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绘画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定价:35.00元
作者: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300235004
字数:8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画没有固定样貌与形式,全凭自由与个性去创造发挥。能在方寸之间,将大山大水奔腾万千的气势尽收眼底;能在扇面屏风之上,将花鸟虫鱼的生动样貌刻画入微;能在笔墨与留白之外,让具象与空灵异彩纷呈、情韵尽生;还能将诗、书、画、印结合为一体,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如此的综合艺术美学,正是国画深具魅力、源远流长的原因。从远古时刻凿在岩石上的生产、生活画面,到新石器时代描绘在陶器上的花鸟虫鱼,战国时更加精美的人物帛画,再至西汉时惟妙惟肖的画像砖,中国的先民们从未停止过对美的追求和表现。但因为年代的久远和保存方式等种种问题,今人所能看到的早的纸本画是唐代的画作。东晋以前画家的画作就连后人的摹本都无从找寻,因此,本书就从后世有摹本流传的东晋画家顾恺之讲起。请随着我们的笔触,走进不同时代纷繁绚丽的国画里,仔细聆听它们所传递的声音。
目录
章六朝三杰/1
一、“三绝”顾恺之/1
二、“顾陆”之一陆探微/6
三、“画龙点睛”张僧繇/8
第二章隋唐画家/11
一、展子虔《游春图》/11
二、“丹青神化”阎立本/13
三、“画圣”吴道子/17
四、画坛父子的青绿山水画/19
五、宫廷画师张萱/21
六、仕女画家周?P/24
七、“牛马专家”数两韩/26
第四章北宋画家/43
一、“古今”李成/43
二、“宋画”范宽/45
三、“独步一时”郭熙/47
四、“孤篇横绝”张择端/49
五、“天才少年”王希孟/51
六、文人画的精神萌芽/53
第五章南宋四大家/56
一、“画院盟主”李唐/56
二、“清波画家”刘松年/59
三、“院中人独步”马远/61
四、“淋漓苍劲”夏圭/63
第六章赵孟頫与“元四家”/65
一、“元人冠冕”赵孟頫/65
二、“元四家”之首黄公望/68
三、高洁的梅花道人/70
四、孤高脱俗的倪瓒/73
五、“水晕墨章”王蒙/75
第七章明代画家/78
一、浙派绘画:戴进与吴伟/78
二、“吴门画派开宗”沈周/80
三、“四绝全才”文征明/82
四、“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84
五、“异才”仇英/87
六、白阳青藤/89
七、晚明杰出画家董其昌/93
第八章清代画家/95
一、清初六家/95
二、画僧朱耷与石涛/103
三、西洋画家郎世宁/107
四、扬州画派:金农、郑板桥与黄慎/110
五、海上画派:任伯年与吴昌硕/116
第九章近现代美术大师/121
一、画虾一绝齐白石/121
二、画马大师徐悲鸿/123
三、泼墨泼彩大师张大千/125
结语/129
参考文献/130
作者介绍
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由海内外资深文化人士发起并创建。中心响应中央号召,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社会的普及,以及能够“走出去”的文化精品内容的构建,以革新国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为中华传统文化广泛的国际传播贡献一己之力。团队核心成员均为已有十余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材编写、推广的行业人士。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真是太棒了!它没有那种枯燥乏味、板着面孔说教的感觉,反倒像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朋友,一边喝着茶,一边娓娓道来。语言简洁明快,却又字字珠玑,充满了画面感。读到精彩之处,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想象着作者笔下描绘的场景:时而是在巍峨的山巅,感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豪迈;时而是在幽静的竹林,体会“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致。作者非常擅长运用类比和比喻,将抽象的绘画概念具象化,比如用“写意”的笔触来形容写意的画作,用“精工细作”来比喻工笔画的严谨。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我这样一个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要点,理解其中的精髓。书中的小故事和历史趣闻也穿插得恰到好处,让学习过程轻松有趣,丝毫不会感到疲惫。
评分读罢此书,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其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的绝佳平衡。作者并非仅仅罗列各种绘画流派和名家作品,而是巧妙地将历史背景、哲学思想、文人情怀融入其中,使得每一幅画都仿佛有了生命和呼吸。例如,在介绍山水画时,书中不仅阐述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审美原则,更联系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寄情山水并非简单的自然描摹,而是古人精神世界的投射。再如,对于花鸟画的讲解,书中并没有停留在对笔法的技巧分析,而是深入探讨了“寓意”的内涵,比如梅兰竹菊各自代表的品格,以及不同季节的花卉所承载的时令与情感。这种由表及里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我从欣赏一幅幅静态的画面,上升到理解一个文化体系,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一种素雅的青绿色调,点缀着淡淡的水墨晕染,仿佛一下子就将人带入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之中。书名“中国绘画浅话”更是恰如其分,给人一种亲切感,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准备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开启一扇了解国画的大门。封底的文字更是言简意赅,提到了“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并非高深的学术著作,而是旨在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的精品。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高,希望它能像一本精心打磨的工艺品,既有内涵,又易于欣赏,能让我这个对国画略知一二的门外汉,也能轻松地领略到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翻开书页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幅水墨丹青的画面,期待着作者能以生动有趣的笔触,为我讲述那些画背后的故事,那些关于笔墨、色彩、意境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纸张的质感很好,摸起来温润细腻,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印刷的色彩还原度极高,书中的插图清晰而富有层次感,无论是浓墨重彩的工笔仕女,还是淡雅写意的山水画,都仿佛跃然纸上。封面和封底的设计也恰到好处地呼应了书的内容,那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扑面而来。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文字大小适中,行距舒展,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很多重要的概念和术语都有详细的解释,并且配备了精美的插图作为辅助说明,使得理解起来更加直观。这样一本从内容到形式都如此用心的图书,无疑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也足以证明出版社在图书出版上的精益求精。
评分说实话,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国画的认知其实非常有限,大多停留在一些模糊的印象里,比如水墨、写意、山水、人物等等。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国画的全新视角。它不仅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各个门类,比如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等,还详细地剖析了各个门类的特点、发展脉络以及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和融合做了清晰的梳理,比如从魏晋时期的飘逸,到唐代的盛大,再到宋代的细腻,以及元明清的文人画风潮,每一阶段都各有特色,又相互承继,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画发展长卷。这种清晰的脉络梳理,让我对中国画的整体发展有了宏观的把握,也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