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纲鉴易知录(套装上下册)》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文人吴乘权和他的朋友周之炯、周之灿合作编纂的一部中国通史读物。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人,他在文、史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古文选本中流行广的《古文观止》,就是他选注的。吴乘权等以为《资治通鉴》“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因此起意编一部篇幅适中繁简适度的历史书,他们三人为此工作了六个寒暑。吴乘权在自序中说了此书的编辑方法和编辑思想:“苦简编之汗漫,为之摘要而删繁;虑大义之不明,为之提纲而挈领。”他们编辑的依据,从太古神话传说时代直到战国,主要依据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和元朝金履祥的《通鉴前编》;从战国到五代这一千三百多年,据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纲”和“目”分列的体例也仿照此书;宋元两朝据明代商辂的《续资治通鉴纲目》;明朝部分,也叫《明鉴易知录》,依据则是朱国标从清初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节抄的《明纪钞略》。这样时间跨度就足够长远,并且用纲目体分出层次,在特定正统观指导下形成连续一贯的编年时间线索,对后世读者来说,这就是一部上起太古,下迄明代的明晰易读的中国通史了。
本书沿袭了传统史书编纂的一般体例,即按照确定好的体例编排好史料大纲,在“纲”下直接叙述历代史实,而不过多地议论阐发,能以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历史框架,线索分明。同时编者注意用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串联整体,不会显得单调枯燥。而近代和现代人写的史书,多取概括论述的形式,重要史实常常只作举例性的说明,或仅见于附注中,这对于已有基本历史知识的读者困难还不大,至于一般初学者,常常只能得到一些空洞的概念,而缺乏真正的史实基础,难以形成整体的历史知识印象。本书等传统通史读物,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
评分读完了再读资治通鉴,好书
评分同事买的,还没看过。
评分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因发生在汉献帝建安时期,故后人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评分书很好,叙述精练,是一本基本历史书
评分 评分《纲鉴易知录》不是原创作品,是以他人著作为基础改编而成。全书共107卷,180多万字。上起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下迄明王朝灭亡,其间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有简略的记载。由于纪事简明,头绪清楚,使人一看了然,所以叫做《易知录》。
评分本书沿袭了传统史书编纂的一般体例,即按照确定好的体例编排好史料大纲,在“纲”下直接叙述历代史实,而不过多地议论阐发,能以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历史框架,线索分明。同时编者注意用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串联整体,不会显得单调枯燥。而近代和现代人写的史书,多取概括论述的形式,重要史实常常只作举例性的说明,或仅见于附注中,这对于已有基本历史知识的读者困难还不大,至于一般初学者,常常只能得到一些空洞的概念,而缺乏真正的史实基础,难以形成整体的历史知识印象。本书等传统通史读物,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评分第一次京东买书,发货有点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