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李白与杜甫》是一部讲坛的录音整理稿。《也说李白与杜甫》由听课者做出电子初稿,由专人编订,作者张炜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补充和订改,成为现在的书稿。这算不得一部古典文学研究专著,而仅仅是一部阅读者的“感言”。还由于它是与听课者“对谈”中形成的文字,所以口语化较重,所涉猎的问题也十分繁杂。全书分为七讲,各讲内容分别如下:李杜望长安,嗜酒和炼丹,李杜之异同,浪漫和现实,遭遇网络时代,批评的左右眼,苦境和晚境。书中有很多作者发前人之未发之处,并且和当下知识人的道德取向等也提出了拷问,是一部今天的知识人读后深受启发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说,时间是有利息的。再说李白与杜甫,时间的沉淀后给了我们丰厚的汇报,不仅仅是诗文,还有人文思想的建设。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等。
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获得多种奖项。新作《你在高原》获鄂尔多斯奖、华语传媒奖、中国出版集团奖、茅盾文学奖等。
前言
绪论
第一讲:李杜望长安
独孤明
两次进长安
不可忍受
非虚构的力与美
孟子与国王的谈话
精神的太阳
李杜与孔孟求仕之别
思君
大用是书生
从政与为文
人性的角度
人性的变与不变
拾起理性
杜甫的绯鱼袋
比较陶渊明
足够大的树
幻想和追求
公德与私德
不同的“机会主义”
第二讲:嗜酒和炼丹
李白炼丹
现代丹炉
炼丹与艺术
李白与东莱
东夷与道教
“性”与“命”李白的“走神”
我舞影零乱
迂回趋近
“灵媒”
诗仙与诗佛
李白的爱情诗
懂得异趣
女性的宽容和浪漫
贵夫人
隐性的榜样
浩然之气
第三讲:李杜之异同
两个不同的符号
来自碎叶城
杜甫是皇亲国戚
难以直面出身
拔地而起的天才
李白的口碑
齐鲁青未了
常人与异人
隐伏的血性
放纵和克制
自然天成
大舞者
常有双璧
古人重情谊
同性之谊
干谒
天才和时代
气杰旺
大寂寞
第四讲:浪漫和现实
变得锋利
顽皮和自由
两种状态的衔接
才华的来处
不能炫耀和骄傲
致命的吸引
只有浪漫主义
再一次说酒
发现和遮蔽
全都多趣和浪漫
现代学术的标准
大自然的诗篇
杰作与神品
天赋
一片静静的树林
模仿和瓦解
演变和偏移
诗的特质
诗的悲剧性格
矛盾和悖论
第五讲:遭遇网络时代
李杜遭遇网络时代
诗媒体
卓异的个体
不能讳言精神的高贵
对话的能力对文化的敌意
喧哗的传媒
网络不能兼容
阅读和反思
如何消受这一切
近在咫尺
艺术:流脉和归属
一步一步抵达
从一个词汇开始
古人的心情和故事
文字面前的呆子
危险的迁就
第六讲:批评的左右眼
有一部书
书的内外
苛责
门槛与牺牲
万夫莫挡之势
完全不着边际
关于“诗史”
无限的深邃
属于所有人
李杜和屈原的世界
凡尖音必疑之
关于底层和苦难“三吏”“三别”的分与合
读懂这个人
翻译及传统
绝对真理当代的勇气和热情
第七讲:苦境和晚境
思想灿烂的时代
对思想的辖制
阔大浩瀚的世界
众口铄金
疼得远远不够悲剧的根源
国人的价值标准
杜甫的营生
皇帝手谕及其他
自立与自尊
诗人传记
生命日历
诗人的地位
西域诗人
文章骨骼
济南名士多
最后的折腾
形单影只的独身猛人
无物之阵
假设与求证
附录
李白的爱情诗古代有人攻击李白的诗写得不好,主要的一条理由就是他的诗写喝酒和女人太多了。这样的理由有些牵强了,因为酒与女人不但可以入诗,而且同样会写出好诗。题材对艺术品质有决定力,但不会是全部。
今天看李白的诗,尽管写了许多女性,但好像没有多少遣述个人情怀的爱情诗,这和李商隐等人是大不一样的。他写的许多女性诗,大部分是思夫的内容,是写她们的孤独寂寞与哀愁。这样的视角也许常见,但问题是李白总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什么东西一经他写就完全不同了。
李白的一些女性题材的诗作,并没有脱离中国大诗人屈原开辟的道路,就是将男女的爱情关系比喻为君臣的关系,这中间的艾怨嫉妒和离恨情愁,有了另一种意味。其中的一部分的确是借女人之口,写出了他自己的寂寞和愁苦。对于阴柔的艺术来说,权力有时候真的呈现出强烈的阳刚性质,这在许多类似的诗中都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比如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是十分明显的。诗人有极大的幻想和浪漫性格,有改变一切事物的巨大能力,但诗的艺术总的来说还是具有“阴性”的品质,而权力和社会现实却有“阳性”的品质。
这样讲并不是说诗和一切艺术一定要处于软弱的地位、被支配的地位,而是说它们存在方式的区别。
艺术也正因为其阴柔的性质,才更加韧忍和绵长,具有了培植生长的强大的母性功能。这一点“阳性”事物反而做不到。有人可能从李白的作品中感受其男性的强悍与力量,感受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并且再敏感一些,直接感受其整体基调和色谱:高亢和明亮。但这一切仍然只是一层外部的色彩,其内在的阴柔性质还是占主导地位的。它全部的滋生和成长、蔓延和孕化的过程,是在一个相对阴郁的空间里完成的。没有内向的沉吟,独自徘徊,对世俗强光的回避,就没有这样绵绵不绝的个人倾吐。
李白这样一个到处游走、嗜酒的人,肯定要跟很多歌伎接触。再就是李白这样的一个人物,照理说应该是常常招惹事情的,他有多方面的过往,走的地方多,见的人多,爱美,好奇,浪漫。这样的一个人很容易陷入情感之中。但他为什么很少从个人视角写出男女爱恋一类的诗,这就成了一个谜团。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只是不多也不够彰显。他的诗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自然风光、山川大地、酒、神仙与心志抒发这一类。女性诗歌数量不少,但给人深刻印象的,并不占多数。
好像杜甫这方面的作品也不多。他们两个都不够“缠绵”。
有人说李白是一个“永结无情游”的人。比如他怀念杜甫的诗不多,而杜甫写他的诗那么多。但是李白却写了那么多怀念道士、友人,还有怀念皇帝女婿的诗。有人说李白到处奔走,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男人,对妻子儿女家庭不能尽责。比如他的孩子生下来以后,一会儿寄养在这里,一会儿寄养在那里。刚刚与家人团聚了,官家或酒肉朋友一招呼,马上又要走。
皇帝召见,李白很高兴,孩子拉住他的衣襟不放,他很痛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这时候仍然是大喜悦,因为有了发达的前景,并没有多少离开亲生骨肉的哀伤。起码从表面看,李白是这样一个人冲动漂浮的游人。
但李白在文章里经常讲起他的两个孩子,越是到了晚年越是如此。李白有没有别的孩子不知道,能够确定无疑的是有一个女儿叫平阳,一个儿子叫伯禽。
经郭沫若先生考证,伯禽的这个“禽”字肯定是误写,他应该叫“伯离”。因为李白委托李阳冰为他的诗集作序的时候,跟对方交代了自己的身世和家庭。他说我的儿子叫“伯离”。也许在书写的时候“离”字加撇,误成了“伯禽”。周公旦的儿子名号“伯禽”,李白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太可能拾人牙慧。但郭沫若先生也很有意思,他说千百年都叫下来了,都叫“伯禽”,那我们也这样叫吧。
唐诗里好的爱情诗太多了,《诗经》里面也特别多。但是李白和杜甫所写的最重要的诗,脍炙人口、令人不能忘怀、成为经典名句的,好像这方面的不多。李白有一首诗,题目忘记了,好像也是写了男女私情,但不能肯定在写谁、写了哪一段恋情。像李白这种无所顾忌、挥挥洒洒、背着宝剑到处游走的人,总会旁逸斜出一些个人的情感,没有反而是不可理解的。
比较李白和杜甫,前者更应该是一个情圣。爱情对于浪漫主义者是非常重要非常强大的一个推力。它有时候甚至是首先用强大的异性之爱笼罩了主体,然后再转移到植物、动物、朋友,所有的一切方面,产生一些变异,化为一些即时浪漫的思维。所以如果考察所谓的“浪漫主义”作家,无论是小说家还是诗人,他们都有真挚感人的爱恋生活。李煜是皇帝诗人,也是最能爱的一个人。
对于李白这样一个人物,有人恨不能发掘出一大批爱恋诗来。李白的诗现在存世的有一千首左右,如果剔掉存疑的部分,还不足一千首。他的文章留下一些,大家并不特别注意,对这些文章谈得较少,其实这些文章的重要,一点都不亚于诗,同样是他浩瀚艺术宝库中极其珍贵的部分。
……
拿到《也说李白与杜甫》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比较学术、枯燥的文献研究,毕竟两位诗人的名头摆在那里,总觉得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读懂。但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竟然如此生动活泼,甚至带着几分市井的烟火气。它没有强行灌输理论,而是像一位饱学之士,在闲谈中娓娓道来。比如,书中对于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传说,并非简单地赞美其才华,而是结合当时酒文化的特点,以及李白自身放荡不羁的性格,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诗仙”。而对于杜甫,书中也并未停留在他“诗圣”的光环下,而是细致地描绘了他晚年的漂泊与困顿,以及在这种境遇下,他的诗歌如何承载了沉甸甸的时代之痛。这种叙事方式,让两位在历史上地位崇高的诗人,瞬间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将两人在诗歌风格上的差异,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不再是干巴巴的艺术评论,而是让我仿佛置身于他们的诗歌创作现场,去感受他们笔下的万千气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李白和杜甫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几个片段,而是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仿佛与他们共同经历了一段大唐的盛衰。
评分《也说李白与杜甫》这本书,在我阅读过的众多关于这两位诗人的书籍中,显得尤为独特。它并非是那种照本宣科式的文学分析,也不是泛泛而谈的民间传说集锦。作者以一种极其考究又不失温度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鲜活的李白与杜甫。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两位诗人性格的细致刻画,比如李白骨子里的傲气,以及他为了实现抱负所付出的努力,甚至有时带着一丝“不羁”的色彩。而杜甫的“忧患意识”,以及他如何将这种意识融入到笔下,展现出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关切,也让我为之动容。书中对他们作品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不再是从孤立的诗句出发,而是将其置于两人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之下,进行层层剖析,让每一首诗都仿佛拥有了生命,能够与读者产生深刻的共鸣。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真正理解了“诗歌是时代的语言”这句话的含义,也让我更加敬佩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他们不仅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更是那个伟大时代最忠实的记录者与反思者。
评分我向来对历史人物传记类书籍怀有较高的期待,而《也说李白与杜甫》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它没有流于表面的人物事迹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两位伟大诗人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深层原因。书中对李白诗歌中“仙气”的解读,让我不再觉得那只是单纯的浪漫主义,而是结合了他对自由的极致追求,以及他复杂的人生际遇。而杜甫诗歌中的“沉郁顿挫”,在作者的笔下,也变得不再仅仅是语言风格的形容,而是他对时代责任的担当,以及他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同情。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两人诗歌创作上的“对比”与“呼应”,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放在对立面,而是通过对比,更深刻地揭示了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呼应,展现了他们在某些方面又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比如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理想的追求。这种 nuanced 的处理方式,让两位诗人在我心中变得更加丰满和真实。阅读过程,充满了思考与启发,仿佛是在与两位千古文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也说李白与杜甫》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平时对唐诗总是有种朦胧的敬畏,觉得那些古人的文字深邃得仿佛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山峰。然而,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亲切、甚至可以说有些“家常”的语调,为我揭开了李白和杜甫这两座高峰的神秘面纱。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引用那些晦涩的诗句,而是从他们的生平往事、性格特点入手,仿佛拉着我在酒楼里、在乡野间,与两位诗人面对面地聊天。读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时的狂放不羁,听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的忧国忧民,我不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读者,而是深深地被他们的情感所打动,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澎湃激流。书中对两人诗歌创作背景的解读也十分到位,没有枯燥的考据,而是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历史风貌和社会思潮,让我明白,那些千古名句绝非凭空而来,而是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悲欢的凝结。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两位诗人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有着喜怒哀乐,有着挣扎与困惑。这种“接地气”的叙述方式,让我这个对古典文学稍显畏惧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走进他们的世界,并且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和共鸣。
评分《也说李白与杜甫》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绝对是“惊喜连连”。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李白和杜甫,必须得是文学大家,否则很容易望文生义,或者被华丽的辞藻所迷惑。但这本书却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导我走进了两位诗人的内心世界。它并非一味地去拔高他们的成就,而是着重展现了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以及这些轨迹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创作。例如,书中对李白早年游历四方、寻求政治抱负却屡屡受挫的经历,做了细致的描绘,让我明白了为何他的诗歌中总是充斥着一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与失意。而对于杜甫,书中则着重描绘了他身处乱世,亲历民生疾苦的细节,让我更能理解他诗歌中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沉痛与悲悯。最让我称道的是,本书对于两位诗人的诗歌,并非是孤立地进行解读,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之中,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句背后的深意。读这本书,就像在听两位老朋友聊天,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不仅认识了李白和杜甫,更认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也说李白与杜甫》是一部讲坛的录音整理稿。《也说李白与杜甫》由听课者做出电子初稿,由专人编订,作者张炜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补充和订改,成为现在的书稿。这算不得一部古典文学研究专著,而仅仅是一部阅读者的“感言”。还由于它是与听课者“对谈”中形成的文字,所以口语化较重,所涉猎的问题也十分繁杂。全书分为七讲,各讲内容分别如下:李杜望长安,嗜酒和炼丹,李杜之异同,浪漫和现实,遭遇网络时代,批评的左右眼,苦境和晚境。书中有很多作者发前人之未发之处,并且和当下知识人的道德取向等也提出了拷问,是一部今天的知识人读后深受启发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说,时间是有利息的。再说李白与杜甫,时间的沉淀后给了我们丰厚的汇报,不仅仅是诗文,还有人文思想的建设。
评分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
评分东西很好,值得推荐!
评分十几天了,还有两本书没有收到,没想到京东现在有点乱啊? 坑人啊!
评分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不错的书籍,不错的服务。
评分李白 李太白 哈哈哈
评分不算严格意义的精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