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胡适、梁启超、陈寅恪、朱光潜推崇的国学大师
◆20世纪中国极具影响力的诗词经典,流传100余年长盛不衰,璀璨依旧。
◆“人生唯美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极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该书不仅是王国维关于诗学的著作,而其实是以评词的方式,在言说一种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这就是中观的人生哲学。全书包括四部分:人间词话手定稿(六十四则),人间词话未刊稿与补录稿(四十九则),眉批、跋语(二十七则),王国维创作的词一百一十五首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博学强识,并世所稀,品行峻洁,如芳兰贞石,令人久敬不衰。
——罗振玉评价王国维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
(王国维)之所以追求艺术的幻想世界(即境界——李注),以之当作本体,来暂时逃避欲望的追逼和人生的苦痛,这也正是儒家士大夫本来没有宗教信仰的缘故。王国维就是这样。
——李厚泽
出版说明
序言
人间词话手定稿(六十四则)
人间词话未刊稿与补录稿(四十九则)
附:眉批、跋语(二十七则)
人间词
附录:词的常识
三
【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⑤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⑥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冯延巳《鹊踏枝》(一作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ān) 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秦观《踏莎(suō)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chēn)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陶渊明《饮酒诗》(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dàn)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zhà)。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⑤著:同“着”,附着,沾染。
⑥豪杰之士:指大诗人、大词人。
【译文】
有有我的意境,有无我的意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就是有我的意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就是无我的意境。
有我的意境,就是艺术家以自我为主体观察外界事物,带着自我情思,所以外界事物都沾染上了“我”的主观色彩。无我的意境,就是用物化了的“我”去观察外界事物,所以不知道哪个是“我”,哪个是“物”。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占多数,但他们未尝不可以写“无我之境”,这全在大诗人、大词人能够自树一帜罢了。
……
王国维对词的感触、咀嚼很深,可以说入乎其内。但他又跳将出来,以别样的目光反观词林,便有了洋洋大观的气势。《人间词话》最高明的地方,是把西洋哲学融化于东方文化的情韵里,其言辞流动着东西方理论深切的东西。如“主观诗人”、“客观诗人”之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隔”与“不隔”之分,“写境”与“造境”之分,“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之分,都切中要理。前人虽对诗词早有精妙的评说,但往往评得朦朦胧胧,不明晰。而王氏却一语道破,读了让人幡然醒悟,觉得所言极是。例如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析。王国维从人的主体角度,多方位审视作品,这便自然而然生出新奇的思想来。他试图从多维的时空,用正反两个方位,来论述词的艺术,可以说是二分法的巧妙运用。二分法的存在,在他那里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他发现了中国艺术之中某些互为影响的因素,也看到了构成优秀作品的重要的心理机制。这一点很不简单,《人间词话》闪光之处,便呈现在这里。
他品评古人,只言片语间,便把特征画出,且道出内在隐秘,有指点风流的巨匠之风。因为知道二分法的妙处,在认知的层面里灌注有形而上学的内核,所以文章洒脱隽永,奇语连篇。王氏既注意文学的外部规律,又看重其内在规范,不像旧词话家那样单一。他谈唐诗宋词的盛衰时说:“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谈文体兴替的规律时又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王氏的论说,洋洋大气,可说一语道破天机,对文学的流变根源多有体悟。而在对诗人内在禀赋的把握上,也多有新奇的发现,阐释之新,令人刮目。如对诗人的宇宙观的认识:“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虽片言只语,但点明内蕴,道前人所未道,深意在焉。旧词话在他的手中,变得更为厚重了。
王国维是个深谙词的内在规范的人。他写优秀词人的评论,重于神,轻于貌,取其质,弃其形。他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这见解是很中肯的,他因此而特别提出了“境界”说。好的作品,所以沁人心脾,不在于辞采,不在于调式,而在内在的韵致,即所谓“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调”。“境界”是什么?王国维没有细细点明,但看他对超乎象外,又尽得其中的词的赏识,便可知其美学思想很有点禅的味道。他喜欢陶渊明、李白、李煜、苏东坡,所言多切中根本,看到了艺术之美在于人的心性之美这个道理。这就排斥了事功,排斥了理性主义,而带上了唯美的色彩。旧时文人品评诗词,多用气韵、风骨等字眼,而王氏独以“境界”二字喻之,是有其深意的。他说:“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耳目,不若鄙人指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他从历代词人的优劣中,悟出了心性自然和修炼之功的意义。不管是大境界还是小境界,只要把人的精神自然而优雅地点染出来,便属佳品。旧的词已汗牛充栋,但其内在特征,人们还很少以理性之尺思忖过。王氏在大量实例基础上,以哲人目光审视诸物,其文字常生出巍然大气。如引用尼采学说,云“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把李后主词的价值,看成血写成的,所言颇有新意。王氏看到了艺术乃人的精神深层文化隐喻,他从悲剧人生的角度看艺术,深味作品的境界与人生无奈间的关系,对感伤的诗句犹为赞佩。这与他的哲学观多有联系。他斥责假情假意的文学,主张性灵与真的文艺,都是有分量的文字。《人间词话》道出了词之优劣的根由,其所言为读书悟道之语,品评细致,言理简洁,不是深解艺术情趣者,是难以为之的。
王氏写词的规律,其实乃人生自由意志的另一种表达而已。他强调主客观的统一,也注意到了自然无伪的自由境地。他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王氏看重阔大的情思、秀美的境界,既喜旷达之词,又爱优美之文,艺术风格不定于一尊,只要自由无伪天然成趣,均列为可赞可赏之作。看《人间词话》便可觉出,他是个真性情的人物。文章疏雅散淡,如僧人妙语,尺幅之间,多变幻之气象。以近代人之目光审视客体,从容自若,风范不俗,确是人间难得的文字。但因为受传统诗话影响颇重,有些表达并不清晰,也有“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之弊,用古文来写词话,终不免以词论词,以境喻境,在逻辑上就缺少了确切性,由于有些概念的不规范,有时也犯了含糊之病。如“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划分,界定得并不严格,因而也就使说服力打了折扣。但他极高的悟性,对艺术的把握,以及文字的句句真诚,像他的人一样,率性而出,足见多年来人们喜爱《人间词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一直对中国古典诗词情有独钟,但说实话,很多时候,尤其是读到那些年代久远、语境复杂的作品时,总会觉得力不从心。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这本《人间词话(全本·无障碍阅读本)》,简直是太惊喜了!它真的做到了“无障碍阅读”,不仅仅是文字上的通俗易懂,更在于它能够帮助我跨越时空的鸿沟,真正理解词背后的深意。我特别喜欢它对词的“境界”的划分和解读,这让我不再是茫然地欣赏,而是有了一种辨别的视角和欣赏的维度。当读到那些被誉为“境界”之作的例子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那种“淡而远”的悠远,“含而蓄”的韵味,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这种感觉就像是,以前我只是在看一副画,而现在我却能走进画中,感受画里的风,闻到画里的香。
评分读完这本《人间词话(全本·无障碍阅读本)》,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中国古典诗词可以这么“活”。我之前总觉得那些诗词是属于古人的,是高高在上的,距离我太遥远。但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让我和那些古老的文字重新建立了联系。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词的精髓一一呈现出来,让我不再为那些晦涩的字词而烦恼,而是能够直接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尤其是它对“词境”的阐释,真的太有启发性了。我开始明白,好的词不仅仅是词藻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抒发,是思想的凝练。当读到那些“有我”与“无我”的境界对比时,我仿佛看到了词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那种通透与豁达,让我由衷地敬佩。
评分我一直觉得,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但要真正领略其魅力,需要一定的引导。这本《人间词话(全本·无障碍阅读本)》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得力的向导。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温和而有力的笔触,将词的“意境”之美、情感之深、哲学之妙,娓娓道来。我以前读一些评论,总觉得它们高高在上,难以企及,但这本书的“无障碍阅读”特性,让我感觉就像在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他用最易懂的方式,为我揭示了词作的内在灵魂。我特别喜欢它在区分不同境界时所使用的类比,让我能够形象地理解那些抽象的艺术概念。可以说,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古典词的鉴赏能力。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醍醐灌顶,以前读古文总是感觉云里雾里,那些深邃的意境和精妙的词句,在我看来就像隔着一层薄纱,朦朦胧胧,捉摸不透。但拿到这本《人间词话(全本·无障碍阅读本)》之后,那种感觉彻底改变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王国维先生穿越时空的洞见,他用最简练、最精辟的语言,点拨出词中最动人的灵魂。那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那种“悲欢离合,千古同怀”的慨叹,都仿佛在我耳边低语,让我心领神会。尤其是那些被誉为“境界”的论述,过去我只是机械地背诵,现在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学和艺术的张力。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验,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真正走进了词的世界,与那些古人一同感受喜怒哀乐。
评分这本书真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一直对古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自己阅读时总觉得难以把握其精髓。这本《人间词话(全本·无障碍阅读本)》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它用一种非常清晰、流畅的语言,阐释了词的创作原理和艺术境界,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深奥的理论。我尤其欣赏它在解读词作时,不仅仅是分析辞藻,更是深入挖掘词作背后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作者的创作心境。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能够真正地走进词的世界,与词人产生共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很多词作都有了全新的理解,仿佛重新认识了它们。
评分挺好用的,一直用这个牌子,棒棒的。
评分长知识的一本书。
评分好书!
评分第一次在京东买书,发货很快质量很好很满意
评分不错的书,有时间慢慢读。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经典图书,闲来看看,质量不错
评分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很不错,看了好久才来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