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永正教育文集: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是作者於永正談教育理念的隨筆文章結集。這些隨筆均短小精悍,文風親切樸實。文章大部分發錶於各大教育報刊,引起廣泛反響。中小學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能從《於永正教育文集: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中能得到諸多啓發。《於永正教育文集: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適閤中小學教師培訓與閱讀。部分文章篇名:“把自己教成孩子——感悟教育”、“教育的兩個名字”、“蹲下來看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於永正,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嚮全國推齣的首位名師。1962年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1985年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95年被評為“國傢有突齣貢獻的專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教育部召開“於永正語文教學方法研討會”,推廣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纍、重遷移、重習慣)教學法。2001年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2002年獲“全國五一勞動奬章”。 2013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徐州市成立於永正語文教學研究所。
從1984年至今,於永正老師應邀到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港澳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傢作學術報告2000多場次,上公開課3000餘次,發錶文章百餘篇,齣版《於永正課堂教學教例與經驗》《於永正語文教學精品錄》《教海漫記》《於永正與五重教學》等多部著作。
如何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於老師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用童心潤童心,用真情換真情,用行動推行動,用激勵促成長!
——江蘇鳳凰母語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著名語文特級教師 孫景華
於永正老師的課能令我的心安靜下來,讓我贊嘆再三。在漫不經心處,我看齣他的一片匠心;在大開大閤的格局中,有溫婉的細膩讓人感動;在平實的對話裏,有一種沉色素樸的隨喜之音。我想要從思想的、藝術的、學科的、心理的維度去剖析,卻發現那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他的課是渾然天成的。
——全國勞動模範、著名特級教師、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王崧舟
於永正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兩個字,一個是“悟”,另一個是“做”。
所謂“悟”,就是他用心思考,求得明白;所謂“做”,就是他一直在努力。
自己的命運自己掌管。沒有“悟”和“做”,於永正怎麼能成為跨世紀名師?您若用心去“悟”,用力去“做”,也能成為未來的名師。
——南京師範大學特約研究員、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委、著名特級教師
高林生
人生留痕——寫在前麵的話
第一輯
把自己教成孩子
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
書本是理論,細節是藝術
經常露一手
換個說法和做法
“一鳥人林,百鳥壓聲”
讓“南郭先生”銷聲匿跡
我教一年級
把自己教成孩子
童心不泯
學會和傢長相處
經常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注入“興奮劑”
“誰也說不準哪塊雲彩會下雨”
第二輯
教育的兩個名字
教育的兩個名字
迴味教育
“教不嚴,師之惰”
藝術教育感言
讓學生有點“藝術細胞”
交往
童年,應當是一首詩
綽號的故事
第三輯
蹲下來看學生
蹲下來看學生
教育,有時候很簡單
無痕的教育
批評的藝術
蹺起大拇指
紙條的魔力
堵截與疏導
他山石
一麵認識自己的鏡子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忍耐·寬容
第四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目中有人
教學——一門遺憾的藝術
教學,還有另一種語言
此時無聲勝有聲
老師,也是一本教科書
教學機智
聽課
讓我們的教學“增值”
把“發現”留給學生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
——我是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
愛屋及烏
——我是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二)
為兒童打開通往周圍世界的窗口
——我是怎樣激發兒童的觀察興趣的
後記
人生留痕
——寫在前麵的話
一
小時候想當畫傢。鄰居傢有四幅鄭闆橋畫的竹、蘭、菊、梅,每年春節纔捨得掛齣來,掛到正月十五,就收起來瞭。聽著大人的品評,羨慕得不得瞭,心想,長大瞭,我也要當畫傢。於是天天畫畫兒,常常畫得天昏地暗,廢寢忘食。
讀初中一年級時,在恩師李曉旭老師的激勵下又想長大瞭當作傢。讀瞭神童作傢劉紹棠寫的中篇小說《運河的槳聲》,佩服得五體投地,更堅定瞭當作傢的信念,而且不一定等“長大”瞭。於是孜孜不倦地讀書,苦思冥想地寫作。
“文革”徹底粉碎瞭我的“作傢夢”。但改革開放後,它“死灰復燃”,我繼續操筆為文,隻是不寫小說、散文之類,而改寫教育隨筆和教學論文。心想,寫什麼不行,隻要文章能見諸報端就成。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0 年第12 期《江蘇教育》發錶瞭我的第一篇教學論文《選材與命題》,同年同月,《徐州日報》發錶瞭我的短篇小說《沒腦子的人》。我把《選材與命題》的用稿通知書在衣兜裏整整揣瞭一個星期,逢人便掏給人傢看。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我經常開玩笑說:“寫,讓我變成瞭一條獵狗,瞪大眼睛看世界,張開鼻孔嗅四周,竪起耳朵聽動靜。乾什麼呀?搜尋生活中的真、善、美呀!”是的,寫,讓我讀書有瞭動力——看看人傢是怎樣看待教育、教學的?人傢是怎樣做的?人傢是怎樣研究學生的?人傢又是怎樣寫的?讀與寫是“洗潔劑”,經常洗去自己頭腦中的汙垢;讀與寫也是“充電器”,不斷為自己的大腦注入新的理念和動力。
總之,讀與寫是我教育、教學不斷進步的雙翼。讀與寫的過程,是不斷肯定自己、激勵自己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過程。在這樣一個往復循環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實踐有瞭智慧,有瞭理性,使自己的路走得越來越正瞭,越來越直瞭。
感謝讀、寫的習慣。它充實瞭我的人生,成就瞭我的事業,並且讓我的人生留痕。過去的事情,用文字凝固下來,就會成為“永久”,哪怕把它放在抽屜裏。不寫齣來,終究隻是一種記憶,而記憶不會長久。記憶一旦消失瞭,過去,就不復存在瞭。
人應當有追求,有抱負。雖然不一定都能如願以償,但為實現理想的付齣,一定會收獲充盈,會收獲習慣,不至於“赤裸裸地來”、“赤裸裸地去”,最終兩手空空。這樣,至少對得起生我養我的父母,對得起教育我,並寄希望於我的老師。14 歲那年(1955 年),徐州京劇團招收文武場學員(即樂隊學員,包括操琴、打鑼鼓的),我獨自一人,提瞭把鬍琴去應試。沒考上。但我對京戲、拉琴的興趣絲毫未減。到瞭晚年,纔體會到這一習慣給我帶來的好處。對我來說,收獲習慣,比收獲“琴師”、“名角”真的更重要。
二
我的文章不是在書齋裏寫齣來的,而是做齣來的。
我寫的,都是我的故事,我的經驗、體會與感受。沒有拾人牙慧,更沒有抄襲。偶爾引用彆人的話,是因為他(她)說得對,引起瞭我的共鳴,或用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增加說服力而已。
我常常想,為什麼葉聖陶、陶行知的書好讀?為什麼連外國的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雷夫·艾斯奎斯寫的書也好讀,不像讀有些理論傢的書那樣晦澀、費解?他們的書不但好懂,而且讓我們感同身受。為什麼?因為他們是教育傢,而不是空頭理論傢。教育傢的書都是做齣來的。
作為一位教師,必須把工作做好,課上好,否則寫什麼?還要會思考、會感受,少瞭這一條也不行。沒有“消化生活的胃”,對所從事的工作就不會有深切的體察和深刻的認識,就概括不齣規律性的東西。
教育的理論是古老的理論。我隻不過是用孔子、蘇格拉底等中外教育傢的理論演繹自己的故事罷瞭。我很賣力,很勤奮,因為我總想做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不能愧對學生以及他們身後的傢長。
但,做到這一點不容易。我不斷告誡自己: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一想到孩提時的我,我對學生就會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寬容。我會嚮學生交齣這樣一張“名片”——“名片”的正麵寫著兩個大字:微笑;下麵書寫著三個關鍵詞:尊重、理解、寬容。“名片”的反麵寫著兩個大字:負責;下麵也書寫瞭三個關鍵詞:嚴格、頂真、耐心。
由此,我有瞭許多故事和體悟;於是,寫的習慣讓我把它們形諸於文字;於是,有瞭這一套書。親愛的讀者,其實,我的“教學實錄”,也是我和學生書寫的故事,是有趣的故事。不信,你們讀讀看。
好文章的確是做齣來的,不是寫齣來的。
“做”齣來的文章是鮮活的,可感的,有生命張力的(恕我也使用瞭“張力”這個費解的詞),因而更具有可讀性。
三
這套文集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麵的內容。
1. 對教育的實踐與感悟;
2. 對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感悟;
3. 憶師友與對人生的感悟等。
本人從教五十多年,主要教的是語文學科,所以有關語文教育的,占的篇幅最多。除瞭有對語文教育的認識,更多的是語文教育實踐——課堂教學實錄。讀者從中可以看齣我的教育觀、語文觀、學生觀,乃至於我的性格、為人和其他的方方麵麵。教學實錄是最生動的教學論文,是最鮮活的語文教學法。同時,如我剛纔所說,也是故事。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是剛寫好的,本書是我對從教五十多年的較為全麵的總結。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的“封筆”之作瞭。我很用心寫它;寫好瞭,也很喜歡它。和其他五本比起來,我自認為,它也是“壓捲”之作。因為是一次全方位的總結,個彆文字和課例,難免與其他幾本書有相似或重復之處。
四
有一次,我的一位徒弟寫瞭一篇題為《你瞭解學生在傢裏的錶現嗎》的文章,請我提提意見。一看題目,我就問:“你是質問我嗎?——這個題目我讀瞭有點不舒服。我想,任何一位讀者讀瞭都會有同感。”接著,我對這位徒弟說,寫文章要有讀者意識。第一,寫的東西,對讀者有好處,要傳遞“正能量”。即使是讓讀者消遣,那也一定得給讀者帶去一抹陽光,一縷春風,讓人心情放鬆,甚至博得讀者開心一笑。如果文章寫齣來自己都覺得沒多大意思,我絕不投寄給報刊社,不能無端地耗費讀者的精力和時間。隻有自己覺得有點味道,甚至把自己感動瞭,纔小心地投寄齣去。有時,把寫好的稿子先請你師母“審閱”。她讀後臉上若有笑意,便有門兒;若眉頭鎖起,評價時吞吞吐吐,我就會把它丟進紙簍,或者打入“冷宮”,以後再加工。第二,要考慮彆人能否讀懂,盡量不要給讀者帶來麻煩。老捨先生曾說過,既然我們的語匯中有“可是”、“但是”,就不一定用“然而”。寫文章是與彆人交流思想的,不要賣弄自己的文字技巧。因此,話說得越明白越好。第三,要擺正自己和讀者的關係。我們和讀者是平等對話、平等交流,不能有居高臨下、教訓彆人的意思。即使對某些人、某些問題、某些現象有看法,在言辭上也要把握好分寸。
我的這位徒弟對我的話錶示贊同,連聲說:“記住瞭!”
張誌公先生說:“語言的運用從今不從古,從俗不從雅,從易不從難。”
啓功先生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行文簡淺顯
做事誠平恒
我深以為是,而且努力去踐行。至於做得怎麼樣,就有待於讀者去評價瞭。
五
吳法源先生早就想為我齣一套教育文集,為此,他費瞭不少心血。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謝法源先生的抬舉,感謝為本書的齣版付齣辛勤勞動的編輯朋友們!
這本書的名字,像一首溫柔的詩,又像一聲意味深長的叮嚀。於永正教育文集——這幾個字就足以讓人感受到一種傳承和積澱。“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更是將這份關懷具體化,讓人窺見瞭父愛與師愛的完美融閤。我常常在想,作為一名教育世傢齣身的教育傢,於永正先生的女兒在踏上講颱的那一刻,會是怎樣的心情?我想,這份“貼心建議”,一定是匯聚瞭他一生教育的精華,傾注瞭他對女兒最深切的期盼和祝福。我特彆好奇,這20條建議會涵蓋哪些方麵?是關於如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何處理課堂上的突發狀況?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又或是,如何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保持教育的初心?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具體的案例,一些生動的故事,讓這些建議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鮮活的生命體驗。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給於先生女兒的,更是給所有初為人師的年輕人們的。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在新手航行大海時,為他們指點迷津,傳授避風浪的技巧,引領他們駛嚮成功的彼岸。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深刻的情感和豐富的教育智慧。於永正先生,作為一位資深的教育傢,他所寫下的文集,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而“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更是將這份沉甸甸的教育理念,化作瞭最柔軟、最細膩的關懷。我能想象,於先生在寫下這些建議時,一定迴想起瞭自己多年的教育生涯,也迴想起瞭女兒第一次踏上講颱的場景。這些建議,絕不僅僅是教學方法上的指導,更可能觸及到教師的心靈成長,如何麵對壓力,如何保持熱愛,如何與學生建立真誠的連接。我特彆好奇,這“20條”會包含哪些不為人知的教育“秘訣”?是關於如何讓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如何在復雜的教育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的思考?我猜想,這本書一定充滿瞭經驗之談,也充滿瞭愛與智慧的閃光點。它不僅僅是寫給女兒的,更是寫給所有像他女兒一樣,剛剛踏上教師之路的年輕人們的。這就像一位燈塔守護者,在漆黑的夜晚,為遠航的船隻指引方嚮,提供力量。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位飽經風霜卻眼神依然明亮的老師形象,他站在三尺講颱上,俯瞰著一群渴求知識的年輕心靈,而他的目光,又仿佛穿透瞭時光,落在瞭他那位剛剛踏上講颱的女兒身上。於永正先生,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一種厚重的教育情懷。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是循循善誘的,是充滿人文關懷的。這本書,定然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實踐經驗和人生智慧。我猜想,他會教女兒如何去愛學生,如何去理解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如何在分數和成長之間找到平衡。那些“貼心建議”,我想,絕不僅僅是關於教學方法,更會涉及師德師風、職業規劃、心理調適等方麵。或許,他還會分享一些自己年輕時犯過的錯誤,以及如何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寶貴經驗。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否包含一些關於如何與傢長有效溝通的技巧,這常常是讓新手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我想,這本書就像一個溫暖的港灣,能讓初為人師的年輕人們在那裏找到力量和方嚮,讓他們明白,成為一名好老師,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顆熱愛教育、充滿智慧的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溫暖,那種樸實而充滿智慧的長輩關懷,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份量。我一直對“初為人師”這個階段充滿好奇和敬畏,畢竟那是一個責任與挑戰並存的起點。我猜想,於永正先生一定是一位經驗極其豐富、又特彆有耐心和愛心的教育傢,纔能寫齣這樣一本為新手教師量身打造的指南。他會用怎樣的方式去觸及那些初入職場、可能帶著些許忐忑和迷茫的年輕教師的心呢?我想,字裏行間一定充滿瞭過來人的溫情和過來人的經驗,就像一個慈祥的長輩,在你即將踏上人生新旅程前,拉著你的手,輕聲叮囑,告訴你該如何走、如何看、如何去感受。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課堂管理的小技巧,如何處理和學生的第一次溝通,如何在眾多的教學理論中找到適閤自己的那一條路。也許,還會觸及到和同事、領導相處的一些智慧,畢竟,職場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同樣至關重要。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傳遞齣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讓初為人師的年輕人們明白,即使遇到睏難,也總有辦法去剋服,並且在剋服睏難的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成長。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一份來自教育世傢的沉甸甸的祝福。
評分乍一看書名,便覺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於永正先生,這個名字在中國教育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給初為人師的女兒20條貼心建議》,則讓這份厚重的教育理念,化為一種最質樸、最動人的父愛與師愛。我能想象,在女兒即將走上教師崗位之際,於先生定是百感交集,既有欣慰,也有擔憂,更有不盡的囑托。這20條建議,我想,絕非簡單的技巧傳授,而是包含著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年輕教師成長道路上的種種考量的智慧結晶。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否描繪齣一些新手教師常遇到的睏境,例如如何建立權威卻又不失親和力的課堂形象,如何麵對學生的叛逆與懈怠,如何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教育領域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創新的勇氣。我想,於先生的建議,一定是那種能夠直擊要害,又充滿人文關懷的。他會告訴女兒,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人格的塑造;不僅僅是技術的運用,更是心靈的溝通。這本書,我感覺,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在輕輕地耳語,告訴你如何在這條充滿挑戰又無比光榮的道路上,穩健前行。
評分速度快,京東買東西就是快,一個字,非常不錯~~~~
評分書側邊運輸時都髒瞭。
評分很好看,受益匪淺,建議大傢購買
評分好書好書喜歡喜歡,喜歡於老師的教學風格,做人做事都很好
評分是正版書印刷很漂亮,送貨也很快,五星好評。有摺扣哦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說的品相很好,紙張用料也不錯,嗯,這一次,唯一遺憾的是書沒有用紙箱來發送,就擔心會破。還好書保存好。
評分希望有用,學習中
評分基本買瞭一整套瞭,值得購買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