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编
图书标签:
  • 哲学
  • 西方哲学
  • 原著
  • 选读
  • 思想史
  • 文化
  • 学术
  • 高等教育
  • 经典
  • 人文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026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348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82-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是供综合大学哲学系学生学习“西方哲学史”课程用的教材,也可以供自学者参考。研究历史必须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哲学史的第一手材料就是哲学家们的原著。但是哲学原著浩如烟海,初学者在一学年中除了听课以外,自学时间是有限的,只能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其中必要的一小部分,作为基本训练。因此,有必要从主要哲学家的原著中重点选录有代表性的段落,以满足教学上的需要。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五部分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40.贝尔
40.01 [怀疑论仅仅对神学有害,对科学和社会并没有什么危险性]
40.02 [无神论者也能做好事]
40.03 [莱布尼兹的预定谐和论是有很多困难的]
41.梅利叶
41.01 [暴政和宗教是世间一切灾难的根源]
41.02 [宗教是谬误和欺骗,是人们捏造出来的]
41.03 [不平等是人类的第一个大祸害]
41.04 [神根本就不存在]
41.05 [物质自身存在着,运动着,是万物的始因]
42.孟德斯鸠
42.02 [法,就是出于事物本性的必然关系]
42.02 [在人类进入社会之前,和平是第一条自然法]
42.03 [战争状态是促使人间立法的原因]
42.04 [自由就是有权去做法律所允许的事]
42.05 [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有利于政治自由]
42.06 [地理条件规定着民性和制度]
42.07 [人们的劳动和良好法律可以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43.伏尔泰
43.01 若干人的暴政比单独一人的暴政更可恶]
43.02 [洛克老老实实地写出了灵魂的历史]
43.03 [一切观念都是通过感官得来的]
43.04 [外界对象是实际存在的]
43.05 [思想是由神授予物质的一种属性]
44.卢梭
44.01 社会秩序是由人民约定的]
44.02 [私有制的产生是人间不平等的来源]
44.03 [不平等状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
44.04 [我存在,外物也存在]
44.05 [我是能动的理智实体,运动的第一因不在物质之内]
44.06 [我们天赋的良心是万无一失的善恶评判者]
45.孔狄亚克
45.01 [天赋观念论者反对感觉,是囿于偏见]
45.02 [感觉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45.03 [触觉教导其他官能对外物作出判断]
45.04 [导源于感性观念的理性观念是知识的基础]
46.拉美特里
46.01 觉能力也是物质的一种本质属性]
46.02 [只有观察实验才能揭明心灵是什么]
46.03 [心灵的状态是依身体的状态为转移的]
46.04 [人脑这个器官的构造产生了思想的功能]
46.05 [人和动物是自然用同样的面粉团子捏成的]
46.06 [真正的无神论是驳不倒的]
46.07 [心灵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洞名词]
……
第六部分 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哲学
第七部分 十九世纪俄国哲学

精彩书摘

  41.02 宗教是谬误和欺骗,是人们捏造出来的
  (1)总之,我的朋友们I你们知道,任何宗教仪式,任何敬神行为都是谬误、舞弊、错觉、欺骗和奸诈行为。所有利用上帝和诸神的名义、以及利用他们的声威发布的规则和命令,都不外是人捏造出来的东西,这正和为庆祝诸神而举行的盛大祝典,祭典及其他宗教性及宗教祭祀性的活动都是人捏造出来的一样。我已说过:所有这一切都是先由奸猾狡诈的阴谋家虚构出来,继而由伪预言家,骗子和江湖术士予以渲染扩大,而后由无知无识的人盲目地加以信奉,最后由世俗的国王和权贵用法律加以维持和巩固。他们这班人利用这些捏造出来的东西很容易迫使人民就范,很容易为所欲为;因为正象蒙田所说的,这些捏造出来的东西实质上都不外是拴住牛鼻的绳子,其作用只不过是控制愚人和糊涂虫的心思而已。你不能把这种捏造出来的东西拿去箝制明智的人,他们也不会受它的箝制。只有愚人和糊涂虫才有可能相信这种胡说,让它这样来愚弄自己。我在这里谈世界宗教的荒谬性和虚妄性是一般地说的。我指的不但是多神教和其他各种宗教——那些宗教你们也承认是虚妄的——,也指你们所信仰的称为天主教、使徒教和罗马教的基督教。实际上,基督教的荒谬和虚伪程度并不下于任何其他的宗教。大概再没有其他宗教象基督教那样,在自己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论点中这样荒谬虚妄,这样违反自然、违背理智。我对你们说起这一点,为的是使你们不至于陷入它的慷慨诺言的圈套中。要知道宗教许给你们的天国及其永恒的幸福,其实只存在于想象中。你们也不应当被这种宗教所告诉你们的关于地狱可怕的痛苦的无谓恐惧所吓倒,其实这种地狱并不存在。我对你们说明白这些。为的是让你们的理智清明、心情平静而摆脱这些恐惧。一切讲说天堂美妙和地狱可怕的话都是虚无飘渺的神话。我们死后固然不可能指望得到好的东西,但也不必担心不好的东西。因此,你们应该明智地利用时间,好好地生活,如有可能,要适度地,平静地、快乐地享受生活中的福利和自己的劳动果实:这就是你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因为死就是生命的终止,同时也就是人们对祸福的各种认识和各种感觉的极限。
  (2)显而易见,把纯粹属于人的那些规条冒充作超自然的、神圣的规条和法则,这就是舞弊、谬论、幻想、欺瞒和诈骗的行为。而实际上毫无疑义,世界上现有的宗教,正如我前面已讲过的,都纯粹是人们捏造和制定出来的东西。无疑地,那些首先捏造出它们的人,其所以利用神的名义和权威,只是为了使一些合乎他们愿望的规条及法则较易为人们接受。下面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是必须承认我这里所说的是对的,至少就大多数宗教来说是如此的;或者是必须承认大多数宗教真是神所创造的。但后一点不可能,因为所有各个不同的宗教是彼此矛盾的,它们之间是互相攻讦的。显然,既然它们的原理原则互相矛盾,那么它们就不可能同时都是真实的,而且似乎也不可能起源于同一个神。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罗马天主教教徒们认为不能不承认:充其量只能有一个真正的宗教。而据他们断言,这个唯一真正的宗教就是他所信奉的宗教。
  ……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 是一本深入探索西方哲学思想史浩瀚领域的重要著作。本书精选了自启蒙时代至今,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那些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原著篇章,力求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思想图景,展现哲学家们如何回应时代挑战,如何构建和解构概念,以及如何不断追问关于存在、知识、伦理、政治以及人类精神的根本性问题。 本书的上卷已为读者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从古希腊的奠基者们,到中世纪的神学思辨,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觉醒,勾勒出西方哲学初步形成的脉络。而本下卷,则将视角进一步推向了近现代哲学,那些塑造了我们当下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关键思想,都将在此一一呈现。 本书的主要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启蒙的曙光与理性的辉煌 启蒙时代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它将理性的力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卷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这个充满变革与革新的时代,深入理解那些引领潮流的思想家们的核心论述。 洛克(John Locke)的经验主义与政治哲学: 我们将聚焦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中的关键章节,探讨他如何挑战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论述感觉和反省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他的经验主义哲学不仅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认识论,也为现代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石。接着,我们将阅读《政府论》中关于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生命、自由、财产)以及政府合法性来源于人民同意的论述。洛克对政治权力的限制、分权原则的强调,以及其对私有财产权的辩护,至今仍是政治哲学讨论的核心议题。 休谟(David Hume)的激进经验主义与怀疑主义: 休谟将经验主义推向了极致,其《人性论》中的认识论部分,对因果关系、自我同一性等概念进行了深刻的解构,提出了著名的“休谟剃刀”,要求一切观念都必须追溯到可感印象。他的怀疑主义立场,对人类知识的确定性提出了挑战,引发了哲学史上的巨大争议。本卷将精选其对因果性、归纳法以及自我概念的批判性论述,引导读者思考知识的边界和可靠性。 康德(Immanuel Kant)的批判哲学与综合的努力: 康德被誉为“哲学界的哥白尼”,他试图调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矛盾,创立了伟大的批判哲学。我们将重点研读《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感性论”和“先验分析论”,理解他关于时空作为感性形式、范畴作为知性概念,以及知识产生过程中“经验”与“先天”因素的互动。康德区分了“现象界”与“本体界”,对人类认识能力设定了界限,同时也为道德的自由奠定了基础。此外,我们还将触及《实践理性批判》中关于“绝对命令”的道德律令,理解他如何论证道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以及自由在道德领域的核心地位。 第二部分:德国唯心主义的宏大叙事 启蒙时代之后,德国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唯心主义思潮,以其宏大的体系和深刻的辩证法,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发展。 黑格尔(G.W.F. Hegel)的辩证法与历史哲学: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堪称哲学史上的巨擘。本卷将选取《精神现象学》中关于“意识的辩证运动”以及《逻辑学》中关于“概念的辩证发展”的关键章节,带领读者领略其精妙的辩证法,理解“正-反-合”的运动规律如何在历史和思想中展开。我们将重点探讨其“绝对精神”的概念,以及其历史哲学中关于“世界精神”的演进逻辑,理解他如何看待国家、自由以及历史的意义。 第三部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19世纪末至20世纪,随着工业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西方哲学迎来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时期。 马克思(Karl Marx)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批判: 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洞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本卷将精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唯物史观”的论述,理解他如何将经济基础视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以及阶级斗争在历史演进中的作用。我们还将阅读《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分析,以及其对未来社会构想的阐述,理解他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必然性。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权力意志与生命哲学: 尼采以其“上帝已死”的宣告震惊了西方世界,他猛烈批判了传统道德和形而上学,提出了“权力意志”和“超人”等激进概念。《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善恶的彼岸》中的选段,将展现他如何挑战虚无主义,呼唤生命的肯定与创造。本卷将聚焦其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对“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区分,以及他对“永恒轮回”的设想,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萨特(Jean-Paul Sartre)的存在主义与自由的重负: 20世纪的存在主义思潮,将哲学的主体重新拉回到个体身上。萨特作为其代表人物,在其著作《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核心论点。本卷将精选其关于“自由”、“选择”以及“责任”的论述,理解他如何强调人类的绝对自由,以及这种自由所带来的焦虑和责任。我们将探讨“他人”在构建自我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自欺”的现象。 第四部分:语言、逻辑与当代哲学前沿 20世纪以来,哲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语言哲学、逻辑哲学以及分析哲学等分支日益重要。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语言哲学: 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哲学的研究范式。本卷将选取《逻辑哲学论》中关于“图画说”以及《哲学研究》中关于“语言游戏”和“家族相似性”的论述。我们将探讨他如何从关注语言的逻辑结构转向关注语言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理解他如何认为哲学问题的产生往往源于对语言的误用。 当代重要哲学议题的探索: 除了上述几位代表性思想家,本卷还将适时引入其他一些当代哲学的重要议题和代表性观点,例如在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和争议,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全面、更具前瞻性的西方哲学图景。这些选段将可能涉及弗雷格、罗素、蒯因、哈贝马斯、福柯等思想家的某些关键论述,但会以一种连贯、易于理解的方式组织,确保不偏离本书的核心主旨,即引导读者直接面对原著的智慧。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原著精神的忠实呈现: 本书并非对哲学家的思想进行转述或概括,而是直接选取其原著中最具代表性和启发性的章节,让读者有机会直接与伟大的哲学灵魂对话,感受原著的逻辑力量和思想深度。 严谨的学术考量: 所有选段均经过精心挑选,力求能够清晰地展现哲学家的核心思想,同时兼顾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避免断章取义。 引导性的阅读体验: 尽管以原著为基础,但本书的编排并非零散的文献堆砌。每一部分、每一位哲学家的选段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复杂的哲学概念和论证过程。 历史脉络的清晰梳理: 本卷以前卷为基础,清晰地勾勒出西方哲学自启蒙时代以来的发展脉络,展现了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联系、冲突与演进。 面向未来的哲学思考: 本书的选材不仅关注西方哲学的历史成就,更试图通过对经典原著的解读,激发读者对当代社会、科学、伦理等问题的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读物,更是一次思想的远征。它邀请每一位对人类智慧的深度和广度充满好奇的读者,踏上这段充满挑战与启迪的哲学之旅。通过阅读这些不朽的文字,我们不仅能够理解西方思想史的演变,更能从中汲取力量,以更深刻的视角审视我们自身、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我们未来的可能性。这本书将成为您在理解人类文明进程,探索哲学智慧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补课”的焦虑感。在日常的阅读和讨论中,总感觉自己对于现代社会思潮的根基把握得不够扎实,总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世界。这次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希望能系统地梳理一下西方近现代哲学的脉络。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权力、知识建构以及主体性危机的探讨,这与我们当下信息爆炸、身份认同日益碎片化的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看起来相当考究,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它提供了必要的辅助工具,帮助我们架设起理解晦涩文本的梯子。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原著选段,能够更清晰地辨析那些看似天经地义的观念是如何一步步被构建和挑战的,从而在纷繁芜杂的观点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随波逐流地接受既定的结论。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虽然朴实,但拿在手中,却有一种沉淀了历史重量的感觉。我一直对启蒙运动后期到后现代思潮之间的哲学转向深感兴趣,那些关于理性边界的探讨,以及对宏大叙事的瓦解,简直是现代文化土壤的活化石。我更看重的是文本的原始力量,而非二手解读的滤镜。因此,能够直接面对原著的片段,哪怕是晦涩难懂的语句,也比听人转述来得更为酣畅淋漓。我期待着在那些逻辑严密的论证中,捕捉到思想家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下,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和对真理的偏执追求。我希望阅读时能感受到那种“电光火石”般的瞬间——当一个全新的视角突然被打开,原来看似坚不可摧的认知结构开始松动,那是阅读带来的最激动人心的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威慑力,它像一座知识的堡垒矗立在书架上,提醒着我每一次翻阅都将是一场严肃的智力劳动。我期望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对我而言,哲学阅读的价值,恰恰在于其过程中的“不适感”——那种被一个概念反复纠缠,不得其解的挫败感,恰恰是心智成长的温床。我特别想深入研究一下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之间那些微妙的张力与继承关系,那里面似乎隐藏着关于个体自由与责任的最深刻的辩证。我希望作者的选材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不同思想家体系中最具爆发力和启发性的那一部分,而不是仅仅罗列教条。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产生比以往更复杂、更深刻的追问,那么它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纸张和印刷的成本。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让我对即将踏上的这段学术旅程充满了敬畏。封面设计简约却不失厚重感,黑白分明的字体排列,似乎就在无声地宣告着其中蕴含的思辨力量。我原本以为哲学史的阅读会枯燥乏味,毕竟那些古老的文本常常被蒙上一层难以穿透的学术迷雾。然而,翻开目录,看到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思想巨匠的名字——康德、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人类理性最精微的搏斗与绽放。我尤其期待的是那些关于“存在”与“意识”的论述,它们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们在形而上的海洋中探索方向。这种期待感,混合着对知识的渴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即便我知道,理解的过程可能如同攀登陡峭的山峰,每一步都需要耗费极大的心力,但那登顶后的豁然开朗,想必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大餐”,急躁是最大的敌人。我计划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每天只攻克一小节,用笔记本来记录下自己对每一个关键术语的理解和疑惑,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地图。我对理性批判的脉络尤为关注,从笛卡尔的怀疑论到批判哲学的构建,再到后来对主体性基础的解构,这构成了一条清晰的西方精神史的主线。这本书如果能清晰地勾勒出这条线索,并提供足够有力的文本支撑,那么它将成为我书架上最常被翻阅的工具书之一。我不需要它提供现成的答案,我需要的是更优质的“问题”。我希望读完后,当我再次面对社会热点或道德困境时,能够下意识地调用起那些哲学家的提问方式,用更深远的眼光去审视眼前的纷扰,让思考变得更有穿透力。

评分

他们的作品有着无穷的想象力,狂热的激情,无尽的美。一个纯粹精神的却在物质世界里存在的世界。

评分

本书是供综合大学哲学系学生学习“西方哲学史”课程用的教材,也可以供自学者参考。

评分

经典之作,内容丰富!考研用的!

评分

不错 点赞 好评

评分

看过后来追评 满分 喜欢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书还不错,就是有明显的手指印很让人不爽

评分

是正品 下次还要来啊

评分

本书分上、下两卷,配合两个学期“西方哲学史”课程的教学。上卷包括四个部分:1.古希腊罗马哲学;2.欧洲中世纪哲学;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哲学;4.十六到十八世纪西欧哲学。下卷包括三个部分:5.十八世纪法国哲学;6.十八到十九世纪德国哲学:7.十九世纪俄国哲学。每一部分各分若干章,选录主要哲学流派或主要哲学家的原著段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