笑,又感到彻心的悲凉:或许在这场拯救生命的战斗中,从一开始,就不会诞生什么英雄。
  米梦妮察觉到眼前尴尬的气氛,她沉默不语。我上前向家属们交代病情,没有开场白,直奔主题和重点,尽量说得简单,我告诉他们现在面临的困境和选择,交代亲密接触者们去筛查一下艾滋病毒(HIV)……他们中有的人很平静,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天,有的人则哭成了一团,那位母亲样子的家属如祥林嫂般诉说着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米梦妮想上前安慰几句,她慌慌张张地后退几步避开了。
  似乎就过了一会儿,又似乎过了很久,我和米梦妮离开了,我在前面走着,她在后面跟着,一路无语,就这样,我们走到了院感办。
  填写完一张复杂的事情经过描述,抽取了一份血样标本,米梦妮拿到了三种药:茚地那韦、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院感办工作人员交代米梦妮连续服药4周,从今天算起,1个月、3个月、半年和1年时都需要抽血复查。整个过程,米梦妮一声不吭,只是很顺从地在点头。
  “唉,程君浩,接下来的1个月,我成了要天天吃药的病人了。你知道吗?在我上医学院的时候,曾经担心过万一有一天在工作时不幸发生感染怎么办,没想到今天,这个担心变成了现实。”迈出院感办的门,米梦妮双手掩面,终于冒出了一句话。
  “嗯……放心,吉人自有天相,你不会有事的。”
  “我感觉自己就像达摩克利斯,穿上了王袍,戴上金制的王冠,坐在宴会厅的桌边,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鲜花、美酒、稀有的香水,动人的乐曲,应有尽有,我一直沉浸在幻想中,误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有权力的人,却忘记了天花板上倒悬着一把锋利的宝剑,尖端直指着自己的头顶。程君浩,你知道吗?我太喜欢当医生了,我喜欢这种和疾病搏斗的感觉,我喜欢这种充满抉择和成就感的生活,我喜欢和你们这些聪明人在一起,我享受当医生的一切……可是我,今天,真的被达摩克利斯之剑给伤到了……”米梦妮一口气说了许多,突然埋下头蹲下,声音有些哽咽。
  我的舌头打结了,我不知道自己能说些什么,我把手放上她的肩头,她的肩膀在微微颤抖着,让我联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看到的暴风雨过后躲在枝头发颤的一只小鸟。我任由她哽咽着。
  “谢谢你听我说了这么多。你还能帮我个忙吗?”过了一会儿,米梦妮缓缓站了起来,抬起头看着我。
  “好的。”
  “答应我,这件事不要告诉任何人,沈一帆和苏巧巧也不要知道。”
  “嗯……”
  “还有另一个忙。”
  “说吧。”
  “再帮我拿一会儿值班手机,我去洗澡换件衣服。”
  “没问题。”
  米梦妮淡淡地笑了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慢慢呼出,好像在了却一桩心事。她去了女生宿舍的澡堂,我在内科办公室里等待她的时候,突然回忆起之前和她一起轮转过心脏内科监护室的时候,急诊送来一个心肺复苏后脑功能障碍的病人,每天就这么吹着呼吸机,一动不动地躺在病床上,几乎所有人都对他的脑功能恢复不抱任何希望,值班时,巡视到他的房间,我也就是看一眼监护,然后记录下生命体征了事,而米梦妮竟然每天都到这位病人跟前对他说话,帮他按摩一会儿手脚……2个月后,我和米梦妮都转到别的科去了,病人的状态最终也没有改善,我嘲笑米梦妮做的只是无用功,她当时也只是淡淡一笑,这个笑容和她刚才的那个笑容像极了。
  正在恍惚间,米梦妮洗完澡回来了,她换上了别人的衣服,略有些宽松,但仍勾勒出她玲珑的曲线,头发还有些湿,侧面有几缕青丝贴在面颊上,她脸上挂着微笑,眼睛有些红肿,我猜她在洗澡时哭过。
  我夸她很美,夸她笑起来很漂亮。
  “洗完澡心情就舒畅多了,今天真是麻烦你,帮了我这么多忙!”分别时她对我说。
  接下来的第一周,米梦妮还是每天这么微笑着,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我从没见过她吃药的时候,但我知道她一定是暗地里吃了,因为这几天她频繁地出现头痛和恶心—那应该是齐多夫定的副作用。
  有一天交班后,她忍耐不住撑着水池干呕,满脸憋得通红。
  “梦妮,你该不会是早孕反应吧?”苏巧巧上前拍着米梦妮的背,话语中一半是关切,一半是玩笑。
  米梦妮大口喘了几口气,半天才缓过劲来:“我们分手了。”
  “什么?分手?不会是他说的吧?真是瞎了眼了,遇到你是他八辈子的福气!这男人也太不可靠了!”苏巧巧义愤填膺地骂了几句,“梦妮,话说回来,他是有什么你看不上的地方吧?没错,你绝对能遇到更好的!”
  米梦妮靠在墙上,不说话,只是慢慢地摇了摇头,脸上仍挂着微笑。
  米梦妮私下里告诉我说分手是她主动提出的。她说这完全怨不得对方,换谁恐怕都难以接受这时候的她。
  不幸的事总是接二连三。又过了两天,医务处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我被病人家属告了。
  “什么!?”我吃了一惊,实在想不起最近我犯了什么事。
  “你还记得国庆节期间你抢救的那对夫妇吗?一个甲亢危象,一个白血病化疗的,病人家属要告你未签同意书就进行气管插管了。”
  “……病人死了?”
  “病人治好了,但没钱支付医药费。不知听了谁的主意,刚才闹到医务处来了。你先别担心,我们医务处是向着你的。你还和平常一样工作,只是要多留一个心眼。”
  “这真是……狼心狗肺!”我咬牙说道,脑海里浮现出《农夫与蛇》的故事。
  生活还在继续,我们还在沿着固定的工作轨迹在会诊、值班、抢救……我们总是沉迷于自己的事业,享受这份工作的气息,时而忘记了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临床感悟
  ……
这本《因为是医生》简直是本宝藏!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专业医学书籍,或者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术语,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些白色大褂下每一个鲜活的灵魂。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病情和治疗方案,而是深入探讨了医者在面对生离死别时的内心挣扎与坚守。我记得其中有几个小故事,关于一位年轻医生如何处理一起罕见的并发症,那种压力、那种对生命的敬畏,读得我手心直冒汗。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医患关系时,那种不偏不倚的客观与深深的共情。你会看到医生们如何在巨大的职业风险下,依然保持着最初那份救死扶伤的初心。这本书让我对“医生”这个称谓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永无止境的修行。读完后,我走在街上,看到任何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人,都会多一份理解和尊重。那种人性的光辉与阴影交织的画面感,实在是太强了。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题材有点免疫,总觉得离我的生活太远,但《因为是医生》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语言是如此的鲜活和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最复杂、最令人不安的医学场景,用最通俗易懂、甚至带着一丝幽默感的方式描绘出来。这种反差感极具张力。比如,书中描述医生们在漫长值班后,如何在候诊室的角落里争分夺秒地吃完一碗泡面,那种疲惫与对食物的渴望,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它展示了这些“超级英雄”背后,其实也是需要休息、会犯错、有家庭牵挂的普通人。我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对医生群体的想象往往过于理想化,这本书则提供了最真实、最未经修饰的内部视角,让我们看到他们是如何在“成为神”的期望和“只是凡人”的现实之间艰难求存的。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堪称一绝,它不像传统纪实文学那样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将一些碎片化的临床经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宏大而又极具个人色彩的群像图。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参与一场高强度的手术观摩,紧张感十足,但又总能在关键时刻被一种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所抚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那些医疗伦理困境时的笔法,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把选择的重量抛给了读者。比如关于“抢救还是放弃”的那个章节,它赤裸裸地展示了医学的局限性,让人不得不反思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边界。我甚至在想,这本书的结构是不是借鉴了某种交响乐的结构,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最后在一种近乎哲学的沉思中缓缓收尾。对于那些对人性深度挖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医疗”这个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现代社会压力、职业道德与个体成长的深刻寓言。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代入感”。我很少能为一本书写下如此多的批注,几乎每一页都有我的思考和感受被标记下来。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次情感上的“共振”。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似乎毫不避讳地展示了医疗系统内部的摩擦和不足,那些关于资源分配不均、官僚主义对一线工作的影响,都有着冷静而犀利的剖析。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显得格外有分量,因为它不是在歌颂,而是在记录、在反思、在呐喊。我甚至开始思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书中的医生一样,在做决定时多一份对复杂性的理解,少一份冲动的指责,我们的社会会变得多不一样。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技术操作,升华为对生命尊严和职业操守的深刻探讨,结构严谨,论据充分,让人不得不服。
评分读罢此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社会对“完美救治”的病态追求,以及医疗工作者们为满足这种追求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叹服,小到一个手术器械摆放的角度,大到一次术前谈话中的眼神交流,无一不被精准地捕捉并加以阐释。这种对“微观世界”的执着,反过来构建了对“宏观系统”的有力批判。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控诉或抱怨的层面,而是通过展示那些在绝境中依然努力寻找出路、依然坚守专业伦理的个体故事,提供了一种充满力量的希望。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服务行业或与人打交道的人,因为它教会我们,真正的专业,是建立在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关于“理解”的教科书。
评分不错不错,物超所值,赞一个
评分因为是医生,不错的
评分很好的书建议大家读读 了解医生
评分书给弄脏了,觉得卖贵了
评分比较高端 这个价格很物超所值 我很喜欢
评分可以用,很好,很好,好好看书
评分不错,看了电子版的还是来买纸质版的
评分文笔非常流畅,作者非常专业,好书,好评!
评分这样的书总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马上也快实习了,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