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曾国藩家书家训》蕴含丰富深刻的人生处世、官场应变、家族事业、子孙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在曾国藩去世不久便已流行大江南北,从晚清到民国刻印上百万册,成为当时的“人生事业指南超级畅销书”。
2.从晚清到近代的各派政治文化名人,如李鸿章、梁启超、蒋中正、毛泽东等,虽或政见立场不同,在生活中却几乎一致推崇曾国藩“家书”与“家训”的巨大人生启迪价值,作为自己人生指导,并将其推荐给家人、朋友、学生。
3.曾国藩家族后人绵延至今已有八代,据相关统计其中在各行各业有突出成就者达二百四十余人,且无一后人败家辱行,其延续家族事业长青的智慧奥秘可从“家书”与“家训”的字里行间探寻。
4.本次出版系以曾国藩逝世后,门人李鸿章与曾氏长子曾纪泽等领衔编纂的长沙传忠书局版《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内容准确,原大影印,高档宣纸印制,线装古法装帧。
5.古籍百年名社品质保证,国内古籍出版品牌中华书局重磅推出,满足当下曾氏家族百年事业了解研究文化热潮,无论是个人收藏品读彰显人生品位,还是作为馈赠前辈的高雅文化礼品,均系上乘之选。
内容简介
《曾国藩家书·家训》本名《曾文正公家书》,全书十卷,附《曾文正公家训》二卷,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去世后,其家人弟子亲友等搜集编纂的一部书信体家书家训集。
曾国藩(一八一一-一八七二),字涤生号伯涵湖南湘乡人。曾氏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也是洋务运动的最初发起者和推动者。在传统文人读书做官的道路上,他由秀才选贡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以一八五三年起受清廷委派回湖南办团练抵抗太平军为发端,直至一八六四年其下属基本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因军功逐步高升,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卒后谥号"文正"。
曾氏在传统文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其生前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就影响巨大,而在他逝世后流行的"家书"和"家训",更因其贴近当时人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而大受欢迎。《曾文正公家书》收录曾国藩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子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的方法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可谓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曾文正公家训》的内容实际上和上述曾氏家书的内容范围相近,不过因这部分信件是曾国藩专门写给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的,风格也更符合旧式家族中长辈对子女的规训教导之词,故曾氏家人将这部分书信单列出来称为"家训",有其道理。据曾纪泽出使英国时日记,他在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七八月间于伦敦郊外养病时,曾阅读过"文正公家书"与"家训",这也是两书之名首次并列见诸记载。
《曾国藩家书·家训》最初刊刻系光绪五年(一八七九)由长沙传忠书局刻板。因该书刊成晚于光绪二年(一八七六)的《曾文正公全集》,故当时并未收入全集。该书首次刻印主要用于曾氏分赠亲友故知,印量不多,但由于曾国藩生前的地位和身后影响,此书流传至上海南京一带后,迅速被各大书局如扫叶山房与文明书局等翻刻印刷,行销大江南北。到后来民国时上海东方书局等再次印行《曾文正公全集》时,将原来单行的《曾文正公家书》和《曾文正公家训》并入全集,这些后起版本的《曾文正公全集》往往也标称是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刊本",但内容上与原始的长沙传忠书局本有较大差异,这是要请读者们注意辨别的。
本次出版系以传忠书局原版影印,仍将《曾文正公家书》和《曾文正公家训》合为一书,以《曾国藩家书·家训》为名,家书十册,家训二册,线装共十二册,全书最后新加了按原书年月编排的"篇名索引",方便读者检索。是适合于个人阅读收藏或馈赠的古典智慧之书。本次出版系以传忠书局原版影印,仍将《曾文正公家书》和《曾文正公家训》合为一书,以《曾国藩家书·家训》为名,家书十册,家训二册,线装共十二册,全书最后新加了按原书年月编排的"篇名索引",方便读者检索。是适合于个人阅读收藏或馈赠的古典智慧之书。
内页插图
目录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书(一)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书(二)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书(三)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书(四)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书(五)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书(六)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书(七)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书(八)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书(九)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书(十)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训 上
曾国藩家书·家训 家训 下
精彩书摘
《禀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
《与诸弟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附录:课程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谨言刻刻留心。
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协戒切戒。
……
前言/序言
《国士无双:近现代中国思想家的家风智慧》 内容梗概: 《国士无双:近现代中国思想家的家风智慧》是一部深度挖掘近现代中国杰出思想家们关于家庭教育、品格塑造、道德传承的著作。本书精选了数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文化巨匠,如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钱穆等,通过梳理他们流传下来的家信、遗嘱、日记、以及关于教育子女的论述,集中展现了这些大家族在动荡时代中,如何以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深刻的实践,维系家族尊严,培育后代英才,并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成为家族兴旺、国家栋梁的基石。 本书不拘泥于单一的文献,而是力求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呈现这些思想家在家庭教育上的远见卓识。它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是对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刻反思与提炼。在当下社会,家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中,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何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健全人格?如何在新旧文化交融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国士无双》将为这些问题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与实践启示。 核心内容与章节亮点: 第一部分:家国情怀与立身之本 梁启超:家是心安之处,国是生命之依 本章将深入解读梁启超的“新民说”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体现。从他写给儿女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子女品德培养的殷切期望,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重点分析梁启超如何鼓励子女广泛涉猎,不拘泥于一门学科,培养多元化的兴趣和能力,以及他如何看待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对梁启超家庭教育理念的剖析,展现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如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大家庭典范。 王国维:学术报国,人格至上 本章聚焦王国维在治学之余,对子女的严谨教诲。探讨他如何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教育子女的基石,强调人格的独立与高尚。 分析王国维如何引导子女在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培养兼具中西智慧的视野。 通过王国维的家教实践,揭示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如何将个人品格的塑造置于首位,为后代立下的人生圭臬。 第二部分:育德树人与健全人格 蔡元培:兼容并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本章将详细阐述蔡元培先生在教育领域的核心理念,如何将其应用于家庭教育之中。重点分析他对“军国民”教育的构想,以及如何在家中培养子女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艺术素养。 探讨蔡元培如何倡导“教授治校”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转化为对子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通过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展现一个理想中的家庭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广阔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胡适:实用主义的家庭教育观 本章将聚焦胡适先生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分析其在家中如何引导子女“做人”和“做事”。探讨他对子女的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鼓励他们自由发展,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分析胡适如何强调“勇于批评,勇于认错”的品格,以及这种品格如何在家规与日常互动中得到体现。 通过胡适的家教实践,展现一个鼓励独立思考、脚踏实地、勇于承担的现代家庭教育范例。 第三部分: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 钱穆:根植传统,面向未来 本章将深入探讨钱穆先生如何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融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之中。分析他如何强调“温故知新”,引导子女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探讨钱穆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发展,以及他如何鼓励子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能吸收外来文明的精华,形成融会贯通的学识。 通过钱穆的家教理念,展现一个在文化传承中,如何找到传统与现代契合点的家庭教育智慧。 大家庭的集体智慧: 本章将整合前几位思想家的教育理念,提炼出近现代中国大家庭在应对时代变迁、家族传承中的集体智慧。 重点分析这些家庭如何形成独特的家风,并通过言传身教,将优良品德、治学精神、人生态度代代相传。 探讨这些家庭在面对历史挑战时,如何保持家族的凝聚力与精神传承,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栋梁之才。 本书特色: 文献价值与时代意义并存: 本书不仅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如思想家本人的家书、日记、著作,还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这些家风智慧进行深度解读,使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思想深度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鲜活的史实、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了这些思想家在家庭教育上的具体实践,为读者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的教育方法。 历史视野与现代关照的融合: 本书力图连接历史与当下,在回溯近现代思想家家风智慧的同时,也深刻反思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为读者提供跨越时空的思想启迪。 人文关怀与精神传承: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本书更加关注家庭教育中精神层面的构建,强调品格、情怀、价值观的重要性,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家庭。 《国士无双:近现代中国思想家的家风智慧》是一部关于教育、关于成长、关于传承的深刻探索。它邀请您一同走进近现代中国最杰出的头脑,感受他们对家庭、对子女、对未来的深切关怀,从中汲取宝贵的智慧,为您的家庭教育之路点亮一盏明灯。无论您是为人父母者,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理念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都将为您带来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思想启迪。