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閤中國讀者的引進版服裝設計與紙樣圖書,原版圖書深受國內外讀者好評!
本書以從設計概念到完成紙樣為脈絡,探索瞭平麵紙樣設計的相關過程,提供瞭一係列切實可行的基本技術,結閤基本麵料知識及款式設計和號型體係的相關內容,分步驟解說如何設計各種紙樣。主要內容包括準備工作、工具的選擇和使用、基本紙樣的設計與製作、紙樣與坯布試樣、基本紙樣的變化、創意紙樣設計、紙樣與科技。本書內容翔實,實用易學,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可作為服裝設計師和樣闆師的參考用書。
內容簡介
本書以從設計概念到完成紙樣為脈絡,探索瞭平麵紙樣設計
的相關過程,提供瞭一係列切實可行的基本技術,結閤基本麵料
知識及款式設計和號型體係的相關內容,分步驟解說如何設計各
種紙樣。主要內容包括準備工作、工具的選擇和使用、基本紙樣
的設計與製作、紙樣與坯布試樣、基本紙樣的變化、創意紙樣設
計、紙樣與科技。
本書內容翔實,實用易學,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可作為服裝
設計師和樣闆師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丹尼剋·春曼·洛(dennic chunman lo)(作者):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創意樣闆課程主講,有自己的服裝品牌。
黎晶晶(譯者):北京服裝學院教師,研究方嚮是服裝結構與設計。
內頁插圖
目錄
目 錄
第1章 準備工作
簡介
人颱與測量
瞭解麵料
繪製款式圖
第2章 工具的選擇和使用
簡介
第3章 基本紙樣的設計與製作
繪製基本紙樣
衣身基本紙樣
袖子基本紙樣
裙子基本紙樣
連衣裙基本紙樣
褲子基本紙樣
紙樣裁剪經驗數據參照
第4章 紙樣與坯布試樣
摺疊紙樣
添加縫份、剪口和標記
運用樣闆師特有的專業語言
坯布試樣
樣衣的製作和調整
第5章 基本紙樣的變化
增加分割綫
消除分割綫
省道轉移
將省道變化為分割綫
普利特褶&塔剋褶
增加體積量感
領子
開口和係閤
將衣身基本紙樣變化為西裝基本紙樣
第6章 創意紙樣設計
繩條編織服裝
“T”型外套
斜裁筒裙
降落傘禮服
一片布造型:一塊空白畫布
居閤道無尾燕禮服
第7章 紙樣與科技
選擇紙樣設計軟件
從基本紙樣開始
數字化技術
放碼、排料和輸齣
對未來的展望
重點詞匯
規格尺寸錶
附錄
精彩書摘
第1章
準備工作
英國服裝紙樣裁剪設計與技術
簡介
普通的感覺認知是紙樣設計的關鍵。當你嘗試著做一件東西時,無論是枕套、靠墊、桌布、圍裙,還是一個簡單的填充拼布絎縫的電腦包,在開始之前你需要對四件事有所瞭解:
1. 測量。
2. 可能會用到的材料。
3. 製作過程中會用到的技術,如機縫、手縫、敷牽條、黏閤、包縫、緔拉鏈和釘扣等。
4. 最後,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計劃製作不止一件,你需要做好記號。
把上麵幾點變成服裝工業生産中的術語就是:
1. 在開始前,你要得到工作所需的相關部位的測量尺寸和規格。
2. 你需要瞭解將要製作的服裝所使用的麵料,這將會直接影響你設計紙樣的方法,而且也會對縫份的確定産生影響。
3. 一個好的樣闆師也需要對結構有一定的瞭解。紙樣設計不僅是繪製圖形,也涉及閤理安排各個衣片的結構以使它們共同完成一件服裝的造型。要想深入理解這一點就需要你同時掌握縫紉技術。
4. 如果不是隻做單件服裝,還需要在紙樣上做一些記號。這首先需要完善圖紙,通過繪製紙樣、試製坯布樣衣並加以調整來完成。最終的紙樣可以在生産中被多次使用。
小袖×1對
大袖×1對
前中心綫
前片×1對
前片掛麵×1對
一般專業繪圖紙主要用硬牛皮紙(上圖)或交叉點狀繪圖紙(spot-and-cross paper)(下圖),但在實際應用中你幾乎可以使用任何類型的紙來完成紙樣設計。例如,迴收的舊報紙就可以繪製成經濟又有趣的係列紙樣(參見第11頁),但前提是能夠看清在新聞紙張上所做的紙樣記號,而且紙張不易被撕損。
有經驗的樣闆師可以根據一係列的測量尺寸,用劃粉在麵料上製圖。這樣做需要經驗、信心、練習和畢生專心鑽研這一技術。但是,這種方法實際上隻適用於傢庭作坊式的製衣或是單量單裁的客戶定製,因為這些方式不存在大批量生産,也就不需要做相應的記號。在服裝工業的大規模生産中必須使用紙樣,這些紙樣通常是使用不易磨損的白紙、軟卡紙和卡紙製成。
紙樣精確地記錄瞭服裝的形狀。服裝的每一部分都會被單獨畫齣來:袖子、前片、後片、育剋、領子等。應該將一整套紙樣存好、記錄或是按係列分類,這樣在今後的生産中可以隨時調用。
一般來說,一旦有瞭通過紙樣來製作服裝的需要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建立基本紙樣,以它為基礎可以變化得到特殊的服裝款式。在第3章中我們將會學習如何繪製基本紙樣。在開始學習之前,我們要先深入探討兩個前提因素——測量尺寸和規格尺寸以及紙樣設計中麵料所産生的影響。實際上還有第三個因素是樣闆師在繪製基本紙樣前所需要的,那就是服裝紙樣繪製的初步想法。本章最後一部分內容所涉及的繪製款式圖,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人颱與測量
在開始繪製基本紙樣之前,必須要考慮這件服裝是為誰做的。這是一件:
1. 為自己做的服裝嗎?
2. 為特彆的某個人做的服裝嗎?
3. 為瞭完成大學作業而做的服裝嗎?
4. 為一場服裝秀做的服裝嗎?
5. 為工業化生産做的服裝嗎?
上述提到的各種不同的情況都需要選擇不同的規格尺寸錶和人颱來滿足閤體性的需求。
個人規格尺寸錶
當你給自己或特殊的某個人做衣服時,可以根據以下測量尺寸建立一個特殊的規格尺寸錶 :
胸圍
腰圍
臀圍
大腿根圍
內褲縫長
外褲縫長或腰圍至腳踝圍間距離
膝圍
腳踝圍
腰長
腰圍至中臀圍間距離
腰圍至膝圍間距離
背腰長
肩長(頸根外側點至肩峰點的直綫距離)
前肩寬
後肩寬
胸寬
背寬
頸圍
側頸點至胸圍水平綫(又稱乳高)
前腰長
後身長
臂根圍
臂長(肩峰點至莖凸點的距離)
上臂長(肩峰點至肘點的距離)
腕圍
運用針對個人的尺寸可以保證定製服裝的閤體,這是采用其他任何規格尺寸所不能達到的。例如,有些人的臂長會比平均值長些,有些人的腰圍則小些。裁縫、婚紗設計師、高級定製産業不僅會運用針對個人的測量尺寸,而且他們還會為尊貴的客人和經常光顧的客人定製專屬人颱。例如,赫迪雅曼(Hardy Amies)
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Ⅱ)和紀梵希(Givenchy)為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m)定製的特殊人颱。
人颱規格錶
大部分學校使用歐洲12號人颱作為標準人颱尺寸,現在也有使用10號人颱的,因為走秀的模特尺寸是更為苗條一點的理想人體。人們越來越多地選擇10號人颱,秀場上也把4號服裝當作一個更好的選擇,模特的臀圍尺寸很少有超過88cm的,而她們的身高卻至少有176cm,內衣模特和大尺寸模特例外。
厘米製規格錶
號型
胸圍
腰圍
臀圍
背長
(Courtesy Kennett & Lindsell 公司)以上數據來源於Kennett & Lindsell BSD人颱。人颱有不同的號型規格和造型,標準人颱不可能使每一個生産商(或品牌)都滿意,根本原因是他們擁有不同的客戶群。例如,一個具體測量方法見本書第239~240頁規格尺寸錶。——齣版者注
為日本市場生産女裝的公司需要一個胸圍尺寸略小一些的人颱,而腰長則要比歐洲市場的略長一些;一個為美國市場生産新娘裝和晚禮服的公司所需的人颱臀圍要大一些。這些公司都要求人颱能夠符閤他們的消費群體的特殊體型特徵。這一現象在服裝工業中十分普遍。
服裝學院規格尺寸錶
大部分服裝院校所使用的人颱主要是用來給學生做設計嘗試、作業以及畢業錶演秀。通過測量人颱可以直接得到一個規格尺寸錶。但人颱的造型可能與人的體型相距甚遠。因此,許多服裝院校根據工業生産和在真人身上試樣得到一個規格尺寸錶,以此來提醒學生紙樣設計和縫製工藝的對象是真正的人體而非人颱。
前言/序言
好的,下麵為您提供一份關於《英國服裝紙樣裁剪設計與技術:成衣與創意作品經典案例》一書的詳細簡介,這份簡介將聚焦於該書未包含的方麵,以滿足您的要求。 圖書簡介:聚焦當代時裝趨勢、可持續發展與高級定製工藝的專業指南 書名:當代時裝設計與結構解析:從概念到成衣的創新路徑 內容概述: 本書並非一本關於傳統英國服裝紙樣技術或成衣標準製版的工具書,它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前沿視角,深入探討當代時裝設計領域的演變、創意思維的構建以及特定專業技術在高端時裝和藝術性服裝創作中的應用。全書分為四個核心部分,每一部分都側重於當前行業內備受關注且需要深度理解的議題,與基礎的紙樣裁剪和標準工業技術保持瞭清晰的區分。 第一部分:概念驅動的設計與敘事結構 本部分完全聚焦於設計思維的建立與概念的視覺化錶達,而非具體的製版步驟或版型修正。它探討瞭設計師如何從文化現象、社會思潮、藝術流派乃至非傳統材料中汲取靈感,並將這些抽象概念轉化為可被理解和實現的設計語言。 時尚的語境與文化解碼: 深入分析當代時裝秀場上的敘事策略,如何通過服裝的輪廓、麵料選擇和細節處理,構建起與觀眾對話的深層含義。內容包括對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美學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案例研究,以及如何將非服裝領域的藝術理論融入時裝創作。 係列設計的情感地圖: 教授如何繪製一份詳盡的“設計情緒闆”和“係列主題發展圖譜”,這些圖譜是指導後續技術實現的基礎,強調的是概念的邏輯性和連貫性,而非技術操作的規範性。 跨學科的靈感嫁接: 探討建築結構、生物形態學以及數字藝術對服裝輪廓和結構的影響,重點在於如何“翻譯”這些不同領域的語言,形成具有原創性的設計草圖和初步構想。 第二部分:創新材料科學與麵料的結構性運用 本部分完全迴避瞭傳統麵料的特性分析(如棉、麻、化縴的基礎處理),而是將重點放在前沿材料科學、生物材料以及功能性紡織品的結構性應用上。 未來麵料的物理特性與形態控製: 詳細介紹諸如智能紡織品(Smart Textiles)、可生物降解聚閤物、以及3D打印材料在服裝結構中的潛力。重點是如何利用這些新材料的固有特性(如自支撐性、響應性或透光性)來取代或重新定義傳統裁剪的需要。 麵料的非傳統處理技法: 探討高級時裝中常用於改變麵料手感和視覺效果的化學處理、熱塑性處理或激光蝕刻技術。這些技術往往直接作用於麵料錶麵或內部結構,以創造齣獨特的體積感和紋理,這與常規的縫製和裁剪技術是互補而非替代的關係。 可持續材料的結構挑戰: 針對循環經濟和零浪費設計理念,分析新型環保材料(如蘑菇菌絲體皮革替代品、迴收海洋塑料縴維)在保持美學錶現力的同時,如何剋服其在結構穩定性上對傳統紙樣和縫紉技術的特殊要求。 第三部分:高級定製與雕塑性服裝的結構解構 本部分著眼於服裝作為三維藝術品的構建方式,它側重於高級定製(Haute Couture)中那種極度依賴立體裁剪和內部骨架支撐的技法,而非工業化生産中的批量標準版型。 立體裁剪的結構性探索: 詳述如何在人颱上進行無平麵圖紙的直接塑形,特彆是在處理極端廓形(如超大墊肩、戲劇性的褶皺和結構化裙擺)時,如何運用襯墊、骨撐(Boning)和內部框架來“雕刻”服裝的形態,使其脫離人體自然輪廓。 內部支撐係統的設計與集成: 深入剖析高級定製服裝內部的“建築學”,包括如何設計和隱藏結構性的內襯、襯墊以及加固層,這些技術決定瞭服裝最終的雕塑感和持久性。這部分內容是關於“看不見的結構藝術”。 手工技藝與細節的極限: 探討在創意作品中,諸如復雜的立體貼花、刺綉的“三維化”應用,以及手工縫閤對服裝整體結構張力的影響。這部分關注的是工藝如何服務於藝術錶達,而非量産效率。 第四部分:數字化設計工作流程與虛擬原型構建 本部分完全聚焦於現代設計流程的數字化轉型,涉及3D服裝設計軟件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數字工具進行結構驗證和虛擬展示,而非傳統手繪或實物打樣。 三維軟件中的動態模擬與版型調整: 介紹如何使用專業的服裝設計軟件(如Browzwear, CLO 3D等)進行虛擬試穿和麵料物理屬性的精確模擬。重點在於如何通過調整軟件參數來觀察麵料的懸垂性、褶皺生成和應力分布,從而在不裁剪一塊麵料的情況下優化設計。 參數化設計與自動化結構生成: 探討如何利用算法和參數化設計工具來生成復雜、重復或高度定製化的結構圖案,例如用於生成復雜的幾何網格或基於數據的印花布局,這超越瞭傳統的手工圖案繪製範疇。 虛擬時裝秀與數字資産管理: 分析數字孿生(Digital Twin)在時裝設計中的作用,包括如何創建高保真的虛擬模型用於展示、營銷乃至區塊鏈應用,以及管理這些高精度數字資産的流程。 總結: 本書為尋求突破傳統製版框架、專注於設計前沿、材料革新以及高級結構錶達的專業人士和高級學生提供瞭一份深入的參考。它強調的是“為什麼”和“如何創造新的結構”,而非“如何標準地復製現有結構”。它是一本關於當代時裝結構思維、創新材料運用與藝術化實現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