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策士及各类人士纵论国事与时势的言论辑录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策士及各类人士纵论国事与时势的言论辑录。全书文笔优美,记述生动,反映出战国时期特有的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传为秦汉之际人所作,当初只是几个小册子,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 “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并加以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三十三卷。姚宏、鲍彪、吴师道皆有注本。
吕壮,本科中文专业,由于对史学的浓厚兴趣,硕士转投安大历史系中国传统史学与传统文化方向。自幼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曾学过京剧、书法、武术,可惜均未能登堂入室。唯对史学兴趣始终如一,钻研至今。
前 言
两周策
秦 策
齐 策
楚 策
赵 策
魏 策
韩 策
燕 策
宋卫策
中山策
①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秦国向东周借路去讨伐韩国。战国时期,大国之间战争频繁,战争时期向小国借道也成为普遍现象。周,此处指东周。假,借。
②恶:憎恨,怨恨。
③ 史黡:东周大臣,或为东周史官,生平事迹不详。
④ 韩公叔:韩国贵族,此时为韩国掌权人物,约在韩宣惠王后期和韩襄王中前期接替公仲担任韩相,下文选有其与几瑟争权的故事。
⑤绝塞:越过边境的险塞。绝,横渡。塞,险塞,障碍。
⑥ 信东周:秦国之所以敢向东周借道伐韩,就是因为认为东周不敢在后方偷袭自己。
⑦重使:以重要人物担任使臣,当是向楚国求救。
⑧秦必疑:怀疑韩国与东周之间有阴谋。
⑨ 韩不伐也:韩国不受秦国的讨伐。秦国怕东周从后方攻打自己,因此不敢越过东周而攻韩。
⑩强:竭力,一定要。
……
写的很好,内容不错,纸张有点那啥。
评分不错,内容较完整,质量好
评分内容有少量错误,属于译注者水平问题,书印刷装帧不错
评分貌似不算完本。
评分送货速度快,书本精美,但有些章节没有,所以内容不全。勉强给个好评论
评分战国策,战国时期经典名篇。
评分外观很好看外观很好看外观很好看外观很好看外观很好看外观很好看外观很好看
评分虽然古文难读,但有时间就该读一读的
评分大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