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1880—1971),字援庵,又字圆庵,广东江门新会人。著名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先后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曾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主要著作有《元西域人华化考》、《二十史朔闰表》、《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通鉴胡注表微》等,另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史学人才。
陈智超,1934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6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并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直至退休。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宋至明代历史、历史文献学等。出版论著7种,合著合编论著8种,整理陈垣先生论著9种,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代表作有《解开〈宋会要〉之谜》等。
这本书的阅读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史家”身份的想象。我原以为历史学家就是整理文献、写出宏大叙事的人,但读完此书,方知其背后是扎实的文献辨伪、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永不满足的求真精神。作者在探讨某个特定历史事件时,总能不着痕迹地穿插他自己处理类似难题的经验,比如如何判断一份奏折的“修辞意图”,或是在没有直接证据时,如何构建最合理的“可能性链条”。这些实操层面的“秘诀”,比任何理论框架都来得实在和珍贵。它就像一本武功秘籍,公开了顶尖高手的基本功训练流程,让人对历史研究的“匠人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捧在手里就有一种历史的沉甸感。我本来对清代史学抱有朴素的兴趣,但读了前几页,才发现自己之前了解的不过是些皮毛。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于史料的考证工作,简直是一场侦探般的追溯。他没有满足于那些广为流传的论断,而是深入到原始档案、地方志乃至民间文书的旮旯缝里去挖掘真相。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带入到那种“剥茧抽丝”的探求氛围中,仿佛亲眼见证了历史学家如何通过细微的线索,重构起一个宏大却又充满争议的时代图景。特别是一些关于制度变迁的论述,不是简单的线性描述,而是充满了对不同史料间矛盾之处的辨析,让人对“历史的真实性”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严谨到近乎偏执的治学态度,让人在敬佩之余,也深感自己以往阅读历史的浮躁。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着实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教学的理解。它不是按时间顺序铺陈,而是围绕着“考证法”这一核心技能展开,内容组织非常有逻辑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背后,其实隐藏着无数次学者的博弈与抉择。作者对于清代官僚体系运作的研究,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行政学教科书,但其目的却是为了证明某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是如何影响了重大历史走向的。阅读时,我经常停下来,回溯作者引用的那些看似不相干的材料,试图自己推演一番。这种互动性,让阅读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种主动参与构建历史理解的过程。它无疑是史学专业学生的一剂猛药,能迅速提升其对学术规范的敏感度。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非轻松愉快,它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对于初涉清史的读者来说,书中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对具体史料的引用,一开始确实构成了不小的门槛。然而,一旦跨过最初的那些专业障碍,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教会我的,与其说是“史实”,不如说是一种“史学的方法”。作者似乎在用这本书展示一套完整的“史学手术刀”,告诉我们如何解剖一份文献,如何识别史料的真伪与偏见。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清代史学”内部流派争辩的梳理,那种如同武林高手过招般的思想交锋,让原本枯燥的考据工作变得鲜活起来。它强迫你跳出既有的框架,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那个时代留下的信息碎片,这种思维训练的价值,远超书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结论。
评分从整体风格来看,这本书的文风是极其冷静且内敛的,没有过多的渲染和煽情,每一个论断都建立在坚实的证据链之上,呈现出一种近乎冷峻的美感。它仿佛在对读者说:“历史不是故事,是论证。” 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在展示其考证成果时,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的姿态,他清晰地标示出哪些是确凿无疑的,哪些是基于现有材料的最佳推测,这为后续研究者留下了继续探索的空间。这种开放性的求知态度,使得全书在严肃的学术氛围中,仍保有对未来的展望。它不是一本告诉人“答案”的书,而是一本教人如何“提出更好问题”的典范之作。
评分陈垣先生是@学和风俗学的专家,他的研究方法独具一格。
评分还不错的书,值得仔细看看。
评分大家名著,誓言要好好读一读!
评分有点琐碎,不太适合一般读者
评分大师讲课记录,值得一读
评分两本都是先生留下来的精品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此书作为陈老上课的笔记之类,对于我们当前进行史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一读!
评分有意思的书!旅行中经历痛苦、喜悦、激情、孤独,甚至死亡。当有一天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旅行,也许并不能从躁动、焦虑、疲惫、浮华的世俗中回归生活的本质,但它的确净化了内心的世界,让我更理性地看待生活。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曾经走过十五年的旅行生涯,然后决定写一本可以给喜欢旅行的朋友分享的书。作者用了一年时间,结合色彩心理学,整理出国内第一本旅行经历结合色彩心理分析的书。 在网络上很早就知道了“大鹏背包走天下”这个网名,但直到二○一二年九月份才真正与他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走到实际的现实生活,通过多次的电话后感觉比较好,于是我们终于在某天策划了一次“萍水相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