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看懂建筑电气施工图

轻松看懂建筑电气施工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树臣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电气
  • 施工图
  • 电气施工
  • 图纸阅读
  • 电气安装
  • 建筑工程
  • 电气规范
  • 实战案例
  • 新手入门
  • 专业技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572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120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页数:292
字数:44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了建筑电气工程图识图基本知识、建筑变配电工程图识读、动力及照明施工图识读、防雷接地工程图识读、建筑设备电气控制工程图识读、建筑弱电系统图识读以及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实例。本书对设计原理和识图方法讨论深入,分析具体,针对性强,内容精练,并采用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掌握和应用。本书可用于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科书及师生的参考书籍;还可作为建筑电气工程类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还适合于从事建筑电气设计、工程施工、管理维修人员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建筑电气工程图识图基本知识1

1.1建筑电气工程图概述1

1.1.1建筑电气工程图的组成和内容1

1.1.2建筑电气工程图的阅读方法2

1.2建筑电气工程图的一般规定3

1.2.1建筑工程图的格式与幅面尺寸3

1.2.2电气工程图的标题栏和图幅分区4

1.2.3电气施工图的绘图要求5

1.2.4建筑图的特征标志6

1.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中常见图形符号、文字符号、标注7

1.3.1建筑电气工程图的图形符号7

1.3.2建筑电气工程图的文字符号7

1.3.3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标注方法8

第2章轻松看懂建筑变配电工程图12

2.1供电系统概述12

2.1.1电力系统的组成12

2.1.2电力系统电压14

2.1.3电力负荷的分级和对供电的要求15

2.1.4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16

2.1.5低压配电系统的等电位连接17

2.2变配电工程的电气设备19

2.2.1高压电气一次设备19

2.2.2低压电气一次设备27

2.2.3变配电系统二次设备30

2.3变配电系统主接线图33

2.3.1高压供电系统主接线图33

2.3.2变配电系统图36

2.4变配电工程施工图的识图及实例37

2.5变配电系统二次电路图43

2.5.1二次原理图的形式43

2.5.2二次原理图的分析方法44

2.5.3测量电路图44

2.5.4继电保护电路图48

2.5.5实例分析51

第3章轻松看懂动力及照明施工图53

3.1动力系统电气工程图的基本概述53

3.1.1动力系统图53

3.1.2电气照明系统图56

3.2动力平面图阅读实例57

3.2.1进户线及配电柜57

3.2.2集中计量箱58

3.2.3用户分户箱59

3.3动力及照明施工图示例60

3.3.1动力、照明系统图60

3.3.2动力平面图60

3.3.3照明平面图66

第4章轻松看懂防雷接地工程图73

4.1建筑防雷接地工程简介73

4.1.1雷电的形成、危害及防雷接地原理73

4.1.2建筑防雷等级和防雷措施77

4.2建筑防雷接地工程图85

4.2.1建筑防雷接地工程图85

4.2.2电气接地工程图86

4.2.3综合实例88

4.3建筑电气防雷系统工程设计举例91

4.3.1某高层住宅建筑物防雷系统设计91

4.3.2接地系统设计92

.............

前言/序言


深入解析现代土木工程的基石:结构力学与材料科学精要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为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高等院校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教材与参考手册。全书围绕现代工程结构安全与性能的核心——结构力学与材料科学两大支柱展开,系统阐述了从基本受力分析到复杂结构设计校验的全过程。我们力求以严谨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工程规范和前沿研究成果,确保内容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更能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结构力学的理论基石与分析方法(约600字) 本部分是理解所有结构行为的基础。我们首先从静力学平衡原理和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梳理了构件的内力求解技术。 结构体系的分类与自由度分析: 详细区分了梁、框架、桁架、拱和索结构等不同体系的本质区别、几何不变性与冗余度的判断标准。重点解析了矩阵分析法在求解高次静定与超静定结构中的应用,并引入有限元方法的初步概念,为后续的复杂分析打下基础。 经典梁与框架分析: 深入探讨了剪力图、弯矩图的精确绘制与叠加原理。针对超静定梁和多层框架结构,详细讲解了荷载分析、荷载组合(基于极限状态设计理论),以及挠度计算的精确方法。特别关注温度应力、施工变形对结构内力布局的潜在影响。 稳定性理论与屈曲分析: 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本章深入分析了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详细阐述了临界荷载的确定方法,并引入第二工程力学的概念,探讨了柱、梁柱、框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侧向扭转稳定性(Torsional Buckling)的计算与控制措施。 动力与振动基础: 面对日益增加的抗震和抗风要求,本部分增加了对单自由度与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强迫振动分析。介绍了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的概念,以及反应谱分析法在工程抗震设计中的初步应用,为结构动力学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工程材料的性能、本构关系与可靠性(约650字) 结构力学提供了“力”如何作用于结构,而材料科学则决定了结构“如何反应”。本部分聚焦于现代工程中最核心的三大结构材料。 钢材的力学行为与疲劳设计: 全面介绍常用结构钢材(如Q355、高强钢)的拉伸、压缩、剪切特性。重点剖析了钢材的本构关系(弹塑性模型),并详尽讲解了疲劳极限、疲劳损伤累积理论(Miner法则),以及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结构节点设计的关键细节,确保结构在长期服役中的耐久性。 混凝土与钢筋的界面作用及配合比设计: 深入探讨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抗拉(或拉伸韧性)特性,以及其随龄期、密实度的变化规律。对于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提供了基于规范的精确计算方法,强调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关系对整体结构性能(尤其是抗震性能)的决定性影响。 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结构分析: 详细讲解了Rc构件的极限状态分析,包括受弯、受剪、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流程。着重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应力松弛、锚固损失的计算,以及后张法与先张法在实际施工中的控制要点,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使用性能。 新型与复合材料的初步探讨: 简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HPC)、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结构加固与新型结构中的应用潜力,分析了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并讨论了如何将这些新材料纳入现有的力学分析框架中。 第三部分:结构抗震与极限状态设计理念(约250字) 本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强调结构设计的现代哲学。 极限状态设计原理: 系统阐述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承载力极限状态(Ultimate Limit State)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的设计理念。详细讲解了材料分项系数、荷载分项系数的选择原则,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设计安全储备来应对不确定性。 抗震设计基本概念: 明确了结构抗震设计的“小震不损、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介绍了抗震等级的确定、延性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结构中塑性铰形成顺序的控制,确保能量在预设的耗能构件中有效消散。 本书结构逻辑清晰,配有大量的工程实例、图示解析和步骤推演,帮助读者跨越抽象的理论藩篱,真正掌握现代结构工程设计与分析的核心技能。无论您是准备从事结构设计、施工管理,还是深入科研领域,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专业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图例和标注部分的解析深度上,达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度。以往我接触的资料,大多只是简单地展示图例符号,让你去查阅厚厚的国家标准,费时费力。但这本书的策略是“即用即学”——它将最核心、最常出现的几百个符号,集中在一个专门的章节进行了集中、图文并茂的解析,并且每一个解析都配上了实际施工图的局部放大图作为参照。更绝妙的是,它不仅仅解释了符号的含义,还标注了在不同专业图纸(如结构图、暖通图)中,该电气符号可能出现的相对位置和冲突点预警。这极大地提高了多专业协同工作的效率。我尝试用它来对照审阅几份老项目的设计变更单,发现以往我忽略掉的一些细微的符号变更,通过这本书的解析,立刻明白了其背后的电气负荷和安全等级调整,这简直是提升图纸审核“火眼金睛”的必备秘籍。它真正体现了“读懂图纸”的核心价值,而不仅仅是“识别符号”。

评分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缺点”,那可能就是它过于详尽了,某些初学者可能会觉得前半部分铺垫略显冗长。但正是这种详尽,保证了即便是跨行业的人士也能无障碍进入。书中对于施工现场可能遇到的各类常见偏差和处理原则的探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干货集合。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画”,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这样画”以及“现场出了问题该怎么办”。例如,在讲解桥架敷设的验收标准时,它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型桥架的承载力计算示例,并且附带了针对现场开孔和预埋件设置的注意事项清单。这些内容显然是经过大量一线经验沉淀的,充满了实战智慧。很多理论书籍只停留在规范层面,而这本书则成功地架起了“规范”与“工地现实”之间的桥梁,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脑海中已经开始模拟施工的每一个步骤,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对于提升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水平,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很舒适,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色彩搭配上,它选择了沉稳的深蓝色作为主色调,点缀着一些亮眼的橙色线条,这种对比既专业又不失活力。整体感觉非常大气,放在书架上绝对能吸引眼球。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厚实且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排版布局简洁明了,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极其流畅,完全没有那种密密麻麻的压迫感。即便是面对那些复杂的电气符号和图例,清晰的印刷质量也能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被准确捕捉,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对照图纸进行现场核对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作者在版式设计上显然是花了大心思,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文字和图片,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这本书的实体书质感,是那种让人愿意反复翻阅、爱不释手的类型,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制作团队的专业和用心,这无疑为内容的吸收奠定了一个极佳的物理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逻辑构建,简直像是为零基础的朋友量身定制的向导手册,完全没有传统技术书籍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架势。它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傅,耐心地蹲下来,用最朴实的语言,将那些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建筑电气图纸层层剥开,化繁为简。我特别喜欢它处理专业术语的手法,不是简单地抛出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与实际工作场景高度吻合的实例和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概念。比如,讲解配电系统的章节,作者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单线图标准,而是先从“水管输水”的比喻讲起,让我们迅速建立起电流传输的直观认知。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心理门槛。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知识点都散落在各处的书,而是通过精妙的章节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学完一个部分,都能清晰地看到它在整个电气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这种宏观把握能力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

评分

从整体的实用价值和知识的系统性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更像是一份长期职业发展的工具书,而非一时的参考手册。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地平衡了深度和广度。前半部分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制图规范的“打地基”,后半部分则迅速转向高难度、高集成度的系统设计解读,比如楼宇自控和消防报警系统的集成图谱。这种布局确保了即便是经验稍逊的工程师,也能在打好基础后,平稳地过渡到更复杂的项目管理阶段。我尤其欣赏它在附录部分提供的“施工图自查表”和“常见电气故障排查速查卡”,这些都是可以直接打印出来、钉在工作板上的实用工具,体现了作者对读者实际工作流程的深刻理解和人文关怀。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行业内的知识传递和标准化工作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新范本,极大地提高了从业者获取和应用专业知识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书收到,阅读方便,写得详实。

评分

再接再厉,再接再厉,

评分

帮朋友的孩子买的,初学入门必看。

评分

还可以,就是内容对于小白来说有点深了

评分

太简单,内容太少

评分

还可以,就是内容对于小白来说有点深了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书不错,运输保护不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