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五代史演义(精装珍藏版)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五代史演义(精装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东藩 著
图书标签:
  • 五代史演义
  • 通俗演义
  • 历史演义
  • 古典文学
  • 中国历史
  • 五代十国
  • 精装书
  • 珍藏版
  •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098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221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935年会文堂铅印本简体版,精装珍藏版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中国一套写尽中国2000多年历史百态的演义巨著,对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自1916年出版以来,重印过几十个版本,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
  ◆本套通俗演义,内容丰富取材翔实,全11部,纯质纸高清印刷,原汁味巨好看!

◆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五代史演义(精装珍藏版)》共一千余回,五百多万字,写了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深受读者青睐。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对稗史、逸闻等史料的使用极为谨慎,往往要“几经考证”。
  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五代史演义(精装珍藏版)》此次出版,是以会文堂1935年铅印本为底本,编辑的主要原则是保留该版本的原汁原味。除了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仅对个别的错字、标点等做了调整和修改。原书的一大特色,蔡东藩自己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批,全部按原文保留。

作者简介

  蔡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萧山)人。知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4岁中秀才,后又进京朝考,名列优贡,分发福建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zui。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目录

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觉异征 得艳凤枭雄偿夙愿
第二回 报亲恩欢迎朱母 探妻病惨别张妃
第三回 登大宝朱梁篡位 明正义全昱进规
第四回 康怀贞筑垒围潞州 李存勖督兵破夹寨
第五回 策淮南严可求除逆 战蓟北刘守光杀兄
第六回 刘知俊降岐挫汴将 周德威援赵破梁军
第七回 杀谏臣燕王僭号 却强敌晋将善谋
第八回 父子聚麀惨遭刃 君臣讨逆谋定锄凶
第九回 失燕土伪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专政柄
第十回 逾黄泽刘失计 袭晋阳王檀无功
第十一回 阿保机得势号天皇 胡柳陂轻战丧良将
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训 病徐温计焚吴越军
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监军谏阻称尊
第十四回 助赵将发兵围镇州 嗣唐统登坛即帝位
第十五回 王彦章丧师失律 梁末帝陨首覆宗
第十六回 灭梁朝因骄思逸 册刘后以妾为妻
第十七回 房帏溺爱牝鸡司晨 酒色亡家牵羊待命
第十八回 得后教椎击郭招讨 遘兵乱劫逼李令公
第十九回 郭从谦突门弑主 李嗣源据国登基
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后爱次子 杀任圜权相报私仇
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宠 唐明宗焚香祝天
第二十二回 攻三镇悍帅生谋 失两川权臣碎首
第二十三回 杀董璋乱兵卖主 宠从荣骄子弄兵
第二十四回 毙秦王夫妻同受刃 号蜀帝父子迭称雄
第二十五回 讨凤翔军帅溃归 入洛阳藩王篡位
第二十六回 卫州廨贼臣缢故主 长春宫逆子弑昏君
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语启戎 援石郎番兵破敌
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册立晋高祖 述律后笑骂赵大王
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头孽报 三帅叛命依次削平
第三十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王延羲乘乱窃国
第三十一回 讨叛镇行宫遣将 纳叔母嗣主乱伦
第三十二回 悍弟杀兄僭承汉祚 逆臣弑主大乱闽都
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脱围 迫父降杨光远伏法
第三十四回 战阳城辽兵败溃 失建州闽主覆亡
第三十五回 拒唐师李达守危城 中辽计杜威设孤寨
第三十六回 张彦泽倒戈入汴 石重贵举国降辽
第三十七回 迁漠北出帝泣穷途 镇河东藩王登大位
第三十八回 闻乱惊心辽主遄返 乘丧夺位燕王受拘
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与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
第四十回 徙建州晋太后绝命 幸邺都汉高祖亲征
第四十一回 奉密谕王景崇入关 捏遗诏杜重威肆市
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谈兵 勇刘词从容破敌
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汉家军
第四十四回 弟兄构衅湖上操戈 将相积嫌席间用武
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骈诛权宦 溃御营窜死孱君
第四十六回 清君侧入都大掠 遭兵变拥驾争归
第四十七回 废刘宗嗣主被幽 易汉祚新皇传诏
第四十八回 陷长沙马希萼称王 攻晋州刘承钧折将
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马氏亡国 征东鲁周主督师
第五十回 逐边镐攻入潭州府 拘刘言计夺武平军
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终留遗嘱 高平县敌忾奏奇勋
第五十二回 丧猛将英主班师 筑坚城良臣破虏
第五十三回 宠徐娘赋诗惊变 俘蜀帅得地报功
第五十四回 李重进涉水扫千军 赵匡胤斩关擒二将
第五十五回 唐孙晟奉使效忠 李景达丧师奔命
第五十六回 督租课严夫人归里 尽臣节唐司空就刑
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妇尽忠
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阖城殉节 淮南纳土奉表投诚
第五十九回 惩奸党唐主施刑 正乐悬周臣明律
第六十回 得辽关因病返跸 殉周将禅位终篇

精彩书摘

  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觉异征 得艳凤枭雄偿夙愿
  治久必乱,合久必分,这是我中国古人的陈言。
  其实是太平日久,朝野上下,不知祖宗创业的艰难、守成的辛苦,一味儿骄奢淫佚,纵欲败度,所有先人遗泽,逐渐耗尽。造化小儿,又故意弄人,今年大水,明年大旱,害得饥馑荐臻,盗贼蜂起,平民无可如何,与其饿死冻死,不如跟了强盗,同去掳掠一番,倒反得食粱肉、衣文锦;或且做个伪官,发点大财,好夺几个娇妻美妾,享那后半世的荣华。于是乱势日炽,分据一方,就中有三五枭雄,趁着国家扰乱的时候,号召徒党,张着一帜,不是僭号称帝,就是拥土称王。咳!天下有许多帝、许多王,这岂还能平靖么!小子旷览古史,查考遗事,似这种乱世分裂的情状,实是不止一两次,东周时有列国,后汉时有三国,东晋后有南北朝。晚唐后有五代,统是东反西乱、四分五裂,南北朝五代,更闹得一塌糊涂。小子方编完《唐史演义》,凡残唐时候的乱象,及四方分割的情形,还未曾交代明白,因此不得不将五代史事,继续演述。五代先后历五十三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改了五次国号,叫作梁、唐、晋、汉、周。史家因梁、唐、晋、汉、周五字,前代早已称过,恐前后混乱不明,所以各加一个“后”字,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还有角逐中原,称王称帝,与梁、唐、晋、汉、周五朝或合或离、不相统属的国度,共计十数,著名史乘,称作“十国”,就是吴、楚、闽、南唐、前蜀、后蜀、南汉、北汉及吴越、荆南。
  看官!听说这五代十国的时势,简直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篡弑相寻,烝报无已;就使有一二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周世宗两人,当时号为贤明英武,但也不过彼善于此,未足致治。故每代传袭,最多不过十余年,最少只有三四年,各国亦大都如此。古人说得好:“木朽虫生,墙空蚁入。”似此荡荡中原,没有混一的主子,那时外夷从旁窥伺,乐得乘隙而入,喧宾夺主,海内腥膻,土地被削,子女被掳,社稷被灭,君臣被囚。中国正纷纷扰扰,无法可治,再加那鲜卑遗种、朔漠健儿,进来蹂躏一场,看官!你想中国此时,苦不苦呢?危不危呢?照此看来,欲要内讧不致蔓延,除非是国家统一;欲要外人不来问鼎,亦除非是国家统一!若彼争此夺,上替下凌,礼教衰微,人伦灭绝,无论什么朝局、什么政体,总是支撑不住,眼见得神州板荡、四夷交侵,好好一个大中国,变做了盗贼世界、夷虏奴隶,岂不是可悲可痛么!列位不信,五代史就是殷鉴!待小子从头至尾,演述出来。
  且说五代史上第一朝,就是后梁;后梁第一世皇帝,就是大盗朱阿三。原名是一温字,唐廷赐名全忠,及做了皇帝,又改名为晃。他的皇帝位置,是从唐朝篡夺了来,小子前编《唐史演义》,已将他篡夺的情状约略叙明,只是他出身履历未曾详述;现下续演五代史,他坐了第一把龙椅,哪得不特别表明。他是宋州砀山午沟里人,父名诚,恰是个经学老先生,在本乡设帐课徒。娶妻王氏,生有三子,长子名全昱,次名存,又次名温。温排行第三,小名便叫作朱阿三。相传朱温生时,所居屋上,有红光上腾霄汉,里人相顾惊骇,同声呼号道:“朱家火起了!”当下彼汲水、此挑桶,都奔到朱家救火。哪知庐舍俨然,并没有甚么烟焰,只有呱呱的婴孩声,喧达户外。大家越加惊异,询问朱家近邻;但说朱家新生一个孩儿,此外毫无怪异,大家喧嚷道:“我等明明见有红光,为何到了此地,反无光焰。莫非此儿生后,将来大要发迹,所以有此异征哩!”一世枭雄,降生僻地,闹得人家惊扰,已见得气象不凡。三五岁时候,恰也没甚奇慧,但只喜欢弄棒使棍,惯与邻儿吵闹。次兄存与温相似,也是个淘气人物,父母屡次训责,终不肯改。只有长兄全昱,生性忠厚,待人有礼,颇有乃父家风。朱诚尝语族里道:“我生平熟读五经,赖此糊口。所生三儿,惟全昱尚有些相似,存与温统是不肖,不知我家将如何结局哩!”既而三子逐渐长大。食口增多,朱五经所入脩金,不敷家用,免不得抑郁成疾,竟致谢世。身后四壁萧条,连丧费都无从凑集;还亏亲族邻里,各有赙赠,才得草草藁葬。但是一母三子,坐食孤帏,叫他如何存活?不得已投往萧县,佣食富人刘崇家,母为佣媪,三子为佣工。全昱却是勤谨,不过膂力未充,存与温颇有气力,但一个是病在粗疏,一个是病在狡惰。
  刘崇尝责温道:“朱阿三,汝平时好说大话,无事不能,其实是一无所能呢。试想汝佣我家,何田是汝耕作,何园是汝灌溉?”温接口道:“市井鄙夫,徒知耕稼,晓得怎么男儿壮志,我岂长作种田佣么?”刘崇听他出言挺撞,禁不住怒气直冲,就便取了一杖,向温击去。温不慌不忙,双手把杖夺住,折作两段。崇益怒,入内去觅大杖。适为崇母所见,惊问何因;崇谓须打死朱阿三,崇母忙阻住道:“打不得、打不得,你不要轻视阿三。他将来是了不得哩。”看官!你道崇母何故看重朱温?原来温至刘家,还不过十四五岁,夜间熟寐时,忽发响声,崇母惊起探视,见朱温睡榻上面,有赤蛇蟠住,鳞甲森森,光芒闪闪,吓得崇母毛发直竖,一声大呼,惊醒朱温,那赤蛇竟杳然不见了。嗣是崇母知温为异人,格外优待,居常与他栉发,当做儿孙一般,且尝诫家人道:“朱阿三不是凡儿,汝等休得侮弄!”家人亦似信非信,或且笑崇母为老悖。崇尚知孝亲,因老母禁令责温,倒也罢手。温复得安居刘家,但温始终无赖,至年已及冠,还是初性不改,时常闯祸。
  一日,把崇家饭锅窃负而去。崇忙去追回,又欲严加杖责,崇母复出来遮护,方才得免。崇母因戒朱温道:“汝年已长成,不该这般撒顽,如或不愿耕作,试问汝将何为?”温答道:“平生所喜,只是骑射。不若畀我弓箭,到崇山峻岭旁,猎些野味,与主人充庖,却是不致辱命。”崇母道:“这也使得,但不要去射死平民!”温拱手道:“当谨遵慈教!”崇母乃去寻取旧时弓箭,给了朱温。并浼温母亦再三叮咛,切勿惹祸。
  温总算听命,每日往逐野兽,矫捷绝伦,就使善走如鹿,也能徒步追取,手到擒来。刘家庖厨,逐日充牣,崇颇喜他有能。温兄存也觉技痒,愿随弟同去打猎,也向崇讨了一张弓、几枝箭,与温同去逐鹿。
  朝出暮归,无一空手时候,两人不以为劳,反觉得逍遥自在。
  一日,骋逐至宋州郊外,艳阳天气,明媚春光,正是赏心豁目的佳景。温正遥望景色,忽见有兵役数百人,拥着香车二乘,向前行去,他不觉触动痴情,亟往追赶;存亦随与俱行。曲折间绕入山麓,从绿树阴浓中,露出红墙一角,再转几弯,始得见一大禅林。那两乘香车,已经停住,由婢媪扶出二人。一个是半老妇人,举止大方,却有宦家气象;一个是青年闺秀,年龄不过十七八岁,生得仪容秀雅,骨肉停勾,眉宇间更露出一种英气,不等小家儿女,扭扭捏捏,腼腼腆腆。温料是母女入寺拈香,待他们联步进殿,也放胆随了进去。至母女拜过如来,参过罗汉,由主客僧导入客堂,温三脚两步,走至该女面前,仔细端详,确是绝世美人,迥殊凡艳,勉强按定了神,让她过去。该女随母步入客室,稍为休息,便即唤兵役伺候,稳步出寺,连袂上车,似飞的始行去了。温随至寺外,复入寺问明主客僧,才知所见母女,年大的是宋州刺史张蕤妻,年轻的便是张蕤女儿。温惊寤道:“张蕤么?他原是砀山富室,与我等正是同乡,他现在尚做宋州刺史吗?”主客僧答道:“闻他也将要卸任了。”
  ……

前言/序言

  读史至五季之世,辄为之太息曰:“甚矣哉中国之乱,未有逾于五季者也!”天地闭,贤人隐,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其狡且黠者,挟诈力以欺凌人世,一或得志,即肆意妄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铤而走险,虽夷虏犹尊亲也;急则生变,虽骨肉犹仇敌也。元首如奕棋,国家若传舍,生民膏血涂草野,骸骼暴原隰,而私斗尚无已时,天欤人欤?何世变之亟,一至于此?盖尝屈指数之,五代共五十有三年,汴洛之间,君十三,易姓者八。而南北东西之割据一隅,与五代相错者,前后凡十国,而梁唐时之岐燕,尚不与焉。辽以外裔踞朔方,猾诸夏,史家以其异族也而夷之。辽固一夷也,而如五代之无礼义,无廉耻,亦何在非夷?甚且恐不夷若也。宋薛居正撰《五代史》百五十卷,事实备矣,而书法未彰。
  欧阳永叔删芜存简,得七十四卷,援笔则笔,削则削之义,逐加断制,体例精严。既足声奸臣逆子之罪,复足树人心世道之防,后人或病其太略,谓不如薛史之渊博,误矣!他若王溥之《五代会要》,陶岳之《五代史补》,尹洙之《五代春秋》,袁枢之《五代纪事本末》,以及路振之《九国志》,刘恕之《十国纪年》,吴任臣之《十国春秋》等书,大都以裒辑遗闻为宗旨,而月旦之评,卒让欧阳。孔圣作《春秋》而乱贼惧,欧阳公其庶几近之乎?鄙人前编唐宋《通俗演义》,已付手民印行,而五代史则踵唐之后,开宋之先,亦不得不更为演述,以餍阅者。叙事则搜证各籍,持义则特仿庐陵,不敢拟古,亦不敢违古,将以借粗俗之芜词,显文忠之遗旨,世有大雅,当勿笑我为效颦也。抑鄙人更有进者,五代之祸烈矣,而雄厥祸胎,实始于唐季之藩镇。病根不除,愈沿愈剧,因有此五代史之结果。今则距五季已阅千年,而军阀乘权,争端迭起,纵横捭阖,各戴一尊,几使全国人民,涂肝醢脑于武夫之腕下,抑何与五季相似欤?况乎纲常凌替,道德沦亡,内治不修,外侮益甚,是又与五季之世有同慨焉者。殷鉴不远,覆辙具存。告往而果能知来,则泯泯棼棼之中国,其或可转祸为福,不致如五季五十余年之扰乱也欤?书既竣,爱慨然而为之序。
  中华民国十有二年夏正暮春之月,古越蔡东藩自识于临江书舍。
《大宋风云录:北宋初年风云变幻》 一部深植于历史土壤,展现北宋初年风云变幻的宏大叙事。 本书聚焦于北宋立国初期那段波谲云诡、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到他雄才大略地整饬吏治、削藩强干,再到他英年早逝留下的千古谜团,以及宋太宗赵光义如何接过父兄的担子,稳定大局,直至发动与辽国在边境上的反复拉锯与对峙。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帝王编年史,而是深入剖析了那个时代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思潮交织的复杂画卷。 第一部分:中原再定——大宋的奠基与挑战 北宋的建立,终结了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与战乱频仍。然而,新生的王朝如同初生的婴儿,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考验。 第一章:陈桥的暮色与曙光 详细描绘了后周将领赵匡胤如何审时度势,发动那场著名的兵变。重点不在于兵变本身,而在于兵变后的“善后”——赵匡胤如何以最小的流血代价,迅速稳定了后周的残余势力和军队的忠诚。着重分析了“杯酒释兵权”的深层政治逻辑,这不是简单的猜忌,而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化进程中一次关键的、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我们审视了郭威、柴荣两代人留下的政治遗产,以及赵匡胤如何巧妙地继承与改造这些遗产,为大宋的稳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乾纲独揽与地方重塑 本书细致剖析了宋初的行政体制改革。五代藩镇的权力之大,已到了动摇国本的地步。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柔性”手段,将地方的军权、财权、行政权层层分解,收归中央。我们研究了宋初的“更戍法”,分析了其在短期内稳定军心、打破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的有效性,同时也探讨了这种制度对宋代军事力量长期发展埋下的隐忧。此外,对于国家财政系统的重塑,如两税法的调整与盐铁专营的强化,如何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财源,支撑起庞大的官僚体系。 第三章:文治的萌芽与士人的觉醒 在军事强人主导的时代,宋朝却展现出对文官集团的空前尊重。本书探讨了宋初统治者如何通过科举制度的完善与推广,吸引大量饱学之士进入权力中枢。这不仅仅是人才选拔的变革,更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向——“重文抑武”的国策如何开始酝酿,对后世的文化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关注了早期文臣如赵普、寇准等人的政治生涯,他们如何在强人政治的阴影下,努力塑造一个更具理性与秩序的朝堂环境。 第二部分:太宗之治——边疆的博弈与文化的深入 赵匡胤骤逝后,宋太宗赵光义临危受命,他展现出与兄长不同的政治风格,更侧重于巩固内部秩序,并积极应对北方强大的辽国威胁。 第四章:金匮之谜与继承的重压 对“金匮之盟”的史料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与辨析。探讨了赵光义继位过程中所面对的合法性挑战,以及他如何通过一系列政治手腕,迅速平息了可能发生的内乱。这一章旨在揭示,一个看似安稳的政权交接背后,隐藏着多么巨大的政治张力与权力斗争。 第五章:高粱河畔的烽烟 本书的核心军事篇章之一,集中于宋太宗亲征辽国的两次重大战役。高粱河之役,是宋朝在统一战争后期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我们不仅分析了战术层面的得失,更深入探讨了宋朝军事思想的局限性——如何将优秀的将领束缚于中央的调控之下,以及对骑兵战术的理解深度不如对手。这场战役对宋朝的心理和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宋廷将重心从“以武力统一全国”转向“以和议换取边境安宁”。 第六章:开疆拓土与“太平”的代价 在太宗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对吴越和前蜀的平定。这些兼并活动如何与北方的军事压力形成对比?本书详细分析了兼并西南带来的经济收益与文化融合,以及这为宋朝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南方腹地。同时,对比了与辽国长期对峙的消耗,揭示出“太平”并非免费获得,而是以岁币和战略上的妥协为代价的。 第三部分:初宋的文化气象与社会脉动 北宋初期的政治相对稳定,为文化和学术的复苏提供了温床。 第七章:学风的重塑与道学的先声 探讨了在佛教与道教影响深远的背景下,儒学如何被重新发掘和激活。我们聚焦于早期重要学者,如孙奭、毕昇(非活字印刷的那位,此处指早期的学术人物)等,他们在官方学府中的努力,如何为后来的程朱理学奠定基础。描述了宋代官僚集团中对经义研读的推崇,以及这种推崇如何渗透到日常的政治伦理之中。 第八章:市井的繁荣与民间的信仰 抛开庙堂之高,本书也描绘了宋初城市生活的图景。虽然商业的爆发性增长要到中后期,但初期的社会结构已经孕育出强大的市井活力。通过对当时出现的笔记、杂著的引用,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宗教信仰的世俗化趋势,以及早期市民文学的萌芽状态。 总结: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大宋风云录》旨在说明,北宋初年是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结束了唐末五代近百年的混乱,确立了一种全新的中央集权模式,这种模式以文制武,以理性和制度来治理庞大的帝国。然而,这种模式也内含了其后宋代积贫积弱的基因。本书通过对史料的细致梳理和深入剖析,力求还原那个在强权与文治之间艰难寻求平衡的伟大时代。它是一个关于如何从乱世中走出的教科书,也是一曲关于理想与现实博弈的悲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通俗历史读物一直抱有警惕,总怕它们为了追求“有趣”而牺牲了“准确”。但这部《五代史演义》显然是少数的例外。它在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保持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作者对于史料的取舍和整合非常巧妙,尤其是在描述不同势力之间的拉锯战时,那种步步为营的谋略描写,读起来比任何武侠小说都来得刺激。我尤其欣赏它对佛教、道教等文化思潮在五代时期的渗透的探讨,这让历史的厚度大大增加。至于精装设计,它传递出的信息是“这是一本值得被珍藏的书”。厚实的封面,精良的内页,都让每一次打开它都成为一种享受,而非仅仅是信息获取的过程。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历史细节编织成了一张引人入胜的时代画卷。

评分

这本《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五代史演义(精装珍藏版)》真是让人爱不释手!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那种沉甸甸的精装手感就让人感受到出版者的诚意。装帧设计典雅大气,每一页的纸张质量都无可挑剔,即便是长期翻阅,也不会轻易出现磨损。内容上,作者对五代十国的历史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尽管史料浩繁,但通过生动的笔触,那些英雄豪杰、权谋斗争、王朝兴衰仿佛就在眼前。尤其是一些关键战役和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入微,让人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书中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描绘也十分到位,服饰、礼仪、民间习俗都有涉及,极大地丰富了读者对那个动荡年代的认知。对于我这种历史爱好者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历史营养,它完美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阅读的趣味性。

评分

拿到这本精装版,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种沉稳的色调和扎实的装订工艺。这绝对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历史读物,它要求读者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作者在处理五代史这样一个极其混乱、人物关系复杂的时期,展现了惊人的驾驭能力。他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比如那些权臣的狠辣、帝王的荒唐,都描写得毫不留情,却又带着一种历史的冷峻与客观。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某个决策背后的深层动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多维度的解读视角,不仅仅是帝王将相,还有士大夫阶层的无奈和挣扎。精装版的印刷质量保证了文字的清晰度和页面的耐用性,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研读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中古时期转型阵痛的读者,这本书是极佳的起点。

评分

这部书的精装珍藏版,从触感到阅读体验,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它成功地将“演义”的文学手法与严谨的历史叙事结合起来。五代史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史诗,书中对这些“马上得天下”又迅速凋零的政权的描绘,充满了宿命般的沧桑感。作者对细节的关注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对契丹、党项等周边民族的背景介绍,都使得五代十国的格局更为立体丰满,而非仅仅是中原王朝的内斗记录。精装本的装帧设计,让人感觉这本书本身就是对那个时代重要性的致敬。它不是一本可以随手丢在一边的书,你需要为其留出一个专属的位置。对于我来说,阅读它就像是与历史进行了一场严肃而又充满激情的对话,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循环往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沉浸在这部作品之中,简直无法自拔。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叙事的节奏感把握得恰到好处,不像有些历史著作那样干巴巴地堆砌史实,而是充满了戏剧张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那些边缘人物命运的刻画,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浮沉的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同样令人唏嘘。书中对各个割据政权兴衰的逻辑推演,逻辑链条非常完整,读完后你就能明白为何历史会走向那个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于“命运弄人”。装帧的厚重感让阅读体验更加专注,仿佛被一种仪式感包裹着,让人更容易进入那个烽火连绵的时代。那些精美的插图(如果包含的话)虽然只是点缀,却为理解复杂的地理和军事布局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兼具史学价值和文学感染力的杰作,让人读得痛快淋漓,意犹未尽。

评分

京东自营正版图书,质量很好,价格实惠

评分

京东自营正版图书,质量很好,价格实惠

评分

很厚重的精装本,民国历史一本足以,度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评分

最喜欢看蔡东籓的演义了,快收集全了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的好

评分

感觉非常不错,几百年顺手拈来,让人读来不生畏不生厌,确实非常厉害。而且在纷繁的历史事件中,梳理出妇寺、外戚、宦官乱政等历史教训,看到良臣、能臣、忠臣们或挽狂澜于既倒,或徒呼奈何,让人唏嘘不已啊,英雄造时势,时势比人强的感叹和悲叹不时会从心底泛起。值得好好读。

评分

第一次在京东上面买书,物流真的是很快。16开的版本看起来很大气,印刷精美是正版书。买来送朋友也不赖,京东图书赞一个!

评分

换了一次货 客服服务很满意

评分

书不错,印刷很好,买书就上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