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图书请点击:
这些年,我在这座城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故事中的追梦人,都在这座城市里真实的存在着。选择、梦想、团圆、生活、爱情,每个人都在这5个车站来来回回的奔跑,找寻一个真正落脚的地方。我把这些故事一个一个的讲出來给你听。
★ 25个绕不开的话题,25个拼命人物,2000万个追梦者共鸣,每一个追梦人和野心家都该打一针鸡血。
★ 亭林镇工作室、马伊琍、吴虹飞、袁腾飞、江南、今何在、柏邦妮、沧月、李艾、飞行官小北 等300000条疯狂评论。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人物周刊》《博客天下》等重量媒体争相报道,引发社会大讨论。
★ 这25个话题里的任何一个,都足以压块我们,必须以拼命的方式,才能得到一个稍许满意的回答。——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献给所有追梦人和野心家的故事!
这25个话题里的任何一个,
都足以压垮我们,必须以拼命的方式,才能得到一个稍许满意的回答。
海漂这些年,我遇见形形色色的人。
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这座城市里真实的存在着。
我看见在求职公寓里,每天有人住进来又有人离开,在异乡永远没有落脚。
我看见无数人经历多次求职失败,在坚持和放弃间不断徘徊。
我看见了真正“道明寺”级别的富二代的生活,我明白世间并不存在真正公平。
我在工作中结识了乐天派好朋友璐璐,却看见她闪婚闪离背后的无奈。
我目睹了凤凰男刘志刚从矿工到程序员角色的转换,在重重压力下克服困买房安家。
还有,同事偷拿公款被抓,我倾听他离开上海前对欲望的解读。
更看见巨大压力下,经历了末位淘汰后离职朋友对生活的哭诉。
……
选择、梦想、团圆、生活、爱情,
每个人都在这5个车站来来回回奔跑,找寻一个真正落脚的地方。
这几年,这些人,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更多的继续拼搏在路上。
我想把这些故事一个一个的讲出來给你听。
在这些故事里,你总能发现一个自己。
王远成,80后,2008年大学毕业有选择海漂。
2014年因在知乎回答《背井离乡,为什么要打拼北上广》引发媒体争相报道,3日获15,000个赞。话题激起微博300,000网友感动推转,全社会2000万个漂泊者共鸣。
序 0.北上广打拼的游子,为何远离亲人仍义无反顾? 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 /001
第一站 The first station 就这样漂到了上海/007
1.没钱没经验,在北上广怎么活下去? 卡奴禾田 /008
2. 是不是所有的女人,在爱情面前都会摔跤? 女汉子璐璐 /029
3.在现实面前,文艺青年会不会死得更快更惨? 文艺青年艳遇录 /045
4.在北上广闯荡的20岁,就只能颠沛流离吗? 江海潮式热血青春 /055
5.房价涨得这么疯狂,工作3 年如何在北上广买房? 刘志刚买房记 /072
第二站 The second station 所有的故事都藏在莲杨苑/083
6. 你在一个公司坚持下去的理由是什么? 背黑锅的私企中层 /084
7. 这个样子真的不适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你知道吗? 不靠谱先生 /091
8. 别以为是男人就遇不到办公室政治? 不够聪明的真小人 /097
9. 群租的时候遇见过什么样的奇葩故事? 外地人扎堆的莲杨苑 /105
10. 有没有一瞬间,你在异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上海老伯 /118
第三站 The third station 梦想从没有返程车票/133
11. 有什么事全天下人都反对,但你做成功了? 团队的力量 /134
12. 月薪几K 才能在北上广活下来? 他乡幸福感 /146
13. 公司里是不是总有神一样的存在? 极客小伙儿吴嘉斌 /149
14. 工作究竟要职业化还是人情化? 专业的产品经理大可 /155
15. 为了上位你会做什么? 王建离职记 /160
第四站 The forth station 没有七彩祥云的爱情/165
16. 我没房没车没存款,你还会跟我么? 我和六月的爱情 /166
17. 同事之间到底有没有真友情? 海归焦婷 /175
18. 如何看待北京人漂在上海? 北京人在上海 /187
19. 北上广土著会不会排外? 洁癖保洁工李阿姨 /196
20. 你离职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人是永动机 /206
21. 是不是生在北上广就能生活得更轻松? 上海土著人佳庆 /218
22. 无依无靠在外地,你也可能被小三? 导游刘敏 /222
第五站 The fifth station 写在三十岁生日前/229
23. 大城市的老年人生活是什么样的? 每栋房子楼下都有个李婆婆/230
24. 今年过年,你要回家吗? 父母在,不远游 /236
后记 /241
北上广打拼的游子,为何远离亲人仍义无反顾?
——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
在手机上看见这个问题,于是到电脑前来怒答,因为感触实在是太深了。我估计我会写很长。中间夹杂了很多个人感情,结论在最后。
答主,男, 2008年西安某三流民办大专毕业,怀揣了2000块钱,买了一张火车票,来到上海。这里没有任何亲戚、朋友,甚至因为翘课,当时的学校暂扣了我的毕业证。我到上海唯一的理由是喜欢互联网。在这里,我住在有 9 个人合租的一套房。小单间月租金650块钱。房间里只放得下一张床和一个笔记本电脑。
7月的太阳实在太热,求职问路基本靠 12580。每周末去上海体育馆的招聘会,遇见突如其来的暴雨,浑身湿透根本不是个事儿每天奔波终日惶恐,我连毕业证都没有谁会要?
一个月之后我遇见了我工作的第一任主管,那天我求职时迷了路,步行走了一公里,找到面试公司的时候满头大汗。整个衣服都湿透了,头发跟洗过了一样,中暑几乎站不稳,他递了我一杯水,然后让我聊了聊对SNS 的看法,估计是可怜我的落魄,他给老总打电话说暂时不要我的毕业证,先看看我的工作表现。
我进入到一家国内非常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虽然工资只有 1800。但我丝毫不介意。第一次参加例会,身边有一堆来自迅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同事,也知道了产品经理的这个职位,那人比我小两岁,是公司从盛大挖来的,他会用 Axure,会用思维脑图,开会时能迅速提炼精髓,有着清晰的产品分析能力,分析互联网比我透彻的太多。遇见了正规军的我第一次明白,天外有天,我那点炫耀的知识根本连入门都算不上。
早晨6点半起床,挤地铁,为了节约,基本中午不吃饭。别人去吃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上顶楼的天台,对着上海的高楼大厦发呆。
租住的住所卫生间的浴室龙头9个人共用电淋浴器的热水,别人用完了你就要等好久,每天晚上做饭需要排队,上厕所的马桶只有一个,时间长就会被室友骂。
每天到家写分析报告到夜里两点,困得不行就把闹钟设置到早上六点,然后睡觉,四个小时睡眠对我来说足够。
当当网满 300 减150的时候,买了一大堆互联网的书狂补。周末,参加各类的产品经理聚会,不敢说话,只坐在最后安静地听。听他们分析,讲一堆我压根儿不明白的词,然后记在本子上,回家用百度查。
国庆长假,离家近的同事都回班,3 倍工资的待遇让我用一个星期魅族 m8。幸运的是我遇见了我一辈子的两个好哥们,公司里的一个PHP程序员和一个广告销售,我们三个人就像《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个人那样形影不离,他们俩都是上海人。销售在我眼里算半个富二代,但特别努力上进,比我在上海见过的很多外地人都要努力,他帮助我在各种情况下渡过难关,经济、事业、感情……为了我们的项目,他甚至在公司里住过。程序员是个特别老实有点内向的男孩,执行力强。总之,我们三个好得穿一条裤子。
付出当然要有回报。2010 年,团购刚刚兴起,我们开始负责公司里的团购导航,这是一个很重点的项目。我们三个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那时候从没有考虑过是否和公司给的待遇对等,我们都抱着创业的理想做。销售去北京出差,我俩聊产品从晚上 8 点打到12 点,4个小时的长途,他会将访问客户的第一手资料给我,我迅速做产品要求,然后提交程序员,程序员加班当晚就做产品迭代。有时候半夜两点我们会突然想到点子,然后打电话讨论,加班到夜里三点是太经常的事情,看着张江满满的路灯和空无一人的街道,然后打车送下属回家,再回家睡几个小时,第二天接着赶到公司上班。
有时在夜里一点发现一个页面 bug,然后打电话给技术。他也会立即起来改正。
这是在上海工作的人对工作的执着。绝大多数的人,只要是他分内的工作,你多晚打搅他他都不会怪你,而且很负责三个人的拼命很快有了回报,几年的时间,我变成这个项目经理,我有一个近十人的小团队,他俩也都成为各自业务的骨干。
上海的生活节奏很快,你感觉自己有一天不努力就会落后,这让你有了动力拼命学习。它的配套设施很好,张江楼下便利店有很多 24 小时服务,你能在加班到半夜三点下楼钻任意一间吃关东煮或者让店员用微波炉加热一个鸡块便当。
职位和收入上来之后,生活状态也变化了。周末可以去田子坊和女朋友逛街,在世博会看各国风光,去China Joy找妹子拍照,去崇明岛抓小螃蟹,去阳澄湖吃大闸蟹,去松江学城喝咖啡,坐在小店里看日落。自由地带着女朋友干自己干的事情,去想去的地方。我的工资可以轻易地买得起 iPa,iPhone,网购的东西基本第二天就到了,而且包邮。
我也遇见了很多我这辈子都佩服的人,他们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知识渊博,彬彬有礼,充满智慧,穿着时尚得体说话恰到好处,做事井井有条。男男女女都好聪明,遇见他你就会觉得,我也要努力变成这样。
再后来,搞销售的哥们开始带着我见客户,吃饭聊天,教我克服自己的弱点与人交流。过于内向是我的弱点,有了他的帮助,内向的我敢在公司的战略会议上发言,为团队争资源,争利益,团队的规模也迅速扩大。离开的试好,我薪10,000,每年 14 个月工资。我知道这个工资在上海并不高,但,其实,我觉得它对得起我自己的努力。
周围有同事的收入比我高,但他们也确实比我强,学历,工作能力,为人处世。我输得心服口服,然后只要快速学习好了。
上海是个神奇的城市,它不问你的出身、学历,不会鄙视家庭条件,它只看你是否努力,真的。
我也知道家乡安稳,衣食无忧,在家乡我不需要一分钱贷款,
可以买辆好车拉着姑娘过平凡的生活,吃吃饭看看电影,每月1号的时候穿着大拖鞋到租客那里收租子。
我也知道北上广房价高,也许要做一辈子房奴,买杯豆浆还要排队,坐地铁挤得像汉堡包,买辆车还要摇号,一个破车牌80,000块。
那年幼稚地为了省钱不吃早饭的自己付出的代价,就是如今每年体检都要观察随时准备切除的胆囊上的息肉。
但你以为我不解亲情,为了一点钱放弃家乡到4,000公里以外的城市拼得昏天黑地,看不到父母日益的年迈,就是为了回来过年聚会的时候喝着咖啡笑着告诉你我收入比你高?
我知道,回到家乡,再也遇不见那个陪我住650块钱一个月的房子、给我做饭学削土豆皮弄伤手指、我发烧时整夜跪在地上给我换毛巾的女孩子了。
我再也遇不见为了一个页面的用户体验,几个人争得面红耳赤约好下班吃火锅边笑边骂对方傻的铁哥们了。再也没有在办公室被经理骂得狗血淋头,然后回到家努力改一个用户体验报告到半夜两点半的自己了。
那些放弃了家乡富足生活去一线城市打拼的,都是有理想有希望的孩子,他们才是这个国家各个领域改变的希望。
……
拿到《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些拥挤的街市,忙碌的车站,以及夜晚灯火辉煌的商业中心。我带着一种猎奇的心态翻开了它,期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捷径”或者“诀窍”的蛛丝马迹。然而,书中的故事却出乎意料地朴实,它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成功学的理论,也没有刻意制造戏剧性的冲突。相反,它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描绘了无数普通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如何努力地生活,如何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光。那些“人多的地方”,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拥挤的人群,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各自的梦想,有各自的烦恼,有各自的坚持。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它不仅仅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少数人,更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为生活和梦想付出努力的每一个人。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急于寻找“捷径”的浮躁读者,而是变成了一个更加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也更加明白脚踏实地的意义。
评分初读《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时,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满商机与机遇的指南,教我们如何在人群中发现“金矿”。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所探讨的远不止于此。作者以一种非凡的洞察力,将目光聚焦于那些“人多的地方”——城市、市场、网络……这些地方不仅是人口的聚集地,更是信息、欲望、情感交织的复杂网络。书中没有提供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在这些地方,个体如何生存、发展,又如何被时代裹挟。我看到了人们的奋斗与挣扎,看到了机会的闪现与溜走,也看到了在集体洪流中,个体独特性与价值的体现。它不像一本教你如何“捞”的书,更像是一本让你去“看”的书,让你透过人群的表象,去理解其背后涌动的社会肌理和人性逻辑。读完后,我并没有立刻变得“精明”起来,却对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评分《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这本书,光看书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种充满冒险精神、开拓进取的叙事风格,我最初也是被这种“与人争,与天斗”的豪情所吸引。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书页之间,却发现作者的笔触异常细腻,他描绘的“人多的地方”,并非全然是竞争激烈的战场,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是无数平凡的个体,他们在这个巨大的社会机器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努力地寻找生存的空间,追逐着渺茫的希望。书中没有过于激昂的口号,也没有刻意的煽情,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坚韧。我仿佛能听到市井的喧嚣,闻到空气中的烟火气,感受到那种在拥挤中涌动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捞世界”的真谛,或许并不在于占据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否在这个人潮涌动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活出独特的价值。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时代的缩影,也照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
评分《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不羁的、探索的意味,仿佛作者要带领我们去那些最热闹、最喧嚣的地方,去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秘密。当我怀着这样的期待翻开这本书时,却被它所呈现的现实主义的力量深深吸引。它没有刻意去渲染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故事,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在人潮涌动的社会角落里,默默努力、跌跌撞撞的普通人。那些“人多的地方”,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市井的智慧、人性的温暖,也夹杂着无奈与挣扎。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在人群中穿梭的疲惫,也能体会到那种在渺茫机会中抓住希望的喜悦。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捞世界”,并非一定要追求多么宏伟的目标,有时候,仅仅是安稳地生活,努力地奋斗,就已经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它是一次关于理解生活、理解社会的深刻对话,让我对“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这本《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在我手中翻了不止一遍了,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触动。初拿到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人——“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带着一种江湖侠客般的豪情,又隐约透着点市井的烟火气。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讲述创业、商业竞争的宏大叙事,或是描绘成功人士如何在大潮中淘金的励志读物。然而,当我沉浸其中,却发现它更像是一张描绘社会百态的精妙地图,又或是无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奋斗、挣扎、闪耀的缩影。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容易忽视的场景徐徐展开。那些“人多的地方”,不单单是地理上的集聚,更是信息、机遇、欲望、冲突的汇聚之地。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无论大小,都鲜活得仿佛就站在我们身边,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选择与命运,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弦。读完之后,我并没有立刻获得什么“捞世界”的秘籍,却对自己身处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所谓“捞世界”,也许并非一定要去那些遥不可及的远方,有时候,就在我们日常的熙攘人群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评分不错,挺好看的,老婆喜欢
评分作为一个出去捞世界无比失败的人,深刻觉得我真的很没用
评分一如既往的好,支持京东!!!
评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就死故事简单一些
评分东西不错,一直信任京东
评分书还不错,正品值得购买
评分买来两天时间,看完,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睡前读物,还行
评分名字很吸引人 封面也漂亮 内容还没看 待我细细品味
评分满200减100 ,很实惠。多多读书,必有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