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泥鳅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这本书配有多幅高清彩图,以方便读者阅读与欣赏,并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泥鳅病害。
  《泥鳅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的内容以泥鳅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相结合,轻松掌握泥鳅健康养殖技术,为读者的泥鳅养殖工作或泥鳅知识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内容简介
     泥鳅是鳅科主要经济鱼类,也是近年来养殖规模增长较快的名优鱼类之一。《水产高效健康养殖丛书:泥鳅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全面介绍了泥鳅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成鱼高效养殖技术、捕捞、暂养及运输和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系统地总结了泥鳅主要养殖模式、泥鳅与其他经济水生动植物混养模式中的池塘建设与准备、苗种放养和养殖管理等技术。在阐述泥鳅人工繁殖、养殖以及疾病防治等技术时,充分体现了技术的整体性、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出国内外新的泥鳅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成果。可为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凌去非,苏州大学,所长 ,副教授,  所学专业:水产养殖,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泥鳅遗传与育种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1986.8以后至今一直从事水产养殖科研、教学工作。近五年来,主持完成省级、市局级科研项目8个,现主持在研省级科研项目4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泥鳅相关科研项目有:  (1)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泥鳅优质苗种规模化繁殖(K2007-5)  (2)江苏省科技厅项目:泥鳅种质与良种培育(BE2009334)  (3)苏州市科技局项目:泥鳅无公害养殖配套技术的研究(SNG0822)  (4)江苏省水产三项目工程项目:大鳞副泥鳅良种选育与健康养殖技术研究(PJ2011-62)  (5)江苏省科技厅:大鳞副泥鳅的种质与良种选育(BE2012354)  (6)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泥鳅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DY2012-3)  获相关授权发明专利:一种泥鳅的孵化培育方法,授权号:ZL 201110319737.6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泥鳅的生物学特性1第一节泥鳅的种类及地理分布1一、泥鳅的主要种类1二、泥鳅的地理分布2第二节泥鳅的形态学特征3一、泥鳅的外部形态学特征3二、泥鳅的主要器官6第三节泥鳅的生长环境7一、泥鳅的栖息环境7二、环境因素对泥鳅分布的影响7第四节泥鳅的食性及摄食8一、泥鳅的食性8二、泥鳅的摄食8第五节泥鳅的生长11一、泥鳅的生长规律11二、温度对泥鳅生长的影响11第六节泥鳅的繁殖习性11一、泥鳅的性腺发育11二、泥鳅的繁殖周期12第七节泥鳅的呼吸13一、泥鳅的主要呼吸器官14二、泥鳅的辅助呼吸器官14第八节一些主要的水质参数对泥鳅的影响15一、溶解氧对泥鳅的影响15二、氨氮对泥鳅的影响15三、温度和pH值对泥鳅的影响17
第二章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18第一节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18一、繁殖场的选址18二、泥鳅人工繁殖设施的准备18三、泥鳅亲本培育与亲本选择19四、大规模人工催产21五、泥鳅受精卵的孵化22六、泥鳅出苗23第二节泥鳅苗种的培育技术23一、土池培育泥鳅苗种24二、设施化池塘泥鳅苗种分级式培育27三、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的病害防治29
第三章泥鳅成鱼高效养殖技术31第一节池塘高效养殖泥鳅31一、池塘清整31二、鳅种放养31三、饲养管理32四、捕捞收获34五、养殖实例34第二节水泥池高效养殖泥鳅35一、养殖设施准备35二、鳅种放养37三、饲养管理37四、捕捞收获39第三节网箱高效养殖泥鳅39一、网箱设置39二、鳅种放养40三、饲养管理40四、捕捞收获41第四节泥鳅与河蟹高效混养41一、养殖池塘的准备41二、苗种放养43三、饲养管理43四、捕捞收获45五、河蟹与泥鳅混养实例45第五节藕田高效养殖泥鳅47一、藕池建设48二、藕种栽培49三、放养泥鳅种49四、日常管理49五、捕捞收获50六、注意事项50七、藕田养殖泥鳅实例51第六节稻田高效养殖泥鳅52一、稻田养殖泥鳅的类型52二、放养前的准备53三、鳅种放养与养殖管理54四、适量施肥55五、合理用药56六、防逃、防敌害57七、泥鳅的起捕57八、稻田养殖泥鳅关键点57九、稻田养殖泥鳅实例57第七节克氏原螯虾与泥鳅高效混养58一、池塘清整58二、苗种放养59三、饲养管理59四、捕捞收获60
第四章泥鳅的捕捞、暂养及运输61第一节泥鳅的捕捞61一、大拉网捕捞法61二、地笼网捕捞法61三、药物驱捕法62四、其他捕捞方法63第二节泥鳅的暂养63一、水泥池暂养64二、网箱暂养64三、木桶或塑料桶暂养65第三节泥鳅的运输65一、干法运输65二、降温运输66三、尼龙袋充氧运输66
第五章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68第一节泥鳅病害发生的原因68一、泥鳅病害发生的外界因素68二、泥鳅病害发生的内在因素73第二节泥鳅病害的检查与诊断74一、诊断器材和设备74二、诊断的原则74三、现场调查75四、临诊检查78五、实验室检查79第三节泥鳅病害防治常用药物82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83二、药物剂量84三、给药方法85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88五、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91六、药物的选用方法94七、常用药物简介95第四节泥鳅病害的预防114一、控制或消灭病原体115二、改良养殖环境条件120三、增强泥鳅的抗病力122第五节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124一、病毒性疾病——泥鳅痘疮病124二、细菌性疾病125三、真菌性疾病135四、寄生虫病137五、泥鳅的敌害147六、其他病害148
第六章泥鳅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154第一节泥鳅的营养成分154一、常量元素155二、微量元素155第二节泥鳅的药用价值及其保护作用157一、泥鳅的药用价值157二、泥鳅对肝脏的保护作用160第三节泥鳅的食谱161一、泥鳅汤类制作161二、泥鳅烧菜类制作162三、泥鳅休闲食品类制作164
附录167一、泥鳅民间药用方法167二、泥鳅养殖场址选择和环境标准167三、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168四、渔用药物使用方法169五、禁用渔药173参考文献176      
前言/序言
       
				 
				
				
					《中国淡水鱼类图鉴》  内容简介  《中国淡水鱼类图鉴》是一部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工具书,旨在全面、深入地展现中国淡水水域所蕴藏的丰富鱼类资源。本书由我国顶尖的渔业科学家、鱼类学家以及长期奋战在淡水养殖与资源保护第一线的专家团队精心编撰而成。本书内容涵盖了中国境内的淡水鱼类,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各类水体中的原生和引进鱼种。  一、 科学分类与物种收录  本书严格遵循最新的鱼类分类学体系,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力求准确界定每一个物种的分类地位。在物种收录方面,本书力求全面,不仅涵盖了经济价值高、分布广的常见食用鱼类,如鲤、鲫、鲢、鳙、草鱼、青鱼、鳊鱼、鳜鱼、鲈鱼、黑鱼、鲶鱼等,也收录了许多具有科研价值、生态指示意义以及濒危物种。对于一些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的鱼类,本书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尽可能地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为这些珍稀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的每一个物种条目都包含了以下核心信息:     中文名及别名: 提供该鱼类的通用中文名称,以及各地常用的俗称或别名,便于不同地区读者理解。    拉丁学名: 标注规范的科学拉丁学名,这是国际通用的科学名称,确保了物种的准确性。    形态特征: 详细描述该鱼类的外部形态,包括体型、体色、鳞片、鳍的形状和位置、口唇形态、头部特征、眼的大小和位置等。描述语言力求精确、生动,并辅以高清、精细的实物照片或插图,直观展示其关键识别特征。    分布范围: 详细列出该鱼类在中国境内的自然地理分布区域,包括具体的省份、河流、湖泊等,并注明其生境偏好(如溪流、湖泊、江河干流、水库等)。    生活习性: 深入剖析该鱼类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肉食性、杂食性、植食性、滤食性等)、繁殖习性(产卵季节、场所、亲鱼行为、幼鱼发育等)、活动规律(昼夜活动、季节性洄游等)、栖息环境要求(水温、水质、溶氧、pH值等)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    生态价值: 阐述该鱼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对其他生物的调控作用等。    经济价值: 重点介绍该鱼类的食用价值(口感、营养价值、市场价值)、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如有)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的潜力。    保护现状: 对于濒危、易危或受威胁的物种,会明确其 IUCN 红色名录的保护级别,以及国内相关的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  二、 精美插图与高清摄影  本书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其丰富的视觉呈现。每一物种都配有高质量的实拍照片,由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在自然水域或专业实验室精心拍摄。照片力求清晰、真实,能够准确反映鱼类的自然体色、体态和关键识别特征。同时,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细微的形态差异,本书也精选了一部分由著名鱼类画家绘制的精美插图,这些插图能够夸张和突出重要的分类学特征,弥补照片可能存在的不足。图片的质量和数量,使得本书在视觉上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和欣赏价值。  三、 实用性与参考价值  《中国淡水鱼类图鉴》不仅是一本供科研人员查阅的专业工具书,更是一本面向广大水产养殖从业者、渔业管理者、环保工作者、大中小学生以及所有关注中国淡水生物的读者的实用指南。     对水产养殖从业者: 本书可以帮助他们准确识别养殖水体中可能出现的鱼类,了解不同鱼类的生长习性、食性需求,为优化养殖品种选择、制定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案提供基础信息。同时,对于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敌害”鱼类或伴生鱼类,也能提供准确的识别和处置建议。    对渔业管理者与执法人员: 本书是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渔政执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能够帮助他们准确鉴定鱼种,依法进行管理。    对科研人员与学生: 本书提供了最权威、最全面的物种信息,是进行鱼类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宝贵基础资料,同时也是高校渔业、水生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对环保工作者与自然爱好者: 本书有助于了解中国淡水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识别不同水域的生物组成,为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自然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和欣赏中国淡水鱼类世界的窗口。  四、 编撰团队与学术严谨性  本书的编撰汇聚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各大高等院校渔业相关院系以及各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资深专家。编撰团队成员在鱼类分类、系统学、生态学、资源学、养殖学等领域享有盛誉,拥有丰富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经验。编撰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经过多轮审稿、修订和校对,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前沿性。  五、 潜在用途与深远意义  《中国淡水鱼类图鉴》的出版,对于维护中国淡水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鱼类研究的重要文献,更是连接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公众对自然界探索热情的重要桥梁。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身边的淡水世界,了解那些默默生活在水底的生命,从而更加珍视和保护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  总结  《中国淡水鱼类图鉴》是一部集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重量级著作。它以严谨的态度、详实的内容、精美的图片,系统地展现了中国淡水鱼类的风貌,为科研、生产、教学、管理和公众科普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本书将成为所有关心中国淡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读者手中的必备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